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分离木塑板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6679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防分离木塑板加工工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一般用途的模壳或模板构件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模板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重要工具,在国外,建筑商和承包商对模板极为重视,因为模板和使用模板的费用占整个混凝土结构工程费用的50%〜60%,工业发达国家的建筑模板技术,不断开发和应用高性能、节能环保型模板材料,是国际建筑模板业发展的现实和趋势。目前在建筑行业所使用的模板多为普通胶合板,但只能周转3〜5次,寿命短。金属模板虽然寿命长,但价格昂贵,操作笨重。木塑复合模板因其抗冲击强度和抗弯模量较低的致命缺陷,很难在建筑施工领域推广使用。现有技术中,建筑立模时需要采用建筑模板进行支撑,形成型面,模板短暂支撑混凝土,待混凝土固化后,可将模板拆除;模板可以反复利用;传统的建筑模板主要有木模和钢模两种,木模由木质材料制成,可以由实木板制成,也可以将木工板、木质多层复合板直接作模板使用,其一可以裁切,使用比较方便,钢模由钢质材料制成,由于单个钢模面积较小,立模时一般需要以扣件将其一一相连,形成整体,上述模板均有其不足之处,木模和钢模均不耐水,木模在水的浸泡下,容易变形;钢模则容易生锈,而且其重量大,组装不便,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分离木塑板加工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防分离木塑板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备料,

复合粉料层由废旧木塑材料、废棉纱和助剂组成,其重量分配比为:

废旧木塑材料20-60,废棉纱5-15,助剂5-10;

材料处理如下:

将废旧木塑材料制成颗粒料;

将废棉纱处理加工制成翻新棉纱,并将废棉纱烘干切为3-10mm段状棉纱;

将助剂、棉纱段、木塑材料颗粒料和混合并搅拌制成复合粉料;

助剂由石粉、助熔剂、偶联剂和稳定剂组成,

a塑料薄膜和b塑料薄膜由废旧塑料制成,将废旧塑料颗粒料,颗粒直径为0.5-1mm;a玻璃纤维布和b玻璃纤维布是硅烷偶联剂处理的无碱玻璃纤维布或采用mha-pp结合硅烷偶联剂处理的无碱玻璃纤维布,剪切成5mm2的方形纤维布散料;

s2.复合,

将各通气管穿进制板箱上的固定柱,将固定部件的位置固定;通气管上连通有若干空心杆,空心杆垂直于通气管,空心杆由下至上分为六层,通气管和空心杆上设有若干通孔;

将废旧塑料颗粒料铺设在制板箱中,达到第一层光杆的高度,对制板箱加热加压,热压完成后将材料连同制板箱送入空气加压机内冷压定型,成型后形成a塑料薄膜;

在a塑料薄膜上铺上一层工业胶水,加入复合粉料至第二层光杆所在高度,加压成型后形成第一复合粉料层;

在第一复合粉料层上铺上一层工业胶水,将纤维布散料平铺在第一复合粉料层上,厚度到达第三层光杆所在高度形成a玻璃纤维布;

在a玻璃纤维布上铺上一层工业胶水,加入复合粉料厚度到达第四层光杆所在高度,加压成型后形成第二复合粉料层;

在第二复合粉料层上铺上一层工业胶水,将纤维布散料平铺在第二复合粉料层上,厚度到达第五层光杆所在高度形成b玻璃纤维布;

在b塑料薄膜铺上一层工业胶水,加入复合粉料,厚度到达第六层光杆所在高度,加压成型后形成第三复合粉料层;

在第三复合粉料层上铺上一层工业胶水,将热熔状态的废旧塑料颗粒料,加压、冷却形成b塑料薄膜;

s3.开箱,

开箱将木塑板取出。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废旧塑料、废旧木塑材料、废棉纱为主材,通过热压制备高强度木塑板材,该方法与传统挤出木塑板材工艺相比,制品强度高、回收料利用率高、成本低廉。

2.本工艺制造的产品中各层接触面有工业胶水,而通孔位于各层接触面,因此工业胶水散发的有害物质会通过通孔进入空心杆或通气管,通过通气管快速排到木塑板外。因此本产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有害物质散发慢的问题。

3.本工艺中的本产品中通气管与空心管呈角度设置,使固定部件的横截面积发生变化,给各层分离时增加了阻力,防止了各层在使用期间发生分离。另外,通气管与空心管呈角度设置,使空心杆向通气管侧面延伸,从而相对于空心杆与通气管平行,即通气管侧壁与空心杆侧壁线相连,增加了固定部件与工业胶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在增加的面积上设置通孔,即增加了通孔的数量。使更多的有害气体能从增加的通孔进入空心杆,从通气管排出,从而增加了有害物质排出的速度。

上述方案为基础方案,基于基础方案的优化方案一:所述通气管的数量为4个,通气管分布于木塑板的四角。各层分离时,通常由四个角开始分离,随后分离速度逐渐加快。位于固定件4个角的固定件,将本产品的四个角固定,防止产品由四的角开始分离,从而防止了本产品各层快速分离。

基于基础方案的优化方案二:所述废棉纱是工业废棉纱或废旧衣布处理加工所得棉纱。工业废棉纱或废旧衣布都是常见的废弃物,使用成本低。

基于基础方案的优化方案三:所述石粉是超细滑石粉、碳酸钙或/和硅藻土组成,或者其中任意两种组成。超细滑石粉、碳酸钙或/和硅藻土成细粉状,使木料层表面光滑,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

