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塞套二次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57251发布日期:2021-12-08 12:3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耳塞套二次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耳塞套二次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2.入耳式耳塞套是耳机类电子产品常用配件,可以增加耳机放入耳朵的舒适感,贴合耳朵,接近密封式的音乐输出模式,耳塞套具有能保护耳机防尘、防震、防摔、延长耳机寿命等特点,受到使用者的广泛青睐。
3.目前,耳塞套的加工模具往往采用传统的注塑加工结构,虽然能满足使用,但通用性较差,一款模具只能对应生产一款耳塞套,无法满足不同类型的耳塞套的加工需求,耳塞套内套与耳塞套外套需要分开制作,增加了模具的开发成本,不利于控制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耳塞套二次成型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可拆卸结构,方便更换不同的成型板,提高通用性,可相对降低生产成本。
5.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耳塞套二次成型装置,包括:
7.下模组件,包括固定座、及滑动安装于所述固定座顶面上的承载座;所述承载座的顶面上间隔开设有凹陷,所述承载座上对应于各所述凹陷内部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有对位销;
8.可拆卸安装于所述下模组件上的成型组件;所述成型组件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承载座上的第一成型板、及匹配贴设所述第一成型板的第二成型板;所述第一成型板包括基板、及均匀间隔安装于所述基板顶面的中部的多个成型柱;所述基板对应安装于所述凹陷内,所述基板的相对两端分别开设有对位孔,所述对位孔与所述对位销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成型板的顶面上间隔开设有灌注腔,所述第二成型板上对应于各所述灌注腔的内部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二成型板上对应各所述灌注腔的内部分别凸设有多个成型罩,所述成型罩一一对应罩设所述通孔;所述成型柱穿设所述通孔后插设于所述成型罩的内部,所述成型柱与所述成型罩之间形成放置腔;及
9.活动安装于所述成型组件上方的上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载料板、及活动安装于所述载料板顶面上的压板;所述载料板的底面上凸设有多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一一对应插设于所述灌注腔内;所述凸起部上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凹孔,所述凹孔对应罩设所述成型罩,所述凹孔与所述成型罩之间形成成型腔。
10.上述耳塞套二次成型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可拆卸结构,成型组件可拆卸安装于承载座内,方便更换不同的第一成型板或第二成型板,提高通用性,可相对降低生产成本。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料板的顶面上开设有多个放料腔,所述放料腔与所述凸起部相对设置;所述凸起部还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贯穿所述凸起
部后连通所述放料腔。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板的底面上凸设有多个挤压部,所述挤压部与所述放料腔一一对应。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成型板的相对两端分别开设有对接孔;所述载料板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有对接柱,所述对接柱对应插设于所述对接孔内。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型罩呈中空的圆锥筒体设置,所述成型罩的上下两端均是贯通的。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的顶面上平行间隔连接有导向轨;所述承载座的底面上平行间隔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导向轨一一匹配连接。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一侧的第一限位块、及安装于所述承载座一侧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用于抵接所述第一限位块。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承载座顶面的相对四角处的定位柱;所述第二成型板的相对四角处分别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一一对应。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耳塞套二次成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19.图2为图1所示的耳塞套二次成型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20.图3为图2所示的耳塞套二次成型装置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21.图4为图2所示的耳塞套二次成型装置中承载座与第一成型板的对比示意图;
22.图5为图3所示的耳塞套二次成型装置中载料板的立体示意图;
23.图6为图5所示的圆圈a处的放大示意图。
24.附图标注说明:
25.10

