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料斗的导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2186发布日期:2018-09-25 21:48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胶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进料斗的导辊。



背景技术:

滤胶机主要由螺杆、机筒、滤胶机头和传动装置等组成,是利用螺杆推挤、输送作用,把胶料或再生胶中的杂质清除掉的机械。滤胶机完成滤胶操作的主要过程如下:胶料经过滤胶机螺杆和机筒之间的强烈剪切作用,使得胶料成为流体状的高聚物熔体,由于螺杆对熔体产生推力,使得胶料熔体中的杂质在通过机头滤网时被过滤,最终达到提高胶料熔体纯度的目的。

现有滤胶机的进料斗的辊筒耐磨性能差,特别是在漏出片状胶料时,多个滚筒在连续不断运转过程中,受到片状持续的摩擦力,有必要提高滚筒的耐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进料斗的导辊,该导辊通过对结构进行改进,提高了导辊本身的耐磨性,同时提高了导辊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进料斗的导辊,包括轴芯,轴芯外套接有辊体,辊体壁上从内到外依次套设有第一橡胶层、第二橡胶层和第三橡胶层,第一橡胶层的硬度大于第二橡胶层的硬度,第二橡胶层的硬度小于第三橡胶层的硬度,第三橡胶层为石墨丁腈橡胶层。

本实用新型设置多层橡胶层,层层橡胶从内到外采用硬度层层递进的方式,第三橡胶层的硬度大于第二橡胶层的硬度,使得第三橡胶层能够代替第二橡胶层和直接进行接触,减缓了第二橡胶层和胶料之间的摩擦,且第三橡胶层为丁腈橡胶中加入石墨制得的橡胶层,丁腈橡胶加入石墨能够保证橡胶耐磨的同时还能为橡胶提供一定的韧性,既能够耐摩擦,还能够提供一定的弹性,满足胶料在进料斗内传送的需求。石墨丁腈橡胶复合材料为现有技术,这种材料可采用将石墨分散到丁腈橡胶中制得。

第三橡胶层的厚度为1-5mm。第三橡胶层的厚度在1-5mm为宜,太厚将不利于为胶料提供适当的路过弹性。

第二橡胶层沿着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在传送过程中,胶料和导辊之间具有摩擦,摩擦会带来很多热量,为了不降低热量对胶料的织造性能的影响,在第二橡胶层上开设有用于散热的通孔。

多个通孔开设在靠近第一橡胶层的位置。为了防止影响第二橡胶层和第三橡胶层的支撑功能,将通孔设置在靠近第一橡胶层的位置。

还包括限位环,第三橡胶层的两端均套接有用于限制胶料在导辊上移位的限位环,防止胶料过多的堆积在一起、堆料不均而引起进料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三橡胶耐磨层的设置,能够提高导辊的耐磨性能,降低导辊的损耗,提升导辊的寿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轴芯,2-辊体,3-第一橡胶层,4-第二橡胶层,5-第三橡胶层,6-通孔,7-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进料斗的导辊,包括轴芯1,轴芯1外套接有辊体2,辊体2壁上从内到外依次套设有第一橡胶层3、第二橡胶层4和第三橡胶层5,第一橡胶层3的硬度大于第二橡胶层4的硬度,第二橡胶层4的硬度小于第三橡胶层5的硬度。

现有技术的导辊只有两层橡胶层结构,本实用新型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设置了第三橡胶层5,第三橡胶层5的硬度大于第二橡胶层4的硬度,使得第三橡胶层5能够代替第二橡胶层4和胶料直接进行接触,减缓了第二橡胶层4和胶料之间的摩擦,且第三橡胶层5为丁腈橡胶中加入石墨制得的橡胶层,丁腈橡胶加入石墨能够保证橡胶耐磨的同时还能为橡胶提供一定的韧性,既能够耐胶料的摩擦,还能够提供一定的弹性,满足胶料在导辊上传送的需求。

实施例2

第三橡胶层5的厚度为1-5mm。第三橡胶层5的厚度在1-5mm为宜,太厚将不利于为胶料提供适当的路过弹性。

第二橡胶层4沿着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6。在传送过程中,胶料和导辊之间具有摩擦,摩擦会带来很多热量,为了不降低热量对胶料的织造性能的影响,在第二橡胶层4上开设有用于散热的通孔6。

多个通孔6开设在靠近第一橡胶层3的位置。为了防止影响第二橡胶层4和第三橡胶层5的支撑功能,将通孔6设置在靠近第一橡胶层3的位置。

还包括限位环7,第三橡胶层5的两端均套接有用于限制胶料在导辊上移位的限位环7。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