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结构注塑包胶手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7442阅读:967来源:国知局
新型结构注塑包胶手柄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具体涉及新型结构注塑包胶手柄模具。



背景技术:

在传统设计注塑手柄包胶模具结构时,设计时为了防止拉伤,配合部位设计成上公差,但是如间隙过大在易产生飞边,如间隙过小在生产过程中易拉伤骨架,都会造成外观质量不良,但是因为此类产品质量要求高,特别是外观,金属骨架外表面已经作过处理,所以不能压伤,同时因存在骨架尺寸公差较大,存在的矛盾很难有效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注塑包胶手柄模具。

本发明提出的新型结构注塑包胶手柄模具,包括支撑机构、下模、上模和面板;

支撑机构包括底板和支撑板,支撑板安装在底板上方;

下模包括下模板、下内模和两个定位机构;下模板可拆卸安装在支撑板上,下模板上部设有第一内模安装槽,下内模对应第一内模安装槽的位置安装在下模板上,下内模具有两个下模槽,下模槽由定位槽和第一注塑槽组成;下内模上设有两个辅助槽组,辅助槽组与下模槽一一对应,辅助槽组包括第一辅助槽和第二辅助槽,辅助槽组位于其对应下模槽中定位槽靠近第一注塑槽的一侧,第一辅助槽和第二辅助槽位于定位槽相对的两侧;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件和夹持件,定位机构与辅助槽组一一对应,第一定位件安装在其对应辅助槽组的第一辅助槽上,夹持件可移动安装在其对应辅助槽组的第二辅助槽上,夹持件移动方向为靠近和远离第一定位件的方向;

上模包括上模板和上内模,上模板放置在下模板上,上模板下部设有第二内模安装槽,上内模对应第二内模安装槽的位置安装在上模板上,上内模设有两个第二注塑槽,第二注塑槽与第一注塑槽一一对应,第二注塑槽与其对应的第一注塑槽配合形成模腔,上模板上具有第一导胶通道,上内模具有两个第二导胶通道,两个第二导胶通道与第二注塑槽一一对应,第二导胶通道连通其对应的第二注塑槽与第一导胶通道;上内模下方安装有两个弹性块,弹性块与定位机构一一对应,弹性块与其对应定位机构的夹持件相抵靠,并位于夹持件远离第一定位件的一侧;

上面板可拆卸安装在上模板上方。

优选地,支撑机构还包括顶针座和多个顶针,顶针座可移动安装在底板上方,顶针移动方向为竖直方向,顶针均安装在顶针座上;

下内模上具有两个第一穿透孔组,两个第一穿透孔组分别对应两个定位槽,第一穿透孔组包括多个第一穿透孔,第一穿透孔竖直穿过下内模并连通其对应的定位槽,下模板上具多个第二穿透孔,第二穿透孔竖直穿过下模,第二穿透孔与第一穿透孔一一对应,对应的第一穿透孔与第二穿透孔配合形成顶针穿孔,顶针穿孔与顶针一一对应,顶针座移动可使顶针穿过其对应的顶针穿孔。

优选地,顶针上端具有第一弹性层。

优选地,下内模上还设有两个第三辅助槽,第三辅助槽与下模槽一一对应,第三辅助槽位于其对应下模槽中定位槽远离第一注塑槽的一侧;

下内模对应两个第三辅助槽的位置均安装有第二定位件。

优选地,第二定位件外围涂有第二弹性层。

本发明使用时通过面板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带动上模移动,将金属骨架放置在下模槽内,通过下内模和上内模的配合将金属骨架进行夹持,弹性块与夹持件相抵靠可以推动夹持件移动,通过夹持件和第一定位件配合对金属骨架进行夹紧,且可以有效的适应金属骨架加工存在的误差,通过第一导胶通道和第二导胶通道向两个模腔内注入胶料就可以完成金属骨架的包胶。本发明实用方便,有效固定了手柄的金属骨架,并不易造成金属骨架受损,且可以同时完成两个金属骨架的包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新型结构注塑包胶手柄模具主视方向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新型结构注塑包胶手柄模具侧视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的新型结构注塑包胶手柄模具,包括支撑机构、下模、上模和面板4;

