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成型机及注射成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79886发布日期:2020-09-11 21:39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注射成型机及注射成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成型机及注射成型系统。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注射成型方法包括:工序a,在模具的型腔内注射熔融的树脂而成型一次成型品;及工序b,对一次成型品的一部分或整体注射与工序a相同的树脂,并成型使一次成型品与所注射的树脂熔融成为一体的成型品。成品分几个阶段成型,因此作业周期变短,从而提高生产率。并且,通过将最终注射时所成型的厚度设为薄于成品的厚度,可获得具有目标形状及高的表面精度的成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9-22596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专利文献1的模具设为上下两层结构,在上侧具有用于成型二次成型品的型腔空间,在下侧具有用于成型三次成型品的型腔空间。在2个型腔空间同时填充熔融的树脂。另外,一次成型品通过另一个模具来成型。

三次成型品通过如下成型,即,将二次成型品配置于下侧型腔空间的一部分,并且在下侧型腔空间的另一部分填充熔融的树脂。因此,当没有二次成型品的库存时,无法获得三次成型品。

当没有二次成型品的库存时,若对下侧型腔空间的整体填充熔融的树脂,则下侧型腔空间的容积较大,因此产生冷却收缩的不均,而在成型品的表面产生被称为缩痕的皱折。由于制造出不合格品,因此浪费成型材料。

实施方式的一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成型品的质量,并且减少成型材料的浪费。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实施方式的一方式的注射成型机为具有对模具装置的多个型腔空间填充成型材料的注射装置及控制所述注射装置的控制装置,并且将通过在所述多个型腔空间中的n(n为2以上的自然数)个型腔空间之间依次移动成型品并实施嵌入成型而获得的n次成型品成型为成品的注射成型机,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存储对所述多个型腔空间填充所述成型材料的控制的设定的设定存储部,

在所述设定存储部存储在所述多个型腔空间中对规定的型腔空间填充所述成型材料且对除了所述规定的型腔空间以外的型腔空间不填充成型材料的控制的设定。

发明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的一方式,能够提高成型品的质量,并且减少成型材料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开模结束时的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合模时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系统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通过基于一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系统制造的一次成型品的图。

图5是表示通过基于一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系统制造的二次成型品的图。

图6是表示通过基于一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系统制造的三次成型品的图。

图7是表示包含基于一实施方式的三次成型品的前照灯单元的剖视图。

图8是从定模侧观察了基于一实施方式的动模的图。

图9是沿图8的ix-ix线的模具装置的剖视图。

图10是沿图8的x-x线的模具装置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模具装置的温度调节流路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输送机的整体的图。

图13是表示图12的输送机的前端部即保持单元的立体图。

图14是从x方向负侧观察了图13所示的保持单元的图。

图15是从x方向正侧观察了图13所示的保持单元的图。

图16是表示图13所示的保持单元的动作的图。

图17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浇口切割机的动作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翻转机的动作的图。

图19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输送机从浇口切割机拾取从废品切离的成型品时的浇口切割机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冷却台的俯视图。

图21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冷却台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对准机的俯视图。

图23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输送机及浇口切割机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24是表示与图23延续的注射成型机、输送机及浇口切割机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模具装置的阀门的剖视图。

图26是将基于一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构成要件以功能块来表示的图。

图27是表示根据基于一实施方式的总产量检测部的检测结果的设定选择部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8是表示根据基于一实施方式的库存量监视部的监视结果的设定选择部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9是表示根据基于一实施方式的转移检测部的检测结果的设定选择部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30是表示从一次成型品的成型至二次成型品即将浇口切割之前的工序的流程图。

图31是表示从二次成型品的浇口切割至三次成型品的搬出的工序的流程图。

图32是表示基于第1变形例的设定选择部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33是表示基于第2变形例的设定选择部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应的结构标注相同或相应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注射成型机)

图1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开模结束时的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合模时的状态的图。在图1~图2中,x方向、y方向及z方向为彼此垂直的方向。x方向及y方向表示水平方向,z方向表示铅垂方向。当合模装置100为卧式时,x方向为模开闭方向,y方向为注射成型机10的宽度方向。将y方向负侧称为操作侧,将y方向正侧称为操作侧相反侧。注射成型机10将n(n为2以上的自然数)次成型品成型为成品。n次成型品通过在多个型腔空间中的n(n为2以上的自然数)个型腔空间之间依次移动成型品并实施嵌入成型而获得。嵌入成型为在型腔空间的一部分配置嵌入件并且对型腔空间的其余部分填充成型材料的成型。在本实施方式中,n为3,但n只要是2以上的自然数即可,例如也可以是2或4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入成型的次数为n-1次,但并不限定于n-1次。1次成型品可以是嵌入成型的成型品,在该情况下,嵌入成型的次数为n次。如图1~图2所示,注射成型机10具有合模装置100、顶出装置200、注射装置300、移动装置400、控制装置700及框架900。以下,对注射成型机10的各构成要件进行说明。

(合模装置)

在合模装置100的说明中,将闭模时的可动压板120的移动方向(例如x正方向)设为前方,将开模时的可动压板120的移动方向(例如x负方向)设为后方来进行说明。

合模装置100进行模具装置800的闭模、升压、合模、脱压及开模。合模装置100例如为卧式,且模开闭方向为水平方向。合模装置100具有固定压板110、可动压板120、肘节座130、连接杆140、肘节机构150、合模马达160、运动转换机构170及模厚调整机构180。

固定压板110相对于框架900固定。在固定压板110的与可动压板120对置的面安装定模810。

可动压板120可以设为相对于框架900沿模开闭方向移动自如。在框架900上铺设引导可动压板120的引导件101。在可动压板120的与固定压板110对置的面安装动模820。

通过使可动压板120相对于固定压板110进退,进行闭模、升压、合模、脱压及开模。由定模810及动模820构成模具装置800。

肘节座130与固定压板110隔着间隔配设,且沿模开闭方向移动自如地载置于框架900上。另外,肘节座130也可以配置成沿铺设于框架900上的引导件移动自如。肘节座130的引导件也可以与可动压板120的引导件101共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压板110相对于框架900固定,肘节座130配置成相对于框架900沿模开闭方向移动自如,但也可以肘节座130相对于框架900固定,固定压板110配置成相对于框架900沿模开闭方向移动自如。

连接杆140沿模开闭方向隔着间隔l连结固定压板110与肘节座130。连接杆140可以使用多根(例如4根)。多根各连接杆140配置成与模开闭方向平行,且根据合模力而延伸。至少在1根连接杆140上可以设置检测连接杆140的应变的连接杆应变检测器141。连接杆应变检测器141将表示其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连接杆应变检测器141的检测结果使用于合模力的检测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检测合模力的合模力检测器,使用连接杆应变检测器141,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合模力检测器并不限定于应变仪式,可以是压电式、容量式、液压式及电磁式等,其安装位置也并不限定于连接杆140。

肘节机构150配置于可动压板120与肘节座130之间,且使可动压板120相对于肘节座130沿模开闭方向移动。肘节机构150由十字头151及一对连杆组等构成。一对连杆组分别具有通过销等伸缩自如地连结的第1连杆152及第2连杆153。第1连杆152安装成通过销等相对于可动压板120摆动自如。第2连杆153安装成通过销等相对于肘节座130摆动自如。第2连杆153经由第3连杆154安装于十字头151。若使十字头151相对于肘节座130进退,则第1连杆152及第2连杆153进行伸缩,并且可动压板120相对于肘节座130进退。

另外,肘节机构15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1及图2所示的结构。例如,在图1及图2中,各连杆组的节点的数量为5个,但也可以是4个,第3连杆154的一端部也可以与第1连杆152和第2连杆153之间的节点结合。

合模马达160安装于肘节座130,且使肘节机构150工作。合模马达160通过使十字头151相对于肘节座130进退,使第1连杆152及第2连杆153进行伸缩,并且使可动压板120相对于肘节座130进退。合模马达160与运动转换机构170直接连结,但也可以经由皮带、带轮等与运动转换机构170连结。

运动转换机构170将合模马达16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十字头151的直线运动。运动转换机构170包含丝杠轴171及与丝杠轴171螺合的丝杠螺母172。可以在丝杠轴171与丝杠螺母172之间夹装滚珠或辊。

合模装置100在基于控制装置700的控制下,进行闭模工序、升压工序、合模工序、脱压工序及开模工序等。

在闭模工序中,通过驱动合模马达160而使十字头151以设定移动速度前进至闭模结束位置,由此使可动压板120前进,使动模820与定模810接触。十字头151的位置、移动速度例如使用合模马达编码器161等进行检测。合模马达编码器161检测合模马达160的旋转,并将表示该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另外,检测十字头151的位置的十字头位置检测器及检测十字头151的移动速度的十字头移动速度检测器并不限定于合模马达编码器161,能够使用常规的检测器。并且,检测可动压板120的位置的可动压板位置检测器及检测可动压板120的移动速度的可动压板移动速度检测器并不限定于合模马达编码器161,能够使用常规的检测器。

在升压工序中,进一步驱动合模马达160而使十字头151从闭模结束位置进一步前进至合模位置,由此产生合模力。在合模工序中,驱动合模马达160而将十字头151的位置维持为合模位置。在合模工序中,维持通过升压工序产生的合模力。在合模工序中,在动模820与定模810之间形成型腔空间801,注射装置300对型腔空间801填充液状的成型材料。所填充的成型材料被固化,由此获得成型品。型腔空间801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在该情况下,可同时获得多个成型品。

在脱压工序中,驱动合模马达160而使十字头151从合模位置后退至开模开始位置,由此使可动压板120后退,以减少合模力。开模开始位置与闭模结束位置可以是相同的位置。在开模工序中,驱动合模马达160而使十字头151以设定移动速度从开模开始位置后退至开模结束位置,由此使可动压板120后退,使动模820从定模810分开。然后,顶出装置200从动模820顶出成型品。

闭模工序、升压工序及合模工序中的设定条件作为一系列设定条件而统一设定。例如,闭模工序及升压工序中的十字头151的移动速度、位置(包含闭模开始位置、移动速度切换位置、闭模结束位置及合模位置)及合模力作为一系列设定条件而统一设定。闭模开始位置、移动速度切换位置、闭模结束位置及合模位置从后侧向前方依次排列,且表示设定移动速度的区间的起点、终点。按每一区间设定移动速度。移动速度切换位置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也可以不设定移动速度切换位置。可以仅设定合模位置及合模力中的任一个。

脱压工序及开模工序中的设定条件也以相同的方式设定。例如,脱压工序及开模工序中的十字头151的移动速度、位置(开模开始位置、移动速度切换位置及开模结束位置)作为一系列设定条件而统一设定。开模开始位置、移动速度切换位置及开模结束位置从前侧向后方依次排列,且表示设定移动速度的区间的起点、终点。按每一区间设定移动速度。移动速度切换位置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也可以不设定移动速度切换位置。开模开始位置与闭模结束位置可以是相同的位置。并且,开模结束位置与闭模开始位置可以是相同的位置。

另外,代替十字头151的移动速度、位置等,也可以设定可动压板120的移动速度、位置等。并且,代替十字头的位置(例如合模位置)、可动压板的位置,也可以设定合模力。

然而,肘节机构150放大合模马达160的驱动力并传递至可动压板120。该放大倍率也被称为肘节倍率。肘节倍率根据第1连杆152与第2连杆153所成的角度θ(以下,也称为“连杆角度θ”)而发生变化。连杆角度θ由十字头151的位置求出。当连杆角度θ为180°时,肘节倍率成为最大。

当因模具装置800的更换、模具装置800的温度变化等而模具装置800的厚度发生了变化时,进行模厚调整,以使合模时获得规定的合模力。在模厚调整中,例如,以在动模820与定模810接触的模具接触的时刻肘节机构150的连杆角度θ成为规定的角度的方式,调整固定压板110与肘节座130的间隔l。

合模装置100具有模厚调整机构180。模厚调整机构180通过调整固定压板110与肘节座130的间隔l,进行模厚调整。另外,模厚调整的定时例如在从成型周期结束至下一个成型周期开始的期间进行。模厚调整机构180例如具有形成于连接杆140后端部的丝杠轴181、由肘节座130旋转自如且不可进退地保持的丝杠螺母182及使与丝杠轴181螺合的丝杠螺母182旋转的模厚调整马达183。

按每个连接杆140设置丝杠轴181及丝杠螺母182。模厚调整马达183的旋转驱动力可以经由旋转驱动力传递部185传递至多个丝杠螺母182。能够同步旋转多个丝杠螺母182。另外,也能够通过变更旋转驱动力传递部185的传递路径,单独地旋转多个丝杠螺母182。

旋转驱动力传递部185例如由齿轮等构成。在该情况下,在各丝杠螺母182的外周形成被动齿轮,在模厚调整马达183的输出轴上安装驱动齿轮,与多个被动齿轮及驱动齿轮啮合的中间齿轮旋转自如地保持于肘节座130的中央部。另外,旋转驱动力传递部185也可以代替齿轮而由皮带、带轮等构成。

模厚调整机构180的动作由控制装置700控制。控制装置700驱动模厚调整马达183而使丝杠螺母182旋转。其结果,肘节座130相对于连接杆140的位置被调整,固定压板110与肘节座130的间隔l被调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丝杠螺母182相对于肘节座130保持为旋转自如,形成丝杠轴181的连接杆140相对于固定压板110固定,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可以是如下,即,丝杠螺母182相对于固定压板110保持为旋转自如,并且连接杆140相对于肘节座130固定。在该情况下,通过使丝杠螺母182旋转,能够调整间隔l。

并且,也可以是如下,即,丝杠螺母182相对于肘节座130固定,并且连接杆140相对于固定压板110保持为旋转自如。在该情况下,通过使连接杆140旋转,能够调整间隔l。

此外,还可以是如下,即,丝杠螺母182相对于固定压板110固定,并且连接杆140相对于肘节座130保持为旋转自如。在该情况下,通过使连接杆140旋转,能够调整间隔l。

间隔l使用模厚调整马达编码器184进行检测。模厚调整马达编码器184检测模厚调整马达183的旋转量、旋转方向,并将表示该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模厚调整马达编码器184的检测结果使用于肘节座130的位置、间隔l的监视及控制。另外,检测肘节座130的位置的肘节座位置检测器及检测间隔l的间隔检测器并不限定于模厚调整马达编码器184,能够使用常规的检测器。

模厚调整机构180通过使彼此螺合的丝杠轴181及丝杠螺母182中的一个旋转而调整间隔l。可以使用多个模厚调整机构180,也可以使用多个模厚调整马达183。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模厚调整机构180为了调整间隔l,而具有形成于连接杆140的丝杠轴181及与丝杠轴181螺合的丝杠螺母182,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模厚调整机构180可以具有调节连接杆140温度的连接杆温度调节器。连接杆温度调节器安装于各连接杆140,且协同调整多根连接杆140的温度。连接杆140的温度越高,连接杆140因热膨胀而变得越长,间隔l变得越大。也能够独立地调整多根连接杆140的温度。

连接杆温度调节器例如包含发热器等加热器,并通过加热来调节连接杆140的温度。连接杆温度调节器可以包含水冷套等冷却器,并通过冷却来调节连接杆140的温度。连接杆温度调节器可以包含加热器及冷却器这两者。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合模装置100是模开闭方向为水平方向的卧式,但也可以是模开闭方向为上下方向的竖式。竖式合模装置具有下压板、上压板、肘节座、连接杆、肘节机构及合模马达等。下压板及上压板中的任一个用作固定压板,另一个用作可动压板。在下压板上安装下模,在上压板上安装上模。由下模及上模构成模具装置。下模可以经由转台安装于下压板。肘节座配置于下压板的下方,且经由连接杆与上压板连结。连接杆沿模开闭方向隔着间隔连结上压板与肘节座。肘节机构配置于肘节座与下压板之间,且使可动压板升降。合模马达使肘节机构工作。当合模装置为竖式时,连接杆的根数通常为3根。另外,连接杆的根数并无特别限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合模装置100作为驱动源具有合模马达160,但也可以代替合模马达160而具有液压缸。并且,合模装置100具有模开闭用直线马达,也可以具有合模用电磁铁。

(顶出装置)

在顶出装置200的说明中,与合模装置100的说明相同地,将闭模时的可动压板120的移动方向(例如x正方向)设为前方,将开模时的可动压板120的移动方向(例如x负方向)设为后方来进行说明。

顶出装置200从模具装置800中顶出成型品。顶出装置200具有顶出马达210、运动转换机构220及顶出杆230等。

顶出马达210安装于可动压板120。顶出马达210与运动转换机构220直接连结,但也可以经由皮带、带轮等与运动转换机构220连结。

运动转换机构220将顶出马达21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顶出杆230的直线运动。运动转换机构220包含丝杠轴及与丝杠轴螺合的丝杠螺母。可以在丝杠轴与丝杠螺母之间夹装滚珠或辊。

顶出杆230在可动压板120的贯穿孔中进退自如。顶出杆230的前端部与进退自如地配置于动模820内部的可动部件830接触。顶出杆230的前端部可以与可动部件830连结,也可以不连结。

顶出装置200在基于控制装置700的控制下,进行推出工序。

在推出工序中,驱动顶出马达210而使顶出杆230以设定移动速度从待机位置前进至推出位置,由此使可动部件830前进,而顶出成型品。然后,驱动顶出马达210而使顶出杆230以设定移动速度后退,使可动部件830后退至原来的待机位置。顶出杆230的位置、移动速度例如使用顶出马达编码器211进行检测。顶出马达编码器211检测顶出马达210的旋转,并将表示该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另外,检测顶出杆230的位置的顶出杆位置检测器及检测顶出杆230的移动速度的顶出杆移动速度检测器并不限定于顶出马达编码器211,能够使用常规的检测器。

(注射装置)

在注射装置300的说明中,与合模装置100的说明、顶出装置200的说明不同,将填充时的螺杆330的移动方向(例如x负方向)设为前方,将计量时的螺杆330的移动方向(例如x正方向)设为后方来进行说明。

注射装置300设置于滑动底座301,滑动底座301配置成相对于框架900进退自如。注射装置300配置成相对于模具装置800进退自如。注射装置300与模具装置800接触,并对模具装置800内的型腔空间801填充成型材料。注射装置300例如具有缸体310、喷嘴320、螺杆330、计量马达340、注射马达350及压力检测器360等。

缸体310对从供给口311供给至内部的成型材料进行加热。成型材料例如包含树脂等。成型材料例如形成为颗粒状,且以固体状态供给至供给口311。供给口311形成于缸体310的后部。在缸体310后部的外周设置水冷缸等冷却器312。在比冷却器312更靠前方,在缸体310的外周设置带式加热器等加热器313及温度检测器314。

缸体310沿缸体310的轴向(例如x方向)划分为多个区域。在多个区域分别设置加热器313及温度检测器314。对多个区域分别设定设定温度,以使温度检测器314的检测温度成为设定温度的方式,控制装置700控制加热器313。

喷嘴320设置于缸体310的前端部,且压接于模具装置800。在喷嘴320的外周设置加热器313及温度检测器314。控制装置700控制加热器313,以使喷嘴320的检测温度成为设定温度。

螺杆330配置成在缸体310内旋转自如且进退自如。若使螺杆330旋转,则成型材料沿螺杆330的螺旋状槽被输送到前方。成型材料一边被输送到前方,一边通过来自缸体310的热量而逐渐被熔融。随着液状的成型材料被输送到螺杆330的前方并积聚于缸体310的前部,使螺杆330后退。然后,若使螺杆330前进,则积聚于螺杆330前方的液状的成型材料从喷嘴320注射,并填充于模具装置800内。

在螺杆330的前部进退自如地安装止回环331,该止回环331作为当将螺杆330按向前方时,防止成型材料从螺杆330的前方向后方逆流的止回阀。

当使螺杆330前进时,止回环331因螺杆330前方的成型材料的压力而被按向后方,而相对于螺杆330相对地后退至堵塞成型材料的流路的封闭位置(参考图2)。由此,防止积聚于螺杆330前方的成型材料向后方逆流。

另一方面,当使螺杆330旋转时,止回环331因沿螺杆330的螺旋状槽被输送到前方的成型材料的压力而被按向前方,而相对于螺杆330相对地前进至打开成型材料的流路的打开位置(参考图1)。由此,成型材料被输送到螺杆330的前方。

止回环331可以是与螺杆330一同旋转的共转型及不与螺杆330一同旋转的非共转型中的任一个。

另外,注射装置300可以具有使止回环331相对于螺杆330在打开位置与封闭位置之间进退的驱动源。

计量马达340使螺杆330旋转。使螺杆330旋转的驱动源并不限定于计量马达340,例如可以是液压泵等。

注射马达350使螺杆330进退。在注射马达350与螺杆330之间设置将注射马达35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螺杆330的直线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等。运动转换机构例如具有丝杠轴及与丝杠轴螺合的丝杠螺母。可以在丝杠轴与丝杠螺母之间设置滚珠、辊等。使螺杆330进退的驱动源并不限定于注射马达350,例如可以是液压缸等。

压力检测器360检测在注射马达350与螺杆330之间被传递的力。检测到的力由控制装置700换算成压力。压力检测器360设置于注射马达350与螺杆330之间的力的传递路径,且检测作用于压力检测器360的力。

压力检测器360将表示该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压力检测器360的检测结果使用于螺杆330从成型材料所承受的压力、相对于螺杆330的背压及从螺杆330作用于成型材料的压力等的控制及监视。

注射装置300在基于控制装置700的控制下,进行计量工序、填充工序及保压工序等。将填充工序及保压工序统称为注射工序。

在计量工序中,驱动计量马达340而使螺杆330以设定转速旋转,并将成型材料沿螺杆330的螺旋状槽输送到前方。伴随于此,成型材料逐渐被熔融。随着液状的成型材料被输送到螺杆330的前方并积聚于缸体310的前部,使螺杆330后退。螺杆330的转速例如使用计量马达编码器341进行检测。计量马达编码器341检测计量马达340的旋转,并将表示该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另外,检测螺杆330的转速的螺杆转速检测器并不限定于计量马达编码器341,能够使用常规的检测器。

