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模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7663阅读:2196来源:国知局
手模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套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手模座。



背景技术:

手模座是一次性手套(乳胶手套、丁晴手套、PVP手套、家用手套)生产线中一个重要的部件,用于安装手套模具。

申请号201420248495.5公开的安装牢固手模座,其主要包括轴帽、支撑轴及底盘,轴帽内嵌设有轴承,支撑轴的一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于轴帽内,支撑轴的另一端与底盘固定连接,轴帽与底盘之间的支撑轴上套设有弹簧,弹簧呈圆锥形结构设置,弹簧与轴帽相抵接的一端口径与支撑轴相适配。

通过上述的手模座可以进行一次性手套的生产,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位于手模座上的一次性手套进行清洗,清洗采用两侧的滚动毛刷实现,所以需要通过底盘上的定位座以将一次性手套进行定位以使得滚动毛刷能够对一次性手套的手掌部以及手背部进行清洗,但是清洗完成后,需要对位于手模座上的一次性手套进行脱模,若仍然采用上述的定位座进行定位则容易造成一次性手套破损等情况,此时则需要旋转到另外一个角度来实现脱模以保证一次性手套的成品率,而目前所使用的手模座并没有设置二次定位以便于脱模的机构,所以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脱模的手模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手模座,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设有用于清洗定位的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与底盘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座包括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定位平面与两个相对设置的定位圆弧面,所述定位座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脱模定位的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限位平面与两个相对设置的限位圆弧面,所述限位平面的竖直投影面与所述定位平面的竖直投影面相互垂直。

采用上述方案,而定位平面与限位平面相互垂直设置实现两个不同方向的定位,形成两个不同的方位,即一横一竖两个方向,实现在清洗过程中能够将一次性手套定位到合适的位置以便于清洗,同时当需要脱模时,将一次性手套定位到另一个位置,大大提高一次性手套生产的效率以及成功率。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圆弧面延伸至限位平面的外侧以形成用于脱模定位的限位区域。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流水线上生产时对应的限位装置能够有进行限位的区域,便于自动转动手模座至需要脱模的位置,提高使用的便捷性,且能够避免出现限位装置脱离的情况,提高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圆弧面延伸至定位平面的外侧以形成用于清洗定位的定位区域。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流水线上生产时对应的定位装置能够有进行定位的区域,便于自动转动手模座至需要清洗的位置,提高使用的便捷性,且能够避免出现限位装置脱离的情况,提高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座上位于限位圆弧面的一侧设有内凹的凹槽,且所述凹槽的内凹面与定位平面相互平齐。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座包括主座与次座,所述主座呈中空设置却所述凹槽位于主座上,所述次座与主座固定连接以密封凹槽并形成凹槽的内凹面。

采用上述方案,扩大定位区域的方位,避免出现流水线上行对应的定位装置在进行定位的过程中发生碰撞的情况,提高可操作性,同时将限位座分开两个进行生产,使得加工更加便捷,只需要将定位座切除两侧即可行程主座,在加工一个次座即可,最后将两者焊接起来接完成生产,整个生产更加便捷,成本更低,无需重新设计一个新的部件。

作为优选,还包括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依次穿设于限位座、定位座与底盘,且支撑轴与底座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轴均位于限位座、定位座与底盘的中心位置。

采用上述方案,支撑轴同轴心设置能够更好的保持整体结构的同一性,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还包括轴帽,所述轴帽与支撑轴旋转连接,所述轴帽内嵌设有轴承,所述支撑轴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于轴帽内。

采用上述方案,轴承能够保证支撑轴与轴帽之间发生旋转时更加顺畅,不会出现卡滞的情况,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轴承的设置能够更好的保证支撑轴穿设于轴帽时的同心度。

作为优选,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支撑轴上且穿设于限位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轴帽相互抵触,另一端与定位座相互抵触。

