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构造形式的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5986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平构造形式的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其中在一近似于水平的热气体方向中成直 通的热气体信道中配置一种蒸发器-直通式加热面,所述蒸发器-直通式加热 面包含多个与 一种流动介质的流动并行的蒸汽发生器管件。本发明的蒸汽发 生器具有多个分别在流动介质侧连接于数个蒸汽发生器管件之后的排水收集器。
背景技术
燃气或蒸汽轮机设备中使用已膨胀的工作介质中所含有的热量或由燃 气轮机所排出的热气体中所含有的热量来产生用于蒸汽4仑机的蒸汽。热传送 是在一种连接于燃气轮机之后的余热蒸汽发生器中进行,余热蒸汽发生器中 通常配置多个加热面以使水预热,以产生蒸汽以及使蒸汽过热。各加热面连 接在蒸汽轮机的水-蒸汽回路中。水-蒸汽回路通常包含复数个(例如,三个) 压力级,其中每一压力级可具有一种蒸发器加热面。多种其它的设计概念可用于热气体侧连接于燃气轮机之后作为余热蒸 汽发生器用的蒸汽发生器中,尤其是蒸汽发生器可设计成直通式蒸汽发生器 或循环式蒸汽发生器。在直通式蒸汽发生器中,作为蒸发器管件用的蒸汽发 生器管件加热时可在一直通过程中使蒸,发生器管件中的流动介质蒸发。、相有一部份会蒸发。未蒸发的水^所产生的蒸汽已分离之后被重新导引至相同 的蒸发器管件中以继续蒸发。与一种自然或强迫循环式蒸汽发生器相比,直通式蒸汽发生器未受到压力限制,故而对新蒸汽压力可设计为远高于水的临界压力(PKri 221巴 (bar)),此时在水相和汽相之间没有差别,因此也不可能发生相位分离现象。 较高的新蒸汽压力可促成一种高的热效率且因此使燃烧化石的发电厂的二 氧化碳排放量较低。此外,与循环式蒸汽发生器相比,直通式蒸汽发生器具 有较筒单的构造且因此能以特别少的花费来制成。使用 一种依据直通原理所 设计的蒸汽发生器来作为气体和蒸汽轮机设备的余热蒸汽发生器对以 一种 较简单的构造使气体和蒸汽轮机设备达成一种高的总效率而言特别有利。就制造上的费用以及所需的维护工作而言,水平构造形式的余热蒸汽发 生器提供特殊的优点,其中加热用的介质或热气体(即,由燃气轮机所排出 的废气)以近似水平的流动方向流经蒸汽发生器。这种蒸汽发生器设计成直 通式蒸汽发生器且具有相对较低的结构和设计费用,具有特别高的流动稳定
性。这种蒸汽发生器例如在WO 2004/025176 Al中已为人所知。这蒸汽发生 器具有一种蒸发器-直通式加热面,其包含多个与流动介质的流动并行的蒸 汽发生器管件或蒸发器管件。为了在热气体方向中观看时依序配置的蒸发器 管件之间可确保流动状态的均勻性和稳定性,则此直通式蒸汽发生器具有多 个连接在蒸发器-直通式加热面之后的排水收集器,这些排水收集器纵向基 本上平行于热气体方向,因此可接收由蒸发器管件所流出的流动介质,各蒸 发器管件由热气体方向中观看时依序配置,且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加热。蒸 发器-直通式加热面的排水收集器同样用作其后所连接的过热加热面用的进 水分配器。通常,直通式蒸汽发生器都在低负载状态中或在蒸发器管件中以流动介 质的最小流量来起动的过程中进行操作,以确保各蒸发器管件能可靠地冷 却,并且使该流动介质侧连接于蒸发器-直通式加热面之前的节热器-加热面 中不会形成蒸汽。该最小流量在起动过程中或在低负载操作时在蒸发器管件 中不会完全蒸发,于是在这种操作方式下在蒸发器管件末端处仍存在着未蒸 发的流动介质。换言之在此种操作方式下, 一种水-蒸汽混合物由蒸发器 管件排出。