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瓶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3454阅读:749来源:国知局
塑料瓶回收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收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塑料瓶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普遍不高,塑料瓶多被任意丢弃,致使在人员密集的场所泛滥严重,且塑料瓶主要由清洁工收集贩卖,导致饮料瓶未经处理即流通到私人小作坊里,成为造假及细菌传播的根源,影响恶劣。因此,研制一种能调动市民环保意识并可自动有偿的塑料瓶回收装置十分必要,其可根据投入的塑料瓶数量而分析需回报给回收者的补偿价值,不仅可美化环境,也可提高人们的生活便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塑料瓶回收装置,以能够回收塑料瓶,并有偿回报回收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塑料瓶回收装置,包括主体以及设于所述主体下部的回收箱,于所述主体上设有投入口和退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瓶回收装置还包括:

控制单元;

识别单元,设于所述投入口处,并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联接,以扫描塑料瓶的条形码而判断所述塑料瓶的真伪;

传送机构,设于所述退出口和所述回收箱之间,所述传送机构接受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而具有向所述退出口方向的传送或向所述回收箱方向的传送;

挤压机构,设于所述传送机构和所述回收箱之间,所述挤压机构包括挤压壳体、设于所述挤压壳体内的挤压辊,以及驱动所述挤压辊转动的第一电机,于所述挤压辊的外周面上均布有多个破坏刺,于所述挤压壳体的入口处设有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联接的计数器;

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联接,并设于所述传送机构处的第一检测单元、设于所述挤压壳体内的第二检测单元,以及设于所述回收箱内的第三检测单元;

吐币充值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联接,所述控制单元可根据接收的所述计数器的信号而控制所述吐币充值单元的吐币数量或充值数额。

进一步的,沿靠近于所述挤压壳体与所述回收箱相接的方向,所述挤压辊与所述挤压壳体之间的间距渐小。

进一步的,所述识别单元为红外扫描仪。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皮带、驱使所述皮带传动的主动轮和从动轮,以及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的第二电机;于所述皮带的下方设有皮带振动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皮带振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皮带下方的转轴、沿所述转轴的轴向间隔固设于所述转轴上的多个偏心轮,以及驱使所述转轴转动的第三电机。

进一步的,于所挤压壳体上设有位于所述挤压辊下方的剥落组件,所述剥落组件包括沿所述挤压辊的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剥落杆,所述剥落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挤压辊的转动方向相逆。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箱定向滑动于所述主体上,在所述主体与回收箱之间设有可驱使回收箱往复滑动的气缸。

进一步的,于所述回收箱内设有用于对所述塑料瓶杀菌消毒的紫外线发射仪。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塑料瓶回收装置,通过设置吐币充值单元可有偿回报塑料瓶回收者,从而能够提高人们主动回收塑料瓶的积极性,不仅可美化环境,也可防止劣质塑料瓶的任意流通,同时,识别单元还可避免非塑料材质的塑料瓶进入挤压机构而损坏挤压机构,可延长本塑料瓶回收装置的使用寿命。

(2)靠近于挤压壳体与回收箱相接的方向,挤压辊与挤压壳体之间的间距渐小,可使塑料瓶被逐步挤扁,能够降低设备损耗。

(3)皮带振动组件能够避免皮带上的塑料瓶堆积,可利于后续挤压工序的顺利进行。

(4)皮带转动组件采用偏心轮,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

(5)剥落组件能够将塑料瓶从挤压辊上及时剥落,可避免塑料瓶粘附于挤压辊上而影响挤压辊的正常工作。

(6)回收箱滑动设置,并设置气缸,可使塑料瓶更好的分散于回收箱中,而利于储存更多的塑料瓶。

(7)紫外线发射仪可对塑料瓶杀菌消毒,可防止塑料瓶传播细菌。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塑料瓶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体,2-投入口,3-皮带,4-主动轮,5-挤压壳体,6-挤压辊,61-破坏刺,7-第一电机,8-回收箱,9-控制单元,10-第二电机,11-偏心轮,12-吐币充值单元,13-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瓶回收装置,如图1及图2中所示,其包括主体1以及设于主体1下部的回收箱8,于主体1上还设有投入口2和退出口,该塑料瓶回收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9、识别单元、传送机构和挤压机构,以及与控制单元9电联接的检测单元和吐币充值单元12。

