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恒压密封性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5700发布日期:2019-06-14 22:0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正负恒压密封性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件性能测试领域,具体为一种正负恒压密封性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对箱体密封件的密封性能检测,一直是工业设计与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试验环节。密封性能的优劣一般是通过下降(或上升)额定压力时气体泄漏量,或所消耗的时间这两个指标来体现。

现有的密封性检测方法,大都是采用人工读数,手动操作的方法,这种方法消耗人力,控制精度差,不能够很好地逼近要求的压力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正负恒压密封性能检测装置,解决这种方法消耗人力,控制精度差,不能够很好地逼近要求的压力值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正负恒压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包括正压测试模块、负压测试模块、测试件、压力变送器和连接管,所述正压测试模块通过所述连接管分别连接所述测试件和所述压力变送器,所述负压测试模块通过所述连接管分别连接所述测试件和所述压力变送器;所述压力变送器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测试件;

还包括计算机PLC控制模块,所述计算机PLC控制模块分别电性连接所述正压测试模块、所述负压测试模块和所述压力变送器。

进一步地,所述正压测试模块包括空气压缩机、第一限压阀和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限压阀一端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所述第一限压阀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测试件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压力变送器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测试模块包括真空泵、第二限压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限压阀一端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真空泵,所述第二限压阀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测试件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压力变送器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排气阀,所述排气阀与所述测试件间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排气阀电性连接所述计算机PLC控制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为TPU材质透明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磁阀、测试件和压力变送器之间通过三通快速接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磁阀、测试件和压力变送器之间通过三通快速接头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磁阀,所述正压测试模块包括空气压缩机,所述负压测试模块包括真空泵,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电磁阀的一个接口,所述真空泵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电磁阀的另一接口,所述电磁阀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测试件,所述计算机PLC控制模块与所述电磁阀电性连接,所述压力变送器与所述电磁阀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磁阀和限压阀,所述正压测试模块包括空气压缩机,所述负压测试模块包括真空泵,所述空气压缩机与所述限压阀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真空泵与所述限压阀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限压阀与所述电磁阀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测试件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计算机PLC控制模块与所述电磁阀电性连接,所述压力变送器与所述电磁阀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压缩机与所述真空泵分别电性连接所述计算机PLC 控制模块。

本实用新型一种正负恒压密封性能检测装置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计算机 PLC模块电性连接正压测试模块、负压测试模块和压力变送器,将正负恒压密封性能检测装置集合为一体,提高了压力控制的精度,减少了人为操作的误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一种正负恒压密封性能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提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正负恒压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包括正压测试模块、负压测试模块、测试件4、压力变送器5和连接管,正压测试模块通过连接管分别连接测试件4和压力变送器5,负压测试模块通过连接管分别连接测试件4和压力变送器5;压力变送器5通过连接管连接测试件4;还包括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计算机PLC控住模块6 分别电性连接正压测试模块、负压测试模块和压力变送器5。

在本实施例中,包括正压测试模块和负压测试模块,正压测试模块可以对测试件4充入高压气体进行测试,负压测试模块可以将测试件4内的气体抽出,进行负压密封测试,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电性连接正压测试模块、负压测试模块和压力变送器5,可以控制正压测试模块和负压测试模块的开关状态,使测试件4内部压力达到指定压力值,也可以使测试件4内部压力维持在指定压力值附件。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可以获取压力变器测试到的压力值,测试结束后,可以将测试结果生成压力趋势图,在压力趋势图内能使用标尺工具对试验数据进行读取。通过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的控制,能够提高自动化的程度,操作简单,减少人为产生的误差,提高压力控制的精度。

连接管为TPU材质透明管。TPU是由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大分子多元醇、扩链剂共同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材料。能够在一定热度下反复变软或改变的塑胶材料,而在常温下它却可以保持形状不变能起个支撑、保护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耐候性、环保性。

