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斜顶处潜进胶的塑胶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4536发布日期:2018-12-11 21:47阅读:1062来源:国知局
一种从斜顶处潜进胶的塑胶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从斜顶处潜进胶的塑胶模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塑胶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工程塑胶在强度、精度等方面的逐步提高,塑胶制品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工业产品和日用产品塑胶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用来生产塑胶制品的塑胶模具是塑胶制品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具的结构对产品质量以及生产过程有着直接影响,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开时取出制件,合拢时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状复杂,承受坯料的胀力,对结构强度、刚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较高要求,模具生产的发展水平是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现在的塑胶模具进胶的方式都是采用直接浇口,直接由主流道进入模腔,适用于单穴深腔壳形,箱形模具.其流道流程短,压力损失少,有利于排气,但浇口去除不便,会留明显痕迹,另外就生产过程来说,产品在成型后,往往需要脱模,但塑胶件经常卡在模具内,不便于脱模,需操作员手工将产品从用模具上拔出脱模,这种生产过程对操作员是存在安全隐患的,而且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从斜顶处潜进胶的塑胶模具,具备浇口去除方便和便于脱模等优点,解决了常见塑胶模具浇口去除不便,会留明显痕迹和塑胶件经常卡在模具内,不便于脱模,需操作员手工将产品从用模具上拔出脱模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浇口去除方便和便于脱模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从斜顶处潜进胶的塑胶模具,包括模具壳,所述模具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模板,所述上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和限位杆,所述限位块和限位杆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限位块和两个限位杆均以上模板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模具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注塑针,所述注塑针的底部贯穿模具壳和上模板并延伸至上模板的底部,所述模具壳内壁的底端活动套接有底板,所述底板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与模具壳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下模板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活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通过凹槽延伸至下模板的外侧且固定安装有模型,所述模型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活动安装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两侧与支撑板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活动杆以活动板的中心呈中心对称。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顶端贯穿下模板并延伸至下模板的顶部,所述活动杆的顶端与下模板的内部活动套接。

优选的,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内壁活动套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端贯穿伸缩管并延伸至伸缩管的外侧且与下模的底部固定安装。

优选的,所述伸缩管和挡板的外侧活动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弹簧的顶部与下模板的底部固定安装。

优选的,所述底板上固定套接有气管,所述气管的底端贯穿底板和模具壳并延伸至模具壳的外侧,所述底板底部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推杆,所述推杆贯穿模具壳并延伸至模具壳的外侧。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从斜顶处潜进胶的塑胶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从斜顶处潜进胶的塑胶模具,通过推杆对底板进行推动,使模型上的限位槽与限位杆接触,并利用限位板的斜面使模型移动,使得限位槽与限位杆完全接触,两个模型和上模板形成空腔,而柱塑针的从斜顶处对模型进行注塑,达到了浇口去除方便的效果。

2、该从斜顶处潜进胶的塑胶模具,通过限位槽与限位杆脱离,使模型复位向下模板的两侧移动,使得塑料件离开下模板,配合气管推动活动板,使活动杆向上移动推动塑料件离开模型,再利用弹簧对活动板进行复位,使活动杆回到下模板内,达到了脱模方便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模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1中A的放大图。

图中:1模具壳、2上模板、3限位块、4限位杆、5注塑针、6底板、7 支撑板、8下模板、9凹槽、10滑块、11模型、12限位槽、13活动板、14活动杆、15伸缩管、16挡板、17固定杆、18弹簧、19气管、20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从斜顶处潜进胶的塑胶模具,包括模具壳1,模具壳 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模板2,上模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和限位杆4,限位块3和限位杆4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限位块3和两个限位杆4均以上模板2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模具壳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注塑针5,通过注塑针5的斜顶放置,并通够前潜伏浇口进行注塑,具有浇口去除不便的作用,注塑针5的底部贯穿模具壳1和上模板2并延伸至上模板2的底部,模具壳1内壁的底端活动套接有底板6,底板6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支撑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板8,下模板8与模具壳1的内壁活动连接,下模板8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凹槽9,凹槽9的内壁活动安装有滑块10,滑块10的顶部通过凹槽9延伸至下模板8的外侧且固定安装有模型11,模型 11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12,通过限位槽12和限位杆4接触,使得两个模型 11相互靠近,最后接触与上模板2形成空腔,进行注塑,当限位槽12与限位杆4脱离使,使模型11复位向下模板8的两侧移动,使得塑料件离开下模板 8,底板6的顶部活动安装有活动板13,活动板13的两侧与支撑板7的一侧活动连接,活动板1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活动杆14,活动杆1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活动杆14以活动板13的中心呈中心对称,活动杆14的顶端贯穿下模板8并延伸至下模板8的顶部,活动杆14的顶端与下模板8的内部活动套接,底板6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伸缩管15,伸缩管15内壁活动套接有挡板 16,挡板1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7,固定杆17的顶端贯穿伸缩管15并延伸至伸缩管15的外侧且与下模板8的底部固定安装,伸缩管15和挡板16 的外侧活动套装有弹簧18,弹簧18的底部与底板6的顶部固定安装,弹簧 18的顶部与下模板8的底部固定安装,底板6上固定套接有气管19,通过气管19进行通气,使活动板13在气压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使活动杆14顶出塑料件,气管19的底端贯穿底板6和模具壳1并延伸至模具壳1的外侧,底板6底部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推杆20,推杆20贯穿模具壳1并延伸至模具壳 1的外侧,通过推杆20对底板6进行推动,使下模板8向上移动,使模型11 与限位块3接触,通过以上结构配合使得该塑胶模具具备浇口去除方便和便于脱模等优点,解决了常见塑胶模具浇口去除不便,会留明显痕迹和塑胶件经常卡在模具内,不便于脱模,需操作员手工将产品从用模具上拔出脱模的问题。

工作时,通过推杆20将底板6向上移动,而气管19随之移动,而底板6 向上移动带动下模板8上移,使模型11与限位块3接触,而随着模型11上限位槽12深入限位杆4,使模型11向下模板8的中心移动,最后两个下模板 8接触,且两个下模板8接触与上模板2形成空腔,通过注塑针5进行注塑,成形之后,再通过推杆20将底板6拉回,使限位槽12和限位杆4分离,而限位槽12和限位杆4均为倾斜设计,使得分离时,模型11向下模板8的两侧移动,最后通过气管19进行通气,使活动板13在气压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使活动杆14顶出塑料件,完成脱模过程。

综上所述,该从斜顶处潜进胶的塑胶模具,通过推杆20对底板6进行推动,使模型11上的限位槽12与限位杆4接触,并利用限位板3的斜面使模型11移动,使得限位槽12与限位杆4完全接触,两个模型11和上模板2形成空腔,而柱塑针5的从斜顶处对模型11进行注塑,达到了浇口去除方便的效果;通过限位槽12与限位杆4脱离,使模型11复位向下模板8的两侧移动,使得塑料件离开下模板8,配合气管19推动活动板13,使活动杆14向上移动推动塑料件离开模型11,再利用弹簧18对活动板13进行复位,使活动杆14回到下模板8内,达到了脱模方便的作用;解决了常见塑胶模具浇口去除不便,会留明显痕迹和塑胶件经常卡在模具内,不便于脱模,需操作员手工将产品从用模具上拔出脱模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