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机托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6034发布日期:2020-09-29 09:32阅读:74来源:国知局
3D打印机托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托板装置。



背景技术:

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塑料和树脂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设备通过执行该种打印技术制造3d物体。3d打印设备由于成型精度高在模具、定制商品、医疗治具、假体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对于基于sla(stereolithographyappearance,光固化成型)或dlp(digitallightprocessing,数字光处理)技术的底投影3d打印设备,打印零件成型在托板上,打印完零件后,保持零件在托板上,将托板作为一个载体进行后续处理。但是,由于每个零件的后续处理方式并不一定相同,零件处于同一个托板上时,需要一个个地对托板上的零件进行处理,生产效率低下。

因此,急需一种方便零件进行后续处理的3d打印机托板装置,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3d打印机托板装置,方便在托板上成型的零件进行后续处理,能提高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3d打印机托板装置,包括:底板和至少2个成型板,所述成型板并列排布在所述底板上,且完全覆盖所述底板表面,所述成型板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装配。

可选的,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托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卡配件,所述成型板上设置有第二卡配件,所述第一卡配件和所述第二卡配件相互卡合以使所述成型板和所述底板可拆卸装配。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配件为凸块,所述第二卡配件为滑槽。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配件为滑槽,所述第二卡配件为凸块。

可选的,所述滑槽的横截面形状包括t形、燕尾形或长方形,所述凸块构造成能卡合到相应的所述滑槽内的t形、燕尾形或长方形。

可选的,当所述成型板的数量为2个时,所述底板上设置有2个所述第一卡配件,每个所述成型板上设置有1个所述第二卡配件,2个所述成型板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卡配件的方向并列排布。

可选的,当所述成型板的数量为2个时,所述底板上设置有2个所述第一卡配件,每个所述成型板上设置有2个所述第二卡配件,2个所述成型板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卡配件的方向并列排布。

可选的,当所述成型板的数量为n个时,n为大于2的自然数,将所述底板划分为n个区域,每个所述区域都设置有所述第一卡配件,每个所述成型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卡配件,每个所述成型板上的所述第二卡配件的数量为1个或2个。

可选的,相邻所述区域可以共用同一个所述第一卡配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配件的一个端部还设置有限位块。

可选的,所述可拆卸装配还包括螺钉连接、弹簧销连接或电磁铁连接。

可选的,采用螺钉连接时,所述成型板表面设有用于与所述底板连接的螺孔。

可选的,采用弹簧销连接时,所述弹簧销具有球形凸头,所述弹簧销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成型板上设有容纳所述球形凸头的球形凹槽。

可选的,采用电磁铁连接时,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电磁铁安装在所述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成型板的材质为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托板装置包括底板和至少2个成型板,所述成型板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装配。设置至少2个成型板,可以使3d打印的零件成型在不同的成型板上,将后续处理工艺相同的零件成型在同一块成型板上,打印完成后,由于成型板和底板可拆卸装配,将成型板拆下再进行后续处理,处于同一块成型板上的零件的处理工艺相同,可以同时进行处理,不需要对每个零件单个处理,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托板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成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其他实施例中底板和成型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至图7是其他实施例中底板和成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弹簧销连接的3d打印托板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背景技术可知,3d打印设备的打印零件成型在托板上,打印完后,要将托板作为一个载体对托板上的零件进行处理。当托板只有一块时,在托板上的零件后续处理工艺不一定相同,需要对分别对每个零件进行单独处理,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的托板装置,包括:底板和至少2个成型板,所述成型板并列排布在所述底板上,且完全覆盖所述底板表面,所述成型板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装配。3d打印时,打印零件在所述成型板表面成型,成型板的数量至少为2个,可以将后续处理工艺不同的零件打印在不同的成型板上,在同一块成型板上打印处理工艺相同的零件。待打印完成后,由于成型板与底板可拆卸装配,将成型板从底板上取下,对成型板上的零件进行处理,由于同一块成型板上的零件的处理工艺相同,可以同时进行工序,不需要对每个零件单独处理,大大节约了处理工艺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托板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所述3d打印托板装置包括:底板10和至少2个成型板20,所述成型板20并列排布在所述底板10上,且完全覆盖所述底板10的表面,所述成型板20与所述成型板10可拆卸装配。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0固定在所述3d打印机上,所述成型板20完全覆盖所述底板10的表面,且与底板10可拆卸装配。