支撑机构包括底板11、支撑板12、顶针座13和多个顶针14,支撑板12安装在底板11上方;

下模包括下模板21、下内模22和两个定位机构;下模板21可拆卸安装在支撑板12上,下模板21上部设有第一内模安装槽,下内模22对应第一内模安装槽的位置安装在下模板21上,下内模22具有两个下模槽,下模槽由定位槽221和第一注塑槽222组成;下内模22上设有两个辅助槽组,辅助槽组与下模槽一一对应,辅助槽组包括第一辅助槽和第二辅助槽,辅助槽组位于其对应下模槽中定位槽221靠近第一注塑槽222的一侧,第一辅助槽和第二辅助槽位于定位槽221相对的两侧;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件231和夹持件232,定位机构与辅助槽组一一对应,第一定位件231安装在其对应辅助槽组的第一辅助槽上,夹持件232可移动安装在其对应辅助槽组的第二辅助槽上,夹持件232移动方向为靠近和远离第一定位件231的方向;

上模包括上模板31和上内模32,上模板31放置在下模板21上,上模板31下部设有第二内模安装槽,上内模32对应第二内模安装槽的位置安装在上模板31上,上内模32设有两个第二注塑槽321,第二注塑槽321与第一注塑槽222一一对应,第二注塑槽321与其对应的第一注塑槽222配合形成模腔,上模板31上具有第一导胶通道311,上内模32具有两个第二导胶通道,两个第二导胶通道与第二注塑槽321一一对应,第二导胶通道连通其对应的第二注塑槽321与第一导胶通道311;上内模32下方安装有两个弹性块322,弹性块322与定位机构一一对应,弹性块322与其对应定位机构的夹持件232相抵靠,并位于夹持件232远离第一定位件231的一侧;

上面板4可拆卸安装在上模板31上方。

本发明使用时通过面板4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带动上模移动,将金属骨架放置在下模槽内,通过下内模22和上内模32的配合将金属骨架进行夹持,弹性块322与夹持件232相抵靠可以推动夹持件232移动,通过夹持件232和第一定位件231配合对金属骨架进行夹紧,且可以有效的适应金属骨架加工存在的误差,通过第一导胶通道311和第二导胶通道向两个模腔内注入胶料就可以完成金属骨架的包胶。

本实施方式中,顶针座13可移动安装在底板11上方,顶针14移动方向为竖直方向,顶针14均安装在顶针座13上;

下内模22上具有两个第一穿透孔组,两个第一穿透孔组分别对应两个定位槽221,第一穿透孔组包括多个第一穿透孔,第一穿透孔竖直穿过下内模22并连通其对应的定位槽221,下模板21上具多个第二穿透孔,第二穿透孔竖直穿过下模,第二穿透孔与第一穿透孔一一对应,对应的第一穿透孔与第二穿透孔配合形成顶针穿孔,顶针穿孔与顶针14一一对应,顶针座13移动可使顶针14穿过其对应的顶针穿孔。在金属骨架包胶完成后,通过顶针座13推动顶针14移动,可方便的将包胶完成的金属骨架取出。

本实施方式中,顶针14上端具有第一弹性层减少顶针14导致金属骨架受损的可能。

本实施方式中,下内模22上还设有两个第三辅助槽,第三辅助槽与下模槽一一对应,第三辅助槽位于其对应下模槽中定位槽221远离第一注塑槽222的一侧;

下内模22对应两个第三辅助槽的位置均安装有第二定位件223,第二定位件223、第一定位件231和夹持件232配合在不同位置对金属固件进行固定,第二定位件223外围涂有第二弹性层,减少第二定位件223造成金属骨架磨损的可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