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3516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装置,适用于及其各机构的水平移动和垂直移动的同步驱动,尤其适用于驱动具有活动模板的各类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用来成型物的工具的概称,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通常使用在工业中,用以通过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拉伸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在具有内在空间的型腔模中,通过由可相对移动的多个模板形成型腔,在产品的加工过程中,配合工艺流程的各个步骤,模板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产生开模状态和合模状态。驱动模板位置关系发生变化的模板驱动装置,一般包括气缸、电机等,在加工的过程中,驱动装置得到控制系统的指令,分别动作,从而驱动模板动作。但是,从控制系统得到指令到产生动作,往往会发生迟延,虽然单个动作的迟延时间不长,但是在整个工序中,多个动作累积发生的迟延则会产生放大的效果,影响生产效率。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同步各动作的驱动装置,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和提出的要求,提供一种模板驱动装置,对加工过程中的动作进行同步,提高生产效率。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驱动装置,包括具有曲线导槽的驱动板以及驱动所述驱动板动作的动力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包括水平开合板(1)和垂直升降板(2),水平开合板(1)上具有一对由板中央向一端散开的开合曲线导槽(3),垂直升降板(2)固定于水平开合板(1)的中部的下方,垂直升降板(2)上具有至少一条在垂直方向具有位移的升降曲线导槽(4),开合曲线导槽(4)与需要水平开合的机构连接,升降曲线导槽(4)与需要垂直升降的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曲线导槽(4)具有两条。

进一步地,所述两条升降曲线导槽(4)位于垂直升降板(2)的上、下两端,分别为上升降曲线导槽(41)和下升降曲线导槽(42),上升降曲线导槽和下升降曲线导槽分别与不同的需要垂直升降的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开合曲线导槽(3)具有第一直线段(31)和第一变距段(32),第一直线段与第一变距段中心线的夹角α为。

进一步地,所述上升降曲线导槽(41)具有第二直线段(41a)和第二变距段(41b),第二直线段与第二变距段中心线的夹角β为。

进一步地,所述下升降曲线导槽(42)具有第三直线段(42a)和第三变距段(42b),第三直线段与第三变距段中心线的夹角θ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变距段(41b)与第三变距段(42b)分别位于垂直升降板(2)的前端和后端。

进一步地,所述开合曲线导槽(3)与分别与左模板(101)和右模板(102)连接,上升降曲线导槽(41)与底模(104)连接,带动底模升降,下升降曲线导槽(42)与锁模板(106、107)连接,带动锁模板水平移动。

进一步地,在所述开合曲线导槽(3)和升降曲线导槽(4)内分别设置有滑槽,左模板(101)、右模板(102)、锁模板(106、107)和底模(104)分别通过连接板与开合曲线导槽(3)或升降曲线导槽(4)连接,连接板的末端设置滑轮,滑轮滑动连接在滑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5)连接在水平开合板(1)上,动力装置为气缸、油缸或电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水平开合板和垂直升降板实现相应机构水平方向移动和垂直方向移动的驱动,力的传递环节少,传递直接,效率高;使用一个动力装置作为所有驱动板的动力源,避免了迟延和不协调,提高了生产效率;各变距导槽的直线段和变距段角度的设计,使变距更加顺通、自然,避免生硬的过度,减少各组件之间的摩擦,提高组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各机构需要同时在水平方向移位以及垂直方向移位的各类机器,使用范围广,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合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垂直升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锁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开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图6的侧视图;

