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内衬层挤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5047发布日期:2020-05-22 21:53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胎内衬层挤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少全钢子午线轮胎内衬层气泡的内衬层挤出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庞大的汽车需求量带动了轮胎行业的快速增长。其中子午胎的接地面积大,附着性能好,滚动阻力小,使用寿命长,散热性能好,可适应高温、高速行驶,大量应用于载重和乘用轮胎。内衬层作为子午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无内胎子午胎,因为它的透气率小,有助于减少气体向胎体扩散,从而减少因气压扩散而引起的带束层脱层,保持气压的稳定,这也直接关系到汽车行驶的安全和司乘人员的安全。

这就对内衬层生产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衬层半制品挤出是轮胎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内衬层胶片挤出质量的好坏与轮胎质量息息相关。当前冷喂料销钉挤出机+压延机的生产方法是国际国内比较先进的内衬层生产方式,但是挤出压延的半成品内衬层气泡会影响轮胎的气密性,轮胎硫化后容易出现气泡、鼓包、漏气等质量缺陷,因此解决冷喂料销钉挤出机挤出气泡是个很重要的课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胎内衬层挤出装置,在挤出装置机头流道两侧、及上下对称设有阻流块,所述阻流块与机头流道内壁及机头流道中部的阻尼块侧壁分别贴合,所述阻流块包括底板及凸出于所述底板的导流台,所述导流台由所述机头流道内壁导向至所述阻尼块,以使所述机头流道收窄。

阻流块安装简便,直接安装在机头流道的两侧,使胶料在机头两侧和中间的流速平衡,避免在螺杆头部形成憋气空腔,并确保中间胶料正常挤出。

阻流块呈两侧、及上下分别对称设置,上下共计安装四块阻流块,从机头进入的胶料与阻流块接触后,被导向至机头流道中部的阻尼块,使原本向机头流道两侧流动的胶料转而向中部流动,阻流块与机头流道内壁及阻尼块分别贴合,边缘无死角,无堆胶,安装后无需拆卸,适用于设备生产的所有内衬层规格。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流台在导向末端设有向机头流道两侧的开口。

为保证机头流道的出胶速度,防止堆胶,在导流台的导向末端设有开口,以使胶料能够从开口流出,进入原机头流道内。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板包括朝向进料方向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为弧形侧壁。

弧形侧壁有利于胶料流入,如采用直线型侧壁,在直线型侧壁与机头流道底面形成的拐角处会有一部分胶料被堆积,无法被挤出。而如果采用弧形侧壁,胶料经机头流道后直接沿弧形侧壁被挤压至导流台,无胶料堆积。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板还包括与机头流道内壁贴合的第二侧壁、与中部阻尼块贴合的第三侧壁、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四侧壁,所述导流台由所述第二侧壁延伸至所述第四侧壁。

胶料流通时,沿与第二侧壁贴合的机头流道流入,由导流台将胶料引导至第四侧壁以及与第四侧壁相邻的第三侧壁的方向,第三侧壁与中部阻尼块相贴合,胶料可直接进入中部上下两阻尼块之间。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第四侧壁。

由于第四侧壁后方为机头流道两侧出胶口,将开口设置在第四侧壁,胶料可快速排出,不会产生堆胶。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流台由所述第二侧壁延伸至第四侧壁的面形成导向面,导向面为曲面。

曲面能够较好的起到导流作用,进一步地,曲面为向外的凸曲面。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向面与底板的接合处为曲面。

导向面与底板的接合处为曲面能够确保导流台与底板在进料方向没有堆胶的情况发生,胶料能够被直接挤出。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板设有安装孔。

为便于四块阻流块的安装,在底板设有安装孔,螺钉通过安装孔,将阻流块呈对称形式安装在机头流道的左右、上下方向,上下两处阻流块压合后,形成完成的导流通道。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孔处设有沉台。

为防止螺钉凸出于底板造成堆胶情况发生,设有沉台将螺钉头部容纳在内,沉台的深度应高于螺钉头部的高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内衬层挤出装置机头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内衬层挤出装置开口处的示意图。

图3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内衬层挤出装置阻流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内衬层挤出装置2个阻流块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机头流道,2-阻尼块,3-阻流块,301-第二侧壁,302-底板,303-第一侧壁,304-安装孔,305-第三侧壁,306-第四侧壁,307-导向面,308-导流台,4-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例如,本实用新型中,定义扫地机器人行进的方向为“前”或者“前方”,与之相对的,则为“后”或者“后方”。又例如,定义扫地机器人放置的待清洁表面时与待清洁表面垂直的方向为竖直方向,与待清洁表面平行的方向为水平方向,这是基于扫地机器人的常规运行状态所作设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此是习知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地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度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首先,对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构思进行说明。挤出压延法内衬层为当前较为常规的内衬层生产技术,但是由于胶料挤出路径的影响,会导致挤出压延的半成品内衬层具有较多气泡,影响轮胎的整体性能。

通常而言,从全面质量管理的4m1e五个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1.人:操作人员要熟悉挤出压延法内衬层生产设备,熟悉基础工艺知识,培训到位,掌握操作方法。

2.机:设备方面要确保设备正常工作,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3.料:胶料方面要求确保材料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满足要求。

