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程凝汽器结构布置方法

文档序号:4508444阅读:18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流程凝汽器结构布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站凝汽器结构布置方法,具体的说,涉及的是一种双流程凝汽器结构布置方法,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电站凝汽器生产厂家所生产的双流程凝汽器采用传统的冷却水下进上出的布置方式,并且将空冷区和抽气口布置在冷却水的第一流程,即位于凝汽器下半部管束中(张卓澄.大型电站凝汽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pp8~16)。这种布置方式的不足表现在,一是凝汽器壳侧蒸汽具有平均较长的流程,导致产生较大的汽阻,这将会降低凝汽器的运行真空度,使凝汽式汽轮机装置的经济性降低;二是由于处于冷却水第一流程的凝汽器下半部管束中的蒸汽凝结温度较低而上半部的则较高,凝结水在下落的过程中不仅没有得到回热,反而会进一步冷却,这样会增加凝结水的过冷度,从而降低热力系统的经济性;三是在凝汽器冷却水侧,由于位能头和水阻的影响导致冷却水侧的水压分布严重不均,不仅易造成凝汽器的泄漏,而且会增加循环水泵的耗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存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双流程凝汽器结构布置方法,使其能够在减小凝汽器壳侧汽阻和凝结水的过冷度的同时可以改善凝汽器冷却水侧的工作条件。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方法包括凝汽器冷却水系统布置和凝汽器管束布置两个方面所述的凝汽器冷却水系统布置是指将冷却水的双流程布置成上进下出的方式,使凝汽器上半部分的冷却管束处于冷却水的第一流程,下半部分的管束处于冷却水的第二流程。
所述的凝汽器管束布置是指与冷却水双流程相适应,每个管束模块由冷却管数相同的上、下各一半冷却管组成。每个管束模块的具体型式不限,它一般包括主凝结区、空冷区和抽气口,将空冷区和抽气口置于凝汽器的上半部管束中。每台凝汽器可以根据凝汽器热负荷的需要水平地并排布置一个或多个这种管束模块,在每两个管束模块之间有主蒸汽通道。
凝汽器在运行时,从凝汽器上侧进入的蒸汽沿着各蒸汽通道流入主凝结区的管束进行凝结换热,剩余的未凝结汽气混合物流入空冷区作最后凝结后从抽气口抽除。
与在相同的工作条件下的采用传统方式布置的双流程凝汽器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凝汽器将具有较小的壳侧汽阻,这有利于提高凝汽器的运行真空度,从而提高汽轮机组的运行功率和效率,或者减少凝汽器的设计传热面积,从而减少生产成本;具有较小的凝结水过冷度,这将一方面改善热力系统的经济性,另一方面减小凝结水含氧量,因而减少对金属的化学腐蚀程度;抽除的未凝结汽气混合物更少,从而减小抽气器的工作负担和减少热力系统的补水;凝汽器冷却水侧的水压相对较为均匀,从而减小循环水泵的耗功和减小凝汽器泄漏的概率。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整个发明包括凝汽器冷却水系统布置和凝汽器管束布置两个方面。
对于凝汽器冷却水系统,将冷却水的双流程布置成上进下出的方式,即凝汽器的上半部管束位于冷却水的第一流程中,下半部管束置于凝汽器的第二流程。在凝汽器壳体的前、后两端设有前水室和后水室,前水室是冷却水进出口水室,它通过螺栓与前端管板连接,后水室是冷却水折回水室,它与后端管板焊接连接,前、后端管板与凝汽器壳体连为一体。前水室连接有循环水进口管、出口管,进水接管从水室盖板上引入,而出水接管从水室底板引出,两流程之间的冷却水由流程隔板分隔。
对于凝汽器壳体内管束布置方案,与冷却水双流程相适应,每个管束模块由冷却管数相同的上、下各一半冷却管组成。每个管束模块的具体型式不限,它一般包括主凝结区、空冷区和抽气口,将空冷区和抽气口置于凝汽器的上半部管束中。每台凝汽器可以根据凝汽器热负荷的需要水平地并排布置一个或多个这种管束模块,在每两个管束模块之间有主蒸汽通道。
凝汽器在运行时,从凝汽器上侧入口进入的蒸汽沿着主蒸汽通道流入分别处于两个流程中的主凝结区的管束进行凝结换热,剩余的未凝结汽气混合物流入空冷区作最后凝结后从抽气口抽除。由于采用上进下出的冷却水流程布置,从凝汽器上侧入口进入的蒸汽能够更多地在凝汽器的上半部分的管束中得以凝结,因而减小了蒸汽的平均流程,使凝汽器具有较小的壳侧汽阻;同时,这种双流程布置使得上半部管束中的蒸汽和凝结水的温度较低,而下半部管束中的蒸汽和凝结水温度则较高,这样从上半部管束中下落的凝结水在下落的过程中将会得到回热,将会减小凝结水的过冷度。将每一管束模块的空冷区和抽气口布置在冷却水的第一流程后,将使从主凝结区流出的剩余的未凝结汽气混合物在空冷区的得到强力冷却,从而减小从抽气器抽除的气体量。除了以上对凝汽器壳侧的影响,在凝汽器的水侧也会产生有益效果,因为采用上进下出的冷却水布置使进口水室在上而出口水室在下,冷却水从进口到出口位能的变化会使水压增加;而不管采取哪种冷却水流程布置方式,冷却水在冷却管内和折回水室流动时由于存在各种流动阻力都将会使水压减小,这两个因素的互逆作用使凝汽器冷却水侧的水压相对较为均匀,这样不仅会减小凝汽器泄漏的概率,而且将减小循环水泵的耗功。
权利要求
1.一种双流程凝汽器结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凝汽器冷却水系统布置和凝汽器管束布置两个方面所述的凝汽器冷却水系统布置是指将冷却水的双流程布置成上进下出的方式,使凝汽器上半部分的冷却管束处于冷却水的第一流程,下半部分的管束处于冷却水的第二流程;所述的凝汽器管束布置是指与冷却水双流程相适应,每个管束模块由冷却管数相同的上、下各一半冷却管组成,每个管束模块包括主凝结区、空冷区和抽气口,将空冷区和抽气口置于凝汽器的上半部管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程凝汽器结构布置方法,其特征是每台凝汽器根据热负荷的需要水平地并排布置一个或多个管束模块,在每两个管束模块之间有主蒸汽通道。
全文摘要
一种双流程凝汽器结构布置方法,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包括凝汽器冷却水系统布置和凝汽器管束布置两个方面所述的凝汽器冷却水系统布置是指将冷却水的双流程布置成上进下出的方式,使凝汽器上半部分的冷却管束处于冷却水的第一流程,下半部分的管束处于冷却水的第二流程;所述的凝汽器管束布置是指与冷却水双流程相适应,每个管束模块由冷却管数相同的上、下各一半冷却管组成,每个管束模块包括主凝结区、空冷区和抽气口,将空冷区和抽气口置于凝汽器的上半部管束中。本发明提高了凝汽器的运行真空度,改善热力系统的经济性,降低抽气器的工作负担,减小循环水泵的耗功和水侧泄漏的概率。
文档编号F28B1/00GK1869570SQ20061002831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9日
发明者汪国山, 毛新青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