本实施例中,所述成型板20的数量为2个,所述2个成型板20之间并列排放;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成型板20的数量也可以大于2个,具体根据实际3d打印的需要来选择成型板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2个所述成型板20的面积相等,平均的覆盖在所述底板10的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成型板20的面积也可以不相等。

在3d打印过程中,树脂液在所述成型板20上固化成型形成打印零件,所述成型板20数量至少为2个,可以根据后续的处理方法将打印零件分类,将后续处理方法相同的零件打印在一个成型板上,根据后续处理方法有多少种来决定所述成型板20的数量,比如,打印零件主要是分为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则只需要装配2个成型板即可。

还可以根据不同处理方法的零件的数量来决定所述成型板20的面积,比如,采用两种处理方法的零件数量基本相等,则选用的2个成型板的面积相等;如果采用一种处理方法的零件数量大大超过采用另一种处理方法的零件数量,则可以选择1个面积大的成型板和1个面积小的成型板装配在底板上。

所述成型板20与所述底板10可拆卸装配,在3d打印完成后,将所述成型板20从所述底板10上取下,将所述成型板20以及所述固定在所述成型板20上的打印零件一同进行后续处理。由于同一块成型板上的零件的处理方式相同,可以一起进行处理,大大节约了处理零件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2和图3分别是所述底板和成型板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参考图2和图3,所述底板10上设置有第一卡配件11,所述成型板20上设置有第二卡配件21,所述第一卡配件11和所述第二卡配件21相互卡合以使所述成型板20和所述底板10可拆卸装配。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配件11为凸块,所述第二卡配件21为滑槽;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配件11为滑槽,所述第二卡配件21为凸块。

继续参考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槽的横截面形状为t形,相应的,所述凸块的横截面形状为能卡合到所述滑槽内的t形。

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滑槽的横截面形状还可以是燕尾型,则所述凸块的横截面形状也为燕尾形;所述滑槽的横截面形状还可以是长方形,则所述凸块的横截面形状也为长方形。

装配时,所述底板10固定,将所述成型板20上的所述第二卡配件21沿所述第一卡配件11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卡配件11相互卡合,使所述成型板20与所述底板10的相对位置确定,保证所述成型板20每次都被固定在相同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一卡配件11和所述第二卡配件12的相互卡合能起到预固定的作用,后续对所述成型板20和所述底板10进行二次固定时,不需要手动托住成型板进行操作,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更高效地完成成型板和底板间的装配。

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配件11的一个端部还设置有限位块111。装配所述成型板20时,所述成型板20从没有所述限位块111的一端沿所述第一卡配件11卡入,直至碰到所述限位块111停止,使所述成型板20的位置固定,防止出现成型板20与所述底板10错位的情况。

结合参考图1、图2和图3,当所述成型板20的数量为2个时,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0上设置有2个所述第一卡配件11,每个所述成型板20上设置有2个所述第二卡配件21,2个所述成型板20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卡配件11的方向并列排布。

其他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述底板10上设置有2个所述第一卡配件11,每个所述成型板20上设置有1个所述第二卡配件21,2个所述成型板20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卡配件11的方向并列排布。

另一实施例中,当所述成型板20的数量为n(n为大于2的自然数)个时,将所述底板10划分为n个区域,每个所述区域都设置有所述第一卡配件11,每个所述成型板20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卡配件21,每个所述成型板20上的所述第二卡配件21的数量为1个或2个。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底板10上的所述第一卡配件11的数量不一定与所述区域的数量相等,相邻所述区域可以共用同一个所述第一卡配件。