当然,此种水-蒸汽混合物在直通式蒸汽发生器中通常不可能分 布在蒸发器管件之后所连接的过热器管件上;反之, 一般性的分布的先决条 件是"即将分布的流动介质只含有蒸汽成份"。因此,在直通式蒸汽发生器 的起动过程中或低负载操作时,通常在蒸发器-直通式加热面的出口处需使 水和蒸汽互相分离,这通常在所谓旋风分离器中进行。依据构造形式,以水贯穿供应至旋风分离器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才有可 能。因此,蒸发时可用的加热面在流动介质的流动方向中^见看时须位于此旋 风分离器之前,且因此会受到限制。结果,新蒸汽温度只能在小的范围内受 到给水量所调整,而如果在较大的范围中进行调整通常需要一种喷射式冷却 器。与这些方面相联系,操作可变化性的限制除了与高的装置费用有关之夕卜, 在低负载模式下当直通式蒸汽发生器的负载改变时,通常也不期望地与长的 起动时间和反应时间有关。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上述类型的直通式蒸汽发生器,在制造费用保持 尽可能小的同时还可在起动模式或低负载模式中达成一种特别高的操作可 变化性,因此可^f吏起动时间和负载变化时间特别短。本发明中上述目的通过"排水收集器,或者说每一个排水收集器分别具 有一种综合式水分离组件"来达成,借此使各个排水收集器在流动介质侧可 与连接于其后的一过热器加热面的多个过热器管件相连接。本发明从以下的考虑出发为了达成一种特别高的操作可变化性,也为 了在起动模式或低负载模式时总共可使用的加热面的特别大的部份都应该 可用作蒸发的目的。于是,特别是一种连接于蒸发器-直通式加热面之后的
过热器加热面在需要时(即,为了起动或在低负载时)应被用来使流动介质 蒸发。于是,蒸发终点应可向过热器加热面内部移动。为了达成这一目的, 应在蒸发器-直通式加热面和其后的过热器加热面之间设计一种过渡区,使 水可向内贯穿供应至过热器加热面中。因此,就通常伴随水的贯穿供应的分 配问题而言,须对连4妄在蒸发器-直通式加热面和过热器加热面之间的水分 离系统进行设计,使得无需昂贵的分配方式。可通过将水分离系统设计为分 散式而达成上述目的,其与一般的集中式水-蒸汽分离方式不同,此时分离 功能以管件分组的方式综合在多个构件中,所述构件并行连接且分别与管件 组相连。为此,设有多个依据构造而分别配属于少数蒸发器管件的排水收集 器,其纵向朝向热气体方向。因此,有利的方式是依据惯性分离原理来设计各排水收集器以便在需要时使水-蒸汽分离。此处使用了下述知识由于蒸汽和水之间惯性有很大的 差异,则在现有的流动情况下水-蒸汽混合物的蒸汽成份与水成份相比较更 容易转向。在将水分离功能整合至排水收集器中时,这可以特别简单的方式 来达成,此时有利的方式是将各排水收集器设计为基本上为圆柱体,此圆柱 体在其未与蒸发器管件相连接的末端上是与 一排水管件相连接。因此,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在由各圆柱体或由各排水管件分岔出一 种流动介质用的排水管件,其适当的方式是与多个连接于其后的过热器管件 相连接。在此种实施方式中,设有已综合的水分离功能的排水收集器因此基 本上是以T形件的形式来形成,其中此圓柱体形成一种基本上是直线式的可 流通的通道,流动介质的水成份由于其较高的惯性而可被优先地进行导S1 。 由此通道而分岔出一种排水管件,其中由于流动介质的蒸汽较小的惯性而被 优先地转向所述排水管件内部。由上方观看时排水收集器有利的方式是设计成以其纵向基本平行于热 气体方向,使各排水收集器可吸收由热气体方向观看时依顺序配置并受到不同加热的蒸发器管件中所流出的流动介质。在侧面方向中观看时,各排水收 集器同样基本平行于热气体方向。