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塑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99597发布日期:2021-06-11 19:15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滚塑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滚塑工艺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滚塑设备。



背景技术:

滚塑机是一种采用塑料粉料制作中空塑料制品的塑料设备,它主要通过一个工作臂带动均匀受热后的滚塑模具旋转,使滚塑模具内熔融的塑料粉料在重力作用下均匀的涂布、黏附于滚塑模具的整个内表面,从而使滚塑制品成型,再经冷却定型后,开模即可取下成品。

在滚塑机对模具进行加热处理时,需要将模具安装在滚塑机的工作臂上,某些深腔等模具,由于热量无法快速传递,需要外接的气体将周围的热量引导至模具表面,以实现模具的局部热加工,进一步的,此类气管人们往往是用扎带或者绳子绑在工作臂上,但,工作臂在使用过程中,极易与外界物品发生碰撞,导致绑在工作臂上的气管发生破损,致使气管内的气体泄漏,不能将热量引导至模具表面;其次,当模具进行加热或者降温处理时,因市面上的滚塑机并无设置制动装置,导致模具在加热或降温过程中,滚塑机发生错位移动,致使模具受热面积不均匀或者降温面积不均匀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滚塑效果好且稳定性好的滚塑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滚塑设备,包括:

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安装有多个转车机构,每个所述转车机构上均安装有直臂机构,每个所述直臂机构的一端设有连接组件,每个所述转车机构均相对支撑台转动,所述直臂机构相对其中心轴线转动,连接组件相对其中心轴线转动,所述直臂机构的中心轴线与连接组件的中心轴线垂直;

所述支撑台包括支撑盘以及安装于支撑盘上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活动设有用于连接对应转车机构的活动架,每个所述活动架与固定轴之间均设有活动轴承,所述固定轴的底端设有圆盘,所述支撑盘与圆盘之间通过多个支撑杆连接,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安装有限位杆。

在上述的一种滚塑设备中,每个所述直臂机构包括活动安装于对应转车机构上的外壳、转管以及内管,所述转管插设于外壳内,所述内管插设于转管内,所述转管相对外壳转动;所述外壳上套设有至少两个安装箍;所述转管的内径大于内管的外径。

在上述的一种滚塑设备中,所述转管的一端设有堵块,所述内管穿过堵块,所述堵块内开设有用于穿设内管的堵孔,所述堵孔的孔径大于内管的直径,所述堵块与外壳之间通过第一轴承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滚塑设备中,所述堵块上设有用于定位安装内管的挡环,所述堵块上安装有内齿轮,所述外壳上安装有外齿轮,所述堵块上安装有进气头,所述内管插设于进气头内,所述进气头上设有与内管联通的内接头,所述进气头内开设有用于穿设内管的接孔,所述进气头上设有与接孔联通的外接头,所述接孔与堵孔联通。

在上述的一种滚塑设备中,所述外壳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用于活动安装连接组件的限位壳,所述转管靠近限位壳的一端上安装有内套管,所述内套管的一端以及内管的一端均插进限位壳内。

在上述的一种滚塑设备中,所述外壳靠近限位壳一端的内部设有用于连接内套管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内套管之间卡设有第二轴承以及第一封环,所述第一封环的内侧以及外侧均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密封圈,所述连接头与限位壳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滚塑设备中,每个所述转车机构包括车架、驱动元件、限位元件、用于驱动外齿轮的外驱动件以及用于驱动内齿轮的内驱动件,所述内驱动件以及外驱动件均可拆卸连接于车架的顶部,所述驱动元件以及限位元件均安装于车架的底部。

在上述的一种滚塑设备中,所述车架一侧设有主板,所述主板的两侧均设有侧板,所述主板与两个侧板一体成型,所述车架的顶部与主板之间设有至少两个肋板,所述车架的内部设有多个三角板。

在上述的一种滚塑设备中,所述驱动元件包括驱动壳,所述驱动壳内安装有驱动轮,所述驱动壳上设有用于驱动驱动轮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与驱动轮之间通过减速器传动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滚塑设备中,所述限位元件包括可拆卸连接于车架上的缸体,所述缸体内活动插设有推杆,所述推杆上设有推块,所述推块上开设有卡口;车架的底部还安装有从动壳,所述从动壳内活动安装有从动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气体以及第二气体均是通过直臂机构的内部结构直接输送至连接组件内,避免外接气管的使用,如此,降低了滚塑设备与外界物品发生碰撞的过程中,滚塑设备内的气体发生泄漏情况。

2、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气体与第二气体能够同时输送至连接组件内,如此,提高该滚塑设备对气体的输送效率。