以n=3为例,参考图5,将所述底板10划分为3个区域,包括第一区域101、第二区域102以及第三区域103,所述第一区域101、第二区域102以及第三区域103上都设置有所述第一卡配件11,且所述第一区域101和所述第二区域102共用同一个所述第一卡配件,所述第一区域101和所述第三区域103共用同一个所述第一卡配件。所述成型板20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区域101、第二区域102以及第三区域103对应的第一成型板201、第二成型板202以及第三成型板203,其中,所述第一成型板201上设置有2个所述第二卡配件21,所述第二成型板202和所述第三成型板203上分别设置有1个所述第二卡配件21。

在其他实施例中,参考图6,所述第一区域101、第二区域102以及第三区域103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卡配件11的方向并列分布,所述底板10上总共设置了2个所述第一卡配件11,所述第一区域101、第二区域102和第三区域103共用2个所述第一卡配件11,此时,相应的所述第一成型板201、第二成型板(图未示)以及第三成型板(图未示)上分别具有2个所述第二卡配件21。所述第二成型板和所述第三成型板与所述第一成型板201的构造相同。

再一实施例中,参考图7,所述第一区域101、第二区域102以及第三区域103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卡配件11的方向并列分布,所述底板10上总共设置了3个所述第一卡配件11,所述第一区域101、第二区域102以及第三区域103上分别设置了1个单独的第一卡配件11,此时,相应的所述第一成型板201、第二成型板(图未示)以及第三成型板(图未示)上分别具有1个所述第二卡配件21。所述第二成型板和所述第三成型板与所述第一成型板201的构造相同。

当所述成型板20的数量为其他时,所述成型板20在所述底板10上的排布方式参考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成型板20的数量具体可根据打印零件后续处理方法的种类来确定,如果打印零件要分为3种处理方法进行后续处理,则在所述底板10上装配3个所述成型板20,将后续处理方法相同的零件打印在一块成型板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配件11和所述第二卡配件21相互卡合后,所述可拆卸装配还包括螺钉连接、弹簧销连接或电磁铁连接。所述螺钉连接、弹簧销连接或电磁铁连接可以使所述成型板20和所述底板10的固定更牢固,保证打印时所述成型板20不会发生移动,也防止出现第一卡配件和第二卡配件卡合不牢使所述成型板20脱落的情形。

当采用螺钉连接时,所述成型板20表面设有用于与所述底板10连接的螺孔(图未示),所述底板10的对应位置上也设置有螺孔,连接时通过螺钉拧入螺孔进行固定,需要拆卸时将螺钉取下即可。

当采用弹簧销连接时,参考图8,所述弹簧销30具有球形凸头31,所述弹簧销30固定在所述底板10上,所述成型板20上设有容纳所述球形凸头31的球形凹槽。具体而言,所述弹簧销30由弹簧(图未示)、球形凸头31、固定柱套(图未示)组成,所述固定柱套被固定在所述底板10上,弹簧处于压缩状态,通过弹簧力将所述球形凸头31压紧在所述成型板20上的球形凹槽内。

采用弹簧销固定所述成型板20和所述底板10,可以简化安装和拆除所述成型板20的工作量。

当采用电磁铁连接时,所述底板10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电磁铁安装在所述凹槽内。当所述底板10上的所述第一卡配件11为凸块时,所述凹槽可以开设在所述凸块上,因为凸块的厚度较厚,开设的凹槽可以有较深的深度,方便电磁铁的安装;当所述第一卡配件11为滑槽时,所述凹槽开设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在底板10与所述成型板20相接触的表面即可。

所述电磁铁在通电时产生磁性,所述成型板20的材质要选择能与磁铁相吸的材质,比如钢材质,通电时所述成型板20和所述底板10通过磁力吸引,断电后所述成型板20和所述底板10容易分离。采用电磁铁连接也可以简化安装和拆除所述成型板20的工作量。

在所述底板10和所述成型板20上还可以开设多个通孔,用于提高3d打印过程中树脂液的流动性,有利于打印零件的成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3d打印机托板装置,设置了至少2个成型板,在3d打印时,可以将后续处理方法不同的打印零件区分开,将处理方法相同的零件打印在一个成型板上,并且成型板和底板可拆卸,打印完成后,将成型板从底板上取下,同成型板上的打印零件一起进行处理,由于同一成型板上的零件的处理方法相同,处理可以一起进行,大大节约了零件处理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