特别高的分离作用可以下述方式来达成, 即具有综合分离作用的排水收集器优选地设计成一方面使流动介质的水成 份优先导引至圓柱体的与分岔用的排水管件相面对的内壁上,另一方面设计 成可促成水的排出。为此,圆柱体及/或排水管件有利的方式是在流动介质的 流动方向中观看时以其纵向相对于水平面而向下倾斜地配置着。此种倾斜因 此也可较显著地形成,使圓柱体基本上成垂直地方向。于是,上述的惯性分 离也可另外通过圆柱体中流动的流动介质的水成份的重力作用而额外地达 成。就已分离的水的流动上的导引作用而言, 一种特别简单的构造方式可以 下述方式达成,即有利的方式是使某些或全部的水分离组件在水出口侧以 成组的方式分别与一个共同的排水收集器相连接,在更有利的构造中一种集 水容器连接在此排水收集器之后。在水分离系统中水与蒸汽分离时,几乎全部的水成份都可分离,因此只
有已蒸发的流动介质继续传送至随后所连接的过热器管件。在此种情况下, 蒸发终点位于蒸发器管件中或固定在水分离系统本身中。但在另 一方式中也 可只使已产生的水的一部份分离,其余仍未蒸发的流动介质与已蒸发的流动 介质一起继续传送至随后的过热器管件中。特别是在低负载模式或起动模式 中另 一回路迭加在原来的介质流中而起了作用时,蒸发终点会移动至过热器 管件内。在最后所述的情况(也称为分离装置的过度给水)下,在水一侧连接于 水分离组件之后的各组件(例如,排水收集器或集水容器)首先完全以水填 入,使得在水继续涌来时可在相对应的管件中形成一背压。只要背压已到达 水分离组件,则新涌到的水的至少一分流会与流动介质中 一起传送的蒸汽一 起继续传送至随后的过热器管件。依据体积的大小,此分流对应于在水一侧 连接于水分离组件之后的各组件所未能接收的水量。为了在所谓"分离系统 的过度给水"操作模式下确保一种特别高的操作可变化性,则有利的方式是 在一种连接至集水容器的排水管线中连接可通过一相连的调整装置来控制 的一定位阀。因此,可施加一输入值到该调整装置,该输入值表示连接于水分离系统之后的过热器加热面的蒸汽侧出口上的流动介质的焓(enthalpy) 的特征。通过上述系统,在过度给水分离系统的操作模式下通过适当地控制该集 水容器的排水管线中所连接的阀,则可调整此集水容器中所流出的质量流量。由于此质量流量可由来自水分离组件的相对应的水的质量流量所补偿, 因此可对由水分离组件而到达收集系统的质量流量进行调整。于是,仍保留 着的分流也可调整,此分流与蒸汽一起继续传送至过热器管件中,以便可通 过此分流的相对应的调整而在连接于其后的过热器加热面的末端上保持着 一预定的焓。与蒸汽一起继续传送至过热器管件上的一部^^水流也可以另一 方式或额外地由相迭加的回路的适当的控制而受到影响。为此,另一有利的 构成是可通过上述的调整装置来控制与各蒸发器管件相连的一循环泵。分别设有综合的水分离功能的排水收集器有利的方式是设计成可使用重力使已分离的水容易排出。为此,每一排水收集器有利的方式是配置在热 气体信道上方。蒸汽发生器的一特别高的才喿作稳定性可由以下方式来达成,即在直通 式加热面的各蒸发器管件之间发生加热上的差异时,蒸发器-直通式加热面 在设计上可达成一种自我稳定的流动特性。这在蒸发器-直通式加热面设计 成特别有利的形式时即可达成,此时于同一直通式加热面的另一蒸汽发生器 管件相比受到更多加热的蒸汽发生器管件所具有的流动介质的流通量比另 一蒸汽发生器管件还大。这种设计方式的蒸发器-直通式加热面在自然循环 式蒸发器加热面(自然循环特性)的流动特性的形式下在各蒸汽发生器管件 发生不同的加热现象时会显示出一种自我稳定的特性,其不需外部的影响下 即可在流动介质侧在不同加热程度的并联蒸汽发生器管件上使出口侧的温 度受到调整。
