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控制合模顺序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5379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控制合模顺序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新型控制合模顺序的机构。



背景技术:

在注塑生产中,很多产品在开模和合模过程中出现必须某行位先合模的现象,如果没考虑到可能会在合模过程中出现压模现象,损坏胶位和产品。很多这样的模具可能会使用油缸或者气缸使行位先合模,这样不但增加了模具的成本,还使模具的体积加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控制合模顺序的机构,后模镶件有凹槽与前模镶件配合凹槽深度控制行程。使合模过程中合模顺序正确,不会出现压模现象。大的方便了需要模具的开合模动作,避免了使用油缸,给模具行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控制合模顺序的机构,包括前模镶件和后模镶件,其中前模镶件固定在面板上,后模镶件固定在B板上,所述前模镶件与后模镶件接触端设有凸部,所述后模镶件与前模镶件接触端设有与前模镶件凸部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后模镶件的顶部靠近模芯的一侧连接有弹弓、弹块和导向块,其中所述弹弓通过凹槽连接弹块,弹块通过导向块定位弹出行程;所述前模镶件凸部与前模镶件本体连接呈倒L型结构;所述后模镶件顶部连接弹块一侧设有L型凹部。

进一步的,所述后模镶件凹槽的宽度以凸部能够在其内顺利活动且能限制凸部左右晃动为准。

进一步的,所述后模镶件凹槽的深度以模具开模的行程为准。

进一步的,所述前模镶件的凸部长度比后模镶件凹槽的深度长度大。

进一步的,所述弹弓为弹片或螺旋形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块为口型结构,口型结构内部的空心部分与弹块的外形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块口型结构的外部在合模时能够卡接在前模镶件的倒L型结构和后模行镶件的L型凹部之间,限制前模镶件和后模镶件的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控制合模顺序的机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适应于模具开模需控制合模顺序的模具。本机构可解决多个行位中某个行位需先合模的现象,避免了使用油缸,节省了模具成本,显示了设计的灵便性,给模具行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3D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2和3所示,一种新型控制合模顺序的机构,包括前模镶件1和后模镶件2,其中前模镶件固定在面板上,后模镶件固定在B板上,所述前模镶件与后模镶件接触端设有凸部,所述后模镶件与前模镶件接触端设有与前模镶件凸部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后模镶件的顶部靠近模芯的一侧连接有弹弓3、弹块5和导向块4,其中所述弹弓通过凹槽连接弹块,弹块通过导向块定位弹出行程;所述前模镶件凸部与前模镶件本体连接呈倒L型结构6;所述后模镶件顶部连接弹块一侧设有L型凹部7。

进一步的,所述后模镶件凹槽的宽度以凸部能够在其内顺利活动且能限制凸部左右晃动为准。

进一步的,所述后模镶件凹槽的深度以模具开模的行程为准,凹槽的深度为模具某个行位的行程,从而能够精确控制模具某个行位的具体行程。

进一步的,所述前模镶件的凸部长度比后模镶件凹槽的深度长度大,该机构使前模镶件卡接在弹块上时能够预留出弹块高于后模镶件的高度,从而更好的限位前模镶件。

进一步的,所述弹弓为弹片或螺旋形弹簧,如图1所示,采用的是螺旋形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块为口型结构,口型结构内部的空心部分与弹块的外形相匹配,从而能够限位弹块的运动行程。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块口型结构的外部在合模时能够卡接在前模镶件的倒L型结构和后模行镶件的L型凹部之间,限制前模镶件和后模镶件的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前模镶件和后模镶件与弹块之间通过行程来控制合模顺序,不会出现压膜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当模具处于开模状态时,弹块在弹弓作用下属于推出状态,当模具开始合模后模镶件先接触弹块,在后模镶件的作用力下弹块被推进去,前模镶件才开始合模,顺着后模镶件凹槽位直到达到合模行程,停止合模。

当后模镶件未将弹块推进B板内时,前模镶件顶住弹块,不会出现合模现象,锁在面板上的行位不会合模,后模行位在合模过程中先行合模,这样模具才不会出现压模现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控制合模顺序的机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适应于模具开模需控制合模顺序的模具。本机构可解决多个行位(如图3所示有3个行位8)中某个行位需先合模的现象,避免了使用油缸,节省了模具成本,显示了设计的灵便性,给模具行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