作为优选,所述轴帽上还设有限位卡座,所述限位卡座套设于支撑轴上且弹簧与限位卡座相互抵触,所述限位卡座朝向弹簧方向呈弯折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限位卡座能够保证弹簧不会晃动,同时由于限位卡座朝内弯折,更好的将弹簧卡住,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定位座的设置,实现在清洗过程中能够将一次性手套定位到合适的位置以便于清洗,同时当需要脱模时,通过限位座的设置将一次性手套定位到另一个位置,提高脱模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手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定位座与限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限位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盘;2、定位座;21、定位平面;22、定位圆弧面;3、限位座;31、限位平面;32、限位圆弧面;33、凹槽;34、主座;35、次座;4、限位区域;5、定位区域;6、支撑轴;7、轴帽;8、弹簧;9、限位卡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手模座,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轴帽7、支撑轴6、底盘1与弹簧8,轴帽7呈“L”型设置,轴帽7包括安装轴与帽体,安装轴安装于流水线上,而轴帽7内嵌设有轴承,支撑轴6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于轴帽7内与支撑轴6旋转连接,支撑轴6的另一端与底盘1固定连接,此处,固定连接可以是螺栓连接也可以是焊接,优选采用焊接的方式,使得其固定更加牢固。弹簧8套设于支撑轴6上以达到缓冲的效果。

底盘1上设有用于清洗定位的定位座2,定位座2呈扁平状,定位座2与底盘1固定连接,定位座2包括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定位平面21与两个相对设置的定位圆弧面22,定位座2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脱模定位的限位座3,限位座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限位平面31与两个相对设置的限位圆弧面32,此处的固定连接均优选采用焊接的方式,以使得定位座2与底盘1完全固定,避免发生晃动的情况出现,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定位圆弧面22延伸至限位平面31的外侧以形成用于脱模定位的限位区域4。限位圆弧面32延伸至定位平面21的外侧以形成用于清洗定位的定位区域5。通过限位区域4与定位区域5的设置,使得在流水线上工作时,有对应的定位装置与限位装置来实现对应的操作,明确对应的工作位置,便于工作人员安装。同时限位平面31的竖直投影面与定位平面21的竖直投影面相互垂直。

支撑轴6依次穿设于限位座3、定位座2与底盘1,且支撑轴6与底座固定连接。支撑轴6均位于限位座3、定位座2与底盘1的中心位置。

两个定位平面21与两个定位圆弧面22相互一体连接形成定位座2,且定位座2呈中空设置,其定位座2的上表面上设有供支撑轴6穿设的穿设孔,同时弹簧8地处于穿设孔内以实现限位,而轴帽7上还设有限位卡座9,限位卡座9套设于支撑轴6上且弹簧8与限位卡座9相互抵触,限位卡座9朝向弹簧8方向呈弯折设置,使得弹簧8的一端与轴帽7相互抵触,另一端与定位座2相互抵触,将弹簧8的位置完全限定,避免弹簧8发生晃动的情况出现。

两个限位平面31与两个限位圆弧面32相互一体连接形成限位座3,且限位座3呈中空设置,限位座3上位于限位圆弧面32的一侧设有内凹的凹槽33,且凹槽33的内凹面与定位平面21相互平齐,以扩大定位区域5,便于定位装置的操作,避免出现干涉的情况,限位座3包括主座34与次座35,主座34呈中空设置却凹槽33位于主座34上,次座35与主座34固定连接以密封凹槽33并形成凹槽33的内凹面。

工作过程如下:

手模座在流水线上运动,当进入清洗步骤时,则通过流水线上的定位装置,以插入至定位座2的两个定位平面21上所对应的定位区域5,使得手模座发生旋转以带动一次性手套旋转并将其定位住,使得滚动毛刷能够对一次性手套的手掌部以及手背部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在经过烘干等步骤则进入到脱模步骤,通过流水线上的限位装置,以插入至限位座3的两个限位平面31上所对应的限位区域4,使得手模座再次发生旋转以带动一次性手套旋转并将其限定住,与之前一次的定位,发生90°的旋转,从而流水线上的脱模装置进行脱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