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型腔的同步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42565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多型腔的同步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多型腔的同步注塑模具,本实用新型包括动模、定模;所述动模与定模配合连接;所述动模中设有动模座板;所述动模座板的一个端面上垂直焊接有两个锁紧块;所述锁紧块之间的动模座板上紧密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另一端与推杆固定板连接;所述推杆固定板通过四个推杆依次贯穿动模固定板、流道板、动模板后与定模连接;所述动模板与定模接触的端面四角上分别设有一个啮合块;所述啮合块上设有导向定位孔;所述啮合块一侧的动模板上设有一个辅助限位孔;本实用新型稳定性好,密封性能强,注浇成型效果佳,并且方便利用交叉布置的冷却水道口进行相应的冷却操作,减少冷却时间。
【专利说明】
一种具有多型腔的同步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成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多型腔的同步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塑料制品在航空、航天、电子、机械、船舶和汽车等工业部门的推广应用,塑料模具占模具总量的比例逐步提高,产品对塑料模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注塑模具作为塑料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成为塑料模具中最普遍的成型方法,在质量精度、制造周期以及注射成型过程中的生产效率等方面水平高低,都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产量、成本及产品的更新,同时也决定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反应能力和速度。
[0004]目前,在注塑成型一些成型温度范围较窄的塑料产品时,通常需要在注塑模具的定模板与动模板上设有发热管,来保证塑料成型的温度,由于发热管的功率较低、寿命较短,长时间加热工作时,很容易损坏因此,人们就需要频繁的拆卸注塑模具来更换发热管,这样就比较麻烦。并且以往注塑模具在密封性方面做得并不够完善,容易在注塑时出现漏胶或成型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型腔的同步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多型腔的同步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定模;所述动模与定模配合连接;所述动模中设有动模座板;所述动模座板的一个端面上垂直焊接有两个锁紧块;所述锁紧块之间的动模座板上紧密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另一端与推杆固定板连接;所述推杆固定板通过四个推杆依次贯穿动模固定板、流道板、动模板后与定模连接;所述动模板与定模接触的端面四角上分别设有一个啮合块;所述啮合块上设有导向定位孔;所述啮合块一侧的动模板上设有一个辅助限位孔;所述动模板与定模接触的端面中部设有六个动模型芯;所述动模型芯外轮廓采用中部凸起周围环形设计;所述定模中设有定模座板;所述定模座板与定模板固定连接;所述定模板四角上分别设有一个啮合槽;所述啮合槽上设有与啮合块对应的导向定位孔;所述啮合槽一侧的定模板上设有与动模板对应的辅助限位孔;所述定模板中部设有六个定模型芯。
[0007]优选的,所述动模板与定模板配合连接;所述啮合块与啮合槽配合连接;所述每个定模型芯与每个动模型芯配合形成一个型腔;所述型腔一侧的定模上设有注浇口。
[0008]优选的,所述注浇口下侧所形成的主流道与型腔的浇口接触形式为点浇。
[0009]优选的,所述动模固定板、流道板、动模板、定模板、定模座板侧壁上皆交叉设有冷却水道口。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稳定性好,密封性能强,注浇成型效果佳,并且方便利用交叉布置的冷却水道口进行相应的冷却操作,减少冷却时间;2、具体为,在注浇时,通过注浇口由相应的主流道经分流道由浇口通入型腔内实现注浇操作,并经相应交叉布置的冷却水道口进行冷却,最后利用推杆的作用将动模板与定模板分离,注塑得到的模具自动进行收集;3、采用的导向限位孔及辅助限位孔设计,可以在组装时通过导杆及限位螺钉实现动模与定模的无缝接触,提高两者配合后的密封性能;4、采用的冷却水道口设计可以实现成型后的模具充分冷却;5、采用六个动模与定模型芯配合形成的六个型腔设计,可以在保证同步效果的前提下提高一次成型效率;6、而浇口采用点浇设计,可以保证在成型后模具与浇口之间磨损度相对较小,容易分开,提高模具表面成型光滑度。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动模侧视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定模侧视图。