3、第一气体经过的支管数量远大于第二气体经过的支管数量,并且,第一气体还需经过第一封环以及第二封环,使得第一气体的气压要高于第二气体的气压,也即,第一气体可以是高气压气体,第二气体可以是低气压气体,如此,便可实现该滚塑设备对高气压气体与低气压气体的同时输送。

4、在转车机构相对支撑台转动的过程中,直臂机构以其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连接组件以其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从而保证模具在经过加热区或者冷却区的过程中,模具各个面受热均匀或者降温均匀,进而提高滚塑工艺的成功率。

5、当驱动元件带动车架运动至指定位置后,电机停止运转,限位元件与支撑台连接,使得限位元件限制车架继续运动,如此,保证模具在加热或降温的过程中,车架始终处于静止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滚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直臂机构与连接组件的组装图。

图3是图2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在a-a处的剖视图。

图5是图4在b处的放大图。

图6是图4在c处的放大图。

图7是限位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转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转车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支撑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支撑台去除一个活动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滚塑设备包括支撑台100、转车机构200、直臂机构300以及连接组件400。

支撑台100上安装有多个转车机构200,每个转车机构200上均安装有直臂机构300,每个直臂机构300的一端设有连接组件400,每个转车机构200均相对支撑台100转动,直臂机构300相对其中心轴线转动,连接组件400相对其中心轴线转动,直臂机构300的中心轴线与连接组件400的中心轴线垂直,安装时,人们需要将两个模具分别安装于连接组件400的两端,在转车机构200相对支撑台100转动的过程中,直臂机构300以其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连接组件400以其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并连接组件400是活动安装于直臂机构300的一端上,使得连接组件400能够在水平面上转动时,又在竖直面上转动,即,两个模具能够在水平面上转动时,又在竖直面上转动,从而保证模具在经过加热区或者冷却区的过程中,模具各个面受热均匀或者降温均匀,进而提高滚塑工艺的成功率。

如图1—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将通入外接头363的气体称为第一气体,将通入内接头361的气体称为第二气体。

每个直臂机构300包括活动安装于对应转车机构200上的外壳310、转管320以及内管330,转管320插设于外壳310内,内管330插设于转管320内,转管320相对外壳310转动;外壳310上套设有至少两个安装箍311,在各个安装箍311与外壳310之间安装有轴承(图中未标注),通过该轴承的设置,以使得外壳310能够相对转车机构200转动,转管320的内径大于内管330的外径,转管320的一端设有堵块340,内管330穿过堵块340,堵块340内开设有用于穿设内管330的堵孔342,堵孔342的孔径大于内管330的直径,堵块340与外壳310之间通过第一轴承350连接,通过该第一轴承350的设置,使得堵块340可相对外壳310转动,即,实现转管320相对外壳310转动,堵块340上安装有内齿轮343,外壳310上安装有外齿轮312,堵块340上安装有进气头360,内管330插设于进气头360内,进气头360上设有与内管330联通的内接头361,进气头360内开设有用于穿设内管330的接孔362,进气头360上设有与接孔362联通的外接头363,接孔362与堵孔342联通,当外齿轮312转动时,因外齿轮312是安装在外壳310上,并且外壳310通过两个安装箍311活动安装于对应的转车机构200上,连接组件400安装于外壳310的一端上,使得连接组件400能够以外壳310的中心轴线周向旋转,当内齿轮343旋转时,因内齿轮343安装于堵块340上,堵块340与转管320连接,堵块340与外壳310通过第一轴承350连接,使得内齿轮343带动堵块340转动时,转管320也会随之转动,并不会影响外壳310转动,进一步的,因内管330穿过堵块340,并堵孔342的直径大于内管330的外径,接孔362的孔径大于内管330的外径,使得当人们将第一气体通入至外接头363时,该第一气体将依次经过接孔362以及堵孔342,直至该第一气体进入至转管320内,当人们将第二气体通入至内接头361时,该第二气体将直接进入到内管330内,如此,便可实现两种不同气体的传输;其次,堵块340上设有用于定位安装内管330的挡环,当将堵块340与转管320连接时,人们需要将堵块340的一端插进转管320内,直至挡环抵住转管320,再将堵块340与转管320螺纹连接,之后,将内管330穿过堵块340、插进进气头360内,直至内管330与内接头361联通。