具体来讲,识别单元为红外扫描仪,其设于投入口2处,并与控制单元9信号联接,以扫描塑料瓶的条形码而判断塑料瓶的真伪。传送机构具体包括皮带3、驱使皮带3传动的主动轮4和从动轮,以及驱动主动轮4转动的第二电机10。本实施例中,为避免塑料瓶堆积于皮带3上,而影响挤压机构的正常工作,于皮带3的下方设有皮带3振动组件,该皮带3振动组件包括设于皮带3下方的转轴13、沿转轴13的轴向间隔固设于转轴13上的多个偏心轮11,以及驱使转轴13转动的图中未示出的第三电机。

本实施例中的挤压机构包括挤压壳体5、设于挤压壳体5内的挤压辊6,以及驱动挤压辊6转动的第一电机7,于挤压辊6的外周面上均布有多个破坏刺61,于挤压壳体5的入口处设有与控制单元9电联接的计数器。为提高挤压机构的使用效果,沿靠近于挤压壳体5与回收箱8相接的方向,挤压辊6与挤压壳体5之间的间距渐小,以在挤压辊6转动过程中逐步挤扁塑料瓶而降低设备损耗。此外,为及时将塑料瓶从挤压辊6上剥离,于挤压壳体5上设有位于挤压辊6下方的剥落组件,其中,剥落组件包括沿挤压辊6的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剥落杆,且剥落杆的延伸方向与挤压辊6的转动方向相逆,以能够使剥落杆的自由端插入挤压辊6与塑料瓶的间隙中,而能够随挤压辊6的继续转动将塑料瓶从挤压辊6上剥离。

检测单元具体包括与控制单元9电联接,并设于皮带3处的第一检测单元、设于挤压壳体5内的第二检测单元,以及设于回收箱8内的第三检测单元,其中,第一检测单元、第二检测单元及第三检测单元均为传感器,且具体可采用光电传感器。具体地,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是否有物体掉落到皮带3上,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挤压壳体5内是否堆满塑料瓶,第三检测单元则用于检测回收箱8内是否盛满塑料瓶。

吐币充值单元12具体包括吐币装置和充值装置,其中,吐币装置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圆筒式贮币,步进电机吐币的结构形式,而充值装置则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公交卡等卡类充值装置。此外,本实施例中回收箱8也可为定向滑动于主体1上,而且在主体1与回收箱8之间也设置有可驱使回收箱8往复滑动的气缸,具体结构上可在主体1的底部设置滑槽,同时回收箱8的底部则相对应的设置滑动嵌装于该滑槽中的滚轮或滑块,气缸固定于主体1上,其气缸杆则与回收箱8连接。

为进一步提高本塑料瓶回收装置的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于红外扫描仪处设有检测门,并使该检测门与控制单元9电连接,以在连续投入多个瓶体,并夹杂有非塑料瓶时也能保证传送机构的正常传送。具体地,当红外扫描仪检测到投入的塑料瓶为真时,而使控制单元9及时控制检测门开启,以使塑料瓶掉落到皮带3上;而当红外扫描仪检测到后续投入的塑料瓶为假时,使控制单元9控制检测门延迟开启,以为传送机构预留足够的传送时间将真的塑料瓶传送到挤压机构后,再改变传送方向而将假的塑料瓶传送到退出口处将其退出。

以下详细描述本塑料瓶回收装置的工作过程:

1、瓶体从投入口2投入,并经红外扫描仪扫描后掉落到皮带3上,第一检测单元可检测到有塑料瓶掉落,并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单元9,然后控制单元9根据红外扫描仪的信号判断投入物是否符合要求,若不符合,则控制第一电机7反转,将瓶体传送至退出口退出;若符合,则控制第一电机7正转,并将塑料瓶传送至挤压壳体5内,此时计数器记录投入到挤压壳体5内的塑料瓶数量,并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单元9,以使控制单元9控制吐币充值单元12的吐币数量或充值数额;

2、当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挤压壳体5内积满塑料瓶时,发送信号至控制单元9,随后控制单元9控制第二电机10启动以驱使挤压辊6转动,而将塑料瓶逐步挤扁并落入回收箱8中;

3、当第三检测单元检测回收箱8内盛满塑料瓶时,可发出信号,以提醒管理人员及时清理垃圾箱。

本塑料瓶回收装置,通过设置吐币充值单元12可有偿回报塑料瓶回收者,从而能够提高人们主动回收塑料瓶的积极性,不仅可美化环境,也可防止劣质塑料瓶的任意流通,同时,识别单元还可避免非塑料材质的塑料瓶进入挤压机构而损坏挤压机构,可延长本塑料瓶回收装置的使用寿命,从而可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