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凹模底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9708发布日期:2018-09-07 23:52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凹模底板。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凹模底板广泛应用于各类生产技术中。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模料倒入到模腔中,但是部分模料会积聚于模腔顶部两侧的凹槽里面,这样不但会浪费原材料,而且会由于原材料不足影响到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导致产品的废品率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凹模底板,其可避免原材料的浪费,提高产品的良品率。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凹模底板,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的顶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凸起部,在所述凸起部的顶面中间开设有模腔,在所述模腔两侧、所述凸起部的顶面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紧邻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壁由外侧往模腔的方向往下倾斜设置,在所述凹槽与所述模腔之间设置有横截面呈弧形的导流部,若干所述凹槽包括依次紧邻设置的第一凹槽、中间凹槽和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紧邻该中间凹槽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引流槽,该第一引流槽延伸至所述模腔的底壁上,在所述第二凹槽紧邻该中间凹槽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引流槽,该第二引流槽延伸至所述模腔的底壁上。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引流槽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横截面呈弧形的第一引流部。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引流槽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横截面呈弧形的第二引流部。

优选地,在所述凸起部的顶面上设置有沿对角分布的上定位孔。

优选地,在所述凸起部的前端面上开设有前定位孔。

优选地,在所述凸起部的侧面上开设有侧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凹模底板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凹模底板,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巧妙,位于凹槽内的原材料会经导流部、第一引流槽以及第二引流槽流入到模腔内,以此避免原材料的浪费,同时可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凹模底板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凹模底板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和图2,提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凹模底板,包括底板1,在所述底板1的顶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凸起部10,在所述凸起部10的顶面中间开设有模腔100,在所述模腔100两侧、所述凸起部10的顶面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紧邻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壁由外侧往模腔100的方向往下倾斜设置,在所述凹槽与所述模腔100之间设置有横截面呈弧形的导流部104,若干所述凹槽包括依次紧邻设置的第一凹槽101、中间凹槽103和第二凹槽102,在所述第一凹槽101紧邻该中间凹槽103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引流槽1010,该第一引流槽1010延伸至所述模腔100的底壁上,在所述第二凹槽102紧邻该中间凹槽103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引流槽1020,该第二引流槽1020延伸至所述模腔100的底壁上。

本实施例的一种凹模底板,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巧妙,位于凹槽内的原材料会经导流部、第一引流槽以及第二引流槽流入到模腔内,以此避免原材料的浪费,同时可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良品率。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引流槽1010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横截面呈弧形的第一引流部,以此可使得位于第一凹槽101和中间凹槽103内的原材料尽可能地流入到第一引流槽1010内进而流到模腔100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引流槽1020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横截面呈弧形的第二引流部,以此可使得位于第二凹槽102和中间凹槽103内的原材料尽可能地流入到第二引流槽1020内进而流到模腔100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凸起部10的顶面上设置有沿对角分布的上定位孔105,在所述凸起部10的前端面上开设有前定位孔106,在所述凸起部10的侧面上开设有侧定位孔107,以此便于对凹模底板进行定位固定,提高产品成型的精确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