下模组件,11

固定座,111

导向轨,112

挡条,12

第一限位块,13

承载座,131

滑槽,132

拉手部,14

第二限位块,15

定位柱,16

凹陷,17

对位销;
26.20

成型组件,21

第一成型板,211

基板,212

成型柱,213

对位孔,22

第二成型板,23

灌注腔,24

通孔,25

成型罩,26

定位孔,27

对接孔;
27.30

上模组件,31

载料板,32

压板,33

放料腔,34

凸起部,35

凹孔,36

贯穿孔,37

挤压部,38

对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1.请参阅图1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耳塞套二次成型装置,包括下模组件10、可拆卸安装于下模组件10上的成型组件20、及活动安装于成型组件20的上模组件30。
32.所述下模组件10包括固定座11、安装于固定座11一侧的第一限位块12、滑动安装于固定座11顶面上的承载座13、安装于承载座13一侧的第二限位块14、及安装于承载座13顶面的相对四角处的定位柱15。其中,承载座13用于承载安装成型组件20,第二限位块14用于抵接第一限位块12。
33.固定座11的顶面上平行间隔连接有导向轨111,导向轨111用于滑动连接承载座13。固定座11一端的顶部上凸设有挡条112,挡条112连接导向轨111,挡条112的顶部与导向轨111的顶部高度平齐,挡条112用于抵接承载座13。
34.如图3所示,承载座13的底面上平行间隔开设有滑槽131,滑槽131与导向轨一一匹配连接,以实现承载座13与固定座11的滑动连接。承载座13上背向挡条112的一端连接有拉手部132,通过拉手部132可拉动承载座13在固定座11上进行滑动,以便于更换成型组件20。
35.具体地,如图4所示,承载座13的顶面上间隔开设有凹陷16,凹陷16用于容纳安装成型组件20。其中,成型组件20的相对两端分别凸伸超出承载座13的相对两侧。承载座13上对应于各凹陷16内部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有对位销17,对位销17用于对位连接成型组件20。
36.所述成型组件20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承载座13上的第一成型板21、及匹配贴设第一成型板21的第二成型板22。其中,第一成型板21包括基板211、及均匀间隔安装于基板211顶面的中部的多个成型柱212。其中,基板211对应安装凹陷16内,基板211的顶面与承载座13的顶面高度平齐。基板211的相对两端分别开设有对位孔213,对位孔213与对位销17一一对应,以确保第一成型板21与承载座13精准连接。
37.第二成型板22的顶面上间隔开设有灌注腔23,第二成型板22上对应于各灌注腔23的内部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通孔24,第二成型板22上对应各灌注腔23的内部分别凸设有多个成型罩25,成型罩25一一对应罩设通孔24。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成型罩25大致呈中空的圆锥筒体设置,即成型罩25的上下两端均是贯通的。使用时,第二成型板22贴设第一成型板21,成型柱212穿设通孔24后插设于成型罩25的内部,成型柱212与成型罩25之间形成放置腔,放置腔用于放置耳塞套内套。
38.第二成型板22的相对四角处分别开设有定位孔26,定位孔26与定位柱15一一对应,以确保第二成型板22与承载座13精准连接。第二成型板22的相对两端还分别开设有对接孔27,对接孔27用于对接上模组件30。
39.所述上模组件30包括载料板31、及活动安装于载料板31顶面上的压板32。载料板31的顶面上开设有多个放料腔33,放料腔33用于盛放硅胶原料。载料板31的底面上凸设有多个凸起部34,凸起部34与放料腔33相对设置,凸起部34一一对应插设于灌注腔23内;凸起部34上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凹孔35,凹孔35对应罩设成型罩25,凹孔35与成型罩25之间形成成型腔,成型腔内用于供硅胶原料进入以形成耳塞套外套。凸起部34还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贯穿孔36,贯穿孔36贯穿凸起部34后连通放料腔33
40.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压板32的底面上凸设有多个挤压部37,挤压部37与放料腔
33一一对应,以挤压硅胶原料穿设贯穿孔36后进入灌注腔23内,硅胶原料接着进入成型腔内固化成型,以形成耳塞套外套,且耳塞套外套连接耳塞套内套。
41.在本实施例中,载料板31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有对接柱38,对接柱38对应插设于对接孔27内,以实现载料板31与第二成型板22的精准连接。
42.实际使用时,可以通过拉手部132将承载座13拉出固定座11,只需简单抬起第一成型板21或第二成型板22即可进行更换,方便快捷。
43.上述耳塞套二次成型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可拆卸结构,成型组件20可拆卸安装于承载座13内,方便更换不同的第一成型板21或第二成型板22,提高通用性,可相对降低生产成本。
4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