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6830发布日期:2019-04-13 00:53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成型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其中注塑模具的流道结构,是将塑料熔体由注塑机喷嘴引向型腔的一组进料通道,流道结构的布置直接关系到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

现代社会中,汽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其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汽车的内部装饰件包括的种类非常多样,例如较为常见的有扬声器装饰外圈、旋钮装饰圈、仪表盘外框架等。其中,汽车仪表盘外框架基本已经成为汽车内部装饰件的必需品,其市场需求量较大。对于一些高端汽车,仪表盘外框架的造型越来越新颖,也越来越奇特。参见图1和图2,现有一款异形仪表盘外框架1,产品具有高落差,又是开口式,产品制造时会内缩,且变形量大,尺寸稳定性差。该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如果使用治具在生产后进行定型,产品易反弹,人工成本高且会导致不良。而注塑模具流道结构利用普通的搭桥方式,将产品首尾相连,不能解决产品高落差带了的变形问题。如何将此类高难度的仪表盘外框架的设计理念变成产品是各个生产厂家的一道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生产高落差塑胶制品的注塑模具,旨在解决产品尺寸不稳定、易变形的问题。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包括流道结构,流道结构包括主流道、第一级分流道、第二级分流道以及天梯流道,第二级分流道与主流道的一端连通,第一级分流道和第二级分流道之间在空间上具有高度差,天梯流道具有两根纵向分流道和多根横跨地连通在两根纵向分流道之间的横向分流道,两根纵向分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二级分流道和第一级分流道。

由此可见,第一级分流道和第二级分流道之间在空间上具有高度差,第二级分流道与主流道的一端连通,天梯流道具有两根纵向分流道和多根横跨地连通在两根纵向分流道之间的横向分流道,两根纵向分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二级分流道和第一级分流道。利用天梯流道连通在空间上具有高度差的第一级分流道和第二级分流道,从而使具有高落差的塑胶制品在注塑生产过程中,不会存在内缩或外胀的问题,尺寸稳定,不变形。并且,天梯流道为流道结构提供上下和左右方向的支撑力,无论是在注塑成型还是在后续的电镀工艺,避免产品变形,确保产品尺寸稳定,提高生产的良品率,并且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两根纵向分流道之间不相交设置,两根纵向分流道呈空间曲线地从第二级分流道下降至第一级分流道。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横向分流道呈空间曲线设置。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横向分流道的数量至少三个,一个横向分流道位于纵向分流道的中部,另外两个横向分流道靠近纵向分流道的两端。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纵向分流道的一端在靠近主流道的位置与第二级分流道连通。

由此可见,两根纵向分流道之间不相交设置,纵向分流道的一端在靠近主流道的位置与第二级分流道连通,一个横向分流道位于纵向分流道的中部,另外两个横向分流道靠近纵向分流道的两端,为流道结构更好地提供上下和左右方向的支撑力,无论是在注塑成型还是在后续的电镀工艺,避免产品变形,确保产品尺寸稳定,提高生产的良品率,并且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流道结构还包括第三级分流道,第三级分流道的一端与主流道的一端连通,第三级分流道的另一端呈空间曲线上升。

由此可见,增加呈空间曲线上升的第三级分流道,使塑胶制品具有更高的落差,且在注塑生产过程中不会存在内缩或外胀的问题,尺寸稳定,不变形。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流道结构还包括圆环状的辅助流道,辅助流道连通第三级分流道、第二级分流道以及两根纵向分流道设置。

由此可见,辅助流道连通第三级分流道、第二级分流道以及两根纵向分流道设置,从而流道结构能更好地提供上下和左右方向的支撑力,无论是在注塑成型还是在后续的电镀工艺,避免产品变形,确保产品尺寸稳定,提高生产的良品率,并且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级分流道的数量为两个,第三级分流道和两个第二级分流道分别以主流道的一端为中心地向外放射。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主流道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二级分流道垂直于主流道的轴线设置,辅助流道与第二级分流道位于同一平面上。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注塑模具还包括型腔,型腔具有相互不连通的两个端部,两个端部之间在空间上具有高度差,第一级分流道呈空间曲线地连通两个端部。