在此种连接方式中,适当的方式是在燃气轮机之后配置一种附设燃烧室以使 热气体温度提高。以本发明所可达成的优点特别是通过水分离功能整合在排水收集器中 而制备一种分散式水分离系统,其中由于连接在每一水分离器之后的过热器 管件的数目较少而可省略一种昂贵的分配器系统。因此,可经由水分离器来 贯穿供应一种未蒸发的流动介质,使蒸发终点在需要时可移动至过热器管件 内部中。于是,在起动模式和低负载模式时可使用特别大的加热面部份以进 行蒸发,此时在此种负载状态下另外可达成一种特别高的操作可变化性。特 别是通过排水收集器的T形的圓柱体构造(其具有分岔的排水管件),则另 外可以简单的组件依据惯性分离原理来达成一种可靠的水分离作用。


下面借助附图对本发明的 一 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一水平构造形式的蒸汽发生器的蒸发器区段纵向简图;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显示的带有蒸发器区段的蒸汽发生器1以一种余热蒸汽发生器的 形式在废气侧连接在一种未显示的燃气轮机之后。蒸汽发生器1具有一种围 绕壁2,其形成一种燃气轮机所排出的废气所使用的热气体通道6,该热气 体通道6在近似水平的、并以箭头4来表示的热气体方向x上可由气体流通。 热气体信道6中配置一种依据直通原理而设计的蒸发器-直通式加热面8,为 了流动介质W, D的流通, 一种过热器加热面10连接在直通式加热面8之后。可施加一种未蒸发的流动介质W至蒸发器-直通式加热面8,此流动介 质在正常负载模式下或全负载模式下在经由蒸发器-直通式加热面8 —次时 即蒸发且在由蒸发器-直通式加热面8排出之后成为蒸汽D而传送至过热器 加热面10。由蒸发器-直通式加热面8和过热器加热面IO所形成的蒸发器系 统连接在蒸汽轮机的未详细显示的水-蒸汽回路中。除了上述蒸发器系统之 外,在蒸汽轮机之水-蒸汽回路中还另外连接多个图中未显示的加热面,其 例如可以是过热器、中压蒸发器、低压蒸发器及/或预热器的加热面。蒸发器-直通式加热面8通过多个与流动介质W的流动方向平行的蒸汽 发生器管件12来形成。各蒸汽发生器管件12基本上以其纵轴基本垂直,且 i殳计成4吏流动介质W由下方的入口区流动至上方的出口区中,即,由下向 上流动。于是,以一管束形式的蒸发器-直通式加热面8包含多个在热气体方向x 中观看时依顺序配置的管层14,其中每一管层14是由多个在热气体方向x 中观看时相邻配置的蒸汽发生器管件12所形成,且图中分别只可看到一个
蒸汽发生器管件12。每一管层14因此可包含直至200个蒸汽发生器管件12。 于是,分别有一共同的进水收集器16连接在每一管层14的多个蒸汽发生器 管件12之前,进水收集器16的纵向基本垂直于热气体方向x且配置在热气 体信道6下方。另一方式是将一共同的进水收集器16与多个管层14相连。 各进水收集器16于是连接至图1中只以示意图来表示的水供应系统18上。 水供应系统18可包含一种分配器系统,以便在需要时可将此流动介质W上 的流体分配至进水收集器16。形成此蒸发器-直通式加热面8所用的各蒸汽 发生器管件12在输出侧(即,在热气体信道6上方的区域中)注入至多个 相关的排水收集器20中。同理,过热器加热面10由多个过热器管件22所形成。本实施例中各过 热器管件22设计成使流动介质向下流动,即,由上向下流动。设计为所谓 T-分配器的多个分配器24在输入侧连接于过热器管件22之前。过热器管件 22在输出侧注入至一共同的新蒸汽收集器26中,由此可使过热的新蒸汽以 未详细显示的方式传送至相连的蒸汽轮机中。本实施例中新蒸汽收集器26 配置在热气体信道6下方。另一方式是过热器加热面10也可i殳有U形的过 热器管件22。这种配置在图中未详细显示,每一过热器管件22分别具有一 种下降管件和一种连接在此下降管件之后的上升管件,其中新蒸汽收集器26 就像排水收集器20 —样配置在热气体信道6上方。上升管件和下降管件之 间于是可连接一种排水收集器。须设计此蒸发器-直通式加热面8,使其适合以质量流密度较低之流体供 应至蒸汽发生器管件12,其中所设计的流动状况在蒸汽发生器管件12中具 有一种自然循环特性。