[0013]图中:1、动模;2、定模;3、动模座板;4、锁紧块;5、顶板;6、推杆固定板;7、推杆;8、动模固定板;9、流道板;1、动模板;11、啮合块;12、导向定位孔;13、辅助限位孔;14、动模型芯;15、定模座板;16、定模板;17、啮合槽;18、定模型芯;19、型腔;20、冷却水道口; 21、注浇
□ O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多型腔的同步注塑模具,包括动模1、定模2;所述动模I与定模2配合连接;所述动模I中设有动模座板3;所述动模座板3的一个端面上垂直焊接有两个锁紧块4;所述锁紧块4之间的动模座板3上紧密连接有顶板5;所述顶板5的另一端与推杆固定板6连接;所述推杆固定板6通过四个推杆7依次贯穿动模固定板8、流道板9、动模板10后与定模2连接;所述动模板10与定模2接触的端面四角上分别设有一个啮合块11;所述啮合块11上设有导向定位孔12;所述啮合块11 一侧的动模板1上设有一个辅助限位孔13;所述动模板10与定模2接触的端面中部设有六个动模型芯14;所述动模型芯14外轮廓采用中部凸起周围环形设计;所述定模2中设有定模座板15;所述定模座板15与定模板16固定连接;所述定模板16四角上分别设有一个啮合槽17;所述啮合槽17上设有与啮合块11对应的导向定位孔12;所述啮合槽17—侧的定模板16上设有与动模板10对应的辅助限位孔13;所述定模板16中部设有六个定模型芯18;所述动模板10与定模板16配合连接;所述啮合块11与啮合槽17配合连接;所述每个定模型芯18与每个动模型芯14配合形成一个型腔19;所述型腔19 一侧的定模2上设有注浇口 21;所述注浇口 21下侧所形成的主流道与型腔19的浇口接触形式为点浇;所述动模固定板8、流道板9、动模板1、定模板16、定模座板15侧壁上皆交叉设有冷却水道口 20。
[0016]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首先在注浇时,通过注浇口21由相应的主流道经分流道由浇口通入型腔19内实现注浇操作,并经相应交叉布置的冷却水道口 20进行冷却,最后利用推杆7的作用将动模板10与定模板16分离,注塑得到的模具自动进行收集;采用的导向限位孔12及辅助限位孔13设计,可以在组装时通过导杆及限位螺钉实现动模I与定模2的无缝接触,提高两者配合后的密封性能;采用的冷却水道口 20设计可以实现成型后的模具充分冷却;采用六个动模型芯14与定模型芯18配合形成的六个型腔19设计,可以在保证同步效果的前提下提高一次成型效率;而浇口采用点浇设计,可以保证在成型后模具与浇口之间磨损度相对较小,容易分开,提高模具表面成型光滑度。
[001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一种具有多型腔的同步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I)、定模(2);所述动模(I)与定模(2)配合连接;所述动模(I)中设有动模座板(3);所述动模座板(3)的一个端面上垂直焊接有两个锁紧块(4);所述锁紧块(4)之间的动模座板(3)上紧密连接有顶板(5);所述顶板(5)的另一端与推杆固定板(6)连接;所述推杆固定板(6)通过四个推杆(7)依次贯穿动模固定板(8)、流道板(9)、动模板(1)后与定模(2)连接;所述动模板(I O)与定模(2)接触的端面四角上分别设有一个啮合块(11);所述啮合块(11)上设有导向定位孔(12);所述啮合块(11) 一侧的动模板(10)上设有一个辅助限位孔(13);所述动模板(10)与定模(2)接触的端面中部设有六个动模型芯(14);所述动模型芯(14)外轮廓采用中部凸起周围环形设计;所述定模(2)中设有定模座板(15);所述定模座板(15)与定模板(16)固定连接;所述定模板(16)四角上分别设有一个啮合槽(17);所述啮合槽(17)上设有与啮合块(11)对应的导向定位孔(12);所述啮合槽(17)—侧的定模板(16)上设有与动模板(10)对应的辅助限位孔(13);所述定模板(16)中部设有六个定模型芯(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型腔的同步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板(10)与定模板(16)配合连接;所述啮合块(11)与啮合槽(17)配合连接;所述每个定模型芯(18)与每个动模型芯(14)配合形成一个型腔(19);所述型腔(19) 一侧的定模(2)上设有注浇口(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型腔的同步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浇口(21)下侧所形成的主流道与型腔(19)的浇口接触形式为点浇。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型腔的同步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固定板(8)、流道板(9)、动模板(1)、定模板(16)、定模座板(15)侧壁上皆交叉设有冷却水道口(20)。
【文档编号】B29C45/26GK205631254SQ201620467443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0日
【发明人】贾廷阁, 贾素志
【申请人】石家庄市社荣塑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