在计量工序中,为了限制螺杆330急剧地后退,可以驱动注射马达350而对螺杆330施加设定背压。对螺杆330的背压例如使用压力检测器360进行检测。压力检测器360将表示该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若螺杆330后退至计量结束位置,且在螺杆330的前方积聚规定量的成型材料,则计量工序结束。

计量工序中的螺杆330的位置及转速作为一系列设定条件而统一设定。例如,设定计量开始位置、转速切换位置及计量结束位置。这些位置从前侧向后方依次排列,表示设定转速的区间的起点、终点。按每一区间设定转速。转速切换位置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也可以不设定转速切换位置。并且,按每一区间设定背压。

在填充工序中,驱动注射马达350而使螺杆330以设定移动速度前进,并将积聚于螺杆330前方的液状的成型材料填充于模具装置800内的型腔空间801。螺杆330的位置、移动速度例如使用注射马达编码器351进行检测。注射马达编码器351检测注射马达350的旋转,并将表示该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若螺杆330的位置到达设定位置,则进行从填充工序向保压工序的切换(所谓的v/p切换)。将进行v/p切换的位置也称为v/p切换位置。螺杆330的设定移动速度可以根据螺杆330的位置、时间等进行变更。

填充工序中的螺杆330的位置及移动速度作为一系列设定条件而统一设定。例如,设定填充开始位置(也称为“注射开始位置”。)、移动速度切换位置及v/p切換位置。这些位置从后侧向前方依次排列,且表示设定移动速度的区间的起点、终点。按每一区间设定移动速度。移动速度切换位置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也可以不设定移动速度切换位置。

按设定螺杆330的移动速度的每一区间设定螺杆330的压力的上限值。螺杆330的压力由压力检测器360检测。当压力检测器360的检测值为设定压力以下时,螺杆330以设定移动速度前进。另一方面,当压力检测器360的检测值超过设定压力时,以保护模具为目的,螺杆330以比设定移动速度更慢的移动速度前进,以使压力检测器360的检测值成为设定压力以下。

另外,在填充工序中,螺杆330的位置到达v/p切换位置之后,可以使螺杆330暂停在该v/p切换位置,然后进行v/p切换。在刚要进行v/p切换之前,也可以代替螺杆330的停止而进行螺杆330的微速前进或微速后退。并且,检测螺杆330的位置的螺杆位置检测器及检测螺杆330的移动速度的螺杆移动速度检测器并不限定于注射马达编码器351,能够使用常规的检测器。

在保压工序中,驱动注射马达350而将螺杆330按向前方,且将螺杆330的前端部的成型材料的压力(以下,也称为“保持压力”。)保持为设定压力,并将缸体310内残留的成型材料推向模具装置800。能够补充模具装置800内的因冷却收缩而导致的不足量的成型材料。保持压力例如使用压力检测器360进行检测。压力检测器360将表示该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保持压力的设定值可以根据自保压工序开始起的经过时间等进行变更。保压工序中的保持压力及保持保持压力的保持时间可以分别设定多个,可以作为一系列设定条件而统一设定。

在保压工序中,模具装置800内的型腔空间801的成型材料逐渐被冷却,在保压工序结束时,型腔空间801的入口被已固化的成型材料堵塞。该状态被称为浇口密封,可防止成型材料从型腔空间801的逆流。在保压工序之后,开始冷却工序。在冷却工序中,进行型腔空间801内的成型材料的固化。以缩短成型周期时间为目的,可以在冷却工序中进行计量工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注射装置300为同轴螺杆方式,但也可以是预塑方式等。预塑方式的注射装置将在塑化缸内被熔融的成型材料供给至注射缸,并从注射缸对模具装置内注射成型材料。在塑化缸内,螺杆配置成旋转自如且不可进退,或螺杆配置成旋转自如且进退自如。另一方面,在注射缸内,柱塞配置成进退自如。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注射装置300是缸体310的轴向为水平方向的卧式,但也可以是缸体310的轴向为上下方向的竖式。与竖式注射装置300组合的合模装置可以是竖式,也可以是卧式。相同地,与卧式注射装置300组合的合模装置可以是卧式,也可以是竖式。

(移动装置)

在移动装置400的说明中,与注射装置300的说明相同地,将填充时的螺杆330的移动方向(例如x负方向)设为前方,将计量时的螺杆330的移动方向(例如x正方向)设为后方来进行说明。

移动装置400使注射装置300相对于模具装置800进退。并且,移动装置400相对于模具装置800按压喷嘴320,而产生喷嘴接触压力。移动装置400包含液压泵410、作为驱动源的马达420及作为液压驱动器的液压缸430等。

液压泵410具有第1端口411及第2端口412。液压泵410为可双向旋转的泵,通过切换马达420的旋转方向,从第1端口411及第2端口412中的任一侧吸入工作液(例如油)并从另一侧排出而产生液压。另外,液压泵410也能够从储罐抽吸工作液并从第1端口411及第2端口412中的任一侧排出工作液。

马达420使液压泵410工作。马达420通过与来自控制装置700的控制信号相应的旋转方向及旋转转矩来驱动液压泵410。马达420可以是电动马达,也可以是电动伺服马达。

液压缸430具有缸主体431、活塞432及活塞杆433。缸主体431相对于注射装置300固定。活塞432将缸主体431的内部划分为作为第1室的前腔室435及作为第2室的后腔室436。活塞杆433相对于固定压板110固定。

液压缸430的前腔室435经由第1流路401与液压泵410的第1端口411连接。从第1端口411排出的工作液经由第1流路401供给至前腔室435,由此注射装置300被按向前方。注射装置300前进而喷嘴320压接于定模810。前腔室435作为通过从液压泵410供给的工作液的压力而产生喷嘴320的喷嘴接触压力的压力室而发挥功能。

另一方面,液压缸430的后腔室436经由第2流路402与液压泵410的第2端口412连接。从第2端口412排出的工作液经由第2流路402供给至液压缸430的后腔室436,由此注射装置300被按向后方。注射装置300后退而喷嘴320从定模810分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装置400包含液压缸43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代替液压缸430而使用电动马达及将该电动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注射装置300的直线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

(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700例如由计算机构成,如图1~图2所示,具有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701、存储器等存储介质702、输入接口703及输出接口704。控制装置700使cpu701执行存储于存储介质702的程序,由此进行各种控制。并且,控制装置700通过输入接口703接收来自外部的信号,并通过输出接口704向外部发送信号。

控制装置700通过重复进行计量工序、闭模工序、升压工序、合模工序、填充工序、保压工序、冷却工序、脱压工序、开模工序及推出工序等,重复制造成型品。将用于获得成型品的一系列动作例如从开始计量工序至开始下一个计量工序的动作也称为“注料”或“成型周期”。并且,将1次注料所需的时间也称为“成型周期时间”或“周期时间”。

一次成型周期例如依次具有计量工序、闭模工序、升压工序、合模工序、填充工序、保压工序、冷却工序、脱压工序、开模工序及推出工序。这里的顺序为各工序开始的顺序。填充工序、保压工序及冷却工序在合模工序的期间进行。也可以使合模工序的开始与填充工序的开始一致。脱压工序的结束与开模工序的开始一致。另外,以缩短成型周期时间为目的,也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工序。例如,计量工序可以在上次成型周期的冷却工序中进行,也可以在合模工序的期间进行。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设为在成型周期的最初进行闭模工序。并且,填充工序可以在闭模工序中开始。并且,推出工序可以在开模工序中开始。当设置开闭喷嘴320的流路的开闭阀时,开模工序可以在计量工序中开始。因为即便在计量工序中开始开模工序,只要开闭阀关闭喷嘴320的流路,则成型材料不会从喷嘴320泄漏。

另外,一次成型周期也可以具有除了计量工序、闭模工序、升压工序、合模工序、填充工序、保压工序、冷却工序、脱压工序、开模工序及推出工序以外的工序。

例如,也可以在保压工序结束之后,计量工序开始之前,进行使螺杆330后退至预先设定的计量开始位置的计量前倒吸工序。能够在计量工序开始之前降低积聚于螺杆330前方的成型材料的压力,能够防止开始计量工序时的螺杆330急剧地后退。

并且,也可以在计量工序结束之后,填充工序开始之前,进行使螺杆330后退至预先设定的填充开始位置(也称为“注射开始位置”。)的计量后倒吸工序。能够在填充工序开始之前降低积聚于螺杆330前方的成型材料的压力,能够防止填充工序开始之前成型材料从喷嘴320的泄漏。

控制装置700与操作装置750及显示装置760连接。操作装置750接收基于用户的输入操作,并将与输入操作相应的信号输出至控制装置700。显示装置760在基于控制装置700的控制下,显示与操作装置750中的输入操作相应的显示画面。

显示画面使用于注射成型机10的设定等。显示画面备有多个,且以切换的方式显示或以重叠的方式显示。用户一边观察通过显示装置760显示的显示画面,一边对操作装置750进行操作,由此进行注射成型机10的设定(包含设定值的输入)等。

操作装置750及显示装置760例如由触摸面板构成,可以成为一体。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750及显示装置760成为一体,但也可以独立地设置。并且,操作装置750也可以设置多个。操作装置750及显示装置760配置于合模装置100(更详细而言固定压板110)的y方向负侧。将y方向负侧称为操作侧,将y方向正侧称为操作侧相反侧。

(注射成型系统)

图3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系统的俯视图。注射成型系统1除了注射成型机10及模具装置800以外,还具备输送机500、浇口切割机550、冷却台600、对准机630及成品输送机660。输送机500、浇口切割机550、冷却台600、对准机630及成品输送机660例如以注射成型机10为基准配置于y方向正侧。y方向正侧也称为“操作侧相反侧”,将y方向负侧也称为“操作侧”。因为,如图3所示,操作装置750配置于固定压板110的y方向负侧。

输送机500将在模具装置800的内部成型的成型品输送至模具装置800、浇口切割机550、冷却台600、对准机630及成品输送机660。以包围输送机500的输送底座501的方式,配置模具装置800、浇口切割机550、冷却台600、对准机630及成品输送机660。对输送机500的细节将在后面后述。

浇口切割机550从废品切离成型品。废品例如为从在模具装置800的注入成型材料的注入口812(直浇道811的上游端)至型腔空间801的入口的流路上成型材料固化而成的部分。废品可以粉碎而作为成型材料来再利用,也可以废弃。浇口切割机550、对准机630及输送底座501以按照该顺序从x方向正侧向x方向负侧排列成一列的方式与注射成型机10相邻设置。对浇口切割机550的细节将在后面叙述。

冷却台600冷却成型品。虽然详细内容后面叙述,但冷却台600冷却一次成型品及二次成型品。一次成型品用作用于成型二次成型品的嵌入件(以下,也称为“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并嵌入于模具装置800的内部。相同地,二次成型品用作用于成型三次成型品的嵌入件(以下,也称为“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并嵌入于模具装置800的内部。即,冷却台600冷却嵌入件。冷却台600以对准机630为基准配置于y方向正侧(与注射成型机10相反的一侧)。对冷却台600的细节将在后面叙述。

对准机630在嵌入于模具装置800的内部之前,进行嵌入件的对位。对位例如包含定心及绕中心的旋转。定心中,将嵌入件的中心线与预先设定的位置对齐。绕中心的旋转中,以嵌入件的中心线为中心使嵌入件旋转,由此使嵌入件的朝向与预先设定的朝向一致。如上所述,对准机630与注射成型机10相邻设置。对对准机630的细节将在后面叙述。

成品输送机660将成品(例如三次成型品)输送至注射成型系统1的外部。成品输送机660例如由传送带构成。成品输送机660形成沿x方向延伸的输送路,并从x方向正侧向x方向负侧输送成品。成品输送机660及冷却台600以依次从x方向正侧向x方向负侧排列成一列的方式配置。

控制装置700可以作为注射成型机10的一部分来设置,也可以与注射成型机10另行设置。控制装置700具备控制注射成型机10的成型机控制部710及控制注射成型机10的外围设备的外围设备控制部720。外围设备控制部720控制浇口切割机550、冷却台600、对准机630及成品输送机660等。另外,成型机控制部710及外围设备控制部720可以作为独立的计算机构成。

(通过注射成型系统制造的成型品)

图4是表示通过基于一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系统制造的一次成型品的图。图4(a)是沿图4(c)的a-a线的一次成型品的剖视图,图4(b)是沿图4(c)的b-b线的一次成型品的剖视图,图4(c)是一次成型品的俯视图。另外,一次成型品2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4所示的结构。

虽然详细内容后面叙述,但一次成型品20在模具装置800的第1型腔空间831(参考图9)中成型。一次成型品20例如具有透镜部21及凸缘部24。透镜部21具有圆状的平坦面22及向平坦面22的单侧突出的圆顶状的凸曲面23。透镜部21以线对称形成。该对称中心线是通过圆状的平坦面22的中心且相对于平坦面22垂直的线。

凸缘部24形成为圆环状,且从透镜部21向径向外侧突出。凸缘部24具有与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齐平的第1板面25及以第1板面25为基准配置于与凸曲面23相同的一侧(在图4(a)及图4(b)中为上侧)的第2板面26。第1板面25与第2板面26设为平行。在凸缘部24的外周沿周向隔着间隔形成第1缺口27、第2缺口28及第3缺口29。第1缺口27及第2缺口28例如以180°间距形成。

一次成型品20在模具装置800的内部逐渐被冷却,并且从与模具装置800相接的表面朝向内部逐渐被固化。在本说明书中,将从最初固化的部位至最后固化的部位的距离称为冷却距离。冷却距离使用于冷却时间的设定。冷却距离越长,冷却时间设定为越长。

一次成型品20的冷却距离d1例如作为均匀地切削一次成型品20的表面整体直至一次成型品20的体积达到零时的深度来求出。若均匀地逐渐切削一次成型品20的表面整体,则一次成型品20例如最终成为面20p(参考图4(a)及图4(b))。该面20p为最后固化的部位。

在一次成型品20的体积达到了零时一次成型品20成为面20p的情况下,不进行将该面20p设为线或点的操作。因为面20p的整体为一次成型品20最后固化的部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一次成型品20的体积达到零时,一次成型品20成为面20p,但一次成型品20也可以成为线或点。

当求出一次成型品20的冷却距离d1时,切削一次成型品20的表面的方向为相对于一次成型品20的表面正交的方向。

一次成型品20的冷却距离d1与透镜部21的厚度t1的一半相等。

图5是表示通过基于一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系统制造的二次成型品的图。图5(a)是沿图5(c)的a-a线的二次成型品的剖视图,图5(b)是沿图5(c)的b-b线的二次成型品的剖视图,图5(c)是二次成型品的俯视图。另外,二次成型品3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5所示的结构。

虽然详细内容后面叙述,但二次成型品30通过如下成型,即,将一次成型品20作为嵌入件而配置于模具装置800的第2型腔空间833(参考图10)的一部分,并且对第2型腔空间833的另一部分填充液状的成型材料。二次成型品30例如除了一次成型品20以外,还具有层叠于一次成型品20的表面的二次层叠部31。二次层叠部31可以由与一次成型品20相同的种类的树脂成型,也可以与一次成型品20成为一体。

二次层叠部31的厚度t2为恒定。在本说明书中,厚度t2为恒定是表示厚度t2的最大值为厚度t2的平均值的105%以下,且厚度t2的最小值为厚度t2的平均值的95%以上。

二次层叠部31覆盖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整体。并且,二次层叠部31覆盖凸缘部24的第2板面26的内周部26a。第2板面26的外周部26b不会被二次层叠部31覆盖。因为,在第2板面26的外周部26b形成有第1缺口27、第2缺口28及第3缺口29等。

二次层叠部31具有与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相接的凹曲面32及与模具装置800相接的凸曲面33。二次层叠部31的凸曲面33具有与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相同的形状。即,二次层叠部31的凸曲面33为相似地放大了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的部分。

二次层叠部31从与模具装置800相接的凸曲面33及与一次成型品20相接的凹曲面32这两侧逐渐被冷却。凸曲面33与凹曲面32的距离t2为恒定,因此该距离t2的一半成为冷却距离d2(d2=t2/2)。

二次成型品30的冷却距离d2作为均匀地切削了二次层叠部31的表面整体直至在二次成型中从液体成为固体的部分(在此为二次层叠部31)的体积达到零时的深度来求出。

若均匀地逐渐切削二次层叠部31的表面整体,则二次层叠部31例如最终成为面31p(参考图5(a)及图5(b))。该面31p为二次成型中最后固化的部位。

二次成型品30的冷却距离d2(d2=t2/2)小于一次成型品20的冷却距离d1。即,二次层叠部31的厚度t2小于一次成型品20的冷却距离d1的2倍。

图6是表示通过基于一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系统制造的三次成型品的图。图6(a)是沿图6(c)的a-a线的三次成型品的剖视图,图6(b)是沿图6(c)的b-b线的三次成型品的剖视图,图6(c)是三次成型品的俯视图。另外,三次成型品4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6所示的结构。

虽然详细内容后面叙述,但三次成型品40通过如下成型,即,将二次成型品30作为嵌入件而配置于模具装置800的第3型腔空间835(参考图10)的一部分,并且对第3型腔空间835的另一部分填充液状的成型材料。三次成型品40例如除了二次成型品30以外,还具有层叠于二次成型品30的表面的三次层叠部41等。三次层叠部41可以由与二次成型品30相同的种类的树脂成型,也可以与二次成型品30成为一体。

三次层叠部41的厚度t3为恒定。在本说明书中,厚度t3为恒定是表示厚度t3的最大值为厚度t3的平均值的105%以下,且厚度t3的最小值为厚度t3的平均值的95%以上。

三次层叠部41以覆盖图5所示的二次成型品30中的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及凸缘部24的第1板面25整体的方式形成。三次层叠部41例如形成为圆盘状。三次层叠部41具有与二次成型品30相接的平坦面42及与模具装置800相接的平坦面43。将这些平坦面42、43设为平行。

三次成型品40从与模具装置800相接的平坦面43及与二次成型品30相接的平坦面42这两侧被冷却。这些平坦面42、43的距离t3为恒定,因此该距离t3的一半成为冷却距离d3(d3=t3/2)。

三次成型品40的冷却距离d3作为均匀地切削三次层叠部41的表面整体直至在三次成型中从液体成为固体的部分(在此为三次层叠部41)的体积达到零时的深度来求出。

若均匀地逐渐切削三次层叠部41的表面整体,则三次层叠部41例如最终成为平面41p。该平面41p为三次层叠部41的厚度方向中心面,且为在三次成型中最后固化的部位。

三次成型品40的冷却距离d3(d3=t3/2)小于一次成型品20的冷却距离d1。即,三次层叠部41的厚度t3小于一次成型品20的冷却距离d1的2倍。

三次成型品40除了三次层叠部41以外,还可以具有第1定位部44、第2定位部46及第3定位部48。这些小于三次层叠部41,因此先于三次层叠部41固化。第1定位部44、第2定位部46及第3定位部48与三次层叠部41相同地,可以由与二次成型品30相同的种类的树脂成型,也可以与二次成型品30成为一体。

第1定位部44形成于二次成型品30的第1缺口27的内部,且具有圆柱状的第1定位销插入孔45。第1定位销插入孔45小于第1缺口27。在第1定位销插入孔45中嵌合后面叙述的第1定位销82(参考图7)。

第2定位部46形成于二次成型品30的第2缺口28的内部,且具有圆柱状的第2定位销插入孔47。第2定位销插入孔47小于第2缺口28。在第2定位销插入孔47中嵌合后面叙述的第2定位销83(参考图7)。

第3定位部48形成于二次成型品30的第3缺口29的内部,且具有在俯视观察下呈u字状的第3定位销插入槽49。第3定位销插入槽49形成为小于第3缺口29。在第3定位销插入槽49中嵌合后面叙述的第3定位销84(参考图7)。

图7是表示包含基于一实施方式的三次成型品的前照灯单元的剖视图。图7(a)表示图6(a)所示的三次成型品的安装状态,图7(b)表示图6(b)所示的三次成型品的安装状态。在图7中,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图7所示的三次成型品40用作汽车前照灯单元80的一部分(具体而言为透镜)。以下,将三次成型品40称为成品40或透镜40。

透镜40具有成品透镜部51及成品凸缘部54。成品透镜部51包含透镜部21、凸缘部24的内周部24a、二次层叠部31及三次层叠部41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成品凸缘部54包含凸缘部24的外周部24b、三次层叠部41的其余部分、第1定位部44、第2定位部46及第3定位部48。

成品透镜部51具有圆状的平坦面52及向平坦面52的单侧突出的圆顶状的凸曲面53。成品透镜部51以线对称形成。该对称中心线是通过圆状的平坦面52的中心且相对于平坦面52垂直的线。

另一方面,成品凸缘部54形成为圆环状,且从成品透镜部51向径向外侧突出。成品凸缘部54具有与成品透镜部51的平坦面52齐平的第1板面55及以第1板面55为基准配置于与凸曲面53相同的一侧(图7(a)及图7(b)中为左侧)的第2板面56。在成品凸缘部54上沿周向隔着间隔形成第1定位销插入孔45、第2定位销插入孔47及第3定位销插入槽49。第1定位销插入孔45及第2定位销插入孔47例如以180°间距形成。

汽车的前照灯单元80具有透镜40、安装透镜40的圆筒状的筒状部件81及作为光源的led89。透镜40安装于筒状部件81的轴向一端面。另外,筒状部件81与透镜40相同地可以由树脂成型,也可以熔敷透镜40与筒状部件81。

在筒状部件81的安装透镜40的面上沿周向隔着间隔设置第1定位销82、第2定位销83及第3定位销84。第1定位销82与第2定位销83例如以180°间距形成。

第1定位销82嵌合于透镜40的第1定位销插入孔45,第2定位销83嵌合于透镜40的第2定位销插入孔47,第3定位销84嵌合于透镜40的第3定位销插入槽49。由此,完成筒状部件81与透镜40的定位,从而透镜40相对于筒状部件81的朝向(例如围绕轴的旋转角度)成为预先设定的朝向。