在本实施例中,正压测试模块包括空气压缩机1、第一限压阀2和第一电磁阀3,第一限压阀2一端通过连接管连接空气压缩机1,第一限压阀2 另一端通过连接管连接第一电磁阀3,第一电磁阀3与测试件4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第一电磁阀3与压力变送器5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正压测试模块中,将空气压缩机1上的出气口与第一限压阀2的一端通过连接管连接,第一限压阀2远离空气压缩机1的一端与第一电磁阀3通过连接管连接,第一电磁阀3远离第一限压阀2的一端通过一个三通快速接头,将第一电磁阀 3、连接压力变送器5的连接管和连接测试件4的连接管连接起来,为了使压力变送器5所测值更接近于测试件4内部压力值,压力变送器5接口需尽量靠近测试件4接口。空气压缩机1能够产生高压气体储存在储气罐内形成高压气源,在正压测试模块中接入第一限压阀2,可以避免空气压缩机1内的高压气源直接进入测试件4中产生较大的压力冲击,高压气体在第一限压阀 2内能够降低一定压力,达到一个缓冲作用。在测试件4上接入一个压力变送器5用于实时监测测试件4内部的压力值,压力变送器5能够每0.02秒读取一个压力值,有效的减少控制过程中因为操作延时而带来的误差,极大的提高控制的精度,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能够根据压力变送器5反馈的实时压力值,进行逻辑判断,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开关状态,使试验件内部压力维持指定值。

在本实施例中,负压测试模块包括真空泵9、第二限压阀8和第二电磁阀7,第二限压阀8一端通过连接管连接真空泵9,第二限压阀8另一端通过连接管连接第二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7与测试件4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第二电磁阀7与压力变送器5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负压测试模块中,将真空泵9上的进气口与第二限压阀8的一端通过连接管连接,第二限压阀8远离真空泵9的一端与第二电磁阀7通过连接管连接,第二电磁阀7远离第二限压阀8的一端通过一个三通快速接头,将第二电磁阀7、连接压力变送器5 的连接管和连接测试件4的连接管连接起来,为了使压力变送器5所测值更接近于测试件4内部压力值,压力变送器5接口需尽量靠近测试件4接口。在负压测试模块中接入第二限压阀8,可以避免测试件4内的气源直接进入真空泵9中产生较大的压力冲击,气源在第二限压阀8内能够降低一定压力,达到一个缓冲作用。在测试件4上接入一个压力变送器5用于实时监测测试件4内部的压力值,压力变送器5能够以每秒0.02-1秒的速度读取一个压力值,在本实施例中压力变送器5能够每0.02秒读取一个压力值,有效的减少控制过程中因为操作延时而带来的误差,极大的提高控制的精度,计算机PLC 控制模块6能够根据压力变送器5反馈的实时压力值,进行逻辑判断,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开关状态,使试验件内部压力维持指定值。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排气阀10,排气阀10与测试件4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排气阀10电性连接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当试验完成或被迫中断时,开启泄压排气阀10可以帮助对试验件压力进行快速卸载。

