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5300阅读:683来源:国知局
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注塑模具主要包括:上面板和底板,上面板下设置支撑部,支撑部沿垂直于上面板的方向上设有导槽,在底板上间隔设有模脚,模脚之间的底板上设置顶针板,顶针板上设有顶针,顶针板沿顶针的长度方向可移动,以带动顶针移动,一模脚上设有导柱,支撑部背离上面板的一面设有模仁。当注塑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导柱插入上导槽内,顶针的顶部位于模仁的下方。

在模具开模时,通常需要顶针上升,由顶杆将塑料件顶出,在模具合模时,又需要顶针下降,以防止顶针伤害模仁,但顶针在下降退回初始位置时,容易出现卡死现象,若这时未发现顶针未退回初始位置便合模,容易造成顶针和模仁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用以减少顶针损坏的现象的发生,提高注塑成品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盖板和底板,所述盖板上设有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背离所述盖板的一面上设有模仁,所述底板上设有顶针板,所述顶针板上设有顶针,所述顶针板沿顶针的长度方向可移动,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顶针板上与所述顶针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一限位杆;

设置于所述盖板、向所述底板延伸的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支撑部沿垂直于所述盖板的方向上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二限位杆位于所述第一通槽内,当所述盖板盖于所述底板时,所述第一限位杆和所述第二限位杆相抵,且所述顶针的顶部位于所述模仁背离所述盖板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通过设置的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使得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相抵时,可以对盖板起到支撑的作用,即便顶针未退回初始位置,由于第一限位杆和顶针同步移动的,故当合模时,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相抵会对盖板有支撑的作用,这样,盖板上的模仁就不会与顶针的顶部接触,也就不会损坏模仁和顶针。

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可以减少顶针损坏的现象的发生,提高注塑成品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杆和所述第二限位杆的轴线重合。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顶针板固定连接。弹簧的设置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上间隔设有两个模脚,所述顶针板位于所述两个模脚之间的间隙内,所述两个模脚上固定有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沿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限位杆位于所述第二通槽内。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部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弹簧的限位槽,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限位杆伸出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长度大于等于1毫米,所述第一限位杆的长度小于所述顶针的长度。将第二限位杆设置的伸出第一支撑部,可以减少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对模仁的损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杆和所述第二限位杆均为圆柱形限位杆。可以提高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相抵时的稳定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杆朝向所述盖板的一面为平面,所述第二限位杆背离所述盖板的一面为平面。可以提高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相抵时的稳定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杆朝向所述盖板的一面设有凸起,所述第二限位杆背离所述盖板的一面设有容纳所述凸起的凹槽;或者,

所述第一限位杆朝向所述盖板的一面设有凹槽,所述第二限位杆背离所述盖板的一面设有可伸入所述凹槽内的凸起。可以提高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相抵时的稳定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模脚中的一个模脚上设有与所述顶针延伸方向相同的导柱,所述第一支撑部内设有与所述导柱配合的导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第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第二种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第三种状态示意图。

图中:

1-盖板 21-第一支撑部

211-导槽 22-第二支撑部

3-模仁 4-底板

5-顶针板 6-顶针

71-第一限位杆 72-第二限位杆

8-弹簧 91-模脚

92-导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第一种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第二种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第三种状态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盖板1和底板4,盖板1上设有第一支撑部21,第一支撑部21背离盖板1的一面上设有模仁3,底板4上设有顶针板5,顶针板5上设有顶针6,顶针板5沿顶针6的长度方向可移动,还包括:

设置于顶针板5上与顶针6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一限位杆71;

设置于盖板1、向底板4延伸的第二限位杆72,第一支撑部21沿垂直于盖板1的方向上设有第一通槽,第二限位杆72位于第一通槽内,当盖板1盖于底板4时,第一限位杆71和第二限位杆72相抵,且顶针6的顶部位于模仁背离盖板1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通过设置的第一限位杆71和第二限位杆72,使得第一限位杆71和第二限位杆72相抵时,可以对盖板1起到支撑的作用,如图3所示,当顶针6退回初始位置时,第一限位杆71和顶针6同步移动,当合模时,第一限位杆71和第二限位杆72相抵会对盖板1有支撑的作用。如图2所示,即便顶针6未退回初始位置,由于第一限位杆71和顶针6同步移动的,故当合模时,第一限位杆71和第二限位杆72相抵会对盖板1有支撑的作用,这样,盖板1上的模仁3就不会与顶针6的顶部接触,也就不会损坏模仁3和顶针6。

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可以减少顶针损坏的现象的发生,提高注塑成品率。

为了提高第一限位杆71对第二限位杆72的支撑稳定性,进而提高第一限位杆71对盖板1的支撑稳定性,优选的,第一限位杆71和第二限位杆72的轴线重合。即第一限位杆71和第二限位杆72相对两个面的横截面可以相等,当第一限位杆71和第二限位杆72相抵时,第一限位杆71和第二限位杆72相对的两个面贴合。

优选的,由于第一限位杆71有支撑的作用,故第一限位杆71朝向第二限位杆72的一面的横截面可以比第二限位杆72朝向第一限位杆71的一面的横截面大些。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杆71朝向盖板1的一面为平面,第二限位杆72背离盖板1的一面为平面。可以提高第一限位杆71和第二限位杆72相抵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杆71朝向盖板1的一面设有凸起,第二限位杆72背离盖板1的一面设有容纳凸起的凹槽;或者,

第一限位杆71朝向盖板1的一面设有凹槽,第二限位杆72背离盖板1的一面设有可伸入凹槽内的凸起。可以提高第一限位杆71和第二限位杆72相抵时的稳定性,另外凸起和凹槽的配合设置,还便于盖板1和底板4的盖合对位。

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杆71上套设有弹簧8,弹簧8的一端与顶针6板5固定连接。弹簧8的设置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

如图1所示,底板4上间隔设有两个模脚91,顶针6板5位于两个模脚91之间的间隙内,两个模脚91上固定有第二支撑部22,第二支撑部22沿垂直于底板4的方向上设有第二通槽,第一限位杆71位于第二通槽内。第二支撑部22上设有用于容纳弹簧8的限位槽,弹簧8处于压缩状态。

为了进一步减少第一限位杆71和第二限位杆72对模仁3的损坏,第二限位杆72伸出第一支撑部21的长度L大于等于1毫米,第一限位杆71的长度小于顶针6的长度。

为了提高合模的对准性,如图1所示,两个模脚91中的一个模脚91上设有与顶针6延伸方向相同的导柱92,第一支撑部21内设有与导柱92配合的导槽211。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