外壳310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用于活动安装连接组件400的限位壳370,转管320靠近限位壳370的一端上安装有内套管321,内套管321的一端以及内管330的一端均插进限位壳370内,外壳310靠近限位壳370一端的内部设有用于连接内套管321的连接头380,连接头380与内套管321之间卡设有第二轴承381以及第一封环382,连接头380与限位壳370可拆卸连接,当外壳310转动时,因限位壳370与外壳310螺纹连接,使得外壳310能够带动限位壳370转动,即,实现限位壳370以外壳310的中心轴线周向转动,当转管320转动时,因内套管321安装于转管320的一端,连接头380与内套管321之间通过第二轴承381连接,使得内套管321能够相对连接头380转动。

内套管321的一端上安装有主斜齿轮321a,内套管321内开设有用于穿设内管330的管孔321b,管孔321b的孔径大于内管330的外径,连接组件400包括活动穿设于限位壳370内的穿轴410,限位壳370的内部底端设有用于安装穿轴410的限位座420,限位座420与穿轴410之间设有第三轴承430以及第二封环440,限位壳370的内部顶端与穿轴410之间设有第四轴承450,第二封环440的内侧以及外侧均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密封圈441,穿轴410上套设有与主斜齿轮321a啮合的副斜齿轮460,当内套管321带动主斜齿轮321a转动时,因副斜齿轮460与主斜齿轮321a啮合,副斜齿轮460套设于穿轴410上,使得主斜齿轮321a能够带动副斜齿轮460转动,因穿轴410的一端通过第三轴承430活动安装于限位座420内,穿轴410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轴承450活动安装于限位壳370内,以使得副斜齿轮460能够带动穿轴410转动,即,实现穿轴410以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

内套管321内开设有与管孔321b联通的第一支管321c,第一封环382内开设有多个与第一支管321c联通的第二支管382b,连接头380内开设有与第二支管382b联通的第三支管383以及第四支管384,第三支管383与第四支管384通过连通头390连通,连通头390可拆卸连接于外壳310上,限位壳370内开设有与第四支管384联通的第五支管371,限位座420内开设有与第五支管371联通的第六支管421,第二封环440内开设有多个与第六支管421的第七支管442,穿轴410内开设有外气管411以及内气管412,穿轴410内还开设有将外气管411与第七支管442联通的第八支管411a,所述第二封环440的外侧面以及外侧面均向内凹陷形成与第七支管442联通的第二环槽443。

当第一气体通过转管320进入到管孔321b内后,因第一支管321c与管孔321b联通,第一支管321c、第二支管382b、第三支管383、第四支管384、第五支管371、第六支管421、第七支管442以及第八支管411a依次联通,使得第一气体能够顺利进入到外气管411内,最后,由外气管411向穿轴410的两端排放,具体的,第一封环382设置在内套管321与连接头380之间,并第一封环382的外侧面以及外侧面均向内凹陷形成与第二支管382b联通的第一环槽382c,使得从第一支管321c排出的第一气体能够通过第一封环382内侧面的第一环槽382c进入到第二支管382b内,之后,由第一封环382外侧面的第一环槽382c通入至第三支管383内,因此,当内套管321相对连接头380转动时,即使第一封环382也发生转动,该第一气体依旧能够通过第一环槽382c与第二支管382b进入到第三支管383内,另外,第一封环382的内侧以及外侧均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密封圈,通过该第一密封圈的设置,有效增加了内套管321与连接头380之间气密性,保证第一气体依旧能够通过第一环槽382c与第二支管382b进入到第三支管383内;连通头390可拆卸连接于外壳310,具体的,连通头390内开设有用于联通第三支管383与第四支管384的连通管391,使得进入到第三支管383的第一气体便会通过连通管391进入到第四支管384内,在连通头390的正下方设有排泄塞392,当人们对该直臂机构300进行维修时,人们只需将排泄塞392拔掉,便可直接各个支管内的液体通过该连通头390排出,从而方便人们操作;第二封环440设置在穿轴410与限位座420之间,并第二封环440的外侧面以及外侧面均向内凹陷形成与第七支管442联通的第二环槽443,使得从第六支管421排出的第一气体能够通过第二封环440外侧面的第二环槽443进入到第七支管442内,之后,由第二封环440内侧面的第二环槽443通入至第八支管411a内,因此,当穿轴410相对限位壳370转动时,即使第二封环440也发生转动,该第一气体依旧能够通过第二环槽443与第七支管442进入到第八支管411a内,另外,第二封环440的内侧以及外侧均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密封圈441,通过该第二密封圈441的设置,有效增加了穿轴410与限位座420之间气密性,保证第一气体依旧能够通过第二环槽443与第七支管442进入到第八支管411a内。