4.法:生产工艺方面要确保温度设定、速度匹配、压力合理、操作规程满足工艺规范、产品作业标准明确,测量方法要标准、科学、正确。

5.环:生产环境的温度、湿度、照明和清洁条件满足要求。

考虑到现代轮胎生产企业厂房建设规范,员工培训到位,环境对气泡问题的影响很小,可以排除1人员和5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从以上全面质量管理分析可以看出,气泡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出现在机、料、法这三个因素。

因此,可以考虑从设备方面出发,改进机头流道两侧的胶料流速,使胶料在机头两侧和中间的流速平衡,避免在螺杆头部形成憋气空腔,并确保中间胶料正常排出。

具体采取的方案是:如图1-图4,一种轮胎内衬层挤出装置,在挤出装置机头流道1两侧、及上下对称设有阻流块3,阻流块3与机头流道内壁及机头流道中部的阻尼块2侧壁分别贴合,阻流块3包括底板302及凸出于底板302的导流台308,导流台308由机头流道1内壁导向至阻尼块2,以使机头流道1收窄。

四块阻流块3在两侧及上下分别呈对称设计,凸出于底板302的导流台308相互抵接,以使同侧的阻流块3在导流台308的位置形成流道,流道沿导流台308流至阻尼块2处。为使阻流块3与机头流道1贴合准确,底板302底面与导流台308顶面形成角度为11-12°,优选11.2°。阻流块3的总高度为104.5mm,其中,导流台308的高度为18mm,以确保上下阻流块3压合时候的配合度。

阻流块3安装简便,直接安装在机头流道1的两侧,使胶料在机头两侧和中间的流速平衡,并确保中间胶料正常挤出,从而减少压出后的内衬层气泡,满足工艺生产要求。

阻流块3呈两侧、及上下分别对称设置,上下共计安装四块阻流块3,从机头进入的胶料与阻流块3接触后,被导向至机头流道中部的阻尼块2,使原本向机头流道两侧流动的胶料转而向中部流动,阻流块3与机头流道内壁及阻尼块2分别贴合,边缘无死角,无堆胶,安装后无需拆卸,适用于设备生产的所有内衬层规格。

通过优化挤出机流道,气体更容易排出,防止机头窝气,是减少气泡产生的有效手段,减少返回胶,提高产品质量。

进一步的,导流台308在导向末端设有向机头流道两侧的开口4。

为保证机头流道1的出胶速度,防止堆胶,在导流台308的导向末端设有开口4,以使胶料能够从开口4流出,进入原机头流道1内。更进一步的,为保证流速均匀,可将开口4设计为四分之一圆弧形式,下侧的导流台308与上侧的导流台308抵接在一起,形成半圆弧形式的开口,如图3、图4所示。

进一步的,底板302包括朝向进料方向的第一侧壁303,第一侧壁303为弧形侧壁。

弧形侧壁有利于胶料流入,如采用直线型侧壁,在直线型侧壁与机头流道1底面形成的拐角处会有一部分胶料被堆积,无法被挤出。而如果采用弧形侧壁,胶料经机头流道1后直接沿弧形侧壁被挤压至导流台308,无胶料堆积。

进一步的,底板302还包括与机头流道1内壁贴合的第二侧壁301、与中部阻尼块2贴合的第三侧壁305、与第一侧壁303相对的第四侧壁306,导流台308由第二侧壁301延伸至第四侧壁306。

胶料流通时,沿与第二侧壁301贴合的机头流道1流入,由导流台308将胶料引导至第四侧壁306以及与第四侧壁306相邻的第三侧壁305的方向,第三侧壁305与中部阻尼块2相贴合,胶料可直接进入中部上下两阻尼块2之间。

此外,开口4设置在第四侧壁306。由于第四侧壁306后方为机头流道两侧出胶口,将开口4设置在第四侧壁306,胶料可快速排出,不会产生堆胶。

进一步的,导流台308由第二侧壁301延伸至第四侧壁306的面形成导向面307,导向面307为曲面。曲面能够较好的起到导流作用,更进一步地,为提高导流效果,曲面为向外的凸曲面。

进一步的,导向面307与底板302的接合处为曲面。导向面307与底板302的接合处为曲面能够确保导流台308与底板302在进料方向没有堆胶的情况发生,胶料能够被直接挤出。

进一步的,底板302设有安装孔304。为便于四块阻流块3的安装,在底板302设有安装孔304,螺钉通过安装孔304,将阻流块3呈对称形式安装在机头流道1的左右、上下方向,上下两处阻流块3压合后,形成完成的导流通道。更进一步的,安装孔304处设有沉台。为防止螺钉凸出于底板302造成堆胶情况发生,设有沉台将螺钉头部容纳在内,沉台的深度应高于螺钉头部的高度。通常而言,安装孔304可以设置为φ12mm,沉孔可以设置为φ18mm,深12mm。

在相同的胶料和一致的挤出条件下,在挤出机机头内使用两种不同的阻流块3,以获得不同的胶料在机头两侧流道的速度,分别验证机头两侧先出胶和中间先出胶的气泡效果。对比数据如下:

表一:不同机头阻流块挤出气泡对比表

从表一和实际挤出效果可以看出,当使用大的阻流块3时,机头中间先出胶,更有利于气泡的排出,出胶胶片气泡长度和数量改善明显。同时,可以得出阻流块3对机头压力和挤出机温度影响很小,阻流块3是比较好的调整机头出胶效果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内衬层气泡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