图中,1为水平开合板,2为垂直升降板,3为开合曲线导槽,31为第一直线段,32为第一变距段,4为升降曲线导槽,41为上升降曲线导槽,41a为第二直线段,41b为第二变距段;42为下升降曲线导槽,42a为第三直线段,42b为第三变距段;5为动力装置,100为开合模结构,101为左模板,102为右模板,103为第一连接板,104为底模,105为第二连接板,106为左锁模板,107为右锁模板,108为连接块,109为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中与现有技术相同的部分将参考现有技术。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模板驱动装置,包括具有曲线导槽的驱动板以及驱动所述驱动板动作的动力装置5,所述驱动板包括水平开合板1和垂直升降板2,水平开合板1上具有一对由板中央向一端散开的开合曲线导槽3,垂直升降板2固定于水平开合板1的中部的下方,垂直升降板2上具有至少一条在垂直方向具有位移的升降曲线导槽4,开合曲线导槽3与需要水平开合的机构连接,升降曲线导槽4与需要垂直升降的机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曲线导槽4具有两条,分别位于垂直升降板2的上、下两端,在此分别命名为上升降曲线导槽41和下升降曲线导槽42,且上升降曲线导槽41和下升降曲线导槽42分别与不同的需要垂直升降的机构连接。

所述开合曲线导槽3具有第一直线段31和第一变距段32,第一直线段31与第一变距段32中心线的夹角α为。

所述上升降曲线导槽41具有第二直线段41a和第二变距段41b,第二直线段41a与第二变距段41b中心线的夹角β为。

所述下升降曲线导槽42具有第三直线段42a和第三变距段42b,第三直线段42a与第三变距段42b中心线的夹角θ为。

所述第二变距段41b与第三变距段分别42b分别位于垂直升降板2的前端和后端。

所述动力装置5连接在水平开合板1上,动力装置可以采用气缸、油缸或伺服电机等。

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各机构需要同时在水平方向移位以及垂直方向移位的各类机器的驱动;下面以本实用新型用于型腔模具的开合模机构为例具体说明。

用于模具的开合模结构100的驱动时,左模板101和右模板102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板103与开合曲线导槽3连接,底模104通过第二连接板105与上升降曲线导槽41连接,左锁模板106和右锁模板107通过一连接块108与下升降曲线导槽42连接;为了减少摩擦,在开合曲线导槽3以及上升降曲线导槽41、下升降曲线导槽42内设置有滑槽,对应地,在第一连接板103的末端、第二连接板105的末端以及连接块108的中部设置有滑轮,滑轮滑动连接在于其相对应的滑槽内。当相应的连接板位于变距导槽的直线段时,与连接板连接的机构处于静止状态;当相应的连接板位于变距导槽的变距段时,与连接板连接的机构处于变距状态,即发生水平或者垂直方向的位移。

具体地,如图2、图7所示,当动力装置5动作时,带动水平开合板1动作,第一连接板103末端的滑轮由开合曲线导槽3的第一直线段31(图2中所示的位置)移向第一变距段32(图7中所示的位置),移动到第一变距段32的末端时,左模板101和右模板102完全打开,左、右模板进行开模操作;反向运动时,左、右模板进行合模操作。同时,如图1、图6;图3、图8所示,水平开合板1动作带动垂直升降板2动作,第二连接板105末端的滑轮由上升降曲线导槽41的第二直线段41a(图3中所示的位置)移向第二变距段41b(图8中所示的位置),底模104进行下降操作;反向运动时,底模104进行上升操作。也是同时,如图1、图6所示,水平开合板1动作带动垂直升降板2动作,连接块108上的滑轮由下升降曲线导槽42的第三变距段42b(图3中所示的位置)移向第三直线段42a(图8中所示的位置),左锁模板106和右锁模板107下降,左锁模板106和右锁模板107上的挡块109与左模板101和右模板102外侧面上的挡块109相互嵌合(如图6所示),将处于开模状态的左模板101和右模板102锁定在开模状态,反向运动时,左锁模板106和右锁模板107上的挡块109与左模板101和右模板102外侧面上的挡块109相互抵靠(如图1所示),将左模板101和右模板102锁定在合模状态。

综上,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一个动力装置,同步完成各机构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移动,且力的传递环节少,传递直接,效率高;使用一个动力装置作为所有驱动板的动力源,避免了迟延和不协调,提高了生产效率;各变距导槽的直线段和变距段角度的设计,使变距更加顺通、自然,避免生硬的过度,减少各组件之间的摩擦,提高组件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开合模机构的驱动,仅为描述方便和便于理解而进行的具体实施例的应用,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原则上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各类需要在水平方面和垂直方向移动的机构的同步驱动。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实施方式,上文所列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