在此种自然循环特性中, 一蒸汽发生器管件12与同 一蒸发器-直通式加热面8的另一蒸汽发生器管件12相比受到更多的加热, 则该蒸汽发生器管件12所具有的流动介质W的流通量就比另 一蒸汽发生器 管件12更大。蒸汽发生器1设计成在保持较简单的构造下仍能可靠且均匀地进行导 流。因此,为此蒸发器-直通式加热面8而设计的自然循环特性当然可用于 简单的分配器系统中。此种自然循环特性及与此相关的较低的质量流量密度 可使由热气体方向x中观看时依顺序配置且加热程度不同的蒸汽发生器管件 的各个分流一起导引至一种共同的空间中。因此,在节省一独立的昂贵分配 器系统的情况下,由蒸发器-直通式加热面8所流出的流动介质W的混合物 可能转移至排水收集器20中或多个排水收集器中。在热气体方向x中观看时为了使不同位置上受到不同加热程度的蒸汽发 生器管件12中所流出的流动介质W在继续导引至随后的系统过程中所达成 的均匀性受到尽可能小的影响,则每一互相平行且相邻地配置的排水收集器 20 (图中只看到一个)须设置成使其纵轴基本平行于热气体方向x。排水收 集器20的数目须依据每一管层14中的蒸汽发生器管件12的数目来调整, 使得一排水收集器20分别与依顺序而定位的蒸汽发生器管件12相连(形成 一种所谓蒸发器板片)。同理,各分配器24也分别设计成以其纵轴平行于热 气体方向x,使一种分配器24分别基本与依顺序而定位的过热器管件22相连。蒸汽发生器1的设计使得在由于操作上的安全性所需要时(特别是在起 动模式或低负载模式时)除了流动介质上可蒸发的质量流量之外,该流动介 质上仍有另一环流质量流量可迭加至蒸汽发生器管件12上。为了确保一种 特别高的操作可变化性且因此可确保一种特别少的起动时间和负载变化时 间以及使加热面上可使用的部份保持特别大,则在此种操作状态下蒸发终点 在需要时可由蒸汽发生器管件12移动至过热器管件22中。为了能以较少的 制造费用达成上述目的,则每一排水收集器20都包含一综合式水分离组件 28,借此使各排水收集器20经由过流管件30而在流动介质侧与随后所连接 的分配器24中的一个相连接。通过这种构造方式,可特别确保在水-蒸汽分 离之后,不再需要一种将水-蒸汽混合物以昂贵方式分配至过热器管件22。在高的操作可靠性时就一种高的分离作用而言,分别设有综合式分离功 能的排水收集器20是以水-蒸汽混合物的惯性分离概念设计而成。此处使用 以下的知识水-蒸汽混合物的水成份由于其在分支位置处较大的惯性而优 先地在其流动方向中继续笔直地流动。反之,已分支的转向处的蒸汽成^f分由 于其惯性较小而较容易追踪。为了在一种水分离的特别简单的构造中使用上 述知识,则各排水收集器20可分别以T-形件的形式来构成,其中从基本设 计为圆柱体32的基体中分岔出一种注入此过流管件30中的排水管件34以 用于此流动介质。设计为圆柱体32的各排水收集器20的基体是以其未与蒸汽发生器管件 12相连接的终端36来与排水管件38相连接。通过这种构造,则在排水收集 器20中的水-蒸汽混合物的水成份在形成各综合式水分离组件28的排水管 件34的分支位置处可有利地在轴向中继续流动以经由终端36而到达排水管 件38中。反之,在圓柱体32中流动的水-蒸汽混合物的蒸汽成份由于其较 小的惯性而可较佳地跟随一已分支的转向处且因此可经由该排水管件34和 其它连接于其间的各组件而有利地流至随后所连接的过热器管件22中。为 了强化这种已达成的分离作用及/或为了使排水容易,圆柱体32可以其纵向 相对于水平面而向下倾斜地配置在流动方向中。在水出口侧(即,经由排水管件38的一侧)综合在排水收集器20中的 水分离组件28以成组的方式分别与一共同的排水收集器40相连接。 一集水 容器42 (特别是一种离析瓶)连接于排水收集器40之后。该集水容器42 在输出侧经由一相连接的排水管线44(其中分岔出一种与废水系统相连接的 排水管线45)而与蒸发器-直通式加热面8的给水系统18相连接,以形成一 种可以闭合方式来操作的循环回路。