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0941发布日期:2018-11-23 20:29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射成型,具体来说,是一种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塑料注塑模具来说,二次顶出机构被普遍运用于很多场合,大多数二次顶出机构结构复杂,需在标准模具结构基础上增加很多附属零件,加大了模具成本。

专利文献201520757748.6公开了二次顶出塑胶模具,包括上模模块和下模座,下模座朝向上模模块依次设置有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下模座还设置有用于顶起第一顶针板的顶棍头;第一顶针板设置有用于顶起第二顶针板的翘翘板;上模模块朝向下模座设置有用于合模时翘翘板恢复未顶起第二顶针板状态的复位杆和用于在二次顶起时限定第一顶针板被顶起高度的限高块;模具合模时,复位杆向下使翘翘板复位,合模完成;模具顶出状态时,顶棍头顶起第一顶针板,当翘翘板第一端部接触到限高块时在限高块压力作用下转回凹形腔,第二端部转动顶起第二顶针板,完成二次顶出,结构简单、装配方便、零配件内置不易损坏且节约成本和模具空间。

专利文献201410197888.2公开了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固定板、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动模仁、固定在所述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的连接杆、固定在所述下顶针板的顶针,所述连接杆底部为连杆座,在所述连杆座内设有柱塞径向固定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端连接顶块,在所述动模仁内设有滑腔,所述顶块上设有定位机构,其可在所述滑腔内滑行第一次顶出行程后定位。本发明的二次顶出机构结构现有传统二次顶出机构相比,结构简单、省空间、成本低、可靠性强。且本发明的二次顶出机构很好的解决了空间不足的矛盾,这将大大增加二次顶出在塑胶模具的适用范围,很好地提供模具的可靠性及可持续生产性能。

动、定模仁不一定就是一个独立整体,其内部可根据需要拆分出各种形式的镶件结构,由镶件和模仁的其他部分构成了成型制品的模具腔壁。镶件的动、定模仁可以分别备料加工,然后装备在一起。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无法用斜顶脱模,产品骨位较深的情况下,由于产品倒扣的存在,倒扣指用于产品侧壁凹凸等位置,无法解决产品顺利顶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适用于产品骨位较深的一种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依次包括上模座板、上模板、上模芯、下模芯、下模板、下模座板,所述上模板中心设有主流道,所述上模芯固定设在所述上模板底部,所述下模芯固定设在所述下模板顶部,在所述上、下模芯的相对面上分别开设有产品模腔,还包括模仁组件,所述模仁组件包括第一镶件、第二镶件和限位槽,所述第一镶件底部镶拼第二镶件,所述第二镶件底部设有用于插入限位槽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镶件顶部开口处设有倒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核心技术在模仁组件上,采用相互镶拼的第一镶件和第二镶件,实现产品骨位较深的产品顶出动作,尤其是,针对顶部开口处设有倒扣的产品。避免因为倒扣导致无法出模的现象发生,产生模具注塑后续工序的困难。第二镶件底部的第一凸起插入限位槽后,顺时针旋转90度,即可完成锁定。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在注塑完成后,上模板和下模板打开后,顶棍推动顶针板做产品顶出动作。随着产品的顶出,充分利用第一镶件顶部开口处的倒扣的包紧力的作用,第一镶件随着产品一起顶出。当产品的倒扣完全脱离模仁时,下模板挡住第二镶件顶出,第二镶件停止运动。此时倒扣骨位两边的胶位有足够空隙给产品,实现产品强脱,随着顶出的继续,在顶针的作用下,残留在第一镶件顶部开口处的倒扣被强制顶出,此时二次顶出完成。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镶件为直身无锥度。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镶件外壁下段设有限位段。

利用设计限位段,完成第二镶件顶出位置的定位。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二镶件底部设有镶件挂台。

进一步限定,所述主流道内设有T形浇筑套。

通过增设T形浇筑套完成注塑成形。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既简化了结构,解决了技术难题,又降低模具的成本。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为中A的局部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上模座板1,上模板2,上模芯3,下模芯4,下模板5,下模座板6,主流道7,第一镶件8,第二镶件9,第一凸起10,倒扣11,限位段12,镶件挂台13,T形浇筑套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依次包括上模座板1、上模板2、上模芯3、下模芯4、下模板5、下模座板6,上模板2中心设有主流道7,上模芯3固定设在上模板2底部,下模芯4固定设在下模板5顶部,在上模芯3和下模芯4的相对面上分别开设有产品模腔,还包括模仁组件,模仁组件包括第一镶件8、第二镶件9和限位槽,第一镶件8 底部镶拼第二镶件9,第二镶件9底部设有用于插入限位槽的第一凸起10,第一镶件8顶部开口处设有倒扣11。

第一镶件8为直身无锥度。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依次包括上模座板1、上模板2、上模芯3、下模芯4、下模板5、下模座板6,上模板2中心设有主流道7,上模芯3固定设在上模板2底部,下模芯4固定设在下模板5顶部,在上模芯3和下模芯4的相对面上分别开设有产品模腔,还包括模仁组件,模仁组件包括第一镶件8、第二镶件9和限位槽,第一镶件8 底部镶拼第二镶件9,第二镶件9底部设有用于插入限位槽的第一凸起10,第一镶件8顶部开口处设有倒扣11。

第一镶件8为直身无锥度。

第一镶件8外壁下段设有限位段12。

第二镶件9底部设有镶件挂台13。

主流道7内设有T形浇筑套14。

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相对实施例一来说,实施例二中,通过增设T形浇筑套完成注塑成形,防止胶液泄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