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硅橡胶外套真空灭弧室模压包胶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5815发布日期:2018-12-14 23:15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硅橡胶外套真空灭弧室模压包胶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包胶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硅橡胶外套真空灭弧室模压包胶工艺。



背景技术:

真空灭弧室是真空开关的核心部件。真空开关的合、分操作是通过位于真空灭弧室外的操动机构使真空灭弧室内的一对对置触头闭合或分离来完成的,分别称为静触头和动触头。

现有的真空灭弧室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在真空灭弧室两端部的金属端头2和设置在两个金属端头2之间的绝缘管1,其中绝缘管1采用一般都是采用陶瓷或者玻璃制成,两端部的金属端头2分别连接有静触头5和动触头4,为了保证爬电距离,真空灭弧室的外部通常会设置一层绝缘层3,其工序称为包胶。

现有的真空灭弧室采用注射工艺进行包胶,其工序为将真空灭弧室放置在注射模具中,合模后,直接在真空灭弧室上注射一层硅橡胶,由于硅橡胶在注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挤压力,而真空灭弧室两端的金属端头非常薄,无法承受太大压力,所以注射过程中真空灭弧室两端的金属端头容易变形,进而导致成品率低下,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的复合硅橡胶外套真空灭弧室模压包胶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复合硅橡胶外套真空灭弧室模压包胶工艺,真空灭弧室包括设置在真空灭弧室两端部的金属端头和设置在两个金属端头之间的绝缘管,包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切胶,将固体的硅橡胶分切成若干片状;步骤b:预包胶,将步骤a中的片状硅橡胶贴覆在真空灭弧室的外周侧面;步骤c:放入模具,将步骤b中贴覆有片状硅橡胶的真空灭弧室放入注射模具中,注射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步骤d:合模注射,往步骤c中的注射模具中注入液态的硅橡胶,硫化处理后将产品脱膜,进而完成真空灭弧室的包胶工作。

其中,步骤a中的片状硅橡胶呈矩形状设置。

其中,步骤a中的片状硅橡胶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成品的真空灭弧室的绝缘层厚度的1/2。

其中,步骤b中的片状硅橡胶的数量为两片,两片硅橡胶以真空灭弧室的轴向对称地贴覆在真空灭弧室的外周侧面。

其中,两片硅橡胶贴覆的表面积总和为真空灭弧室的外周侧面的表面积的40%-80%。

其中,两片硅橡胶贴覆的表面积总和为真空灭弧室的外周侧面的表面积的50%。

其中,在步骤c中,真空灭弧室与上模之间和真空灭弧室与下模之间均设有片状硅橡胶。

其中,步骤a中的片状硅橡胶的长度大于两个金属端头之间的绝缘管的长度。

其中,步骤a中的片状硅橡胶呈椭圆状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
的复合硅橡胶外套真空灭弧室模压包胶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片状硅橡胶预先包裹在真空灭弧室的绝缘管上,有效地减少了硅橡胶在注射过程中产生的挤压力,降低绝缘管的两端部金属端头变形的风险,提高了成品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硅橡胶外套真空灭弧室模压包胶工艺的真空灭弧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硅橡胶外套真空灭弧室模压包胶工艺中放入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绝缘管1、金属端头2、绝缘层3、动触头4、静触头5、片状硅橡胶6、上模71、下模72。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的一种复合硅橡胶外套真空灭弧室模压包胶工艺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真空灭弧室包括设置在真空灭弧室两端部的金属端头2和设置在两个金属端头2之间的绝缘管1,包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切胶,将固体的硅橡胶分切成若干片状;步骤b:预包胶,将步骤a中的片状硅橡胶6贴覆在真空灭弧室的外周侧面;步骤c:放入模具,将步骤b中贴覆有片状硅橡胶6的真空灭弧室放入注射模具中,注射模具包括上模71和下模72;步骤d:合模注射,往步骤c中的注射模具中注入液态的硅橡胶,硫化处理后将产品脱膜,进而完成真空灭弧室的包胶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减少注射时硅橡胶的挤压力,步骤a中的片状硅橡胶6呈矩形状设置,当然了,除了矩形状,还可以将片状硅橡胶6呈椭圆状、菱形状、圆形状等等其他不规则形状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减少注射时硅橡胶的挤压力,步骤a中的片状硅橡胶6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成品的真空灭弧室的绝缘层厚度的1/2,作为优选的方案是,片状硅橡胶6的厚度等于成品的真空灭弧室的绝缘层厚度的1/2。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减少注射时硅橡胶的挤压力,步骤b中的片状硅橡胶6的数量为两片,两片硅橡胶以真空灭弧室的轴向对称地贴覆在真空灭弧室的外周侧面,其中,两片硅橡胶贴覆的表面积总和为真空灭弧室的外周侧面的表面积的40%-80%,作为优选的方案,两片硅橡胶贴覆的表面积总和为真空灭弧室的外周侧面的表面积的50%。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减少注射时硅橡胶的挤压力,在步骤c中,真空灭弧室与上模71之间和真空灭弧室与下模72之间均设有片状硅橡胶6,进一步地,片状硅橡胶6的长度大于两个金属端头2之间的绝缘管1的长度。

本实施例的复合硅橡胶外套真空灭弧室模压包胶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片状硅橡胶6预先包裹在真空灭弧室的绝缘管1上,有效地减少了硅橡胶在注射过程中产生的挤压力,降低绝缘管1的两端部金属端头2变形的风险,提高了成品率,提高了生产效率,改进前,产品易变形,成品合格率30%左右;改进后,产品变形少,成品合格率约85%。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包胶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硅橡胶外套真空灭弧室模压包胶工艺,真空灭弧室包括设置在真空灭弧室两端部的金属端头和设置在两个金属端头之间的绝缘管,包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切胶、预包胶、放入模具、合模注射,进而完成真空灭弧室的包胶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片状硅橡胶预先包裹在真空灭弧室的绝缘管上,有效地减少了硅橡胶在注射过程中产生的挤压力,降低绝缘管的两端部金属端头变形的风险,提高了成品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许文荣;刘希琼;何庆文;惠强;明安惠;李梦园;杨庆萍;王超锋;霍小龙;方斌;赵天任;黄肖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园高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6.14
技术公布日:2018.12.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