当第一气体通过外气管411排出时,内管330的第二气体也排放至限位壳370内,因穿轴410内还开设有将内气管412与限位壳370内部联通的进气孔,使得位于限位壳370内的第二气体将通过进气孔进入到内气管412内,并通过内气管412向穿轴410的两端排放。

进一步的,第一气体经过的支管数量远大于第二气体经过的支管数量,并且,第一气体还需经过第一封环382以及第二封环440,使得第一气体的气压要高于第二气体的气压,也即,第一气体可以是高气压气体,第二气体可以是低气压气体,如此,便可实现该滚塑设备对高气压气体与低气压气体的同时输送。

如图8—图11所示,每个转车机构200包括车架210、驱动元件220、限位元件230、用于驱动外齿轮312的外驱动件240以及用于驱动内齿轮343的内驱动件250,内驱动件250以及外驱动件240均可拆卸连接于车架210的顶部,驱动元件220以及限位元件230均安装于车架210的底部,内驱动件250以及外驱动件240均包括具有驱动齿轮252的驱动电机251,在工作过程中,两个驱动电机251带动对应的驱动齿轮252转动,因外齿轮312与内齿轮343均与对应的驱动齿轮252啮合,使得两个驱动齿轮252转动时,能够同时带动外齿轮312或者内齿轮343转动。

进一步的,当直臂机构300与连接组件400同时运转时,转车机构200可相对支撑台100转动,具体的,因驱动元件220可拆卸连接于车架210的底端,驱动元件220与支撑台100接触,使得驱动元件220运转时,转车机构200能够沿着支撑台100的轨迹运动,因支臂机构是活动安装在对应的转车机构200上的,使得转车机构200能够带着直臂机构300、连接组件400以及模具同步运动,因此,当转车机构200绕支撑台100转动至一定角度时,模具将进入加热区,当转车机构200绕支撑台100再转动至一定角度时,模具将进入降温区,当转车机构200绕支撑台100再转动至一定角度时,连接组件400进入将模具从连接组件400上拆除或者将模具安装于连接组件400上的区域,从而方便人们操作。

车架210一侧设有主板211,主板211的两侧均设有侧板212,在本实用新型中,将主板211与两个侧板212一体成型,有效提高了该转车机构200的牢固性。

车架210的顶部与主板211之间设有至少两个肋板213,通过两个肋板213的设置,有效提高了主板211与车架210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主板211不易从车架210上脱离下来;车架210的内部设有多个三角板214,通过三角板214的设置,有效提高了车架210的牢固性,使得车架210能够承受更大的作用力。

驱动元件220包括驱动壳221,驱动壳221内安装有驱动轮221a,驱动壳221上设有用于驱动驱动轮221a转动的电机222,电机222与驱动轮221a之间通过减速器223传动连接,车架210的底部还安装有从动壳260,从动壳260内活动安装有从动轮261,工作时,电机222带动减速器223运转,减速器223带动驱动轮221a转动,使得驱动轮221a能够沿着支撑台100的轨迹运动,与此同时,从动轮261也沿着支撑台100的轨迹运动,当驱动元件220带动车架210运动至指定位置后,电机222停止运转,限位元件230与支撑台100连接,使得限位元件230限制车架210继续运动,如此,保证模具在加热或降温的过程中,车架210始终处于静止状态。

限位元件230包括可拆卸连接于车架210上的缸体231,缸体231内活动插设有推杆232,推杆232上设有推块233,推块233上开设有卡口233a,限位元件230卡住支撑台100的过程中,缸体231将推杆232推出,因推块233安装于推杆232上,使得卡口233a卡在支撑台100对应的位置上,因缸体231螺纹连接于车架210上,实现车架210静止在支撑台100上。

支撑台100包括支撑盘110以及安装于支撑盘110上的固定轴120,固定轴120上活动设有用于连接对应车架210的活动架130,每个活动架130与固定轴120之间均设有活动轴承131,安装时,人们需将各个活动架130通过活动轴承131安装于固定轴120上,再将各个活动架130与对应的车架210螺纹连接,便可实现各个车架210能够以固定轴120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周向旋转。

固定轴120的底端设有圆盘121,支撑盘110与圆盘121之间通过多个支撑杆140连接,支撑杆140上设有固定座150,固定座150上安装有对应限位元件230的限位杆151,当驱动元件220带动车架210以固定轴120为中心旋转至一定角度后,卡口233a恰好位于对应的限位杆151的正上方,驱动元件220停止工作,缸体231同时将推杆232推出,使得推块233与限位杆151接触,限位杆151嵌入卡口233a内,如此,便可实现车架210静止在支撑台100上。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