基于基础方案的优化方案四:所述废旧木塑材料是废旧的木塑制品或木塑加工余料。废旧的木塑制品或木塑加工余料为木塑板的常见废料,利用本方法回收后再制成木塑板,节约了生产成本。

基于基础方案的优化方案五:所述废旧塑料是pp、pe、pvc、ps。废旧塑料是pp、pe、pvc、ps或常规量大的工业塑料废弃物为常见,使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带固定部件的木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开箱前,本产品与制板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气孔1、通气管2、空心杆3、a玻璃纤维布4、a复合粉料层5、a玻璃纤维布6、b复合粉料层7、b玻璃纤维布8、c复合粉料层9、b塑料薄膜10、固定柱11、制板箱12。

实施例:本方案中的带固定部件的木塑板,由a塑料薄膜、a玻璃纤维布、b玻璃纤维布、b塑料薄膜和一组复合粉料层组成,由上至下依次是a塑料薄膜、a复合粉料层、a玻璃纤维布、b复合粉料层、b玻璃纤维布、c复合粉料层、b塑料薄膜,各层之间由工业胶水连接,木塑板内制造时放有4个中空的固定部件,4个固定部件分别位于木塑板四角。固定部件上一体成型有若干通孔,固定部件连通至木塑板表面,通孔位于a塑料薄膜、a玻璃纤维布、b玻璃纤维布、b塑料薄膜和复合粉料层两两接触的触面上,固定部件包括通气管和若干空心杆,通气管与空心杆连通,空心杆与通气管呈直角设置,空心杆由下至上分为六层。另外空心杆与通气管也可呈钝角和锐角,也能同时达到通气和防止分离的效果。

本产品的制造过程中需要用到制板箱,制板箱内一体成型有固定柱,固定柱分布于制板箱内四角,本产品的制造方法为:

s1.备料。

复合粉料层由废旧木塑材料、废棉纱和助剂组成,其重量分配比为:

废旧木塑材料20-60,废棉纱5-15,助剂5-10。

材料处理如下:

a.将废旧木塑材料制成颗粒料,颗粒直径为0.5-1mm。

b.将废棉纱处理加工制成翻新棉纱,并将废棉纱烘干切为3-10mm段状棉纱。废棉纱是工业废棉纱或废旧衣布处理加工所得棉纱。

c.将助剂、棉纱段、木塑材料颗粒料和混合并搅拌制成复合粉料。

助剂由石粉、助熔剂、偶联剂和稳定剂组成,其重量分配比为:

石粉28-32,助熔剂18-22,偶联剂18-22。

稳定剂28-32。

石粉是超细滑石粉、碳酸钙或/和硅藻土组成,或者其中任意两种组成。

助熔剂是富马酸改性聚丙烯、低分子量聚乙烯、氧化聚乙烯或/和氧化聚丙烯组成,或者其中任意2种或3种组成。

偶联剂是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或/和铝酸酯偶联剂,或者其中任意两种组成。

a塑料薄膜和b塑料薄膜由废旧塑料制成,将废旧塑料颗粒料,颗粒直径为0.5-1mm。废旧塑料是pp、pe、pvc、ps或常规量大的工业塑料废弃物。

废旧木塑材料是废旧的木塑制品或木塑加工余料。

a玻璃纤维布和b玻璃纤维布是硅烷偶联剂处理的无碱玻璃纤维布或采用mha-pp结合硅烷偶联剂处理的无碱玻璃纤维布,玻璃纤维布规格为100-200g/mm2,网眼平均大于2mm,厚度为l-2mm,呈5mm2的方形纤维布散料。

s2.复合。

a.将各通气管穿进制板箱上的固定柱,将固定部件的位置固定。

b.将废旧塑料颗粒料铺设在制板箱中,达到第一层光杆的高度,对制板箱加热加压,热压温度为180-200℃,压力为2-5mpa,热压时间为20-35min,进入热压阶段后,刚开始时每隔2.5-3.5min卸压1次,共卸压2-4次,热压完成后将材料连同制板箱送入空气加压机内冷压定型,压力为2-5mpa,冷压时间为25-30min,成型后形成a塑料薄膜。

c.在a塑料薄膜上铺上一层工业胶水,加入复合粉料至第二层光杆所在高度,加压成型后形成a复合粉料层。

d.在a复合粉料层上铺上一层工业胶水,将纤维布散料平铺在a复合粉料层上至第三层光杆所在高度,形成a玻璃纤维布。

e.在a玻璃纤维布上铺上一层工业胶水,加入复合粉料至第四层光杆所在高度,加压成型后形成b复合粉料层。

f.在b复合粉料层上铺上一层工业胶水,将纤维布散料平铺在b复合粉料层上,达到第五层光杆所在高度形成b玻璃纤维布。

g.在b塑料薄膜铺上一层工业胶水,加入复合粉料至第六层光杆所在高度,加压成型后形成c复合粉料层。

h.在c复合粉料层上铺上一层工业胶水,将热熔状态的废旧塑料颗粒料,加压、冷却形成b塑料薄膜。

s3.开箱。

开箱将木塑板取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