成品凸缘部54的第1板面55为与筒状部件81的轴向一端面抵接的面,因此以高精度成型。并且,成品凸缘部54的第1定位销插入孔45、第2定位销插入孔47及第3定位销插入槽49使用于定位,因此以高精度成型。

来自led89的光通过筒状部件81的内部,且入射于成品透镜部51的平坦面52,并从成品透镜部51的凸曲面53射出。成品透镜部51的平坦面52为光的入射面,因此以高精度成型。并且,成品透镜部51的凸曲面53为光的射出面,因此以高精度成型。成品透镜部51的凸曲面53(即,二次层叠部31的凸曲面33)可以具有用于调整从该凸曲面53射出的光的强度分布的光学图案。

另一方面,即便以低精度成型成品凸缘部54的第2板面56也无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成品凸缘部54的第2板面56上,一次成型品20的一部分(详细而言凸缘部24的外周部24b)露出(参考图7(b))。

(模具装置)

图8是从定模侧观察了基于一实施方式的动模的图。图9是沿图8的ix-ix线的模具装置的剖视图。图10是沿图8的x-x线的模具装置的剖视图。另外,模具装置80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8~图10等所示的结构。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模具装置800具有第1型腔空间831、第2型腔空间833及第3型腔空间835各1个,但第1型腔空间831、第2型腔空间833及第3型腔空间835的数量可以不限定于1个,也可以是多个,并且也可以是不同的数量。

动模820在与定模810的分割面821上具有从形成于定模810的直浇道811(参考图1及图2)的下游端以放射状延伸的第1流道822、第2流道823及第3流道824(参考图8)。如图1及图2所示,直浇道811从定模810的注入口812沿x方向笔直延伸。第1流道822、第2流道823及第3流道824沿周向以等间距(例如120°间距)配置。

如图8所示,在第1流道822的下游端设置第1浇口825。第1浇口825为第1型腔空间831的入口。如图9所示,第1型腔空间831形成于动模820与定模810之间。第1型腔空间831为成型一次成型品20的空间,且具有与一次成型品20相同的形状及相同的尺寸。

如图8所示,在第2流道823的下游端设置第2浇口826。第2浇口826为第2型腔空间833的入口。如图10所示,第2型腔空间833形成于动模820与定模810之间。第2型腔空间833为成型二次成型品30的空间,且具有与二次成型品30相同的形状及相同的尺寸。

如图10所示,第2型腔空间833经由形成于定模810的抽吸流路814与真空泵815连接。若使真空泵815工作,则抽吸流路814的气压成为负压,作为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一次成型品20吸附于定模810。定模810仅与一次成型品20的凸缘部24接触,且在与一次成型品20的透镜部21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一次成型品20使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朝向动模820吸附于定模810。此时,可以通过气压检测器816检测抽吸流路814的气压,并根据该检测值判定吸附成功与否。然后,若解除真空泵815的工作,则抽吸流路814的气压恢复为大气压,而一次成型品20向定模810的吸附被解除。

第2型腔空间833的一部分被一次成型品20所占。一次成型品20在开模时吸附于定模810,并在该状态下完成闭模、升压及合模。在进行合模时,在一次成型品20与动模820之间,形成用于成型二次层叠部31的空间31s。填充于该空间31s的成型材料与动模820紧密贴合。因此,二次成型品30在脱压工序及开模工序中与动模820一同移动。一次成型品20向定模810的吸附在脱压工序开始之前被解除,以使二次成型品30可靠地与动模820一同移动。

第2型腔空间833的壁面834(参考图10)与一次成型品20的表面的一部分接触,以便在二次成型品30中露出一次成型品20的一部分。在成品中,能够露出一次成型品20的一部分。例如,如上所述,即便以低精度成型成品凸缘部54的第2板面56也无妨。因此,在成品凸缘部54的第2板面56上,一次成型品20的一部分(详细而言凸缘部24的外周部24b)露出(参考图7(b))。另一方面,成品透镜部51的凸曲面53为光的射出面且为需要精度的面,因此由二次层叠部31的凸曲面33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三次成型品40为成品,但二次成型品30也可以是成品。

如图8所示,在第3流道824的下游端设置第3浇口827。第3浇口827为第3型腔空间835的入口。如图10所示,第3型腔空间835形成于动模820与定模810之间。第3型腔空间835为成型三次成型品40的空间,且具有与三次成型品40相同的形状及相同的尺寸。

如图10所示,第3型腔空间835经由形成于定模810的抽吸流路817与真空泵818连接。若使真空泵818工作,则抽吸流路817的气压成为负压,作为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二次成型品30吸附于定模810。定模810仅与二次成型品30的凸缘部24接触,且在与二次成型品30的二次层叠部31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二次成型品30使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朝向动模820吸附于定模810。此时,可以通过气压检测器819检测抽吸流路817的气压,并根据该检测值判定吸附成功与否。然后,若解除真空泵818的工作,则抽吸流路817的气压恢复为大气压,而二次成型品30向定模810的吸附被解除。

第3型腔空间835的一部分被二次成型品30所占。二次成型品30在开模时吸附于定模810,并在该状态下完成闭模、升压及合模。在进行合模时,在二次成型品30与动模820之间,形成用于成型三次层叠部41等的空间41s。填充于该空间41s的成型材料与动模820紧密贴合。因此,三次成型品40在脱压工序及开模工序中与动模820一同移动。二次成型品30向定模810的吸附在脱压工序开始之前被解除,以使三次成型品40可靠地与动模820一同移动。

第3型腔空间835的壁面836(参考图10)与一次成型品20的表面的一部分接触,以便在三次成型品40中使一次成型品20的一部分露出。在成品中,能够露出一次成型品20的一部分。例如,如上所述,即便以低精度成型成品凸缘部54的第2板面56也无妨。因此,在成品凸缘部54的第2板面56上,一次成型品20的一部分(详细而言凸缘部24的外周部24b)露出(参考图7(b))。另一方面,成品透镜部51的平坦面52为光的入射面且为需要精度的面,因此由三次层叠部41的平坦面43构成。

如以上进行的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在一次成型品20的表面层叠成型二次层叠部31而成型二次成型品30。二次层叠部31具有恒定的厚度t2,由此一次成型品20的层叠成型有二次层叠部31的表面(例如凸曲面23)和二次层叠部31的与相接于一次成型品20的表面(例如凹曲面32)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例如凸曲面33)具有相同的表面形状。由此,获得下述(1)~(2)的效果。

(1)二次层叠部31具有恒定的厚度t2,因此成型二次层叠部31的空间31s(参考图10)也具有恒定的厚度。因此,比空间31s的入口靠前面的成型材料的流路的厚度为恒定。当流路的厚度不均时,与厚度薄的方向相比,成型材料更容易流向厚度厚的方向。根据本实施方式,流路的厚度为恒定,因此易于控制成型材料的流动前端,从而能够抑制成型不良的产生。

(2)二次层叠部31具有恒定的厚度t2,因此能够从厚度方向两侧均匀地冷却二次层叠部31。因此,在二次成型中,能够均匀地产生成型材料的冷却收缩,从而能够抑制皱折的产生。因此,可获得皱折少的外表面。并且,二次层叠部31覆盖一次成型品20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凸曲面23),因此一次成型品20的凸曲面23不需要精度。因此,能够快速冷却一次成型品20,从而能够大幅缩短一次成型品20的冷却时间。因为即便因一次成型品20的快速冷却而出现冷却收缩的不均从而产生皱折,也能够用二次层叠部31来覆盖所产生的皱折。

根据本实施方式,一次成型品20构成透镜40的一部分,且在一次成型品20的透镜面(例如凸曲面23)层叠成型二次层叠部31。一次成型品20的透镜面不需要精度。因此,能够快速冷却厚的透镜部21。即便因透镜部21的快速冷却而产生冷却收缩的不均从而产生皱折,通过用二次层叠部31来覆盖所产生的皱折,也能够改善成品透镜部51的透镜面(例如凸曲面53)的精度。

然而,二次层叠部31与一次成型品20不同,具有要求精度的部分,因此无法进行快速冷却。因此,在模具装置800的内部冷却成型品的冷却工序的时间不是由一次成型品20的冷却距离d1确定,而是由二次层叠部31的冷却距离d2确定。二次层叠部31的冷却距离d2越短,越能够缩短冷却工序的时间。

根据本实施方式,二次层叠部31具有小于一次成型品20的冷却距离d1的2倍且恒定的厚度t2。因此,无法快速冷却的二次成型品30的冷却距离d2(d2=t2/2)小于能够快速冷却的一次成型品20的冷却距离d1。因此,能够缩短在模具装置800的内部冷却成型品的冷却工序的时间。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相同的模具装置800的内部同时成型一次成型品20(参考图4)及二次成型品30(参考图5)的期间,在模具装置800的外部冷却预先成型的一次成型品20。能够根据具有相对较小的冷却距离d2的二次成型品30来设定在模具装置800的内部冷却成型品的冷却工序的时间。具有相对较大的冷却距离d1的一次成型品20只要固化为开模时能够从模具装置800中取出的程度即可。通过在模具装置800的外部进行一次成型品20的剩余的固化,能够缩短上述冷却工序的时间,从而能够缩短成型周期。并且,通过同时进行在模具装置800的内部成型一次成型品20的处理及在模具装置800的外部冷却预先成型的一次成型品20的处理,能够提高成品的生产速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相同的模具装置800的内部同时成型一次成型品20及二次成型品30,但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模具装置来分别成型一次成型品20及二次成型品30。例如,可以在使用一次成型专用的模具装置来成型一次成型品20之后,从一次成型专用的模具装置中取出一次成型品20,并在二次成型专用的模具装置的内部嵌入一次成型品20。在该情况下,也至少可获得上述(1)~(2)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在二次成型品30的与层叠成型二次层叠部31的表面(例如凸曲面23)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例如平坦面22及第1板面25)上,层叠成型三次层叠部41而成型三次成型品40。三次层叠部41具有恒定的厚度t3,由此一次成型品20的层叠成型三次层叠部41的表面和三次层叠部41的与相接于一次成型品20的表面(例如平坦面42)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例如平坦面43)具有相同的表面形状。由此,可获得下述(3)~(4)的效果。

(3)三次层叠部41具有恒定的厚度t3,因此成型三次层叠部41的空间41s(参考图10)也具有恒定的厚度。因此,比空间41s的入口靠前面的成型材料的流路的厚度为恒定。当流路的厚度不均时,与厚度薄的方向相比,成型材料更容易流向厚度厚的方向。根据本实施方式,流路的厚度为恒定,因此易于控制成型材料的流动前端,从而能够抑制成型不良的产生。

(4)三次层叠部41具有恒定的厚度t3,因此能够从厚度方向两侧均匀地冷却三次层叠部41。因此,在三次成型中,能够均匀地产生成型材料的冷却收缩,从而能够抑制皱折的产生。因此,可获得皱折少的外表面。并且,三次层叠部41覆盖一次成型品20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平坦面22及第1板面25),因此一次成型品20的平坦面22及第1板面25不需要精度。因此,能够快速冷却一次成型品20,从而能够大幅缩短一次成型品20的冷却时间。因为,即便因一次成型品20的快速冷却而出现冷却收缩的不均从而产生皱折,也能够用三次层叠部41来覆盖所产生的皱折。三次层叠部41层叠成型于一次成型品20的与层叠成型二次层叠部31的表面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因此能够覆盖无法用二次层叠部31来覆盖的部分的皱折。

然而,三次层叠部41与一次成型品20不同,具有要求精度的部分,因此无法进行快速冷却。因此,在模具装置800的内部冷却成型品的冷却工序的时间不是由一次成型品20的冷却距离d1确定,而是由三次层叠部41的冷却距离d3确定。三次层叠部41的冷却距离d3越短,越能够缩短冷却工序的时间。

根据本实施方式,三次层叠部41具有小于一次成型品20的冷却距离d1的2倍且恒定的厚度t3。因此,无法快速冷却的三次成型品40的冷却距离d3(d3=t3/2)小于能够快速冷却的一次成型品20的冷却距离d1。因此,能够缩短在模具装置800的内部冷却成型品的冷却工序的时间。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相同的模具装置800的内部同时成型一次成型品20及三次成型品40的期间,在模具装置800的外部冷却预先成型的一次成型品20。能够根据具有相对较小的冷却距离d3的三次成型品40设定在模具装置800的内部冷却成型品的冷却工序的时间。具有相对较大的冷却距离d1的一次成型品20只要固化为开模时能够从模具装置800中取出的程度即可。通过在模具装置800的外部进行一次成型品20的剩余的固化,能够缩短上述冷却工序的时间,从而能够缩短成型周期。并且,通过同时进行在模具装置800的内部成型一次成型品20的处理及在模具装置800的外部冷却预先成型的一次成型品20的处理,能够提高成品的生产速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相同的模具装置800的内部同时成型一次成型品20及三次成型品40,但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模具装置来分别成型一次成型品20及三次成型品40。例如,可以在使用一次成型专用的模具装置来成型一次成型品20之后,从一次成型专用的模具装置中取出一次成型品20,并在三次成型专用的模具装置的内部嵌入一次成型品20。在该情况下,至少可获得上述(3)~(4)的效果。

然而,本实施方式的成品(例如透镜40)通过多次(例如3次)注射成型来制造。在此,在第2次以后的注射成型中,将通过上次注射成型获得的成型品作为嵌入件而配置于模具装置800的型腔空间的一部分,并且对型腔空间的另一部分填充液状的成型材料,由此成型出成型品。每当注射成型的次数增加时,型腔空间的容积变大,且成型品的体积变大。

例如,在第2次注射成型中,如图10所示,将一次成型品20作为嵌入件而配置于第2型腔空间833的一部分,并且对第2型腔空间833的另一部分(例如空间31s)填充液状的成型材料,由此成型二次成型品30。二次成型品30除了一次成型品20以外,还具有二次层叠部31,因此第2型腔空间833的容积大于第1型腔空间831(参考图9)的容积。

并且,在第3次注射成型中,如图10所示,将二次成型品30作为嵌入件而配置于第3型腔空间835的一部分,并且对第3型腔空间835的另一部分(例如空间41s)填充液状的成型材料,由此成型三次成型品40。三次成型品40除了二次成型品30以外,还具有三次层叠部41,因此第3型腔空间835的容积大于第2型腔空间833的容积。

如此,在第m次注射成型中,将通过第m-1次注射成型获得的成型品作为嵌入件而配置于型腔空间的一部分,并且对型腔空间的另一部分填充液状的成型材料。m为2以上且n以下的自然数。n为获得成品40为止的注射成型的合计次数,且为2以上的自然数。在第m次注射成型中所使用的型腔空间的容积大于在第m-1次注射成型中所使用的型腔空间的容积,且在第n次注射成型中所使用的型腔空间具有最大的容积。

嵌入件在型腔空间的内部接收来自液状的成型材料的热量,而在与液状的成型材料的边界附近进行软化。已软化的部分根据应力而可能会变形。作为使嵌入件变形的应力,除了液状的成型材料的填充压力以外,还可以举出基于合模力的压缩应力等。为了防止在型腔空间的内部中的位置偏离,嵌入件具有在模开闭方向观察下稍大于型腔空间的轮廓,且被合模力压缩而压接于型腔空间的壁面。

例如,为了防止在第2型腔空间833的内部中的位置偏离,作为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一次成型品20的凸缘部24具有在模开闭方向观察下稍大于第2型腔空间833的轮廓。凸缘部24的外周部24b被合模力压缩而压接于第2型腔空间833的壁面。

相同地,为了防止在第3型腔空间835的内部中的位置偏离,作为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二次成型品30的凸缘部24具有在模开闭方向观察下稍大于第3型腔空间835的轮廓。凸缘部24的外周部24b被合模力压缩而压接于第3型腔空间835的壁面。

为了抑制定位部的变形,在多次注射成型中的任一次注射成型中,成型1个以上的定位部的整体。在本说明书中,定位部设置于第n次注射成型中获得的成型品(即成品),且嵌合于安装成品的对象部件的凸部或凹部而确定与对象部件的位置。定位部具有对象部件的凸部嵌合的凹部及对象部件的凹部嵌合的凸部中的至少一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40(参考图7)为成品,n为3。第1定位部44、第2定位部46及第3定位部48具有对象部件的凸部嵌合的凹部(具体而言孔或槽)。另外,定位部的数量并不限定于3个,可以是1个或2个,也可以是4个以上。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状部件81(参考图7)为对象部件。第1定位销82、第2定位销83及第3定位销84为对象部件的凸部。另外,凸部的数量只要是与定位部的数量相应的数量即可,并不限定于3个。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设置于筒状部件81,凹部设置于透镜40,但凸部与凹部的配置可以是相反。即,可以是凸部设置于透镜40,凹部设置于筒状部件81。并且,可以是凸部及凹部设置于透镜40,凹部及凸部设置于筒状部件81。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多次注射成型中的1次注射成型中,例如成型第1定位部44的整体。因此,与分多次成型第1定位部44的整体的情况不同,能够1次成型第1定位销插入孔45的整体。能够用已固化的成型材料来保护第1定位销插入孔45的整体,假如,即便之后进行注射成型,也能够抑制热量从已熔融的成型材料传递至第1定位销插入孔45。因此,能够抑制第1定位销插入孔45的变形,从而能够以高精度成型第1定位销插入孔45。

第2定位部46能够与第1定位部44相同地成型。具体而言,在多次注射成型中的1次注射成型中,成型第2定位部46的整体。因此,能够1次成型第2定位销插入孔47的整体,假如,即便之后进行注射成型,也能够抑制热量从已熔融的成型材料传递至第2定位销插入孔47。因此,能够抑制第2定位销插入孔47的变形,从而能够以高精度成型第2定位销插入孔47。

第3定位部48能够与第1定位部44相同地成型。具体而言,在多次注射成型中的1次注射成型中,成型第3定位部48的整体。因此,能够1次成型第3定位销插入槽49的整体,假如,即便之后进行注射成型,也能够抑制热量从已熔融的成型材料传递至第3定位销插入槽49。因此,能够抑制第3定位销插入槽49的变形,从而能够以高精度成型第3定位销插入槽49。

在此,对在第2次以后的注射成型中进行嵌入成型时的效果(热变形的抑制)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即使在将通过多次注射成型分别成型的多个成型品用粘结剂来进行组装的情况下,只要在1次注射成型中成型一个定位部的整体,则与用粘结剂来组装一个定位部的情况不同,也能够防止粘结偏离等不良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多次注射成型中的1次注射成型中,成型多个定位部的整体,但只要成型1个以上的定位部的整体即可。例如,可以在第1次注射成型中成型第1定位部44的整体,在第2次注射成型中成型第2定位部46的整体,在第3次注射成型中成型第3定位部48的整体。各定位部只要在各定位部的部位中的最后的注射成型中成型即可。

根据本实施方式,成型具有第1缺口27的二次成型品30(参考图5),然后,将具有第1缺口27的二次成型品30作为嵌入件而配置于模具装置800的第3型腔空间835。在第3型腔空间835中,对第1缺口27填充成型材料,由此在第1缺口27中成型第1定位部44(参考图6(c))。在成品40的缺损部成型第1定位部44,因此能够用第1定位部44来填埋成品40的缺损部,从而无需变更成品40的形状、尺寸而能够成型第1定位部44。

第2定位部46(参考图6(c))能够与第1定位部44相同地成型。具体而言,成型具有第2缺口28的二次成型品30(参考图5),然后,将具有第2缺口28的二次成型品30作为嵌入件而配置于模具装置800的第3型腔空间835。在第3型腔空间835中,对第2缺口28中填充成型材料,由此在第2缺口28中成型第2定位部46的整体。因此,与第1定位部44相同地,无需变更成品40的形状、尺寸而能够成型第2定位部46。

第3定位部48(参考图6(c))能够与第1定位部44相同地成型。具体而言,成型具有第3缺口29的二次成型品30(参考图5),然后,将具有第3缺口29的二次成型品30作为嵌入件而配置于模具装置800的第3型腔空间835。在第3型腔空间835中,对第3缺口29中填充成型材料,由此在第3缺口29中成型第3定位部48的整体。因此,与第1定位部44相同地,无需变更成品40的形状、尺寸而能够成型第3定位部48。

可以在成型成品40的最后一次(第n次)的前一次注射成型中成型第1定位部44的整体,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最后一次(第n次)注射成型中成型第1定位部44的整体。在第n-1次注射成型之前成型的成型品完全不具有第1定位部44。因此,即便在从第1次至第n次的注射成型中,嵌入件的任意部位发生了变形,第1定位部44也不会因该变形而变形。因此,能够防止由嵌入件的变形引起的第1定位部44的变形。

相同地,可以在成型成品40的最后一次(第n次)的前一次注射成型中成型第2定位部46的整体,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最后一次(第n次)注射成型中成型第2定位部46的整体。因此,与第1定位部44相同地,能够防止由嵌入件的变形引起的第2定位部46的变形。

相同地,可以在成型成品40的最后一次(第n次)的前一次注射成型中成型第3定位部48的整体,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最后一次(第n次)注射成型中成型第3定位部48的整体。因此,与第1定位部44相同地,能够防止由嵌入件的变形引起的第3定位部48的变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成型成品40的最后一次(第n次)注射成型中由液状的成型材料成型所有定位部的整体,但只要在第n次注射成型中由液状的成型材料成型1个以上的定位部的整体即可。例如,可以在第1次注射成型中成型第1定位部44的整体,在第2次注射成型中成型第2定位部46的整体,在第3次注射成型中成型第3定位部48的整体。至少对第3定位部48,能够防止由嵌入件的变形引起的变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相同的模具装置800来成型一次成型品20(参考图4)、二次成型品30(参考图5)及三次成型品40(参考图6),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在使用一次成型专用的模具装置来成型一次成型品20之后,从一次成型专用的模具装置中取出一次成型品20,并在二次成型专用的模具装置的内部嵌入一次成型品20。并且,可以在使用二次成型专用的模具装置来成型二次成型品30之后,从二次成型专用的模具装置中取出二次成型品30,在三次成型专用的模具装置的内部嵌入二次成型品30。但是,若使用相同的模具装置800来成型一次成型品20、二次成型品30及三次成型品40,则用1个注射成型机10便可完成,因此注射成型系统1的设置面积可以较小。