由此可见,型腔具有相互不连通的两个端部,即塑胶制品为开口式,第一级分流道呈空间曲线地连通两个端部,从而使高落差且开口式的塑胶制品在注塑生产过程中,不会存在内缩或外胀的问题,尺寸稳定,不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仪表盘外框架的结构图。

图2是仪表盘外框架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实施例中流道结构与仪表盘外框架配合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实施例中流道结构与仪表盘外框架配合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实施例中流道结构与仪表盘外框架配合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实施例中流道结构与仪表盘外框架配合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实施例中流道结构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实施例中流道结构的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实施例中流道结构的侧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主要针对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在仪表盘外框架上的应用,但不限于该仪表盘外框架,具有高落差或者高落差且开口式的塑胶制品在生产时均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从而保持产品尺寸稳定,不变形。

参见图1和图2,仪表盘外框架1整体呈条状设置,仪表盘外框架1具有圆弧段11、第一曲线段12和第二曲线段13,圆弧段11大致呈半圆弧状地在空间上扭斜设置,第一曲线段12的一端和第二曲线段13的一端分别与圆弧段11的两端平滑地过渡连接,第一曲线段12的另一端和第二曲线段13的另一端之间形成一开口。其中,参见图2,第一曲线段12的另一端与圆弧段11的最高点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大于第二曲线段13的另一端与圆弧段11的最高点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

圆弧段11的内表面在竖直方向上朝内延伸有三个卡合件14,其中一个卡合件14位于圆弧段的中部,另外两个卡合件14邻接圆弧段11的两端。第一曲线段12的一端的内表面在竖直方向上朝内延伸有一个卡合件14,第一曲线段12的另一端的内表面在竖直方向上朝内延伸有一个扣合件15。第二曲线段13的另一端的内表面在竖直方向上朝内延伸有一个卡合件14。

参见图3至图9,注塑模具包括流道结构2和型腔,本实施例型腔的结构形状与仪表盘外框架1的结构形状一致,型腔具有相互不连通的两个端部之间形成了仪表盘外框架1的开口,本实施例通过流道结构2与仪表盘外框架1的配合来表述流道结构2与型腔的配合。

流道结构2包括主流道21、第三级分流道22、第二级分流道23、第一级分流道24、天梯流道26以及辅助流道25,第三级分流道22和第二级分流道23分别与主流道21的一端连通,第三级分流道22、第二级分流道23与第一级分流道24之间在空间上具有高度差,即第三级分流道22位于第二级分流道23的上方,第一级分流道24位于第二级分流道23的下方。天梯流道26具有两根纵向分流道261和多根横跨地连通在两根纵向分流道261之间的横向分流道262,两根纵向分流道261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二级分流道23和第一级分流道24。辅助流道25呈圆环状设置,并连通在第三级分流道22、第二级分流道23以及两根纵向分流道261上。

本实施例第二级分流道23的数量为两个,第三级分流道22和两个第二级分流道23分别以主流道21为中心地向外放射,两根纵向分流道261的一端在靠近主流道21的位置分别与两个第二级分流道23连通。具体地,第三级分流道22的一端与主流道21的一端连通,第三级分流道22的另一端呈空间曲线上升。其中,主流道21的横截面为圆形,两个第二级分流道23分别垂直于主流道21的轴线地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辅助流道25与第二级分流道23位于同一平面上。本实施例辅助流道25与主流道21同轴设置,在竖直方向上,辅助流道25的厚度小于第二级分流道23的厚度。同时,辅助流道25的截面面积均小于第三级分流道22、第二级分流道23以及第一级分流道24的截面面积。

本实施例天梯流道26的两根纵向分流道261之间不相交设置,两根纵向分流道261呈空间曲线地从第二级分流道23下降至第一级分流道24。横向分流道262呈空间曲线设置,本实施例横向分流道262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一个横向分流道262位于纵向分流道261的中部,另外两个横向分流道262分别靠近纵向分流道261的两端。另外,纵向分流道261的截面面积均小于第三级分流道22、第二级分流道23以及第一级分流道24的截面面积,横向分流道262的截面面积均小于第三级分流道22、第二级分流道23以及第一级分流道24的截面面积。

