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加工用塑料条冷却及预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9547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色母粒加工用塑料条冷却及预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色母粒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色母粒加工用塑料条冷却及预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色母粒是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专用着色剂,亦称颜料制备物。色母主要用在塑料上。色母粒由颜料或染料、载体和添加剂三种基本要素所组成,是把超常量的颜料均匀载附于树脂之中而制得的聚集体,可称颜料浓缩物,所以它的着色力高于颜料本身。加工时用少量色母料和未着色树脂掺混,就可达到设计颜料浓度的着色树脂或制品。

目前,国内生产的色母粒工艺是用分子蜡、塑料粒子或塑料粉与色粉或填充料进行高速搅拌后放进挤出机挤出造粒而成,利用挤出机对造粒原料进行混炼、塑化而形成塑料熔体,并由挤出机模头挤出塑料条,塑料条经冷却和干燥后,由塑料条切粒机将塑料条分切成一定长度的塑料颗粒。

但是,目前色母粒水冷装置采用水槽的方式,想要延长塑料条的冷却距离,往往要延长水槽的长度,水槽的空间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较高的色母粒加工用塑料条冷却及预干燥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色母粒加工用塑料条冷却及预干燥装置,包括冷却水箱,所述的冷却水箱两侧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的冷却水箱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冷却水箱内设有若干沿冷却水箱宽度方向延伸的压料辊,所述的压料辊沿冷却水箱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从而形成第一辊组和第二辊组,所述的第一辊组位于第二辊组下方,且所述的第二辊组中的压料辊位于第一辊组中的相邻两根压料辊之间,所述的冷却水箱上还设有用于在冷却水箱的水面超过设定高度后使水从溢流口流出的溢流口,所述的冷却水箱内设有两根沿冷却水箱宽度方向延伸且对称设置在冷却水箱两侧的导料辊,其中一根靠近进料口的导料辊作为进料辊,另外一根靠近出料口的导料辊作为出料辊,所述的压料辊和导料辊均与能够驱动压料辊和导料辊同步周向转动的驱动结构相连。通过压料辊的排列,增加了塑料条在冷却水箱中的冷却距离,从而在不增加冷却水箱长度的前提下增加了冷却时间,冷却水箱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在上述的色母粒加工用塑料条冷却及预干燥装置中,所述的出水口设置在冷却水箱设有进料口的一侧,所述的进水口设置在冷却水箱设有出料口的一侧,所述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位于同一高度,所述的导料辊的最高点高度等于进料口的最低点高度。

在上述的色母粒加工用塑料条冷却及预干燥装置中,所述的溢流口与溢流管道相连,所述的溢流管道内设有流量传感器,所述的流量传感器与信号处理电路相连,所述的信号处理电路与报警驱动电路相连,所述的报警驱动电路与报警器相连。当产生溢流时,报警器报警,操作人员能够及时对溢流进行处理。

在上述的色母粒加工用塑料条冷却及预干燥装置中,作为出料辊的导料辊上方对应设有配合辊,作为出料辊的导料辊上设有沿导料辊轴向均匀分布且呈环形的吸水槽,作为出料辊的导料辊通过若干设置在吸水槽上且具有吸水功能的吸水带与配合辊相连,所述的配合辊上设有加热件。通过吸水带与塑料条的接触,吸收塑料条表面的水分,并通过加热件去除吸水带中的水分,实现了塑料条的预干燥,提高了干燥效率。

在上述的色母粒加工用塑料条冷却及预干燥装置中,所述的吸水带包括传动层和具有吸水功能的吸水层,所述的吸水层设置在传动层上,所述的传动层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的吸水层由海绵材料或者硅胶制成。

在上述的色母粒加工用塑料条冷却及预干燥装置中,所述的配合辊上设有与吸水槽相互对应设置且呈环形的配合槽,所述的吸水带绕设在配合槽上;所述的配合辊的直径大于导料辊的直径。配合辊的直径大于导料辊的直径,从而增加了吸水带的干燥时间。

