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注塑成型制品圆孔圆度的校正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95419发布日期:2019-01-14 19:34阅读:16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注塑成型制品圆孔圆度的校正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注塑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能够校正注塑成型制品圆孔圆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注塑产品也向复杂化和精密化方向发展,人们对塑料制品的外观和使用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产品的尺寸精度作为评定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也越来越受到模具制造与使用者的重视。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由于聚合物熔体的取向行为使塑料制品在流动方向上的收缩率大于垂直方向的收缩率;若在圆孔区域熔体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流动不一致,就会导致圆孔成型后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收缩不一致,圆孔圆度下降,造成产品尺寸超差,影响后续的装配等工作。这种问题有些可以通过改进产品设计或模具设计、优化成型工艺来解决,但还有许多采用上述措施无法回避或解决的问题,必须利用一些后处理手段来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注塑成型产品圆孔的圆度校正方法,用于校正注塑过程结束后圆度误差大于规定尺寸误差的注塑产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注塑成型制品圆孔圆度的校正方法,分为校正工具的制备和注塑成型制品圆孔圆度校正两步;

(1)校正工具的制备:校正工具材料选择模具钢,分为工作部分和夹持部分,二者一体成型;工作部分直径按注塑成型制品的待校正圆孔直径的95%-100%选取,长度超出注塑成型制品的待校正圆孔深度20-30mm,工作部分先端(即与注塑成型制品先行接触部分)加工圆角;

(2)注塑成型制品圆孔圆度校正:将制备好的校正工具压入注塑成型制品的待校正圆孔内,压入深度为待校正圆孔深度的80%-100%;将注塑成型制品与校正工具的装配体放入烘箱中,保温同时保持干燥环境,烘箱温度设置为低于注塑成型制品材质的玻璃化转变温度10-20℃,保温时间1-2小时后,取出,室温中自然冷却2-4小时,分离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校正工具设计制造简单,校正设备常见,工艺稳定可靠,易于掌握。校正工具材料选用模具钢,在低温下尺寸变化极小,适合批量生产,进而实现批量校正。校正工具先端设置圆角,易于校正工具压入被校正圆孔内,并不损伤制品。工作部分直径可按不同的校正效果在一定范围内随意选取。校正温度接近玻璃化转变温度,既避免高温下制品与校正工具产生粘连,又使制品内应力得以充分释放,校正效果稳定。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塑成型产品圆孔的圆度校正方法,有效解决了注塑成型制品圆度误差大的问题,为提高注塑制品成型精度开辟了新的思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校正工具示意图,(a)为主视图;(b)为侧视图。

图2为注塑成型制品与校正工具的装配体示意图。

图中:1注塑成型制品;2校正工具。

图3为校正前后注塑产品圆孔对比图,(a)为校正前某注塑产品圆孔示意图,水平与垂直方向半径尺寸之差为0.35mm;(b)为校正后该注塑产品圆孔示意图,水平与垂直方向半径之差为0.08mm。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注塑成型制品圆孔圆度的校正方法,包括校正工具和校正工艺两部分。

本实例的注塑成型制品材料为某种尼龙66加30%玻纤,制品成型后圆孔直径水平方向为19.44mm,垂直方向为19.79mm,水平与垂直方向半径尺寸之差为0.35mm;孔深16mm。

如图1所示,校正工具直径选为19.67mm(19.79mm的99.3%),先端圆角为2mm,校正工具工作部分长度为40mm,夹持部分设计为三角形状,便于校正工具旋转压入和分离。

根据注塑制品的材料查找该材料的玻璃化转化温度为120℃,设置烘箱温度为110℃。将校正工具压入待校正注塑成型制品,如图2所示,然后将注塑成型制品与校正工具的装配体放入烘箱中保温,设定保温时间为两小时。保温结束,将装配体取出,室温中自然冷却2小时,待冷却过程结束后将校正工具与制品分离,完成对注塑制品的校正过程。

校正后圆孔直径水平方向为19.67mm,垂直方向为19.75mm,水平与垂直方向半径尺寸之差为0.08mm,校正效果良好,圆度符合设计图样要求。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注塑成型制品圆孔圆度的校正方法,属于注塑成型技术领域。校正工具材料选择模具钢,分为工作和夹持两部分。工作部分直径按被校正圆孔直径的95%‑100%选取,长度超出被校正圆孔深度20‑30mm。将制备好的校正工具压入被校正圆孔内,压入深度为被校正圆孔深度的80%‑100%。将注塑成型制品与校正工具的装配体放入烘箱中,烘箱温度设置为低于该种塑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10‑20℃之下,保温时间1‑2小时后,取出,室温中自然冷却2‑4小时,分离即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塑成型产品圆孔的圆度校正方法,有效解决了注塑成型制品圆度误差大的问题,为提高注塑制品成型精度开辟了新的思路。

技术研发人员:宋满仓;刘军山;陈冬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9.03
技术公布日:2019.0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