第三级分流道22、第二级分流道23及第一级分流道24均通过浇口221、231、241、242与注塑模具的型腔连通,本实施例浇口221、231、241、242的截面面积均小于第三级分流道22、第二级分流道23以及第一级分流道24的截面面积,本实施例浇口221、231、241、242的截面大致呈矩形设置。

具体地,参见图5,第三级分流道22的一端与主流道21的一端连通,第三级分流道22的另一端呈空间曲线上升地通过浇口221与仪表盘外框架1的圆弧段11的内表面连通,第三级分流道22的浇口221在径向方向上邻接于圆弧段11的内壁,并且在周向上更靠近圆弧段11中部的卡合件14,第三级分流道22的浇口221沿竖直方向延伸地与第三级分流道22的另一端连接。

参见图3至图5,两个第二级分流道23分别通过浇口231与仪表盘外框架1的第一曲线段12和第二曲线段13与圆弧段11平滑连接的过渡段的内表面连通,第二级分流道23的浇口231在径向方向上邻接于过渡段的内壁,且沿竖直方向延伸地与第二级分流道23的端部连接,第二级分流道23沿直线延伸地与主流道21的一端连通。

参见图5和图6,第一级分流道24呈空间曲线地连通型腔的两个端部,具体地,第一级分流道24的一端通过浇口241与第一曲线段12的扣合件15的侧面连接,第一级分流道24的另一端通过浇口242与和第二曲线段13的卡合件14的侧面连接,第一级分流道24呈曲线上升地从第一曲线段12延伸至第二曲线段13。其中,天梯流道26的两根纵向分流道261呈空间曲线地从第二级分流道23下降至第一级分流道24中部偏向第一曲线段12方向的位置。

根据模流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注塑模具的流道结构不做任何搭桥时,模流分析显示产品变形超过10.00毫米,而且变形方向和位置没有规律性,这么大的变形量显然对要求精度极高的汽车仪表盘外框架是不可接受的。

其外,注塑模具的流道结构不做任何搭桥,产品注塑成型后利用治具工装定型,一旦产品变形严重,治具工装无法起到定型作用,且定型后的产品易反弹变形,浪费人工且易导致产品擦花。

另外,注塑模具的流道结构采用普通的单条搭桥,通过模流分析显示,产品变形量在5.00毫米左右,比没有搭桥有所改善,但此变形量显然对要求精度极高的汽车仪表盘外框架还是不可接受的。

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的流道结构2利用天梯流道26搭接在具有高度差的第二级分流道23和第一级分流道24上,天梯流道26具有两根纵向分流道261和多根横跨地连通在两根纵向分流道261之间的横向分流道262,通过模流分析显示,利用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的流道结构2注塑成型的产品变形量在0.50毫米左右,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变形量,从而满足要求精度极高的汽车仪表盘外框架1的设计需求,同时该流道结构2也可适用于与汽车仪表盘外框架1相类似的高精度产品上。

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的流道结构2的第一级分流道24和第二级分流道23之间在空间上具有高度差,第二级分流道23与主流道21的一端连通,天梯流道26具有两根纵向分流道261和多根横跨地连通在两根纵向分流道261之间的横向分流道262,两根纵向分流道261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二级分流道23和第一级分流道24。利用天梯流道26连通在空间上具有高度差的第一级分流道24和第二级分流道23,从而使具有高落差的塑胶制品在注塑生产过程中,不会存在内缩或外胀的问题,尺寸稳定,不变形。并且,天梯流道26为流道结构2提供上下和左右方向的支撑力,无论是在注塑成型还是在后续的电镀工艺,避免产品变形,确保产品尺寸稳定,提高生产的良品率,并且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另外,注塑模具的型腔具有相互不连通的两个端部,即塑胶制品为开口式,第一级分流道24呈空间曲线地连通两个端部,从而使高落差且开口式的塑胶制品在注塑生产过程中,不会存在内缩或外胀的问题,尺寸稳定,不变形。并且,天梯流道26为流道结构2提供上下和左右方向的支撑力,无论是在注塑成型还是在后续的电镀工艺,避免产品变形,确保产品尺寸稳定,提高生产的良品率,并且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