通过这种循环回路,则在起动模式,低 负载模式或部份负载模式时,另一回路可迭加至蒸汽发生器管件12中所流 过的可蒸发的流动介质上以使操作安全性提高。依据操作上的需求,可对由 综合式水分离组件28所形成的分离系统进行操作,使蒸汽发生器管件12的 出口处所有被传送的水由流动介质中分离且只有已蒸发的流动介质继续传 送至过热器管件22。然而,另一方式是水分离系统也可在所谓过度给水模式中操作,此时不 是全部的水都由流动介质中分离,而是所有被传送的水的一部分分流仍与蒸汽一起继续传送至过热器管件22。在这种操作方式中,蒸发终点向内偏移至 过热器管件22中。在此种过度给水模式中,集水容器42和其前方所连4妻的 排水收集器40首先完全以水填入,以形成一种朝向各水分离组件28的过渡 区的背压,水分离组件28中分盆出一种排水管件34。依据这种背压,流至 水分离组件28的流动介质的水成份中至少一部份也会经历一种转向且因此 会与蒸汽一起到达排水管件34中。与蒸汽一起传送至过热器管件22中的此 分流的大小一方面是由传送至各水分离组件28的全部的水的质量流量所决 定,另一方面是由经过排水管件38所排出的部份质量流量所决定。因此, 通过所传送的水的质量流量和/或经由排水管件38所排出的的质量流量的适 当的改变,则可对被继续传送至过热器管件22的未蒸发的流动介质的质量 流量进行调整。于是,可通过对上述其中一种或二种水的质量流量值的控制 来对继续传送至过热器管件22的未蒸发的流动介质的成份进行调整,以便 在过热器加热面22的终端上例如设定一预定的焓。为了能达成上述的目的, 一种调整装置60与该水分离系统相连,此调 整装置60在输入侧是与一传感器62相连接,该传感器62用于测定该过热 器加热面22的废气侧的终端上的焓的特征值。此调整装置60在输出侧作用 在一控制阀64上,该控制阀64连接在集水容器42的排水管线44中。于是, 通过对控制阀64的适当的控制可预先设定一种由该分离系统中排出的水流。 在水分离组件28中的质量流量可从流动介质中排出且被继续传送至随后的 收集系统中。因此,通过对该控制阀64的控制,则可对在水分离组件28中 被分支的水流造成影响,也可对此分离之后仍在流动介质中继续传送至过热 器加热面22的水成份造成影响。该调整装置60也可以另一方式或者附加地 作用在排水管线44中所连接的循环泵66上,使得流动至水分离系统中的介 质的流动速率也可作相应的调整。
权利要求
1.一种蒸汽发生器(1),其在与一近似水平的热气体方向(x)成直通的热气体通道(6)中配置一蒸发器-直通式加热面(8),所述蒸发器-直通式加热面(8)包含多个与一流动介质的流动并行连接的蒸汽发生器管件(12),所述蒸汽发生器具有多个在所述流动介质侧连接于复数个所述蒸汽发生器管件(12)之后的排水收集器(2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排水收集器(20)分别具有一综合的水分离组件(28),借此使各排水收集器(20)在所述流动介质侧与一过热器加热面(10)的连接于所述排水收集器之后的多个过热器管件(22)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1),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排 水收集器(20)都分别设计为圓柱体(32),所述圓柱体在其未与所述蒸汽 发生器管件(12)相连接的终端(36)上与一排水管件(38)相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1),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各圆 柱体(32 )或由所述各排水管件(38 )分支出一用于流动介质的排水管件(34 )。