在一实施例中,包括正压测试模块、负压测试模块、电磁阀、测试件4、压力变送器5和连接管,正压测试模块通过连接管分别连接测试件4和压力变送器5,负压测试模块通过连接管分别连接测试件4和压力变送器5;压力变送器5通过连接管连接测试件4;还包括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分别电性连接正压测试模块、负压测试模块和压力变送器5。正压测试模块包括空气压缩机1,负压测试模块包括真空泵9,空气压缩机1 通过连接管连接电磁阀的一个接口,真空泵9通过连接管连接电磁阀的另一接口,电磁阀通过连接管连接测试件4,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与电磁阀电性连接,压力变送器5与电磁阀通过连接管连接,空气压缩机1与真空泵9 分别电性连接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控制正压测试模块进行充气使,电性控制电磁阀与空气压缩机1连接的接口打开,并控制电磁阀与测试件4的接口打开,真空压缩机在预定时间内充入指定压力值得空气,使空气不断充入测试件4中,待压力变送器5指数到达指定压力值时,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控制电磁阀关闭。过程中,电磁阀与真空泵9连接的接口处于关闭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包括正压测试模块、负压测试模块、限压阀、电磁阀、测试件4、压力变送器5和连接管,正压测试模块通过连接管分别连接测试件4和压力变送器5,负压测试模块通过连接管分别连接测试件4和压力变送器5;压力变送器5通过连接管连接测试件4;还包括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分别电性连接正压测试模块、负压测试模块和压力变送器5。正压测试模块包括空气压缩机1,负压测试模块包括真空泵9,空气压缩机1与限压阀通过连接管连接,真空泵9与限压阀通过连接管连接,限压阀与电磁阀通过连接管连接,电磁阀与测试件4通过连接管连接,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与电磁阀电性连接,压力变送器5与电磁阀通过连接管连接,空气压缩机1、真空泵9和限压阀分别电性连接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控制正压测试模块进行充气使,并电性控制电磁阀接口和限压阀相对应于空气压缩机1的接口打开,真空压缩机在预定时间内充入指定压力值得空气,使空气不断充入测试件4中,限压阀通过限制空气压缩机1内的高压空气的流速,进而起到缓冲作用,使高压空气缓慢进入测试件4中,待压力变送器5指数到达指定压力值时,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控制电磁阀关闭。过程中,限压阀与真空泵9连接的接口处于关闭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控制正压测试模块将高压气体通入测试件4内;通过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自动化控制正压测试模块对测试件4通入高压气体,可以在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界面内设置通入气体的压力值,以及通入的时间,从而可以实现在测试件4内输入恒定的压力,检测测试件4是否为密封件。还可以通过在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界面上输入指定的压力,采集到试验件压力下降的时间和速率,从而在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内绘制出测试件4密闭性能曲线。获取压力变送器5采集测试件4内部的第一压力值;压力变送器5通过连接管连接测试件4,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电性连接压力变送器5,压力变送器5以0.02-1秒的速度读取一个测试件4内的压力值,在本实施例中的压力变送器5能够达到每0.02秒读取测试件4内的一个压力值,能够有效地减小控制过程中因操作延时而带来的误差,极大地提高控制精度。判断第一压力值是否等于预设的第二指定压力;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根据压力变送器5反馈的实时压力值,进行逻辑判断,判断在测试件4实时检测到的第一压力值是否等于在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界面内设定的第二指定压力值。若第一压力值等于第二指定压力,则控制正压测试模块关闭;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进行逻辑判断后,通过电性连接正压测试模块进而可以电性控制正压测试模块的关闭。间隔预设时间后,计算机 PLC控制模块6获取压力变送器5采集到的测试件4内部的第三压力值;采集预设时间后压力变送器5的检测值为第三压力值。判断第三压力值是否超出设置的压力值范围;若第三压力值超出压力值范围,则判定测试件4为非密封件;若第三压力值在压力值范围内,则判定测试件4为密封件。通过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进行逻辑判断第三压力值是否在等于指定范围内,该范围指第二指定压力值在温度环境因素下气压正常波动范围。在上述步骤S602 中,若第三压力值在该范围内,则测试件4为密封件,在上述步骤S601中,若第三压力值不在该范围内,则该测试件4为非密封件。

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控制真空泵9将测试件4内的空气排出,为了避免压力冲击测试件4,测试件4与真空泵9之间接入第二限压阀8和第二电磁阀7,真空泵9通过连接管连接第二限压阀8,第二限压阀8远离真空泵9 一端通过连接管连接第二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7远离第二限压阀8的一端通过一个三通快速接头和连接管分别连接测试件4和压力变送器5,压力变送器5通过连接管连接测试件4,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电性连接第二电磁阀7和压力变送器5。气体经过第二电磁阀7,第二限压阀8控制气体流入真空泵9的速度,从而起到缓冲作用,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控制第二电磁阀 7打开,气体通过第二限压阀8流入真空泵9中,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通过实时采集压力变送器5检测到的压力值,可以判断测试件4的密封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在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上的界面负压试验区域分别输入额定压力上下限值,点击真空泵8开关,真空泵9将测试件4内的气体抽到第二限压阀8,调节控制第二限压阀8,使气流能够以合适的流速平稳连续地从测试件4内抽出。当压力变送器5检测到测试件4内的压力达到第五指定压力时,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自动关闭第二限压阀8并开始计时,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界面可以实时显示试验件的泄漏速率,当压力上升至压力上限时候系统停止计时,得到试验结果。试验完成后点击排气阀10开关对试验件内部压力进行卸载。在试验完成后,可通过点击计算机PLC控制模块6 中的趋势进入趋势图界面,通过趋势图中的标尺工具,可以在试验完成后进行试验数据的读取。

本实用新型一种正负恒压密封性能检测装置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计算机 PLC模块6电性连接正压测试模块、负压测试模块和压力变送器5,将正负恒压密封性能检测装置集合为一体,提高了压力控制的精度,减少了人为操作的误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