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造避雷器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4130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制造避雷器的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避雷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造避雷器的模具。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CN201820546U于2011.05.04 公开一种圆锥形高压端复合外套避雷器,在该文献背景技术中提到高压开关柜使用的10KV复合外套避雷器的高压端通常设计成圆柱形,由于外形和工艺上的要求,圆柱形高压端需增加一个不锈钢盖,这种结构会减小相间距离,且使避雷器爬电距离变短,影响电器性能。

现有技术中为在圆柱形高压端需增加一个不锈钢盖,复合外套避雷器的高压端需要设置与不锈钢盖相配合的环形槽,因此在生产这种避雷器时,就需要注塑或者修剪出环形的槽,在注塑时就会增加注塑模具的制造难度。

现有的用于制造避雷器的模具通常不能一体成型,注塑工艺复杂,注塑成型的注塑后的避雷器的外表面较为粗糙,光滑度低,影响避雷器的质量和绝缘效果。

现有的用于制造避雷器的模具通常不能一次注塑成型多个避雷器,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避雷器一体成型、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的用于制造避雷器的模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制造避雷器的模具,包括至少一组下模组件和至少一组上模组件,每组下模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下模,每组上模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与该下模相配合的上模;

每个下模上设有与避雷器内置芯组下半部相配合的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内置芯组两端接线螺杆的下半部相配合的第一容纳槽,每个下模上还设有与避雷器的绝缘外套下半部相配合并包裹第一容纳腔的第一型腔,第一型腔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第一型腔具有四个与绝缘外套大伞裙的下半部相配合的第一大伞裙腔,四个第一大伞裙腔沿第一型腔延伸的方向均匀布置,第一型腔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大伞裙腔之间具有一个与绝缘外套小伞裙的下半部相配合的第一小伞裙腔,每个下模上的第一型腔分别设有一注塑口;

每个上模上设有与避雷器内置芯组上半部相配合的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内置芯组两端接线螺杆的上半部相配合的第二容纳槽,上模上设有与避雷器的绝缘外套上半部相配合并包裹第二容纳腔的第二型腔,第二型腔与第二容纳腔连通,第二型腔具有四个与绝缘外套大伞裙的上半部相配合的第二大伞裙腔,四个第二大伞裙腔沿第二型腔延伸的方向均匀布置,第二型腔位于相邻两个第二大伞裙腔之间具有一个与绝缘外套小伞裙的上半部相配合的第二小伞裙腔;

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每个第一大伞裙腔和第一小伞裙腔靠近第一型腔第一端的内壁为第一锥状面,该第一锥状面向第一型腔第一端逐渐缩小,该第一锥状面的锥顶角为150度,每个第二大伞裙腔和第二小伞裙腔靠近第二型腔第一端的内壁为第二锥状面,该第二锥状面向第二型腔第一端逐渐缩小,该第二锥状面的锥顶角为150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的内壁上分别设有镀铬层。

进一步地,包括两组下模组件和两组上模组件,每组下模组件包括四个下模,四个下模分为两排布置,每排设有两个下模,两排下模之间设有一个浇注主管,浇注主管具有一进液口,浇注主管的两端分别具有一个出液口,浇注主管的两端分别向浇注主管的两侧延伸出一个浇注分管,位于浇注主管一侧的两个浇注分管分别与位于浇注主管一侧的两个下模上的注塑口连通,位于浇注主管另一侧的两个浇注分管分别与位于浇注主管另一侧的两个下模上的注塑口连通。

由于绝缘外套的两端不需要设置环形槽,第一型腔的两端不需要设置用于注塑环形槽的环形凸起,结构简单,能够简化注塑模具的生产和制造工艺。

本实用新型中绝缘外套与预先放置在模具内的内置芯组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结构简单,能够简化生产工艺,省去装配端盖的工序,制造简单,另外由于采用注塑一体成型,内置芯组能够被很好地密封在绝缘外套内,提升密封效果,避免雨水渗入内置芯组中,提升避雷器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用于制造避雷器的模具的侧视图;

图2是一种用于制造避雷器的模具中下模组件的俯视图;

图3是一种用于制造避雷器的模具上模组件中上模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一种用于制造避雷器的模具,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至少一组下模11组件1和至少一组上模21组件2,每组下模11组件1包括至少一个下模11,每组上模21组件2包括至少一个与该下模11相配合的上模21;