(模具装置的温度调整)

图11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模具装置的温度调节流路的立体图。模具装置800具有调整第1型腔空间831、第2型腔空间833及第3型腔空间835的温度的温度调整部850。温度调整部850将第1型腔空间831的温度调整为低于第2型腔空间833的温度及第3型腔空间835的温度。温度调整部850可以由电加热器等构成,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温度调节流路等构成。

温度调整部850例如具有调整第1型腔空间831的温度的第1温度调节流路860、调整第2型腔空间833及第3型腔空间835的温度的第2温度调节流路870以及向第1温度调节流路860及第2温度调节流路870供给温度调节流体的温度调节流体供给部855。

温度调节流体供给部855具备调节供给至第1温度调节流路860的温度调节流体的温度的第1温度调节器851及调节供给至第2温度调节流路870的温度调节流体的温度的第2温度调节器852。以下,将通过第1温度调节器851调节温度的温度调节流体也称为“第1温度调节流体”,将通过第2温度调节器852调节温度的温度调节流体也称为“第2温度调节流体”。作为第1温度调节流体及第2温度调节流体,例如使用水。

第1温度调节器851将第1温度调节流体调节为预先设定的第1温度的基础上,供给至形成于动模820内部的第1温度调节流路860。第1温度调节流体一边流过第1温度调节流路860一边调整动模820的温度,并排出至设置于动模820外部的排出管853。

另一方面,第2温度调节器852将第2温度调节流体调节为预先设定的第2温度的基础上,供给至形成于动模820内部的第2温度调节流路870及第3温度调节流路880。第2温度调节流体一边流过第2温度调节流路870及第3温度调节流路880一边调整动模820的温度,并排出至设置于动模820外部的排出管854。

第1温度调节流路860的一部分(例如后面叙述的分割面温度调节部861)、第2温度调节流路870及第3温度调节流路880配置于与x方向垂直的相同的平面890(参考图9及图10)上。该平面890设为相对于动模820的与定模810的分割面821平行。即,第1温度调节流路860的一部分、第2温度调节流路870及第3温度调节流路880配置于自动模820的分割面821等距离的位置。

另一方面,第1温度调节流路860的其余部分(例如后面叙述的供给部862及排出部863)以平面890为基准配置于与分割面821相反的一侧。即,第1温度调节流路860的其余部分配置于比第1温度调节流路860的一部分、第2温度调节流路870及第3温度调节流路880更远离动模820的分割面821的位置。因此,分割面821的温度分布成为与第1温度调节流路860的一部分(例如分割面温度调节部861)、第2温度调节流路870及第3温度调节流路880的配置相应的温度分布。

第1型腔空间831、第2型腔空间833及第3型腔空间835形成于动模820的分割面821。如上所述,该分割面821的温度分布成为与第1温度调节流路860的一部分(例如分割面温度调节部861)、第2温度调节流路870及第3温度调节流路880的配置相应的温度分布。

如图8所示,第1温度调节流路860具有在x方向观察下与第1型腔空间831重叠的分割面温度调节部861。该分割面温度调节部861、第2温度调节流路870及第3温度调节流路880配置于相同的平面890(参考图9及图10)上。第1温度调节流体一边流过第1温度调节流路860的分割面温度调节部861一边调整动模820的温度,由此调整第1型腔空间831的温度。分割面温度调节部861例如沿y方向笔直延伸。

第1温度调节流路860以平面890(参考图9及图10)为基准在与分割面821相反的一侧具有向分割面温度调节部861供给第1温度调节流体的供给部862(参考图11)及从分割面温度调节部861排出第1温度调节流体的排出部863(参考图11)。

供给部862在y方向观察下例如形成为l字状,且从分割面温度调节部861的一端向x方向负侧延伸,并从中途向z方向正侧延伸。供给部862抑制基于第1温度调节流体的二次成型品30及三次成型品40的温度调整,因此如图8所示,以在x方向观察下不与第2型腔空间833及第3型腔空间835重叠的方式配置。

排出部863与供给部862相同地,在y方向观察下例如形成为l字状,且从分割面温度调节部861的另一端向x方向负侧延伸,并从中途向z方向正侧延伸。排出部863抑制基于第1温度调节流体的二次成型品30及三次成型品40的温度调整,因此如图8所示,以在x方向观察下不与第2型腔空间833及第3型腔空间835重叠的方式配置。

如图8所示,第2温度调节流路870以在x方向观察下与第2型腔空间833及第3型腔空间835重叠且不与第1型腔空间831重叠的方式配置。第2温度调节流体一边流过第2温度调节流路870一边调整动模820的温度,由此调整第2型腔空间833及第3型腔空间835的温度。第2温度调节流路870从动模820的y方向一端面到动模820的y方向另一端面例如沿y方向笔直延伸。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第3温度调节流路880以在x方向观察下不与第1型腔空间831、第2型腔空间833及第3型腔空间835中的任一个重叠的方式配置。如图8所示,第3温度调节流路880以在x方向观察下,在与第2温度调节流路870之间夹持第1温度调节流路860的分割面温度调节部861的方式配置,且以迂回分割面温度调节部861的方式配置。第2温度调节流体一边流过第3温度调节流路880一边调整动模820的温度,由此调整第1型腔空间831周围的温度。

第3温度调节流路880例如具有从动模820的y方向一端面向y方向正侧延伸的第1平行部881及从动模820的y方向另一端面向y方向负侧延伸的第2平行部882。第1平行部881及第2平行部882配置于同一直线上。第3温度调节流路880在第1平行部881与第2平行部882之间具有在x方向观察下形成为u字状的u字状部883。u字状部883以连结第1平行部881与第2平行部882的直线为基准配置于与第2温度调节流路870相反的一侧。在x方向观察下,在u字状部883的内部配置第1型腔空间831。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2温度调节流体调整第2型腔空间833及第3型腔空间835这两个空间的温度,但也可以仅调整第2型腔空间833的温度。在该情况下,温度调节流体供给部855将调整第3型腔空间835的温度的第3温度调节流体供给至模具装置800的内部。温度调节流体供给部855独立地调节第2温度调节流体的温度及第3温度调节流体的温度,因此可以具有调节第2温度调节流体的温度的第2温度调节器及调节第3温度调节流体的温度的第3温度调节器。

如以上进行的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温度调整部850,第1型腔空间831的温度被调整为低于第2型腔空间833的温度。在温度相对较低的第1型腔空间831成型一次成型品20,在温度相对较高的第2型腔空间833成型二次成型品30。因此,与具有相对较小的冷却距离d2的二次成型品30相比,能够快速冷却具有相对较大的冷却距离d1的一次成型品20。能够缩短一次成型品20固化为可从模具装置800中取出的程度为止的等待时间,从而能够缩短成型周期。并且,在温度相对较高的第2型腔空间833逐渐被冷却的二次成型品30的冷却距离d2较小,因此能够缩短冷却工序的时间。二次成型品30的冷却距离d2越小,越能够缩短冷却工序的时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型腔空间831成型的第1成型品为一次成型品20,在第2型腔空间833成型的第2成型品为二次成型品3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第1成型品的冷却距离大于第2成型品的冷却距离即可。例如,第1成型品及第2成型品可以在模具装置800的外部组装。并且,第1成型品及第2成型品可以作为不同用途的商品而以分离的状态出货。不管如何,均能够缩短成型周期。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温度调整部850,第1型腔空间831的温度被调整为不仅低于第2型腔空间833的温度,而且低于第3型腔空间835的温度。在温度相对较低的第1型腔空间831成型一次成型品20,在温度相对较高的第3型腔空间835成型三次成型品40。因此,与具有相对较小的冷却距离d3的三次成型品40相比,能够快速冷却具有相对较大的冷却距离d1的一次成型品20。能够缩短一次成型品20固化为可从模具装置800中取出的程度为止的等待时间,从而能够缩短成型周期。并且,在温度相对较高的第3型腔空间835逐渐被冷却的三次成型品40的冷却距离d3较小,因此能够缩短冷却工序的时间。三次成型品40的冷却距离d3越小,越能够缩短冷却工序的时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型腔空间831成型的第1成型品为一次成型品20,在第3型腔空间835成型的第3成型品为三次成型品4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第1成型品的冷却距离大于第3成型品的冷却距离即可。例如,第1成型品及第3成型品可以在模具装置800的外部组装。并且,第1成型品及第3成型品可以作为不同用途的商品而以分离的状态出货。不管如何,均能够缩短成型周期。

动模820具有动模主体、形成第1型腔空间831的第1型腔模具部、形成第2型腔空间833的第2型腔模具部及形成第3型腔空间835的第3型腔模具部。第1型腔模具部、第2型腔模具部及第3型腔模具部分别可更换地安装于动模主体,从而破损时能够进行更换。为了抑制热量从动模主体传递至第1型腔模具部,可以在动模主体与第1型腔模具部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即空气层)。空气层作为绝热层而发挥功能。

(输送机)

图12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输送机的整体的图。图13是表示图12的输送机的前端部即保持单元的立体图。图14是从x方向负侧观察了图13所示的保持单元的图。图15是从x方向正侧观察了图13所示的保持单元的图。在图13~图15中,x方向、y方向及z方向为彼此正交的方向。y方向为旋转轴部511的轴向。当保持单元510将嵌入件转移到定模810时,如图16(a)所示,x方向及x方向设为相同的方向,y方向及y方向设为相同的方向,且z方向及z方向设为相同的方向。图16是表示图13所示的保持单元的动作的图。图16(a)是表示图13所示的保持单元将嵌入件转移到定模时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6(b)是表示图13所示的保持单元对吸附于定模的嵌入件进行加热时的状态的侧视图。另外,保持单元51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13~图16所示的结构。

如图12所示,输送机500例如由多关节机械手构成。多关节机械手例如具有输送底座501及从输送底座501延伸的多个臂502~504。输送底座501与臂502的基端部连结,臂502的前端部与臂503的基端部连结,臂503的前端部与臂504的基端部连结。在臂504的前端部设置保持单元510。保持单元510相对于输送底座501沿x方向、y方向及z方向移动自如。并且,保持单元510绕水平轴旋转自如,并且绕铅垂轴旋转自如。另外,输送机500可以由并联连杆机械手等构成,该机械手的结构并无特别限定。

如图16所示,保持单元510包含保持从动模820中取出的成型品的成型品保持部520及保持转移到定模810的嵌入件的嵌入件保持部530。因此,例如,在嵌入件保持部530保持了嵌入件的状态下,成型品保持部520能够从动模820收取成型品。并且,在成型品保持部520保持了成型品的状态下,嵌入件保持部530能够向定模810转移成型品。能够同时保持成型品及嵌入件,因此能够省略更换成型品与嵌入件的动作,从而能够缩短成型周期。并且,保持单元510无需从定模810与动模820之间退出,从而能够依次实施成型品的取出及嵌入件的设置。在此,成型品的取出及嵌入件的设置中先实施任一个均可。

另外,成型品保持部520可以兼做嵌入件保持部530。在该情况下,保持单元510从动模820收取成型品之后,暂时从动模820与定模810之间退出。然后,保持单元510在注射成型机10的外部(例如浇口切割机550)放置成型品,接着保持放置在注射成型机10外部(例如对准机630)的嵌入件,之后再次返回到动模820与定模810之间。如此,进行更换成型品与嵌入件的动作。在该情况下,成型周期变长,但能够简化输送机500的结构,从而能够降低输送机500的制造成本。

如图16所示,例如,成型品保持部520具有保持一次成型品20的第1成型品保持部521、保持二次成型品30的第2成型品保持部524及保持三次成型品40的第3成型品保持部527。第1成型品保持部521、第2成型品保持部524及第3成型品保持部527在与x方向垂直的同一平面上具有吸附成型品的吸附面(以下,也简称为“吸附面”。)。当从与该吸附面正交的方向(例如x方向)观察时,如图14所示,第1成型品保持部521的中心点521p、第2成型品保持部524的中心点524p及第3成型品保持部527的中心点527p配置成自预先设定的一点p1等距离,且在预先设定的一点p1的周围以120°间距配置。

如图14所示,例如,第1成型品保持部521具有圆筒部522及在圆筒部522的轴向单面上以环状配置的多个吸附喷嘴523。多个吸附喷嘴523在各自的前端具有吸附一次成型品20的吸附面。多个吸附喷嘴523与1个真空泵(未图示)连接。若使1个真空泵工作,则在所有吸附喷嘴523中产生负压,通过负压吸附一次成型品20(参考图4)。具体而言,一次成型品20的凸缘部24吸附于多个吸附喷嘴523。

在图14中,多个吸附喷嘴523以等角度配置,但也可以以避开形成于凸缘部24的第1缺口27、第2缺口28及第3缺口29的方式配置。即,可以以并不与第1缺口27、第2缺口28及第3缺口29相同的角度来配置吸附喷嘴523。能够防止真空泄漏,从而能够可靠地产生负压。另外,在将多个吸附喷嘴523以等角度配置的基础上,可以对以与第1缺口27、第2缺口28及第3缺口29相同的角度配置的吸附喷嘴523的抽吸孔设置栓。在用栓塞住抽吸孔的吸附喷嘴523中不会产生负压。

当多个吸附喷嘴523吸附凸缘部24时,一次成型品20的透镜部21配置于圆筒部522的外部(参考图16),但也可以插入于圆筒部522的内部。为了防止透镜部21的接触损伤的产生,只要透镜部21不与第1成型品保持部521接触即可,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的朝向可以是任意朝向。然后,若停止真空泵的工作,则多个吸附喷嘴523的气压恢复为大气压,一次成型品20的吸附被解除。

相同地,如图14所示,第2成型品保持部524具有圆筒部525及在圆筒部525的轴向单面上以环状配置的多个吸附喷嘴526。多个吸附喷嘴526在各自的前端具有吸附二次成型品30的吸附面。多个吸附喷嘴526与1个真空泵(未图示)连接。若使1个真空泵工作,则在所有吸附喷嘴526中产生负压,通过负压吸附二次成型品30(参考图5)。具体而言,二次成型品30的凸缘部24吸附于多个吸附喷嘴526。

在图14中,多个吸附喷嘴526以等角度配置,但也可以以避开形成于凸缘部24的第1缺口27、第2缺口28及第3缺口29的方式配置。即,可以以并不与第1缺口27、第2缺口28及第3缺口29相同的角度来配置吸附喷嘴526。能够防止真空泄漏,从而能够可靠地产生负压。另外,在将多个吸附喷嘴526以等角度配置的基础上,可以对以与第1缺口27、第2缺口28及第3缺口29相同的角度配置的吸附喷嘴526的抽吸孔设置栓。在用栓塞住抽吸孔的吸附喷嘴526中不会产生负压。

当多个吸附喷嘴526吸附凸缘部24时,二次成型品30的透镜部21配置于圆筒部525的外部(参考图16),但也可以插入于圆筒部525的内部。为了防止二次层叠部31的接触损伤的产生,只要二次层叠部31不与第2成型品保持部524接触即可,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的朝向可以是任意朝向。然后,若停止真空泵的工作,则多个吸附喷嘴526的气压恢复为大气压,从而二次成型品30的吸附被解除。

相同地,如图14所示,第3成型品保持部527具有圆筒部528及在圆筒部528的轴向单面上以环状配置的多个吸附喷嘴529。多个吸附喷嘴529在各自的前端具有吸附三次成型品40的吸附面。多个吸附喷嘴529与1个真空泵(未图示)连接。若使1个真空泵工作,则在所有吸附喷嘴529中产生负压,通过负压吸附三次成型品40(参考图6)。具体而言,三次成型品40的凸缘部24(更准确而言为成品凸缘部54)吸附于多个吸附喷嘴529。

在图14中,多个吸附喷嘴529以等角度配置,但也可以以避开形成于成品凸缘部54的第1定位销插入孔45、第2定位销插入孔47及第3定位销插入槽49的方式配置。即,可以以并不与第1定位销插入孔45、第2定位销插入孔47及第3定位销插入槽49相同的角度来配置吸附喷嘴529。能够防止真空泄漏,从而能够可靠地产生负压。另外,在将多个吸附喷嘴529以等角度配置的基础上,可以对以与第1定位销插入孔45、第2定位销插入孔47及第3定位销插入槽49相同的角度配置的吸附喷嘴529的抽吸孔设置栓。在用栓塞住抽吸孔的吸附喷嘴529中不会产生负压。

当多个吸附喷嘴529吸附成品凸缘部54时,三次成型品40的透镜部21插入于圆筒部528的内部(参考图16),但也可以配置于圆筒部528的外部。为了防止二次层叠部31的接触损伤的产生,只要二次层叠部31不与第3成型品保持部527接触即可,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的朝向可以是任意朝向。然后,若停止真空泵的工作,则多个吸附喷嘴529的气压恢复为大气压,从而三次成型品40的吸附被解除。

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嵌入件保持部530隔着旋转轴部511的旋转中心线设置于与成型品保持部520相反的一侧。因此,例如,如图16(a)所示,当成型品保持部520的吸附成型品的吸附面与动模820对置时,嵌入件保持部530的吸附嵌入件的吸附面与定模810对置。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自成型品保持部520从动模820收取成型品到嵌入件保持部530向定模810转移嵌入件为止的动作。

如图15所示,嵌入件保持部530例如具有保持作为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一次成型品20的第1嵌入件保持部531及保持作为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二次成型品30的第2嵌入件保持部534。第1嵌入件保持部531及第2嵌入件保持部534在与x方向垂直的同一平面上具有吸附嵌入件的吸附面(以下,也简称为“吸附面”)。当从相对于该吸附面正交的方向(例如x方向)观察时,第1嵌入件保持部531的中心点531p及第2嵌入件保持部534的中心点534p自预先设定的一点p2等距离配置,且在预先设定的一点p2的周围以180°间距配置。

第1嵌入件保持部531例如具有圆筒部532及在圆筒部532的轴向单面上以环状配置的多个吸附喷嘴533。多个吸附喷嘴533在各自的前端具有吸附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吸附面。多个吸附喷嘴533与1个真空泵(未图示)连接。若使1个真空泵工作,则在所有吸附喷嘴533中产生负压,通过负压吸附作为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一次成型品20(参考图4)。具体而言,一次成型品20的凸缘部24吸附于多个吸附喷嘴533。

在图15中,多个吸附喷嘴533以等角度配置,但也可以以避开形成于凸缘部24的第1缺口27、第2缺口28及第3缺口29的方式配置。即,可以以并不与第1缺口27、第2缺口28及第3缺口29相同的角度来配置吸附喷嘴533。能够防止真空泄漏,从而能够可靠地产生负压。另外,将多个吸附喷嘴533以等角度配置的基础上,可以对以与第1缺口27、第2缺口28及第3缺口29相同的角度配置的吸附喷嘴533的抽吸孔设置栓。在用栓塞住抽吸孔的吸附喷嘴533中不会产生负压。

当多个吸附喷嘴533吸附凸缘部24时,一次成型品20的透镜部21插入于圆筒部532的内部,但也可以配置于圆筒部532的外部。为了防止透镜部21的接触损伤的产生,只要透镜部21不与第1嵌入件保持部531接触即可,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的朝向可以是任意朝向。然后,若停止真空泵的工作,则多个吸附喷嘴533的气压恢复为大气压,从而一次成型品20的吸附被解除。

相同地,如图15所示,第2嵌入件保持部534具有圆筒部535及在圆筒部535的轴向单面上以环状配置的多个吸附喷嘴536。多个吸附喷嘴536在各自的前端具有吸附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吸附面。多个吸附喷嘴536与1个真空泵(未图示)连接。若使1个真空泵工作,则在所有吸附喷嘴536中产生负压,通过负压吸附作为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二次成型品30(参考图5)。具体而言,二次成型品30的凸缘部24吸附于多个吸附喷嘴536。

在图15中,多个吸附喷嘴536以等角度配置,但也可以以避开形成于凸缘部24的第1缺口27、第2缺口28及第3缺口29的方式配置。即,可以以并不与第1缺口27、第2缺口28及第3缺口29相同的角度来配置吸附喷嘴536。能够防止真空泄漏,从而能够可靠地产生负压。另外,将多个吸附喷嘴536以等角度配置的基础上,可以对以与第1缺口27、第2缺口28及第3缺口29相同的角度配置的吸附喷嘴536的抽吸孔设置栓。在用栓塞住抽吸孔的吸附喷嘴536中不会产生负压。

当多个吸附喷嘴536吸附凸缘部24时,二次成型品30的透镜部21配置于圆筒部535的外部,但也可以插入于圆筒部535的内部。为了防止二次层叠部31的接触损伤的产生,只要二次层叠部31不与第2嵌入件保持部534接触即可,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的朝向可以是任意朝向。然后,若停止真空泵的工作,则多个吸附喷嘴536的气压恢复为大气压,二次成型品30的吸附被解除。

如图13等所示,保持单元510还可以具有旋转轴部511及加热部540。旋转轴部511以沿旋转轴部511的轴向(y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为中心旋转自如。成型品保持部520、嵌入件保持部530及加热部540配置于旋转轴部511的旋转中心线的周围,且与旋转轴部511一同旋转。以旋转轴部511为基准,在x方向负侧配置成型品保持部520,在x方向正侧配置嵌入件保持部530,在z方向正侧配置加热部540。

通过使旋转轴部511旋转,能够将保持单元510的状态切换为嵌入件保持部530的吸附面与定模810对置的状态及加热部540与定模810对置的状态。如图16(a)所示,在嵌入件保持部530向定模810转移嵌入件之后,旋转轴部511旋转90°,由此图16(b)所示,加热部540与定模810对置配置。因此,加热部540能够对吸附于定模810的嵌入件的表面进行加热。嵌入件的表面熔融而产生表面张力,因此能够去除表面的皱折(所谓的缩痕)。缩痕是在冷却作为嵌入件的成型品时因冷却收缩的不均而产生。并且,在嵌入件的被加热的表面上层叠在缸体310内被熔融的成型材料。因此,能够熔合嵌入件的被加热的表面和在缸体310内被熔融的成型材料,从而能够抑制在其边界上形成可视觉辨认的不连续面。