在上述的色母粒加工用塑料条冷却及预干燥装置中,所述的驱动结构包括与作为出料辊的导料辊相连的驱动电机,所述的压料辊之间通过至少一个齿轮相连,第一辊组中最靠近作为出料辊的导料辊的压料辊和最靠近作为进料辊的导料辊的压料辊分别通过传动带与作为出料辊的导料辊和作为进料辊的导料辊相连。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色母粒加工用塑料条冷却及预干燥装置的优点在于:通过压料辊的排列,增加了塑料条在冷却水箱中的冷却距离,从而在不增加冷却水箱长度的前提下增加了冷却时间,冷却水箱的空间利用率较高;当产生溢流时,报警器报警,操作人员能够及时对溢流进行处理;通过吸水带与塑料条的接触,吸收塑料条表面的水分,并通过加热件去除吸水带中的水分,实现了塑料条的预干燥,提高了干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2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侧视图。

图3提供了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系统框图。

图5提供了本实用新型作为出料辊的导料辊的结构主视图。

图6提供了本实用新型配合辊的结构主视图。

图中,冷却水箱1、进料口11、出料口12、进水口13、出水口14、溢流口15、溢流管道16、压料辊2、第一辊组21、第二辊组22、驱动结构3、齿轮31、流量传感器41、信号处理电路 42、报警驱动电路43、报警器44、导料辊5、配合辊51、吸水槽 52、吸水带53、传动层54、吸水层55、配合槽5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本实用新型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全部修改、变型以及等同物。

如图1-6所示,本色母粒加工用塑料条冷却及预干燥装置,包括冷却水箱1,冷却水箱1两侧分别设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冷却水箱1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13和出水口14,冷却水箱1内设有若干沿冷却水箱1宽度方向延伸的压料辊2,压料辊2沿冷却水箱1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从而形成第一辊组21和第二辊组22,第一辊组21位于第二辊组22下方,且第二辊组22中的压料辊2 位于第一辊组21中的相邻两根压料辊2之间,冷却水箱1上还设有用于在冷却水箱1的水面超过设定高度后使水从溢流口15流出的溢流口15,冷却水箱1内设有两根沿冷却水箱1宽度方向延伸且对称设置在冷却水箱1两侧的导料辊5,其中一根靠近进料口 11的导料辊5作为进料辊,另外一根靠近出料口12的导料辊5 作为出料辊,压料辊2和导料辊5均与能够驱动压料辊2和导料辊5同步周向转动的驱动结构3相连。通过压料辊2的排列,增加了塑料条在冷却水箱1中的冷却距离,从而在不增加冷却水箱 1长度的前提下增加了冷却时间,冷却水箱1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具体地,出水口14设置在冷却水箱1设有进料口11的一侧,进水口13设置在冷却水箱1设有出料口12的一侧,进料口11 和出料口12位于同一高度,导料辊5的最高点高度等于进料口 11的最低点高度;溢流口15与溢流管道16相连,溢流管道16 内设有流量传感器41,流量传感器41与信号处理电路42相连,信号处理电路42与报警驱动电路43相连,报警驱动电路43与报警器44相连;驱动结构3包括与作为出料辊的导料辊5相连的驱动电机,压料辊2之间通过至少一个齿轮31相连,第一辊组21 中最靠近作为出料辊的导料辊5的压料辊2和最靠近作为进料辊的导料辊5的压料辊2分别通过传动带与作为出料辊的导料辊5 和作为进料辊的导料辊5相连。当产生溢流时,报警器44报警,操作人员能够及时对溢流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作为出料辊的导料辊5上方对应设有配合辊51,作为出料辊的导料辊5上设有沿导料辊5轴向均匀分布且呈环形的吸水槽52,作为出料辊的导料辊5通过若干设置在吸水槽52 上且具有吸水功能的吸水带53与配合辊51相连,配合辊51上设有加热件;吸水带53包括传动层54和具有吸水功能的吸水层55,吸水层55设置在传动层54上,传动层54由橡胶材料制成,吸水层55由海绵材料或者硅胶制成;配合辊51上设有与吸水槽52 相互对应设置且呈环形的配合槽56,吸水带53绕设在配合槽56 上;配合辊51的直径大于导料辊5的直径。通过吸水带53与塑料条的接触,吸收塑料条表面的水分,并通过加热件去除吸水带 53中的水分,实现了塑料条的预干燥,提高了干燥效率;配合辊51的直径大于导料辊5的直径,从而增加了吸水带53的干燥时间。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冷却水箱1、进料口11、出料口12、进水口13、出水口14、溢流口15、溢流管道16、压料辊2、第一辊组21、第二辊组22、驱动结构3、齿轮31、流量传感器41、信号处理电路42、报警驱动电路43、报警器44、导料辊5、配合辊51、吸水槽52、吸水带53、传动层54、吸水层55、配合槽56 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