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下模11上设有与避雷器内置芯组下半部相配合的第一容纳腔12,第一容纳腔12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内置芯组两端接线螺杆的下半部相配合的第一容纳槽13,每个下模11上还设有与避雷器的绝缘外套下半部相配合并包裹第一容纳腔12的第一型腔14,第一型腔14与第一容纳腔12连通,图2中第一型腔14内的虚线框内的区域就是指第一容纳腔12,第一型腔14具有四个与绝缘外套大伞裙的下半部相配合的第一大伞裙腔15,四个第一大伞裙腔15沿第一型腔14延伸的方向均匀布置,第一型腔14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大伞裙腔15之间具有一个与绝缘外套小伞裙的下半部相配合的第一小伞裙腔16,每个下模11上的第一型腔14分别设有一注塑口;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每个上模21上设有与避雷器内置芯组上半部相配合的第二容纳腔22,第二容纳腔22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内置芯组两端接线螺杆的上半部相配合的第二容纳槽23,上模21上设有与避雷器的绝缘外套上半部相配合并包裹第二容纳腔22的第二型腔24,第二型腔24与第二容纳腔22连通,图3中第二型腔24内的虚线框内的区域就是指第二容纳腔22,第二型腔24具有四个与绝缘外套大伞裙的上半部相配合的第二大伞裙腔25,四个第二大伞裙腔25沿第二型腔24延伸的方向均匀布置,第二型腔24位于相邻两个第二大伞裙腔25之间具有一个与绝缘外套小伞裙的上半部相配合的第二小伞裙腔26;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型腔14和第二型腔24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每个第一大伞裙腔15和第一小伞裙腔16靠近第一型腔14第一端的内壁为第一锥状面,该第一锥状面向第一型腔14第一端逐渐缩小,该第一锥状面的锥顶角为150度,每个第二大伞裙腔25和第二小伞裙腔26靠近第二型腔24第一端的内壁为第二锥状面,该第二锥状面向第二型腔24第一端逐渐缩小,该第二锥状面的锥顶角为150度。

现有技术中避雷器通常包括内置芯组和绝缘外套,绝缘外套设有四个大伞裙,两个大伞裙之间分别设有一个小伞裙,内置芯组的两端分别设有接线螺杆,两个接线螺杆分别穿过绝缘外套的两端并延伸至绝缘外套的外侧,本实施例在生产避雷器时,首先把内置芯组放置到下模中的第一容纳腔中,内置芯组两端的接线螺杆分别放置到第一容纳腔两端的第一容纳槽中,然后将上模相对应的盖合在下模上,上模中的第二容纳腔与下模中的第一容纳腔相对应配合,上模中的第二型腔腔与下模中的第一型腔相对应配合,最后向下模上第一型腔的注塑口进行注胶,从而完成对避雷器的注塑。

由于绝缘外套的两端不需要设置环形槽,第一型腔的两端不需要设置用于注塑环形槽的环形凸起,结构简单,能够简化注塑模具的生产和制造工艺。

本实施例中绝缘外套与预先放置在模具内的内置芯组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结构简单,能够简化生产工艺,省去装配端盖的工序,制造简单,另外由于采用注塑一体成型,内置芯组能够被很好地密封在绝缘外套内,提升密封效果,避免雨水渗入内置芯组中,提升避雷器的安全性能。

本实施例中模具注塑成型后避雷器具有由四个大伞裙和三个小伞裙交错排列构成的爬伞裙,能够增加爬电距离,增强绝缘效果,当遇到雨雪天气时,雨水、雪水与空气中的灰尘等杂志混合,在伞裙面上会形成污水,本实施例中第一锥状面、第二锥状面的锥顶角均为150度,因此注塑后每个大伞裙和小伞裙也会形成锥顶角为150度锥状面,污水会从大伞裙和小伞裙滑下,可有效地防止因雨雪天气形成的污水或冰柱引发设备故障,提升避雷器防污秽等级,保障避雷器供电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型腔14和第二型腔24的内壁上分别设有镀铬层。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镀铬层,能够提高注塑后绝缘外套外表面的光滑度和光泽度,提升产品质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1~3所示,包括两组下模组件1和两组上模组件2,每组下模组件1包括四个下模11,四个下模11连接成一体,四个下模11分为两排布置,每排设有两个下模,两排下模之间设有一个浇注主管31,浇注主管31具有一进液口,浇注主管31的两端分别具有一个出液口,浇注主管31的两端分别向浇注主管31的两侧延伸出一个浇注分管32,位于浇注主管31一侧的两个浇注分管分别与位于浇注主管31一侧的两个下模上的注塑口连通,位于浇注主管31另一侧的两个浇注分管分别与位于浇注主管31另一侧的两个下模上的注塑口连通,注塑时,可以将注胶机与浇注主管3的进液口连通,能够实现自动注胶。

本实施例中每组下模组件包括四个下模,每组下模组件可以一次性浇注成型四个避雷器,提升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两组下模组件和两组上模组件,两组下模组件和两组上模组件可以同时对避雷器进行注塑,提升注塑效率。

当第一组下模组件和上模组件完成对避雷器的注塑时,工人可以将该组注塑成型的避雷器取出,在取出的过程中,此时第二组下模组件和上模组件不停止对避雷器的注塑,取出后,工人可以继续通过第一组下模组件和上模组件对避雷器继续进行注塑,之后第二组下模组件和上模组件对避雷器的注塑完成,工人可以将该组注塑成型的避雷器取出,因为只要通过一个工人就可以通过两组下模组件和上模组件对避雷器进行注塑,不仅提升工作效率,也降低人工成本。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上述的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