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伸缩式鞋底融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5699发布日期:2019-06-14 22:09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伸缩式鞋底融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伸缩式鞋底融合模具,属于鞋底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鞋底的构造相当复杂,就广义而言,可包括外底、中底与鞋跟等所有构成底部的材料。依狭义来说,则仅指外底而言,一般鞋底材料共通的特性应具备耐磨、耐水,耐油、耐热、耐压、耐冲击、弹性好、容易适合脚型、定型后不易变型、保温、易吸收湿气等,同时更要配合中底,在走路换脚时有刹车作用不致于滑倒及易于停步等各项条件。鞋底用料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天然类底料和合成类底料两种。天然类底料包括天然底革、竹、木材等,合成类底料包括橡胶、塑料、橡塑合用材料、再生革、弹性硬纸板等。

现有的技术中,鞋底是通过压塑成型的,要生产一双鞋底,必须先在第一套模具中成型出一下鞋底,在第二套模具中成型出一上鞋底,再分别将下鞋底及上鞋底分别从模具中取出,通过黏着剂结合成一体,在注胶过程中胶水需要人工涂抹,从而造成涂胶不均匀,涂胶效率低下,且多余的胶水在模具中挤压后溢出模具外,造成胶水浪费,且难以清洁附着在鞋底侧面的多余胶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伸缩式鞋底融合模具,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在注胶过程中胶水需要人工涂抹,从而造成涂胶不均匀,涂胶效率低下,且多余的胶水在模具中挤压后溢出模具外,造成胶水浪费,且难以清洁附着在鞋底侧面的多余胶水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伸缩式鞋底融合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下鞋底模板,所述下鞋底模板的一侧设置有下鞋底凹槽,所述下鞋底凹槽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贯穿所述下鞋底模板的下端并延伸至所述下鞋底模板的外部,所述连接管的下方设置有储胶盒,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储胶盒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端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横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第一气缸的第一伸缩杆贯穿所述圆形通孔并延伸至所述横板的下方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毛刷;

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二伸缩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上鞋底模板,所述上鞋底模板的一侧设置有上鞋底凸起。

进一步而言,所述毛刷倾斜地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端部。

进一步而言,所述上鞋底凸起与所述下鞋底凹槽相配合。

进一步而言,所述下鞋底模板与所述上鞋底模板大小相等且位于统一水平面内。

进一步而言,所述毛刷为羊毛材质。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的型号均为SU32*600。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第一气缸、连接杆和毛刷,使得通过气缸带动毛刷上下运动,从而实现对下鞋底凹槽内胶水的均匀涂抹,从而提高了涂抹效率;上鞋底模具与下鞋底模具竖直设置,使得在涂胶时,胶水由于重力的作用附着在下鞋底凹槽内,从而避免了胶水过量,造成胶水浪费;设有储胶盒、连接管,使得多余的胶水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连接管流入储胶盒内,实现胶水的回收利用,提高了胶水的使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设有第二气缸,使得通过第二气缸带动上鞋底凸起挤压在下鞋底凹槽内,使得鞋底融合模具可伸缩,便于鞋底脱模成型。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鞋底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鞋底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座;2、第一支撑板;3、下鞋底模板;4、下鞋底凹槽;5、连接管;6、储胶盒;7、第一凹槽;8、横板;9、第一气缸;901、第一伸缩杆;10、圆形通孔;11、连接杆;12、毛刷;13、第二支撑板;14、第二气缸;1401、第二伸缩杆;15、上鞋底模板;16、上鞋底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伸缩式鞋底融合模具,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支撑板2,第一支撑板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下鞋底模板3,下鞋底模板3的一侧设置有下鞋底凹槽4,下鞋底凹槽4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连接管5,连接管5贯穿下鞋底模板3的下端并延伸至下鞋底模板3的外部,连接管5的下方设置有储胶盒6,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7,储胶盒6的下端延伸至第一凹槽7的底部;第一支撑板2的上端设置有横板8,横板8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一气缸9,横板8的上表面设置有圆形通孔10,第一气缸9的第一伸缩杆901贯穿圆形通孔10并延伸至横板8的下方连接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的下端设置有毛刷12;

底座1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第二支撑板13,第二支撑板1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气缸14,第二气缸14的第二伸缩杆140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上鞋底模板15,上鞋底模板15的一侧设置有上鞋底凸起16。

毛刷12倾斜地设置在连接杆11的端部,上鞋底凸起16与下鞋底凹槽4相配合,下鞋底模板3与上鞋底模板15大小相等且位于统一水平面内,毛刷12为羊毛材质,第一气缸9与第二气缸14的型号均为SU32*600。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具体使用时,将下鞋底固定在下鞋底凹槽4内,然后将胶水淋入下鞋底凹槽4内,启动第一气缸9,第一气缸9的第一伸缩杆901带动毛刷12上下运动,从而将胶水均匀地刷涂在下鞋底的表面上,涂抹完毕后,控制第一气缸9的第一伸缩杆901收缩至毛刷12的位置位于下鞋底模板3的上方,多余的胶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连接管5流入到储胶盒6内,实现胶水的回收利用,提高了胶水的使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然后将上鞋底固定在上鞋底凸起16上,启动第二气缸14,第二气缸14的第二伸缩杆1401带动上鞋底模板15挤压在下鞋底模板3内,从而在压力的作用下,胶水将上鞋底与下鞋底融合在一起,得到所需的鞋底产品,多余的胶水通过连接管5流入储胶盒6内,然后将储胶盒6内的胶水回收即可再次利用,从而避免多余的胶水在模具中挤压后溢出模具外,造成胶水浪费,且难以清洁附着在鞋底侧面的多余胶水融合完成后,控制第二气缸14的第二伸缩杆1401收缩,使得上鞋底模板15离开下鞋底模板3的表面,从而便于鞋底脱模,提高了鞋底脱模成型的效率。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