如图16(b)所示,当加热部540与定模810对置时,成型品保持部520的吸附面朝上,嵌入件保持部530的吸附面朝下。另外,可以使成型品保持部520的吸附面朝下,使嵌入件保持部530的吸附面朝上。

在加热部540对嵌入件进行加热的期间,使成型品保持部520的吸附面朝上,以免加热部540对成型品进行加热。使吸附面朝上,因此能够在其上稳定地保持成型品。另外,如上所述,可以使成型品保持部520的吸附面朝下。在该情况下,输送机500以克服重力的方式保持成型品,由此能够抑制基于加热部540的成型品的加热。

加热部540例如具有电加热器。作为电加热器,例如可使用卤素加热器。为了缩短时间,加热部540可以同时对作为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一次成型品20及作为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二次成型品30进行加热。并且,通过同时对一次成型品20及二次成型品30进行加热,能够防止其中任一个先冷却。

另外,输送机500可以具有检查一次成型品20、二次成型品30及三次成型品40中的至少一个的质量的检查器。作为检查器,例如可使用选自拍摄成型品的相机、检测成型品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器及测量成型品的重量的重量测量器中的至少一个。通过相机拍摄的图像数据使用于成型品的尺寸、形状、有无异物混入等的检查。检查器的检查结果为了判定成型品的好坏而使用。不合格品可以在后面叙述的图30的步骤s501~图31的步骤s529的一系列处理的中途废弃。例如,关于三次成型品40,只有判定为合格品的成型品通过输送机500输送至成品输送机660,判定为不合格品的成型品通过输送机500输送至回收箱。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输送机500使用于层叠成型,但输送机500的用途并无特别限定。输送机500的用途可以是常规的注射成型。

(浇口切割机)

图17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浇口切割机的动作的俯视图。图17(a)是表示浇口切割机从输送机收取一次成型品、二次成型品及三次成型品时的状态的图。图17(b)是表示使浇口切割机从一次成型品、二次成型品及三次成型品切割的废品掉落时的状态的图。另外,浇口切割机55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17等所示的结构。

一次成型品20、二次成型品30及三次成型品40从模具装置800中取出后,通过输送机500从模具装置800输送至浇口切割机550。浇口切割机550从废品60切离一次成型品20、二次成型品30及三次成型品40。废品60为在直浇道811(参考图1及图2)、第1流道822(参考图8)、第1浇口825、第2流道823、第2浇口826、第3流道824及第3浇口827中成型材料固化而成的部分。通过浇口切割机550从废品60切离的一次成型品20、二次成型品30及三次成型品40由输送机500拾取。

浇口切割机550具有支承一次成型品20的第1支承部560及切割支承于第1支承部560的一次成型品20和第1浇口成型品61的切割机(未图示)。第1浇口成型品61为在第1浇口825中成型材料固化而成的部分。在第1支承部560中,从输送机500的第1成型品保持部521载置一次成型品20。从废品60切离的一次成型品20由第1成型品保持部521拾取。

第1支承部560例如具有主体561及在主体561的上表面突出设置的多个(例如3个)支承爪562。多个支承爪562沿周向隔着间隔支承一次成型品20的凸缘部24。各支承爪562具有与凸缘部24的外周面接触的圆弧面及与凸缘部24的下表面接触的平坦面。凸缘部24由多个支承爪562水平支承。另一方面,透镜部21被支承为其凸曲面23朝下(参考图18(a)的双点划线)。以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不与主体561的上表面接触的方式设定多个支承爪562的高度。另外,虽然详细内容后面叙述,但透镜部21从第1浇口成型品61切离之后,被支承为其凸曲面23朝上(参考图18(b)的双点划线)。

并且,如图17所示,浇口切割机550具有支承二次成型品30的第2支承部570及切割支承于第2支承部570的二次成型品30和第2浇口成型品62的切割机(未图示)。第2浇口成型品62为在第2浇口826中成型材料固化的部分。在第2支承部570中,从输送机500的第2成型品保持部524载置二次成型品30。从废品60切离的二次成型品30由第2成型品保持部524拾取。第2支承部570与第1支承部560相同地,例如具有主体571及在主体571的上表面突出设置的多个(例如3个)支承爪572。多个支承爪572沿周向隔着间隔支承二次成型品30的凸缘部24。各支承爪572具有与凸缘部24的外周面接触的圆弧面及与凸缘部24的下表面接触的平坦面。凸缘部24由多个支承爪572水平支承。另一方面,透镜部21等被支承为其凸曲面23朝下。以层叠于凸向下方的凸曲面23的二次层叠部31不与主体571的上表面接触的方式设定多个支承爪572的高度。

而且,如图17所示,浇口切割机550具有支承三次成型品40的第3支承部580及切割支承于第3支承部580的三次成型品40和第3浇口成型品63的切割机(未图示)。第3浇口成型品63为在第3浇口827中成型材料固化的部分。在第3支承部580中,从输送机500的第3成型品保持部527载置三次成型品40。从废品60切离的三次成型品40由第3成型品保持部527拾取。第3支承部580与第1支承部560相同地,例如具有主体581及在主体581的上表面突出设置的多个(例如3个)支承爪582。多个支承爪582沿周向隔着间隔支承三次成型品40的凸缘部24。各支承爪582具有与凸缘部24的外周面接触的圆弧面及与凸缘部24的下表面接触的平坦面。凸缘部24由多个支承爪582水平支承。另一方面,透镜部21等被支承为其凸曲面23朝上。

如图17所示,浇口切割机550具有引导第1支承部560的一对第1引导件565、引导第2支承部570的一对第2引导件575及引导第3支承部580的一对第3引导件585。当从铅垂方向观察时,一对第1引导件565、一对第2引导件575及一对第3引导件585设置为放射状,例如以180°间距配置。第1支承部560设为沿一对第1引导件565移动自如,第2支承部570设为沿一对第2引导件575移动自如,第3支承部580设为沿一对第3引导件585移动自如。第1支持部560、第2支持部570及第3支持部580可以同时沿相同的方向(彼此靠近的方向或彼此分开的方向)移动,也可以将其移动量设为相同。

当输送机500将一次成型品20、二次成型品30及三次成型品40载置于浇口切割机550时,第1支承部560、第2支承部570及第3支承部580位于图17(a)所示的成型品搬入位置。另一方面,当浇口切割机550使从一次成型品20、二次成型品30及三次成型品40切割的废品60掉落时,第1支承部560、第2支承部570及第3支承部580以从铅垂方向观察时不与废品60重叠的方式位于图17(b)所示的废品掉落位置。3个废品掉落位置设定于3个成型品搬入位置的外侧。并且,当输送机500从浇口切割机550拾取从废品60切离的一次成型品20、二次成型品30及三次成型品40时,第1支承部560、第2支承部570及第3支承部580位于图19所示的成型品搬出位置。成型品搬出位置与成型品搬入位置可以是相同的位置。

图18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翻转机的动作的图。图18(a)是表示翻转机从第1支承部抬起一次成型品的动作的图。在图18(a)中,双点划线表示一次成型品20开始抬起时的升降滑块594等的状态,实线表示一次成型品20结束抬起时的升降滑块594等的状态。图18(b)是表示将从第1支承部抬起并翻转的一次成型品放落于第1支承部的动作的图。在图18(b)中,实线表示一次成型品20结束翻转时的升降滑块594等的状态,双点划线表示一次成型品20结束下降时的升降滑块等的状态。图19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输送机从浇口切割机拾取从废品切离的成型品时的浇口切割机的状态的俯视图。

浇口切割机550具有使支承于第1支承部560的一次成型品20翻转的翻转机590。虽然详细内容后面叙述,但如图21(a)所示,上下翻转一次成型品20是为了以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成为朝上的方式将一次成型品20载置于冷却台600。并且,是为了当将已冷却的一次成型品20(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吸附于定模810时,如图16(b)所示,使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朝向动模82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翻转一次成型品20的翻转机590设置于浇口切割机550,但也可以设置于冷却台600。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一次成型品20在浇口切割机550中被上下翻转,但也可以在冷却台600中被上下翻转。

另一方面,二次成型品30不会被上下翻转,而以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成为朝上的方式载置于第2支承部570。虽然详细内容后面叙述,但如图21(b)所示,是为了以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成为朝上的方式将二次成型品30载置于冷却台600。并且,是为了当将已冷却的二次成型品30(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吸附于定模810时,如图16(b)所示,将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朝向动模820。

并且,三次成型品40不会被上下翻转,而以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成为朝下的方式载置于第3支承部580。虽然详细内容后面叙述,但是为了将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朝下,而将三次成型品40载置于成品输送机660的上表面。

翻转机590例如具有吸附一次成型品20的一对吸附垫591、在各自的前端各设置1个吸附垫591的一对臂592、固定一对臂592的旋转板593、旋转自如地支承旋转板593的升降滑块594及沿铅垂方向引导升降滑块594的一对升降引导件595。

一对升降引导件595铅垂设置。升降滑块594沿一对升降引导件595升降自如。通过液压缸等驱动源使升降滑块594升降,由此旋转板593进行升降。旋转板593与升降滑块594一同升降。当通过旋转马达等驱动源使旋转板593每旋转180°时,一对吸附垫591的吸附一次成型品20的吸附面切换为朝上的状态和朝下的状态。一对吸附垫591经由配管与真空泵连接。若使真空泵工作,则在一对吸附垫591中产生负压,通过负压一次成型品20吸附于一对吸附垫591。然后,若停止真空泵的工作,则一对吸附垫591的气压恢复为大气压,一次成型品20的吸附被解除。

第1支承部560从图17(a)所示的成型品搬入位置移动至图17(b)所示的废品掉落位置,由此一对吸附垫591插入于第1支承部560的主体561与一次成型品20的凸缘部24之间。然后,升降滑块594从图18(a)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待机位置上升至图18(a)中由实线表示的翻转位置。此时,一对吸附垫591从下方吸附保持一次成型品20的凸缘部24。接着,旋转板593从图18(a)中由实线表示的翻转开始位置至图18(b)中由实线表示的翻转结束位置旋转180°,从而一次成型品20被上下翻转。当一次成型品20的翻转结束时,一对吸附垫591从上方吸附保持一次成型品20的凸缘部24。然后,升降滑块594从图18(b)中由实线表示的翻转位置下降至在图18(b)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装载更换位置。接着,基于一对吸附垫591的一次成型品20的吸附被解除,一次成型品20载置于第1支承部560。

然后,若升降滑块594上升至图18(b)中由实线表示的翻转结束位置,则第1支承部560、第2支承部570及第3支承部580从图17(b)所示的废品掉落位置移动至图19所示的成型品搬出位置。接着,旋转板593从图18(b)中由实线表示的翻转结束位置至图18(a)中由实线表示的翻转开始位置反转180°。另外,旋转板593的旋转方向并无特别限定。然后,升降滑块594返回到图18(a)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待机位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浇口切割机550使用于层叠成型,但浇口切割机550的用途并无特别限定。浇口切割机550的用途可以是常规的注射成型。

(冷却台)

图20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冷却台的俯视图。图21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冷却台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21(a)是沿图20的a-a线的一次成型品冷却部的剖视图。图21(b)是沿图20的b-b线的二次成型品冷却部的剖视图。另外,冷却台60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20~图21所示的结构。

一次成型品20、二次成型品30通过浇口切割机550从废品60切离之后,通过输送机500从浇口切割机550输送至冷却台600。冷却台600冷却一次成型品20及二次成型品30。通过冷却台600冷却的一次成型品20及二次成型品30由输送机500拾取。

冷却台600在内部具有冷却水等制冷剂流动的流路。供给至冷却台600内部的制冷剂调整冷却台600的温度,并排出至冷却台600的外部。由此,能够将载置于冷却台600的一次成型品20、二次成型品30的热量排出至冷却台600的外部,从而能够冷却一次成型品20、二次成型品30。供给至冷却台600内部的制冷剂的温度可以低于供给至模具装置800内部的第1温度调节流体、第2温度调节流体的温度。能够将冷却台600的温度设为低于模具装置800的温度,从而能够提高冷却效率。

冷却台600具有载置一次成型品20的一次成型品冷却部610。在一次成型品冷却部610中,从输送机500的第1成型品保持部521载置一次成型品20。例如,如图21(a)所示,一次成型品20以将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朝上的方式载置于一次成型品冷却部610。冷却台600可以具有多个(例如10个)一次成型品冷却部610,以便同时对多个一次成型品20进行冷却。通过一次成型品冷却部610冷却的一次成型品20由输送机500的第1嵌入件保持部531拾取。

一次成型品冷却部610在冷却台600的上表面形成为凹状。一次成型品冷却部610例如具有在冷却台600的上表面形成为凹状的第1凹部611及在第1凹部611的内底面(下表面)形成为凹状的第2凹部612。第1凹部611在内部形成圆盘状的空间,且用其内周面按压一次成型品20的凸缘部24的外周面,并且用其内底面支承凸缘部24的下表面(第1板面25)。第2凹部612在第1凹部611的内底面形成为小于该内底面,且在内部形成圆盘状的空间。第2凹部612的直径可以大于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的直径。能够防止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与冷却台600的接触,因此能够防止接触损伤的产生。

冷却台600具有载置二次成型品30的二次成型品冷却部620。在二次成型品冷却部620中,从输送机500的第2成型品保持部524载置二次成型品30。例如,如图21(b)所示,二次成型品30以将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朝上的方式载置于二次成型品冷却部620。冷却台600可以具有多个(例如10个)二次成型品冷却部620,以便同时对多个二次成型品30进行冷却。通过二次成型品冷却部620冷却的二次成型品30由输送机500的第2嵌入件保持部534拾取。

二次成型品冷却部620在冷却台600的上表面形成为凹状。二次成型品冷却部620例如具有在冷却台600的上表面形成为凹状的第1凹部621及在第1凹部621的内底面(下表面)形成为凹状的第2凹部622。第1凹部621在内部形成圆盘状的空间,且用其内周面按压二次成型品30的凸缘部24的外周面,并且用其内底面支承凸缘部24的下表面(第2板面26)。第2凹部622在第1凹部621的内底面形成为小于该内底面,且在内部形成圆盘状的空间。第2凹部622的直径可以大于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的直径。并且,第2凹部622的内底面与第1凹部621的内底面的高低差以第2凹部622的内底面不与二次层叠部31接触的方式设定。能够防止二次层叠部31与冷却台600的接触,因此能够防止接触损伤的产生。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冷却台600使用于层叠成型,但冷却台600的用途并无特别限定。冷却台600的用途可以是常规的注射成型。

(对准机)

图22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对准机的俯视图。对准机630为在向模具装置800的内部嵌入之前进行嵌入件的对位的部分。对位包含定心及绕中心的旋转。通过预先进行嵌入件的对位,能够将嵌入件以预先设定的朝向来吸附于定模810的预先设定的位置。另外,对准机63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22所示的结构。例如,输送机500的嵌入件保持部530可以具有对准机630的功能。

一次成型品20、二次成型品30通过冷却台600冷却之后,作为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而通过输送机500从冷却台600输送至对准机630。对准机630进行一次成型品20及二次成型品30的对位。对位包含定心及绕中心的旋转。通过对准机630对位的一次成型品20及二次成型品30由输送机500拾取。

对准机630具有支承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例如一次成型品20)的第1卡盘640。第1卡盘640具有圆盘状的卡盘主体641、在卡盘主体641的上表面突出设置的多个(例如4个)支承销642及设置为能够在卡盘主体641的上表面移动的多个(例如3个)可动爪643。并且,第1卡盘640还具有将多个可动爪643沿卡盘主体641的径向进行引导的多个(例如3个)引导件644。当从铅垂方向观察时,多个引导件644设置为放射状,例如以120°间距配置。多个可动爪643可以同时沿相同的方向(彼此靠近的方向或彼此分开的方向)移动,也可以将其移动量设为相同。

当多个可动爪643位于在图22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接收位置时,输送机500将一次成型品20以将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朝上的方式载置于4个支承销642的上表面。4个支承销642以不与透镜部21接触的方式与从透镜部21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24接触。接着,输送机500解除一次成型品20的吸附,并从对准机630分离。然后,多个可动爪643从在图22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接收位置移动至在图22中由实线表示的定心位置。3个可动爪643的高度高于3个支承销642的高度,3个可动爪643按压凸缘部24的外周面。由此,完成一次成型品20的定心。具体而言,从铅垂方向观察时,一次成型品20的中心与卡盘主体641的中心一致。

对准机630具有使第1卡盘640旋转的旋转台645。旋转台645具有使卡盘主体641旋转的旋转马达等驱动源。若通过该驱动源旋转卡盘主体641,则支承销642及可动爪643与卡盘主体641一同旋转。其旋转中心与卡盘主体641的中心一致。如图22中由实线表示,卡盘主体641的旋转在通过3个可动爪643按压了凸缘部24的外周面的状态下进行。由此,进行一次成型品20绕中心的旋转,形成于凸缘部24的第1缺口27、第2缺口28及第3缺口29朝向预先设定的角度。然后,若输送机500从对准机630收取一次成型品20,则3个可动爪643从在图22中由实线表示的定心位置返回到在图22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接收位置。

对准机630具有支承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例如二次成型品30)的第2卡盘650。分别设置支承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第2卡盘650及支承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第1卡盘640。由此,能够同时实施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对位及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对位,因此能够缩短用于嵌入件的对位的等待时间。

另外,第1卡盘640可以兼做第2卡盘650。在该情况下,输送机500依次将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及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转移到对准机630。关于转移顺序,任一个为先均可。在对准机630进行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对位的期间,输送机500保持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另一方面,在对准机630进行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对位的期间,输送机500保持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在该情况下,等待时间变长,但能够减少对准机630的卡盘的数量,从而能够降低对准机630的制造成本。

第2卡盘650与第1卡盘640相同地构成,具有圆盘状的卡盘主体651、在卡盘主体651的上表面突出设置的多个(例如4个)支承销652及设置为能够在卡盘主体651的上表面移动的多个(例如3个)可动爪653。并且,第2卡盘650还具有沿卡盘主体651的径向引导多个可动爪653的多个(例如3个)引导件654。当从铅垂方向观察时,多个引导件654设置为放射状,例如以120°间距配置。多个可动爪653可以同时沿相同的方向移动,也可以将其移动量设为相同。

当多个可动爪653位于在图22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接收位置时,输送机500将二次成型品30以将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朝上的方式载置于4个支承销652的上表面。4个支承销652以不与透镜部21、二次层叠部31接触的方式与从透镜部21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24接触。并且,4个支承销652以二次层叠部31不与卡盘主体651的上表面接触的方式支承凸缘部24。接着,输送机500解除二次成型品30的吸附,并从对准机630分离。然后,多个可动爪653从在图22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接收位置移动至在图22中由实线表示的定心位置。3个可动爪653的高度高于3个支承销652的高度,3个可动爪653按压凸缘部24的外周面。由此,完成二次成型品30的定心。具体而言,从铅垂方向观察时,二次成型品30的中心与卡盘主体651的中心一致。

对准机630具有使第2卡盘650旋转的旋转台655。旋转台655具有使卡盘主体651旋转的旋转马达等驱动源。若通过该驱动源旋转卡盘主体651,则支承销652及可动爪653与卡盘主体651一同旋转。该旋转中心与卡盘主体651的中心一致。如图22中由实线表示,卡盘主体651的旋转在通过3个可动爪653按压了凸缘部24的外周面的状态下进行。由此,进行二次成型品30绕中心的旋转,形成于凸缘部24的第1缺口27、第2缺口28及第3缺口29朝向预先设定的角度。然后,若输送机500从对准机630收取二次成型品30,则3个可动爪653从在图22中由实线表示的定心位置返回到在图22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接收位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对准机630使用于层叠成型,但对准机630的用途并无特别限定。对准机630的用途可以是常规的注射成型。

(注射成型系统的动作)

图23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输送机及浇口切割机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图24是表示与图23延续的注射成型机、输送机及浇口切割机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图23及图24所示的注射成型机10的动作在基于成型机控制部710(参考图3)的控制下进行,图23及图24所示的输送机500的动作及浇口切割机550的动作在基于外围设备控制部720(参考图3)的控制下进行。另外,当开始图23的步骤s101时,在对准机630中存在已对位的嵌入件(例如一次成型品20及二次成型品30)。并且,当开始图23的步骤s101时,在合模状态的模具装置800的内部存在预先成型的一次成型品20、二次成型品30及三次成型品40。

首先,注射成型机10结束模具装置800的开模(图23的步骤s101)。另外,结束模具装置800的开模只要在下述步骤s202(输送机500向开模状态的定模810与动模820之间的侵入)之前进行即可,也可以在下述步骤s201(基于输送机500的嵌入件的收取)之后进行。

接着,输送机500的保持单元510从对准机630收取嵌入件(图23的步骤s201)。嵌入件吸附于输送机500的嵌入件保持部530。具体而言,作为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一次成型品20吸附于第1嵌入件保持部531,作为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二次成型品30吸附于第2嵌入件保持部534。

作为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一次成型品20以透镜部21插入于圆筒部532内部的方式,凸缘部24吸附于多个吸附喷嘴533。是为了在下述步骤s102中,当将一次成型品20吸附于定模810时,如图16(b)所示,将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朝向动模820。

另一方面,作为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二次成型品30以透镜部21的朝向成为与一次成型品20相反的朝向的方式被吸附。是为了在下述步骤s102中,当将二次成型品30吸附于定模810时,如图16(b)所示,将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朝向动模820。二次成型品30以透镜部21配置于圆筒部535外部的方式,凸缘部24吸附于多个吸附喷嘴536。

接着,输送机500的保持单元510侵入开模状态的定模810与动模820之间(图23的步骤s202)。嵌入件保持部530朝向定模810配置,成型品保持部520朝向动模820配置。