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蒸汽发生器(1 ),其特征在于,所述圓 柱体(32)和/或所述排水管件(38)以其各自的纵向相对于所述水平方向而 向下倾斜地配置在流动方向中。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蒸汽发生器(1 ),其特 征在于,部分或全部所述水分离组件(28)在水出口侧以成组的方式分别与 一共同的排水收集器(40)相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发生器(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排 水收集器(40)之后连接一集水容器(42)。
7. 才艮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发生器(1),其特征在于,在连接至所 述集水容器(42)的一排水管线(44)中连接一控制阀(64),所述控制阀 通过与其相连的一调整装置(60)对其进行控制,所述调整装置(60)上接 收一输入值,该输入值表征连接在所述水分离系统之后的过热器加热面(10 ) 的蒸汽侧出口上的流动介质的焓。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发生器(1),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调 整装置(60)控制一与所述蒸汽发生器管件(12)相连的循环泵(66)。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蒸汽发生器(1 ),其特 征在于,所述每个排水收集器(20)都配置在所述热气体通道(6)上方。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蒸汽发生器(1 ),其特 征在于,对所述蒸发器-直通式加热面(8)进行设计,使得与同一蒸发器-直通式加热面(8)的另一蒸汽发生器管件(12)相比受到更多加热的一蒸 汽发生器管件(12)所具有的流动介质的流通量比所述另一蒸汽发生器管件(12)更大。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蒸汽发生器(1 ),其特征在于, 一燃气轮机在所述热气体侧连接在所述热气体通道(6)前。
全文摘要
一种蒸汽发生器(1),在一近似于水平的热气体方向(x)中成直通的热气体信道(6)中配置一种蒸发器——直通式加热面(8),该加热面包含多个与一种流动介质的流动并行的蒸汽发生器管件(12),其中多个分别在流动介质侧连接于数个蒸汽发生器管件(12)之后的排水收集器(20)设计成以其纵向平行地对准热气体方向(x)。本发明的目的是改善此蒸汽发生器(1),使其保持制造费用较低的同时,可在起动或低负载操作时达成一种特别高的操作可变化性,并可使起动时间和负载变化时间特别短。为此,本发明中每个排水收集器(20)都分别具有一种综合的水分离组件(28),借此使各排水收集器(20)在流动介质侧可与连接于其后的过热器加热面(10)中的多个过热器管件(22)相连接。
文档编号F22B37/00GK101120206SQ200680005083
公开日2008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16日
发明者乔基姆·弗兰克, 简·布吕克纳, 鲁道夫·克拉尔 申请人:西门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