接着,输送机500的保持单元510从动模820中取出成型品(图23的步骤s203)。成型品吸附于输送机500的成型品保持部520。具体而言,一次成型品20吸附于第1成型品保持部521,二次成型品30吸附于第2成型品保持部524,三次成型品40吸附于第3成型品保持部527(参考图16(a)等)。

如图9及图10所示,一次成型品20及二次成型品30与三次成型品40以透镜部21的朝向成为相反的朝向的方式成型。因此,一次成型品20及二次成型品30与三次成型品40以透镜部21的朝向成为相反的朝向的方式被吸附(参考图16(a))。

具体而言,一次成型品20以透镜部21配置于圆筒部522外部的方式,凸缘部24吸附于多个吸附喷嘴523。二次成型品30与一次成型品20相同地,以透镜部21配置于圆筒部525外部的方式,凸缘部24吸附于多个吸附喷嘴526。另一方面,三次成型品40以透镜部21插入于圆筒部528内部的方式,凸缘部24吸附于多个吸附喷嘴529。

接着,输送机500的保持单元510使嵌入件与定模810抵接(图23的步骤s204)。

作为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一次成型品20以将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朝向动模820的方式与定模810抵接(参考图16(b))。是为了在进行合模时,如图10所示,在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与动模820之间形成成型二次层叠部31的空间31s。

另一方面,作为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二次成型品30以将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朝向动模820的方式与定模810抵接(参考图16(b))。是为了在进行合模时,如图10所示,在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与动模820之间形成成型三次层叠部41的空间41s。

接着,注射成型机10使嵌入件吸附于定模810(图23的步骤s102)。

接着,输送机500的保持单元510解除嵌入件的吸附(图23的步骤s205)。另外,上述步骤s203与上述步骤s204~s205的顺序可以相反。即,可以先进行从输送机500向定模810的嵌入件的转移,之后进行从动模820的成型品的取出。

接着,输送机500将旋转轴部511旋转90°,由此如图16(b)所示,将加热部540朝向定模810,并通过加热部540对吸附于定模810的嵌入件进行加热(图23的步骤s206)。为了缩短时间,加热部540可以同时对作为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一次成型品20及作为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二次成型品30进行加热。并且,通过同时对一次成型品20及二次成型品30进行加热,能够防止其中任一个先冷却。

加热部540对一次成型品20的层叠二次层叠部31的面(例如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进行加热。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熔融而产生表面张力,因此能够去除冷却一次成型品20时所产生的皱折。并且,能够熔合被熔融的凸曲面23和被熔融的成型材料,从而能够抑制该边界上形成可视觉辨认的不连续面。

并且,加热部540对二次成型品30的层叠三次层叠部41的面(例如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进行加热。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熔融而产生表面张力,因此能够去除冷却一次成型品20时所产生的皱折。并且,能够熔合被熔融的平坦面22和被熔融的成型材料,从而能够抑制该边界上形成可视觉辨认的不连续面。

伴随旋转轴部511的旋转,不仅加热部540进行旋转,成型品保持部520及嵌入件保持部530也进行旋转。其结果,如图16(b)所示,成型品保持部520的吸附成型品的吸附面朝上,嵌入件保持部530的吸附嵌入件的吸附面朝下。另外,可以使成型品保持部520的吸附面朝下,使嵌入件保持部530的吸附面朝上。

在加热部540对嵌入件进行加热的期间,使成型品保持部520的吸附面朝上,以免加热部540对成型品进行加热。使吸附面朝上,因此能够在其上稳定地保持成型品。另外,如上所述,可以使成型品保持部520的吸附面朝下。在该情况下,输送机500以克服重力的方式保持成型品,由此能够抑制基于加热部540的成型品的加热。

接着,输送机500的保持单元510从定模810与动模820之间退出(图23的步骤s207)。

接着,注射成型机10开始模具装置800的闭模(图23的步骤s103)。然后,注射成型机10进行模具装置800的升压及合模(图24的步骤s104)、基于注射装置300的成型材料的填充(图24的步骤s105)、基于注射装置300的成型材料的保压(图24的步骤s106)、在模具装置800的内部的成型材料的冷却(图24的步骤s107)及开始模具装置800的脱压及开模(图24的步骤s108)。在开始闭模(图23的步骤s103)至开始脱压(图24的步骤s108)的期间,输送机500及浇口切割机550进行下述动作。

首先,输送机500的保持单元510一边保持从动模820中取出的成型品一边向浇口切割机550移动(图23的步骤s208)。在此期间,成型品吸附于输送机500的成型品保持部520。

接着,输送机500的保持单元510解除成型品的吸附(图23的步骤s209)。由此,如图17(a)所示,成型品载置于浇口切割机550。具体而言,一次成型品20载置于第1支承部560,二次成型品30载置于第2支承部570,三次成型品40载置于第3支承部580。

一次成型品20以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成为朝下的方式,凸缘部24载置于多个支承爪562。二次成型品30与一次成型品相同地,以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成为朝下的方式,凸缘部24载置于多个支承爪572。三次成型品40与一次成型品20、二次成型品30不同,以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成为朝上的方式,凸缘部24载置于多个支承爪582。

接着,输送机500的保持单元510从浇口切割机550向冷却台600移动(图24的步骤s210)。另外,输送机500从浇口切割机550分离是基于浇口切割机550的浇口切割(图24的步骤s301)的开始条件。关于浇口切割机550的动作将在后面叙述。

接着,输送机500的保持单元510吸附通过冷却台600已冷却的嵌入件(图24的步骤s211)。嵌入件吸附于输送机500的嵌入件保持部530。具体而言,作为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一次成型品20(参考图21(a))吸附于第1嵌入件保持部531,作为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二次成型品30(参考图21(b))吸附于第2嵌入件保持部534。

作为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一次成型品20吸附于第1嵌入件保持部531。具体而言,一次成型品20以透镜部21插入于圆筒部532内部的方式,凸缘部24吸附于多个吸附喷嘴533。

另一方面,作为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二次成型品30吸附于第2嵌入件保持部534。具体而言,二次成型品30以透镜部21配置于圆筒部535外部的方式,凸缘部24吸附于多个吸附喷嘴536。

接着,输送机500的保持单元510一边保持嵌入件一边从冷却台600向对准机630移动(步骤s212)。在此期间,嵌入件吸附于输送机500的嵌入件保持部530。

接着,输送机500的保持单元510解除嵌入件的吸附(图24的步骤s213)。由此,如图22所示,嵌入件载置于对准机630。

作为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一次成型品20以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成为朝上的方式载置于第1卡盘640。是为了当将一次成型品20吸附于定模810时,如图16(b)所示,将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朝向动模820。

作为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二次成型品30以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成为朝上的方式载置于第2卡盘650。是为了当将二次成型品30吸附于定模810时,如图16(b)所示,将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朝向动模820。

接着,输送机500的保持单元510从对准机630向浇口切割机550移动(图24的步骤s214)。另外,若输送机500从对准机630分离,则对准机630进行嵌入件的对位。

然而,在输送机500的保持单元510从在上述步骤s210中自浇口切割机550分离起至在上述步骤s214中返回到浇口切割机550为止的期间,浇口切割机550进行下述动作。

首先,浇口切割机550进行从废品切离成型品的浇口切割(图24的步骤s301)。浇口切割机550从废品60切离从输送机500收取的一次成型品20、二次成型品30及三次成型品40(参考图17)。

接着,浇口切割机550如图18(a)中由实线表示那样从第1支承部560抬起并如图18(b)中由实线表示那样上下翻转(图24的步骤s302)从废品60切离的一次成型品20。然后,浇口切割机550如图18(b)中由双点划线表示那样将一次成型品20再次载置于第1支承部560。一次成型品20以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成为朝上的方式载置于第1支承部560。

上下翻转一次成型品20是为了在下述步骤s219中,如图21(a)所示,以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成为朝上的方式将一次成型品20载置于冷却台600。并且,是为了当将已冷却的一次成型品20(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吸附于定模810时,如图16(b)所示,使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朝向动模82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翻转一次成型品20的翻转机590设置于浇口切割机550,但也可以设置于冷却台600。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一次成型品20在浇口切割机550中被上下翻转,但也可以在冷却台600中被上下翻转。

另一方面,二次成型品30不会被上下翻转,而以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成为朝上的方式载置于第2支承部570。是为了在下述步骤s219中,如图21(b)所示,以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成为朝上的方式将二次成型品30载置于冷却台600。并且,是为了当将已冷却的二次成型品30(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吸附于定模810时,如图16(b)所示,将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朝向动模820。

并且,三次成型品40不会被上下翻转,而以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成为朝下的方式载置于第3支承部580。是为了在下述步骤s217中,以将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朝下的方式将三次成型品40载置于成品输送机660的上表面。

在进行基于浇口切割机550的浇口切割(上述步骤s301)及一次成型品20的上下翻转(上述步骤s302)的期间,输送机500的保持单元510进行上述步骤s211~s213的动作,并返回到浇口切割机550(上述步骤s214)。

接着,输送机500的保持单元510吸附通过浇口切割机550已切割的成型品(图24的步骤s215)。成型品吸附于输送机500的成型品保持部520。具体而言,一次成型品20吸附于第1成型品保持部521,二次成型品30吸附于第2成型品保持部524,三次成型品40吸附于第3成型品保持部527。

一次成型品20以透镜部21插入于圆筒部522内部的方式,凸缘部24吸附于多个吸附喷嘴523。另一方面,二次成型品30与一次成型品20不同,以透镜部21配置于圆筒部525外部的方式,凸缘部24吸附于多个吸附喷嘴526。三次成型品40与一次成型品20相同地,以透镜部21插入于圆筒部528内部的方式,凸缘部24吸附于多个吸附喷嘴529。

接着,输送机500的保持单元510一边吸附一次成型品20、二次成型品30及三次成型品40,一边从浇口切割机550向成品输送机660移动(图24的步骤s216)。

接着,输送机500的保持单元510解除三次成型品40的吸附(图24的步骤s217)。由此,三次成型品40以将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朝下的方式载置于成品输送机660的上表面。另外,一次成型品20及二次成型品30的吸附不会被解除。

接着,输送机500的保持单元510一边吸附一次成型品20及二次成型品30,一边从成品输送机660向冷却台600移动(图24的步骤s218)。另外,若输送机500从成品输送机660分离,则成品输送机660将三次成型品40搬出至注射成型系统1的外部。

接着,输送机500的保持单元510解除一次成型品20及二次成型品30的吸附(图24的步骤s219)。由此,一次成型品20及二次成型品30载置于冷却台600。如图21(a)所示,一次成型品20以将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朝上的方式载置于冷却台600的一次成型品冷却部610。另一方面,如图21(b)所示,二次成型品30以将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朝上的方式载置于冷却台600的二次成型品冷却部620。

另外,三次成型品40向成品输送机660的输送(上述步骤s216、s217)和一次成型品20及二次成型品30向冷却台600的输送(上述步骤s218,s219)的顺序可以相反。即,输送机500的保持单元510可以一边吸附一次成型品20、二次成型品30及三次成型品40一边从浇口切割机550向冷却台600移动,并在冷却台600上放置一次成型品20及二次成型品30之后,从冷却台600向成品输送机660移动。

接着,注射成型机10开始模具装置800的脱压及开模(图24的步骤s108)。然后,注射成型系统1结束此次处理。另外,注射成型系统1在图24的步骤s108之后,可以进行图23的步骤s101。即,注射成型系统1可以重复进行图23及图24所示的动作。

(成型条件的设定变更)

注射成型系统1制造一次成型品20、二次成型品30及三次成型品40。一次成型品20通过对图9所示的第1型腔空间831的内部填充成型材料来制造。

另一方面,二次成型品30通过在图10所示的第2型腔空间833的一部分配置作为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一次成型品20,并且对第2型腔空间833的另一部分(例如空间31s)填充成型材料来制造。因此,当作为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一次成型品20的库存不足时,注射成型系统1无法成型二次成型品30。

另外,通过对第2型腔空间833的整体填充成型材料,能够通过1次注射成型获得与二次成型品30相同的形状、相同的尺寸的成型品。但是,若欲获得没有缩痕的合格品,则冷却时间变长。

相同地,三次成型品40通过在图10所示的第3型腔空间835的一部分配置作为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二次成型品30,并且对第3型腔空间835的另一部分(例如空间41s)填充成型材料来制造。因此,当作为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二次成型品30的库存不足时,注射成型系统1无法成型三次成型品40。

另外,通过对第3型腔空间835的整体填充成型材料,能够通过1次注射成型获得与三次成型品40相同的形状、相同的尺寸的成型品。但是,若欲获得没有缩痕的合格品,则冷却时间变长。

于是,本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系统1为了提高成品40的质量并且减少成型材料的浪费,切换填充成型材料的型腔空间。以下,对填充成型材料的型腔空间的切换进行说明。

图25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模具装置的阀门的剖视图。如图25所示,模具装置800具有相对于成型材料的注入口812(参考图1等)开闭第1型腔空间831的第1阀门841。第1阀门841例如设置于第1浇口825,并开闭第1浇口825。如图25中由双点划线表示,若第1阀门841封闭第1浇口825,则第1型腔空间831相对于注入口812封闭。另一方面,如图25中由实线表示,若第1阀门841打开第1浇口825,则第1型腔空间831相对于注入口812打开。

相同地,模具装置800具有相对于注入口812开闭第2型腔空间833的第2阀门843。第2阀门843例如设置于第2浇口826,并开闭第2浇口826。

并且,模具装置800具有相对于注入口812开闭第3型腔空间835的第3阀门845。第3阀门845例如设置于第3浇口827,并开闭第3浇口827。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模具装置800具有第1阀门841、第2阀门843及第3阀门845,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模具装置800可以不具有第1阀门841,第1型腔空间831可以相对于注入口812始终打开。因为若要获得三次成型品40,则需要从一次成型品20的制造开始。

图26是以功能块来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构成要件的图。图26中所图示的各功能块为概念性的功能块,在物理上无需一定要如图示那样构成。能够将各功能块的全部或一部分以任意单位进行功能性或物理性分散、整合来构成。关于根据各功能块进行的各处理功能,其全部或任意一部分能够通过由cpu执行的程序来实现,或者以基于布线逻辑的硬件来实现。

如图26所示,控制装置700具有存储模具装置800及注射装置300的控制中所使用的设定的设定存储部731和选择模具装置800及注射装置300的控制中所使用的设定的设定选择部732。控制装置700还可以具有检测自预先设定的时间起的成型品的总产量的总产量检测部733、监视存在于模具装置800外部的嵌入材料的库存量的库存量监视部734及检测从输送机500向模具装置800的嵌入材料的转移的转移检测部735中的至少一个。

设定存储部731存储多种模具装置800及注射装置300的控制中所使用的设定。作为模具装置800的设定,可举出第1阀门841、第2阀门843及第3阀门845的开闭。作为注射装置300的设定,可举出螺杆330的计量结束位置及v/p切换位置。从计量结束位置至v/p切换位置的前进距离表示1次注料中填充于模具装置800内部的成型材料的填充量。前进距离越长,填充量越多。

当v/p切换位置相同时,填充成型材料的型腔空间的数量越少,填充量越少即可,因此计量结束位置设定于前方。v/p切换位置不会被设定变更,因此在填充工序结束时,残留于缸体310内部的成型材料的量为保压工序中所需的最小限度的量即可。其结果,能够缩短成型材料滞留于缸体310内部的时间,从而能够抑制成型材料的劣化。当计量结束位置被设定变更时,在计量工序结束为止进行填充成型材料的型腔空间的选择。

另一方面,当计量结束位置相同时,填充成型材料的型腔空间的数量越少,填充量越少即可,因此v/p切换位置设定于后方。计量结束位置未被设定变更而v/p切换位置被设定变更,因此在填充工序开始之前,进行填充成型材料的型腔空间的选择即可。因此,也能够在计量工序结束之后,填充工序开始之前,进行填充成型材料的型腔空间的选择,并且能够应对计量工序结束后的状况的变化。另外,第1阀门841、第2阀门843及第3阀门845的设定变更在填充工序开始之前进行,但v/p切换位置的设定变更在填充工序结束之前进行即可。

作为其他注射装置300的设定,例如可举出保压工序中的保持压力。

设定存储部731例如可以存储下述的第1设定、第2设定及第3设定。第1设定使用于第1型腔空间831、第2型腔空间833及第3型腔空间835中仅对第1型腔空间831填充成型材料的控制。在第1设定中,仅打开第1阀门841,而封闭第2阀门843及第3阀门845。第1设定仅使用于一次成型品20的制造。

第2设定使用于第1型腔空间831、第2型腔空间833及第3型腔空间835中仅对第1型腔空间831及第2型腔空间833填充成型材料的控制。在第2设定中,打开第1阀门841及第2阀门843,而封闭第3阀门845。第2设定例如使用于第1设定之后,且仅使用于一次成型品20及二次成型品30的制造。

第3设定使用于在第1型腔空间831、第2型腔空间833及第3型腔空间835的全部填充成型材料的控制。在第3设定中,打开第1阀门841、第2阀门843及第3阀门845。第3设定例如使用于第2设定之后,且使用于一次成型品20、二次成型品30及三次成型品40的制造。

虽然详细内容后面叙述,但设定选择部732根据总产量检测部733的检测结果、库存量监视部734的监视结果及转移检测部735的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个,选择模具装置800及注射装置300的控制中所使用的设定。另外,总产量检测部733的检测结果、库存量监视部734的监视结果及转移检测部735的检测结果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以任意组合来使用。

首先,对总产量检测部733及基于总产量检测部733的检测结果的设定选择部732的处理进行说明。

总产量检测部733检测自预先设定的时间起的一次成型品20的总产量n1。作为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可举出注射成型系统1启动时或设定了三次成型品40的总产量n3的目标数n30时等。

一次成型品20的总产量n1根据注料数等进行检测。一次成型品20的总产量n1可以仅包含合格品的总产量,而不包含不合格品的总产量。在一次成型品20的好坏判定中,例如使用安装于输送机500的检查器。另外,检查器的安装位置并无特别限定。

总产量检测部733可以通过检测一次成型品20的总产量n1来检测总产量n1与其目标数n10的差分(n10-n1)。n10-n1为一次成型品20的剩余产量。一次成型品20的目标数n10与三次成型品40的目标数n30、三次成型中所产生的不合格品的数量、及二次成型中所产生的不合格品的数量之和相等。

相同地,总产量检测部733检测自预先设定的时间起的二次成型品30的总产量n2。作为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可举出注射成型系统1启动时或设定了三次成型品40的总产量n3的目标数n30时等。

二次成型品30的总产量n2根据注料数等进行检测。二次成型品30通过消耗一次成型品20来生产。因此,二次成型品30的总产量n2成为一次成型品20的消耗数以上。二次成型品30的总产量n2可以仅包含合格品的总产量,而不包含不合格品的总产量。在二次成型品30的好坏判定中,例如使用安装于输送机500的检查器。另外,检查器的安装位置并无特别限定。

总产量检测部733可以通过检测二次成型品30的总产量n2来检测总产量n2与其目标数n20的差分(n20-n2)。n20-n2为二次成型品30的剩余产量。二次成型品30的目标数n20与三次成型品40的目标数n30和三次成型中所产生的不合格品的数量之和相等。

相同地,总产量检测部733检测自预先设定的时间起的三次成型品40的总产量n3。作为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可举出注射成型系统1启动时或设定了三次成型品40的总产量n3的目标数n30时等。

三次成型品40的总产量n3根据注料数等进行检测。三次成型品40通过消耗二次成型品30来生产。因此,三次成型品40的总产量n3成为二次成型品30的消耗数以上。三次成型品40的总产量n3可以仅包含合格品的总产量,而不包含不合格品的总产量。在三次成型品40的好坏判定中,例如使用安装于输送机500的检查器。另外,检查器的安装位置并无特别限定。

总产量检测部733可以通过检测三次成型品40的总产量n3来检测总产量n3与其目标数n30的差分(n30-n3)。n30-n3为三次成型品40的剩余产量。三次成型品40的目标数n30由注射成型机10的用户等进行设定。

图27是表示根据基于一实施方式的总产量检测部的检测结果的设定选择部的处理的流程图。图27所示的步骤s411以后的处理例如在注射成型系统1启动时开始。当注射成型系统1启动时,在冷却台600上不存在一次成型品20及二次成型品30。图27所示的步骤s411以后的处理可以重复进行,直至三次成型品40的总产量n3达到目标数n30。

首先,设定选择部732检查一次成型品20的总产量n1是否为预先设定的数量(例如,后面叙述的m10)以上(步骤s411)。m10为冷却台600上的一次成型品20的库存量m1的目标值。一次成型品20通过冷却台600进行冷却之后,用作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并被消耗。

当一次成型品20的总产量n1小于m10时(步骤s411,“否”),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库存量m1未达到目标数m10,而无法制造二次成型品30,因此设定选择部732选择第1设定(步骤s412)。如上所述,第1设定使用于仅对第1型腔空间831填充成型材料的控制。

另一方面,当一次成型品20的总产量n1为m10以上时(步骤s411,“是”),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库存量m1达到目标数m10,而能够制造二次成型品30。在该情况下,设定选择部732检查二次成型品30的总产量n2是否为预先设定的数量(例如,后面叙述的m20)以上(步骤s413)。m20例如为冷却台600上的二次成型品30的库存量m2的目标数m20。二次成型品30通过冷却台600进行冷却之后,用作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并被消耗。

当二次成型品30的总产量n2小于m20时(步骤s413,“否”),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库存量m2未达到目标数m20,而无法制造三次成型品40,因此设定选择部732选择第2设定(步骤s414)。如上所述,第2设定使用于仅对第1型腔空间831及第2型腔空间833填充成型材料的控制。

另一方面,当二次成型品30的总产量n2为m20以上时(步骤s413,“是”),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库存量m2达到目标数m20,而能够制造三次成型品40。在该情况下,设定选择部732选择第3设定(步骤s415)。如上所述,第3设定使用于对第1型腔空间831、第2型腔空间833及第3型腔空间835填充成型材料的控制。

如此,设定选择部732选择模具装置800及注射装置300的控制中所使用的设定。所选择的设定读出并使用预先存储于设定存储部731的设定。成型机控制部710根据通过设定选择部732选择的设定,执行1次注料。然后,可以重复进行图27所示的步骤s411以后的处理,直至三次成型品40的总产量n3达到目标数n30。

接着,对库存量监视部734及基于库存量监视部734的监视结果的设定选择部732的处理进行说明。

库存量监视部734检测存在于模具装置800外部的作为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一次成型品20的库存量m1。在一次成型品20的库存量m1的检测中,例如使用监视冷却台600的监视相机602。库存量监视部734通过对由监视相机602拍摄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检测放置于一次成型品冷却部610的一次成型品20的库存量m1。一次成型品20的库存量m1例如与一次成型品20的总产量n1减去一次成型品20的消耗数的数量相等。

另外,一次成型品20的库存量m1可以仅包含已冷却的一次成型品20的库存量,而不包含冷却中的一次成型品20的库存量。因为冷却中的一次成型品20未固化为能够用作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程度。在一次成型品20是冷却中还是已冷却的判定中,例如使用一次成型品20自基于一次成型品冷却部610的冷却开始起的经过时间、一次成型品20的温度等。一次成型品20的温度例如通过红外热像仪相机等进行测量。监视相机602可以兼做红外热像仪相机。

相同地,库存量监视部734检测存在于模具装置800外部的作为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二次成型品30的库存量m2。在二次成型品30的库存量m2的检测中,例如使用监视冷却台600的监视相机602。库存量监视部734通过对由监视相机602拍摄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检测放置于二次成型品冷却部620的二次成型品30的库存量m2。二次成型品30的库存量m2例如与二次成型品30的总产量n2减去二次成型品30的消耗数的数量相等。

另外,二次成型品30的库存量m2可以仅包含已冷却的二次成型品30的库存量,而不包含冷却中的二次成型品30的库存量。因为冷却中的二次成型品30未固化为能够用作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程度。在二次成型品30是冷却中还是已冷却的判定中,例如使用二次成型品30自基于二次成型品冷却部620的冷却开始起的经过时间、二次成型品30的温度等。二次成型品30的温度例如通过红外热像仪相机等进行测量。监视相机602可以兼做红外热像仪相机。

图28是表示根据基于一实施方式的库存量监视部的监视结果的设定选择部的处理的流程图。图28所示的步骤s421以后的处理例如在注射成型系统1启动时开始。当注射成型系统1启动时,在冷却台600上不存在一次成型品20及二次成型品30。图28所示的步骤s421以后的处理可以重复进行,直至三次成型品40的总产量n3达到目标数n30。

首先,设定选择部732检查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库存量m1是否小于目标数m10(步骤s421)。目标数m10例如根据插入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第2型腔空间833的数量进行设定,且设定为第2型腔空间833的数量以上。并且,目标数m10例如根据一次成型品冷却部610的数量进行设定,且设定为一次成型品冷却部610的数量以下。而且,目标数m10可以根据作为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一次成型品20的总产量n1与其目标数n10的差分(n10-n1)进行设定,例如可以设定为差分(n10-n1)以下。能够减少三次成型品40的总产量n3达到了目标数n30时剩余的一次成型品20的数量。

当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库存量m1小于目标数m10时(步骤s421,“是”),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库存量m1不足。在该情况下,设定选择部732对填充成型材料的空间指定第1型腔空间831,以便制造成为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一次成型品20(步骤s422)。

另一方面,当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库存量m1为目标数m10以上时(步骤s421,“否”),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库存量m1足够。在该情况下,设定选择部732对不填充成型材料的空间指定第1型腔空间831,以免制造成为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一次成型品20(步骤s423)。

接着,设定选择部732检查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库存量m2是否小于目标数m20(步骤s424)。目标数m20例如根据插入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第3型腔空间835的数量进行设定,且设定为第3型腔空间835的数量以上。并且,目标数m20例如根据二次成型品冷却部620的数量进行设定,且设定为二次成型品冷却部620的数量以下。而且,目标数m20可以根据作为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二次成型品30的总产量n2与其目标数n20的差分(n20-n2)进行设定,例如可以设定为差分(n20-n2)以下。能够减少三次成型品40的总产量n3达到了目标数n30时剩余的二次成型品30的数量。

当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库存量m2小于目标数m20时(步骤s424,“是”),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库存量m2不足,需要制造成为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二次成型品30。但是,在二次成型品30的制造中,需要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库存量m1为第2型腔空间833的数量(例如1)以上。

于是,当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库存量m2小于目标数m20时(步骤s424,“是”),设定选择部732检查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库存量m1是否为第2型腔空间833的数量(例如1)以上(步骤s425)。当m1为1以上时(步骤s425,“是”),能够制造二次成型品30,因此设定选择部732对填充成型材料的空间指定第2型腔空间833(步骤s426)。另一方面,当m1小于1时(步骤s425,“否”),无法制造二次成型品30,因此设定选择部732对不填充成型材料的空间指定第2型腔空间833(步骤s427)。

另一方面,当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库存量m2为目标数m20以上时(步骤s424,“否”),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库存量m2足够。在该情况下,设定选择部732对不填充成型材料的空间指定第2型腔空间833,以免制造成为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二次成型品30(步骤s427)。

接着,设定选择部732检查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库存量m2是否为第3型腔空间835的数量(例如1)以上(步骤s428)。

当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库存量m2为第3型腔空间835的数量(例如1)以上时(步骤s428,“是”),能够制造三次成型品40,因此设定选择部732对填充成型材料的空间指定第3型腔空间835(步骤s429)。

另一方面,当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库存量m2小于第3型腔空间835的数量(例如1)时(步骤s428,“否”),无法制造三次成型品40,因此设定选择部732对不填充成型材料的空间指定第3型腔空间835(步骤s430)。

最后,设定选择部732根据指定结果,选择模具装置800及注射装置300的控制中所使用的设定(步骤s431)。所选择的设定读出并使用预先存储于设定存储部731的设定。成型机控制部710根据通过设定选择部732选择的设定,执行1次注料。然后,可以重复进行图28所示的步骤s421以后的处理,直至三次成型品40的总产量n3达到目标数n30。

另外,预先存储于设定存储部731的设定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第1设定、第2设定及第3设定。例如,下述的第4设定及第5设定也可以预先存储于设定存储部731。

第4设定使用于第1型腔空间831、第2型腔空间833及第3型腔空间835中仅对第2型腔空间833及第3型腔空间835填充成型材料的控制。在第4设定中,封闭第1阀门841,而打开第2阀门843及第3阀门845。第4设定仅使用于二次成型品30及三次成型品40的制造。

第5设定使用于第1型腔空间831、第2型腔空间833及第3型腔空间835中仅对第3型腔空间835填充成型材料的控制。在第5设定中,封闭第1阀门841及第2阀门843,而仅打开第3阀门845。第5设定仅使用于三次成型品40的制造。

通常依次使用上述的第1设定、第2设定、第3设定、第4设定及第5设定。在开始三次成型品40的批量生产时,通常依次使用上述的第1设定、第2设定及第3设定。并且,在结束三次成型品40的批量生产时,通常依次使用上述的第3设定、第4设定及第5设定。另外,下述的第6设定及第7设定也可以预先存储于设定存储部731。

第6设定使用于第1型腔空间831、第2型腔空间833及第3型腔空间835中仅对第2型腔空间833填充成型材料的控制。在第6设定中,封闭第1阀门841及第3阀门845,而仅打开第2阀门843。第6设定仅使用于二次成型品30的制造。

第7设定使用于第1型腔空间831、第2型腔空间833及第3型腔空间835中仅对第1型腔空间831及第3型腔空间835填充成型材料的控制。在第7设定中,打开第1阀门841及第3阀门845,而仅封闭第2阀门843。第7设定仅使用于一次成型品20及三次成型品40的制造。

接着,对转移检测部735及基于转移检测部735的监视结果的设定选择部732的处理进行说明。

转移检测部735检测从输送机500向模具装置800的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例如一次成型品20)的转移。在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转移的检测中,例如使用检测定模810的抽吸流路814的气压的气压检测器816(参考图10)。当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转移成功,且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吸附于定模810时,不会产生真空泄漏,因此抽吸流路814的气压下降至阈值以下。另一方面,当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转移失败,且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从定模810脱离时,产生真空泄漏,因此抽吸流路814的气压不会下降至阈值以下。因此,转移检测部735能够根据抽吸流路814的气压是否为阈值以下来检测转移的成功与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转移的检测中,使用模具装置800的气压检测器816,但可以使用输送机500的气压检测器,也可以使用两者。输送机500的气压检测器检测吸附喷嘴533(参考图15)的抽吸流路的气压。当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转移成功,且输送机500从吸附于定模810的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分离时,吸附喷嘴533的抽吸流路向大气打开,因此该抽吸流路的气压恢复为大气压。另一方面,当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转移失败,且吸附于定模810的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与输送机500一同移动而从定模810脱离时,吸附喷嘴533的抽吸流路被堵塞,因此该抽吸流路的气压低于大气压。转移检测部735能够根据吸附喷嘴533的抽吸流路的气压是否恢复为大气压来检测转移的成功与否。

相同地,转移检测部735检测从输送机500向模具装置800的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例如二次成型品30)的转移。在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转移的检测中,例如使用检测定模810的抽吸流路817的气压的气压检测器819(参考图10)。当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转移成功,且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吸附于定模810时,不会产生真空泄漏,因此抽吸流路817的气压下降至阈值以下。另一方面,当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转移失败,且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从定模810脱离时,产生真空泄漏,因此抽吸流路817的气压不会下降至阈值以下。因此,转移检测部735能够根据抽吸流路817的气压是否为阈值以下来检测转移的成功与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转移的检测中,使用模具装置800的气压检测器819,但可以使用输送机500的气压检测器,也可以使用两者。输送机500的气压检测器检测吸附喷嘴536(参考图15)的抽吸流路的气压。当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转移成功,且输送机500从吸附于定模810的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脱离时,吸附喷嘴536的抽吸流路向大气打开,因此该抽吸流路的气压恢复为大气压。另一方面,当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转移失败,且吸附于定模810的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与输送机500一同移动而从定模810脱离时,吸附喷嘴536的抽吸流路被堵塞,因此该抽吸流路的气压低于大气压。转移检测部735能够根据吸附喷嘴536的抽吸流路的气压是否恢复为大气压来检测转移的成功与否。

图29是表示根据基于一实施方式的转移检测部的检测结果的设定选择部的处理的流程图。在设定存储部731存储多个与嵌入状况相应的填充成型材料的控制的设定。例如,在设定存储部731存储在进行嵌入成型的第2型腔空间833及第3型腔空间835中对具有嵌入件的型腔空间填充成型材料而对没有嵌入件的型腔空间不填充成型材料的控制的设定。设定选择部732选择与嵌入状况相应的设定。图29所示的步骤s441以后的处理例如在注射成型系统1启动时开始。当注射成型系统1启动时,在冷却台600上不存在一次成型品20及二次成型品30。图29所示的步骤s441以后的处理可以重复进行,直至三次成型品40的总产量n3达到目标数n30。

首先,设定选择部732检查从输送机500向模具装置800的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转移是否成功(步骤s441)。

当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转移成功时(步骤s441,“是”),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插入于第2型腔空间833。因此,设定选择部732对填充成型材料的空间指定第2型腔空间833(步骤s442)。

另一方面,当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转移失败时(步骤s441,“否”),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不插入于第2型腔空间833。因此,设定选择部732对不填充成型材料的空间指定第2型腔空间833(步骤s443)。

接着,设定选择部732检查从输送机500向模具装置800的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转移是否成功(步骤s444)。

当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转移成功时(步骤s444,“是”),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插入于第3型腔空间835。因此,设定选择部732对填充成型材料的空间指定第3型腔空间835(步骤s445)。

另一方面,当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转移失败时(步骤s444,“否”),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不插入于第3型腔空间835。因此,设定选择部732对不填充成型材料的空间指定第3型腔空间835(步骤s446)。

最后,设定选择部732根据指定结果,选择模具装置800及注射装置300的控制中所使用的设定(步骤s447)。所选择的设定读出并使用预先存储于设定存储部731的设定。成型机控制部710根据通过设定选择部732选择的设定,执行1次注料。然后,可以重复进行图28所示的步骤s441以后的处理,直至三次成型品40的总产量n3达到目标数n30。

另外,在图29所示的处理中,设定选择部732可以将第1型腔空间831指定为始终填充成型材料的空间,如图28所示,也可以根据库存量监视部734的监视结果,指定为填充成型材料的空间及不填充成型材料的空间中的任一空间。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模具装置800具有成型一次成型品20的第1型腔空间831及成型二次成型品30的第2型腔空间833。在设定存储部731存储(1)仅对第1型腔空间831填充成型材料的控制的设定及(2)对第1型腔空间831及第2型腔空间833填充成型材料的控制的设定。因此,当开始二次成型品30的批量生产时,能够对第1型腔空间831填充成型材料,并且禁止对第2型腔空间833填充成型材料。因为当开始二次成型品30的批量生产时,不存在插入于第2型腔空间833的作为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一次成型品20,因此无法成型二次成型品30。根据本实施方式,当开始二次成型品30的批量生产时,首先生产一次成型品20。一次成型品20被冷却后,作为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而配置于第2型腔空间833的一部分。通过对第2型腔空间833的另一部分填充成型材料,生产二次成型品30。因此,能够生产缩痕较少的二次成型品30,从而能够提高二次成型品30的质量。并且,能够减少成型材料的浪费。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设定存储部731除了上述(1)的设定及上述(2)的设定以外,还存储(3)仅对第2型腔空间833填充成型材料的控制中所使用的设定。因此,当结束二次成型品30的批量生产时,能够对第2型腔空间833填充成型材料,并且禁止对第1型腔空间831填充成型材料。即,当结束二次成型品30的批量生产时,能够生产二次成型品30,并且禁止生产一次成型品20。因此,当结束二次成型品30的批量生产时,能够避免剩下一次成型品20。另外,设定存储部731也可以均不存储上述(1)的设定、上述(2)的设定及上述(3)的设定。例如,在设定存储部731只要存储上述(2)的设定及上述(3)的设定,则在结束二次成型品30的批量生产时,能够生产二次成型品30,并且禁止一次成型品20的生产。因此,当结束二次成型品30的批量生产时,能够避免剩下一次成型品20。

根据本实施方式,冷却台600的一次成型品冷却部610冷却从模具装置800中取出的一次成型品20。并且,输送机500为了将通过一次成型品冷却部610冷却的一次成型品20插入于第2型腔空间833而从一次成型品冷却部610输送至模具装置800。一次成型品20固化为开模时能够从模具装置800中取出的程度即可。通过在模具装置800的外部进行一次成型品20的剩余的固化,能够缩短在模具装置800的内部冷却一次成型品20的冷却工序的时间,从而能够缩短成型周期。并且,通过同时进行在模具装置800的内部成型一次成型品20的处理及在模具装置800的外部冷却预先成型的一次成型品20的处理,能够提高成品的生产速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库存量监视部734监视为了插入于第2型腔空间833而能够从一次成型品冷却部610输送至模具装置800的一次成型品20的库存量m1。并且,设定选择部732根据一次成型品20的库存量m1,选择模具装置800及注射装置300的控制中所使用的设定。例如,当开始二次成型品30的批量生产时,根据一次成型品20的库存量m1,能够将第2型腔空间833指定为填充成型材料的空间及不填充成型材料的空间中的任一空间(图28的步骤s425~s427)。当开始二次成型品30的批量生产时,能够对第1型腔空间831填充成型材料,并且禁止对第2型腔空间833填充成型材料。并且,当结束二次成型品30的批量生产时,根据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库存量m1,能够将第1型腔空间831指定为填充成型材料的空间及不填充成型材料的空间中的任一空间(图28的步骤s421~s423)。当结束二次成型品30的批量生产时,能够对第2型腔空间833填充成型材料,并且禁止对第1型腔空间831填充成型材料。

根据本实施方式,转移检测部735检测通过一次成型品冷却部610冷却的一次成型品20从输送机500向模具装置800的转移。根据该转移的成功与否,设定选择部732选择模具装置800及注射装置300的控制中所使用的设定。当一次成型品20的转移失败时,一次成型品20不插入于第2型腔空间833,因此设定选择部732对不填充成型材料的空间指定第2型腔空间833(图29的步骤s443)。由此,能够禁止在第2型腔空间833未配置一次成型品20的状态下对第2型腔空间833的整体填充成型材料,从而能够防止不必要的成型材料的使用。

根据本实施方式,总产量检测部733检测自预先设定的时间起的一次成型品20的总产量n1。设定选择部732根据一次成型品20的总产量n1,选择模具装置800及注射装置300的控制中所使用的设定。当开始二次成型品30的批量生产时,能够将一次成型品20的总产量n1利用于一次成型品20的库存量m1的管理,从而能够对第1型腔空间831填充成型材料,并且禁止对第2型腔空间833填充成型材料(图27的步骤s411、s412)。并且,当结束二次成型品30的批量生产时,能够将一次成型品20的总产量n1与其目标数n10的差分(n10-n1)利用于目标数m10的管理,从而能够对第2型腔空间833填充成型材料,并且禁止对第1型腔空间831填充成型材料(图28的步骤s421、s423)。

根据本实施方式,模具装置800具有成型一次成型品20的第1型腔空间831、成型二次成型品30的第2型腔空间833及成型三次成型品40的第3型腔空间835。在设定存储部731存储(a)仅对第1型腔空间831填充成型材料的控制中所使用的设定、(b)仅对第1型腔空间831及第2型腔空间833填充成型材料的控制中所使用的设定以及(c)对第1型腔空间831、第2型腔空间833及第3型腔空间835填充成型材料的控制中所使用的设定。当开始三次成型品的批量生产时,依次使用上述(a)的设定、上述(b)的设定及上述(c)的设定。

首先,使用上述(a)的设定。因此,能够对第1型腔空间831填充成型材料,并且禁止对第2型腔空间833及第3型腔空间835填充成型材料。当开始三次成型品40的批量生产时,不存在插入于第2型腔空间833的作为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一次成型品20,因此无法成型二次成型品30。相同地,当开始三次成型品40的批量生产时,不存在插入于第3型腔空间835的作为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二次成型品30,因此无法成型三次成型品40。

根据本实施方式,当开始三次成型品40的批量生产时,能够对第1型腔空间831填充成型材料,并且禁止对第2型腔空间833及第3型腔空间835填充成型材料。因此,首先生产一次成型品20。一次成型品20被冷却后,作为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而配置于第2型腔空间833的一部分。通过对第2型腔空间833的另一部分填充成型材料,生产二次成型品30。因此,能够生产缩痕较少的二次成型品30,从而能够提高二次成型品30的质量。并且,能够减少成型材料的浪费。另外,在该阶段中,使用上述(b)的设定。因为在该阶段中,不存在插入于第3型腔空间835的作为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的二次成型品30。

使用上述(b)的设定来生产二次成型品30。二次成型品30被冷却后,作为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配置于第3型腔空间835的一部分。通过对第3型腔空间835的另一部分填充成型材料,生产三次成型品40。因此,能够生产缩痕较少的三次成型品40,从而能够提高三次成型品40的质量。并且,能够减少成型材料的浪费。另外,在该阶段中,使用上述(c)的设定。

根据本实施方式,冷却台600的二次成型品冷却部620冷却从模具装置800中取出的二次成型品30。并且,输送机500为了将通过二次成型品冷却部620冷却的二次成型品30插入于第3型腔空间835而从二次成型品冷却部620输送至模具装置800。通过同时进行在模具装置800的内部成型二次成型品30的处理及在模具装置800的外部冷却预先成型的二次成型品30的处理,能够提高成品的生产速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库存量监视部734监视为了插入于第3型腔空间835而能够从二次成型品冷却部620输送至模具装置800的二次成型品30的库存量m2。并且,设定选择部732根据二次成型品30的库存量m2,选择模具装置800及注射装置300的控制中所使用的设定。例如,当开始三次成型品40的批量生产时,根据二次成型品30的库存量m2,能够将第3型腔空间835指定为填充成型材料的空间及不填充成型材料的空间中的任一空间(图28的步骤s428~s430)。当开始三次成型品40的批量生产时,能够对第1型腔空间831填充成型材料,并且禁止对第3型腔空间835填充成型材料。并且,当结束三次成型品40的批量生产时,根据二次成型品30的库存量m2,能够将第2型腔空间833指定为填充成型材料的空间及不填充成型材料的空间中的任一空间(图28的步骤s424,s427)。当结束三次成型品40的批量生产时,能够对第3型腔空间835填充成型材料,并且禁止对第2型腔空间833填充成型材料。

根据本实施方式,转移检测部735检测通过二次成型品冷却部620冷却的二次成型品30从输送机500向模具装置800的转移。根据该转移的成功与否,设定选择部732选择模具装置800及注射装置300的控制中所使用的设定。当二次成型品30的转移失败时,二次成型品30不插入于第3型腔空间835,因此设定选择部732对不填充成型材料的空间指定第3型腔空间835(图29的步骤s446)。由此,能够禁止在第3型腔空间835未配置二次成型品30的状态下对第3型腔空间835的整体填充成型材料,从而能够防止不必要的成型材料的使用。

根据本实施方式,总产量检测部733检测自预先设定的时间起的二次成型品30的总产量n2。设定选择部732根据二次成型品30的总产量n2,选择模具装置800及注射装置300的控制中所使用的设定。当开始三次成型品40的批量生产时,能够将二次成型品30的总产量n2利用于二次成型品30的库存量m2的管理,从而能够对第1型腔空间831及第2型腔空间833填充成型材料,并且禁止对第3型腔空间835填充成型材料(图27的步骤s413,s414)。并且,当结束三次成型品40的批量生产时,能够将二次成型品30的总产量n2与其目标数n20的差分(n20-n2)利用于目标数m20的管理,从而能够对第3型腔空间835填充成型材料,并且禁止对第2型腔空间833填充成型材料(图28的步骤s424、s427)。

根据本实施方式,模具装置800具有通过注射装置300注入成型材料的注入口812及相对于注入口812开闭第2型腔空间833的第2阀门843。第2阀门843在基于控制装置700的控制下,相对于注入口812开闭第2型腔空间833。因此,能够自动切换模具装置800的内部中的成型材料的流动方向。另外,可以手动进行相对于注入口812的第2型腔空间833的开闭。

根据本实施方式,模具装置800具有通过注射装置300注入成型材料的注入口812及相对于注入口812开闭第1型腔空间831的第1阀门841。第1阀门841在基于控制装置700的控制下,相对于注入口812开闭第1型腔空间831。因此,能够自动切换模具装置800的内部中的成型材料的流动方向。另外,可以手动进行相对于注入口812的第1型腔空间831的开闭。

根据本实施方式,模具装置800具有通过注射装置300注入成型材料的注入口812及相对于注入口812开闭第3型腔空间835的第3阀门845。第3阀门845在基于控制装置700的控制下,相对于注入口812开闭第3型腔空间835。因此,能够自动切换模具装置800的内部中的成型材料的流动方向。另外,可以手动进行相对于注入口812的第3型腔空间835的开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型腔空间831成型的第1成型品为一次成型品20,在第2型腔空间833成型的第2成型品为二次成型品3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是在第1型腔空间831成型的第1成型品为二次成型品30,在第2型腔空间833成型的第2成型品为三次成型品40。

(注射成型方法)

图30及图31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从一次成型品的成型至三次成型品的搬出的工序的流程图。图30表示从一次成型品的成型至二次成型品的浇口切割之前的工序,图31表示从二次成型品的浇口切割至三次成型品的搬出的工序。

首先,注射成型机10在合模状态的模具装置800的内部成型一次成型品20(步骤s501)。然后,注射成型机10进行模具装置800的脱压及开模。此时,一次成型品20与动模820紧密贴合,且与动模820一同移动。

接着,输送机500侵入开模状态的动模820与定模810之间,并从动模820收取一次成型品20。由此,输送机500从动模820中取出一次成型品20(步骤s502)。一次成型品20吸附于输送机500的第1成型品保持部521(参考图16(a))。具体而言,一次成型品20以透镜部21配置于圆筒部522外部的方式,凸缘部24吸附于多个吸附喷嘴523。

接着,输送机500将一次成型品20从注射成型机10输送至浇口切割机550(步骤s503)。然后,输送机500解除基于第1成型品保持部521的一次成型品20的吸附,如图17(a)所示,将一次成型品20载置于浇口切割机550的第1支承部560。具体而言,以一次成型品20的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成为朝下的方式,一次成型品20的凸缘部24载置于多个支承爪562(参考图18(a)双点划线)。

接着,浇口切割机550切割一次成型品20与废品60的边界,如图17(b)所示,从废品60切离一次成型品20(步骤s504)。在此期间,一次成型品20被浇口切割机550的第1支承部560支承。

接着,翻转机590如图18(a)中由实线表示那样从第1支承部560抬起并如图18(b)中由实线表示那样上下翻转(步骤s504)从废品60切离的一次成型品20。然后,翻转机590如图18(b)中由双点划线表示那样将一次成型品20再次载置于第1支承部560。一次成型品20以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成为朝上的方式载置于第1支承部560。

上下翻转一次成型品20是为了在下述步骤s507中,如图21(a)所示,以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成为朝上的方式将一次成型品20载置于冷却台600。并且,是为了在下述步骤s511中,当将已冷却的一次成型品20(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吸附于定模810时,如图16(b)所示,将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朝向动模820。

接着,输送机500从浇口切割机550收取一次成型品20,并从浇口切割机550输送至冷却台600(步骤s506)。在此期间,一次成型品20吸附于输送机500的第1成型品保持部521。具体而言,一次成型品20以透镜部21插入于圆筒部522内部的方式,凸缘部24吸附于多个吸附喷嘴523。然后,输送机500解除基于第1成型品保持部521的一次成型品20的吸附,并将一次成型品20载置于冷却台600。

接着,冷却台600冷却一次成型品20(步骤s507)。一次成型品20在冷却台600上载置预先设定的时间以上。此时,如图21(a)所示,一次成型品20以将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朝上的方式载置于一次成型品冷却部610。在冷却台600上,一次成型品20的整体被固化,从而能够用作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

接着,输送机500从冷却台600收取一次成型品20,并从冷却台600输送至对准机630(步骤s508)。在此期间,一次成型品20吸附于输送机500的第1嵌入件保持部531。具体而言,一次成型品20以透镜部21插入于圆筒部532内部的方式,凸缘部24吸附于多个吸附喷嘴533。然后,输送机500解除基于第1嵌入件保持部531的一次成型品20的吸附,并将一次成型品20载置于对准机630(参考图22)。

一次成型品20以将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朝上的方式载置于第1卡盘640。是为了在下述步骤s511中,当将一次成型品20吸附于定模810时,如图16(b)所示,将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朝向动模820。

接着,对准机630进行一次成型品20的对位(步骤s509)。对位包含定心及绕中心的旋转。在定心中,从铅垂方向观察时,一次成型品20的中心与卡盘主体641的中心一致。并且,绕中心的旋转中,从铅垂方向观察时,形成于凸缘部24的第1缺口27、第2缺口28及第3缺口29朝向预先设定的角度。通过预先进行嵌入于模具装置800内部的一次成型品20的对位,能够将一次成型品20以预先设定的朝向来吸附于定模810的预先设定的位置。

接着,输送机500从对准机630收取一次成型品20,并从对准机630输送至注射成型机10(步骤s510)。在此期间,一次成型品20吸附于输送机500的第1嵌入件保持部531。具体而言,一次成型品20以透镜部21插入于圆筒部532内部的方式,凸缘部24吸附于多个吸附喷嘴533。然后,输送机500使一次成型品20与开模状态的定模810抵接。此时,第1嵌入件保持部531与定模810对置配置(参考图16(a))。

接着,注射成型机10使一次成型品20吸附于开模状态的定模810(步骤s511)。然后,输送机500解除基于第1嵌入件保持部531的一次成型品20的吸附,并将一次成型品20转移至定模810。一次成型品20使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朝向动模820吸附于定模810。是为了在进行合模时,如图10所示,在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与动模820之间形成成型二次层叠部31的空间31s。然后,第1嵌入件保持部531及加热部540与旋转轴部511一同旋转90°,加热部540与定模810对置配置(参考图16(b))。

接着,加热部540对一次成型品20的层叠二次层叠部31的面(例如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进行加热(步骤s512)。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熔融而产生表面张力,因此能够去除冷却一次成型品20时所产生的皱折。然后,输送机500从开模状态的定模810与动模820之间退出,注射成型机10进行模具装置800的闭模、升压及合模。

接着,注射成型机10在合模状态的模具装置800的内部成型二次成型品30(步骤s513)。二次成型品30除了一次成型品20以外,还具有层叠于一次成型品20的二次层叠部31。二次层叠部31以覆盖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整体的方式形成。然后,注射成型机10进行模具装置800的脱压及开模。此时,二次成型品30与动模820紧密贴合,且与动模820一同移动。

接着,输送机500侵入开模状态的动模820与定模810之间,并从动模820收取二次成型品30。由此,输送机500从动模820中取出二次成型品30(步骤s514)。二次成型品30吸附于输送机500的第2成型品保持部524(参考图16(a))。具体而言,二次成型品30以透镜部21配置于圆筒部525外部的方式,凸缘部24吸附于多个吸附喷嘴526。

接着,输送机500将二次成型品30从注射成型机10输送至浇口切割机550(步骤s515)。然后,输送机500解除基于第2成型品保持部524的二次成型品30的吸附,如图17(a)所示,将二次成型品30载置于浇口切割机550的第2支承部570。具体而言,以二次成型品30的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成为朝下的方式,二次成型品30的凸缘部24载置于多个支承爪572。

接着,浇口切割机550切割二次成型品30与废品60的边界,如图17(b)所示,从废品60切离二次成型品30(步骤s516)。在此期间,二次成型品30被浇口切割机550的第2支承部570支承。

二次成型品30与一次成型品20不同,在浇口切割机550并不被上下翻转而以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成为朝上的方式载置于第2支承部570。是为了在下述步骤s518中,如图21(b)所示,以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成为朝上的方式,将二次成型品30载置于冷却台600。并且,是为了在下述步骤s522中,当将已冷却的二次成型品30(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吸附于定模810时,如图16(b)所示,将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朝向动模820。

接着,输送机500从浇口切割机550收取二次成型品30,并从浇口切割机550输送至冷却台600(步骤s517)。在此期间,二次成型品30吸附于输送机500的第2成型品保持部524。具体而言,二次成型品30以透镜部21配置于圆筒部525外部的方式,凸缘部24吸附于多个吸附喷嘴526。然后,输送机500解除基于第2成型品保持部524的二次成型品30的吸附,并将二次成型品30载置于冷却台600。

接着,冷却台600冷却二次成型品30(步骤s518)。二次成型品30在冷却台600上载置预先设定的时间以上。此时,如图21(b)所示,二次成型品30以将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朝上的方式载置于二次成型品冷却部620。在冷却台600上,二次成型品30的整体被固化,从而能够用作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

接着,输送机500从冷却台600收取二次成型品30,并从冷却台600输送至对准机630(步骤s519)。在此期间,二次成型品30吸附于输送机500的第2嵌入件保持部534。具体而言,二次成型品30以透镜部21配置于圆筒部535外部的方式,凸缘部24吸附于多个吸附喷嘴536。然后,输送机500解除基于第2嵌入件保持部534的二次成型品30的吸附,并将二次成型品30载置于对准机630(参考图22)。

二次成型品30以将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朝上的方式载置于第2卡盘650。是为了在下述步骤s522中,当将二次成型品30吸附于定模810时,如图16(b)所示,将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朝向动模820。

接着,对准机630进行二次成型品30的对位(步骤s520)。对位包含定心及绕中心的旋转。定心中,从铅垂方向观察时,使二次成型品30的中心与卡盘主体651的中心一致。并且,绕中心的旋转中,从铅垂方向观察时,形成于凸缘部24的第1缺口27、第2缺口28及第3缺口29朝向预先设定的角度。通过预先进行嵌入于模具装置800内部的二次成型品30的对位,能够将二次成型品30以预先设定的朝向来吸附于定模810的预先设定的位置。

接着,输送机500从对准机630收取二次成型品30,并从对准机630输送至注射成型机(步骤s521)。在此期间,二次成型品30吸附于输送机500的第2嵌入件保持部534。具体而言,二次成型品30以透镜部21配置于圆筒部535外部的方式,凸缘部24吸附于多个吸附喷嘴536。然后,输送机500使二次成型品30与开模状态的定模810抵接。此时,第2嵌入件保持部534与定模810对置配置(参考图16(a))。

接着,注射成型机10使二次成型品30吸附于开模状态的定模810(步骤s522)。然后,输送机500解除基于第2嵌入件保持部534的二次成型品30的吸附,并将二次成型品30转移至定模810。二次成型品30使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朝向动模820而吸附于定模810。如图10所示,是为了在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与动模820之间,形成成型三次层叠部41的空间41s。然后,第2嵌入件保持部534及加热部540与旋转轴部511一同旋转90°,加热部540与定模810对置配置(参考图16(b))。

接着,加热部540对二次成型品30的层叠三次层叠部41的面(例如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进行加热(步骤s523)。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熔融而产生表面张力,因此能够去除冷却一次成型品20时所产生的皱折。然后,输送机500从开模状态的定模810与动模820之间退出,注射成型机10进行模具装置800的闭模、升压及合模。

接着,注射成型机10在合模状态的模具装置800的内部成型三次成型品40(步骤s524)。三次成型品40除了二次成型品30以外,还具有层叠于二次成型品30的三次层叠部41等。三次层叠部41以覆盖二次成型品30中的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及凸缘部24的第1板面25的整体的方式形成。然后,注射成型机10进行模具装置800的脱压及开模。此时,三次成型品40与动模820紧密贴合,且与动模820一同移动。

接着,输送机500侵入开模状态的动模820与定模810之间,并从动模820收取三次成型品40。由此,输送机500从动模820中取出三次成型品40(步骤s525)。三次成型品40吸附于输送机500的第3成型品保持部527(参考图16(a))。具体而言,三次成型品40以透镜部21插入于圆筒部528内部的方式,凸缘部24吸附于多个吸附喷嘴529。

接着,输送机500将三次成型品40从注射成型机10输送至浇口切割机550(步骤s526)。然后,输送机500解除基于第3成型品保持部527的三次成型品40的吸附,如图17(a)所示,将三次成型品40载置于浇口切割机550的第3支承部580。具体而言,以三次成型品40的透镜部21的凸曲面23成为朝上的方式,三次成型品40的凸缘部24载置于多个支承爪582。

接着,浇口切割机550切割三次成型品40与废品60的边界,如图17(b)所示,从废品60切离三次成型品40(步骤s527)。在此期间,三次成型品40被浇口切割机550的第3支承部580支承。

三次成型品40与一次成型品20不同,在浇口切割机550并不被上下翻转而以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成为朝下的方式载置于第3支承部580。是为了在下述步骤s528中,以将透镜部21的平坦面22朝下的方式,将三次成型品40载置于成品输送机660的上表面。

接着,输送机500从浇口切割机550收取三次成型品40,并从浇口切割机550输送至成品输送机660(步骤s528)。在此期间,三次成型品40吸附于输送机500的第3成型品保持部527。具体而言,三次成型品40以透镜部21插入于圆筒部528内部的方式,凸缘部24吸附于多个吸附喷嘴529。然后,输送机500解除基于第3成型品保持部527的三次成型品40的吸附,并将三次成型品40载置于成品输送机660。

接着,成品输送机660将三次成型品40搬出至注射成型系统1的外部(步骤s529)。如此,制造出三次成型品40。

以上,对注射成型方法、注射成型系统及模具装置等的实施方式等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等,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改良。

图32是表示基于第1变形例的设定选择部的处理的流程图。本变形例的设定选择部732根据总产量检测部733的检测结果,选择第3设定、第4设定及第5设定中的任一个。在设定存储部731存储多个与成品40的总产量n3相应的填充成型材料的控制的设定。设定选择部732选择与n3相应的设定。图32所示的步骤s451以后的处理例如在开始第3设定的使用之后进行。如上所述,第3设定使用于均对第1型腔空间831、第2型腔空间833及第3型腔空间835填充成型材料的控制。第3设定使用于一次成型品20、二次成型品30及三次成型品40的制造。图32所示的步骤s451以后的处理可以重复进行,直至三次成型品40的总产量n3达到目标数n30。

首先,设定选择部732检查三次成型品40的总产量n3是否为预先设定的数量(例如,n30-2)以上(步骤s451)。如上所述,n30为三次成型品40的总产量n3的目标数。

当n3小于n30-2时(步骤s451,“否”),三次成型品40的总产量n3成为n30为止,还剩3次以上注料。在该情况下,即便通过下一次注料来制造一次成型品20及二次成型品30,也能够通过剩余2次以上注料来将制造出的一次成型品20及二次成型品30成为三次成型品40。因此,在该情况下,设定选择部732选择第3设定(步骤s452)。

另一方面,当n3为n30-2以上时(步骤s451,“是”),三次成型品40的总产量n3达到n30为止,还剩2次以下注料。在该情况下,即便通过下一次注料来制造一次成型品20,也无法将制造出的一次成型品20成为三次成型品40。因此,在该情况下,如后面叙述,设定选择部732选择第4设定及第5设定中的任一个。如上所述,第4设定及第5设定均为不制造一次成型品20的设定。当三次成型品40的批量生产结束时,能够抑制剩下一次成型品20。

设定选择部732为了选择第4设定及第5设定中的任一个,而检查三次成型品40的总产量n3是否为n30-1(步骤s453)。

当n3不是n30-1而是n30-2时(步骤s453,“否”),三次成型品40的总产量n3达到n30为止,还剩2次注料。在该情况下,即便通过下一次注料来制造二次成型品30,也能够通过剩余1次注料来将制造出的二次成型品30成为三次成型品40。因此,在该情况下,设定选择部732选择第4设定(步骤s454)。如上所述,第4设定使用于第1型腔空间831、第2型腔空间833及第3型腔空间835中仅对第2型腔空间833及第3型腔空间835填充成型材料的控制。第4设定仅使用于二次成型品30及三次成型品40的制造。

另一方面,当n3为n30-1时(步骤s453,“是”),三次成型品40的总产量n3达到n30为止,还剩1次注料。在该情况下,即便通过下一次注料来制造二次成型品30,也无法将制造出的二次成型品30成为三次成型品40。因此,在该情况下,设定选择部732选择第5设定(步骤s455)。如上所述,第5设定使用于第1型腔空间831、第2型腔空间833及第3型腔空间835中仅对第3型腔空间835填充成型材料的控制。第5设定仅使用于三次成型品40的制造。因此,当三次成型品40的批量生产结束时,能够抑制剩下二次成型品30。

如此,设定选择部732选择模具装置800及注射装置300的控制中所使用的设定。所选择的设定读出并使用预先存储于设定存储部731的设定。在设定存储部731存储多个和作为n次成型品的三次成型品40的剩余产量(n30-n3)与将m(m为1以上n-1以下的自然数)次成型品成为成品为止的嵌入成型的次数之差相应的、填充成型材料的控制的设定。设定选择部732选择和作为n次成型品的三次成型品40的剩余产量(n30-n3)与将m(m为1以上n-1以下的自然数)次成型品成为成品为止的嵌入成型的次数之差相应的设定。成型机控制部710根据通过设定选择部732选择的设定,执行1次注料。然后,可以重复进行图32所示的步骤s451以后的处理,直至三次成型品40的总产量n3达到目标数n30。

上述第1变形例的设定选择部732仅根据总产量检测部733的检测结果,选择第3设定、第4设定及第5设定中的任一个,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设定选择部732可以根据总产量检测部733的检测结果、库存量监视部734的监视结果及转移检测部735的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个,选择第3设定、第4设定及第5设定中的至少一个。

图33是表示基于第2变形例的设定选择部的处理的流程图。本变形例的设定选择部732根据总产量检测部733的检测结果及库存量监视部734的监视结果,选择第3设定、第4设定及第5设定中的至少一个。图33所示的步骤s461以后的处理例如在开始第3设定的使用之后进行。如上所述,第3设定使用于均对第1型腔空间831、第2型腔空间833及第3型腔空间835填充成型材料的控制。第3设定使用于一次成型品20、二次成型品30及三次成型品40的制造。图33所示的步骤s461以后的处理可以重复进行,直至三次成型品40的总产量n3达到目标数n30。

首先,设定选择部732检查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即一次成型品20的库存量m1是否为预先设定的数量(例如,n10-n1)以上(步骤s461)。如上所述,n1为一次成型品20的总产量。如上所述,n10为一次成型品20的总产量n1的目标数。如上所述,n10与三次成型品40的目标数n30、三次成型中所产生的不合格品的数量、及二次成型中所产生的不合格品的数量之和相等。

当m1小于n10-n1时(步骤s461,“否”),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即一次成型品20的库存量m1不足以制造n30个三次成型品40。因此,在该情况下,在下一次注料中,设定选择部732选择第3设定(步骤s462)。第3设定为制造一次成型品20的设定,因此能够确保一次成型品20的库存量m1。

另一方面,当m1为n10-n1以上时(步骤s461,“是”),二次成型品用嵌入件即一次成型品20的库存量m1足以制造n30个三次成型品40。因此,在该情况下,如后面叙述,设定选择部732选择第4设定及第5设定中的任一个。如上所述,第4设定及第5设定均为不制造一次成型品20的设定。当三次成型品40的批量生产结束时,能够抑制剩下一次成型品20。

设定选择部732为了确定第4设定及第5设定中的任一个,而检查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即二次成型品30的库存量m2是否为预先设定的数量(例如,n20-n2)以上(步骤s463)。如上所述,n2为二次成型品30的总产量。如上所述,n20为二次成型品30的总产量n2的目标数。如上所述n20与三次成型品40的目标数n30和三次成型中所产生的不合格品的数量之和相等。

当m2小于n20-n2时(步骤s463,“否”),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即二次成型品30的库存量m2不足以制造n30个三次成型品40。因此,在该情况下,在下一次注料中,设定选择部732选择第4设定(步骤s464)。第4设定为制造二次成型品30的设定,因此能够确保二次成型品30的库存量m2。

另一方面,当m2为n20-n2以上时(步骤s463,“是”),三次成型品用嵌入件即二次成型品30的库存量m2足以制造n30个三次成型品40。因此,在该情况下,设定选择部732选择第5设定(步骤s465)。如上所述,第5设定为不制造二次成型品30的设定。当三次成型品40的批量生产结束时,能够抑制剩下二次成型品30。

如此,设定选择部732选择模具装置800及注射装置300的控制中所使用的设定。所选择的设定读出并使用预先存储于设定存储部731的设定。在设定存储部731存储多个与m(m为1以上n-1以下的自然数)次成型品的库存量相应的填充成型材料的控制的设定。设定选择部732选择与m(m为1以上n-1以下的自然数)次成型品的库存量相应的设定。成型机控制部710根据通过设定选择部732选择的设定,执行1次注料。然后,可以重复进行图33所示的步骤s461以后的处理,直至三次成型品40的总产量n3达到目标数n30。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8年1月31日向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8-016004号的优先权,日本专利申请2018-016004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符号的说明

1-注射成型系统,10-注射成型机,20-一次成型品,30-二次成型品,40-三次成型品,300-注射装置,500-输送机,600-冷却台,610-一次成型品冷却部,620-二次成型品冷却部,700-控制装置,731-设定存储部,732-设定选择部,733-总产量检测部,734-库存量监视部,735-转移检测部,800-模具装置,812-注入口,831-第1型腔空间,833-第2型腔空间,835-第3型腔空间,841-第1阀门,843-第2阀门,845-第3阀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