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三联换热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2620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L型三联换热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反应器高温出料的余热回 收换热器,尤其涉及该回收中的第一余热回收换热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聚苯乙烯、工程塑料、 丁苯橡胶等。生产苯乙烯主要通过乙苯在水蒸气存在的情况下,经催化脱 氢制备苯乙烯。由于反应温度较高,反应器出口的高温物料(540 600°C) 需要设置废热换热器以回收高温热量。通常采用三级余热回收换热器,回 收不同温度等级的余热。为了减小压降损失,三级余热回收换热器采用三 台列管式换热器串联组合成一体。由于第一级余热回收换热器管程和壳程 的温差较大,应力条件苛刻,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技术为以下三种方案
由图1A、图1B、图1C可见(图中第一级换热器A、第二级换热器B、 第三级换热器C、固定管板l、管束2、壳程筒体3、浮动管板4、填料5、 压紧环6、鞍座7):第一级换热器管束的一端设计为滑动管板,以解决由 于换热器管程与壳程的较大温差造成管束与壳体轴向膨胀量不一致而引起 的相对位移问题。但由于卧式换热器的管束的重力方向与热膨胀的方向互 成90度,且滑动管板与壳体之间用填料密封相隔,在管束受热膨胀位移时, 管束的自重通过管板底部及密封填料传递到筒体上,使管板下部与筒体之 间产生很大的摩擦力,阻碍管束的位移,造成管板上下位移不一致,管板 倾斜,严重时会拉坏换热管,从而导致换热器管程与壳程之间泄漏。
换热器总长度较长,以年产6~10万吨苯乙烯装置为例,三级余热回收
换热器总长度约为25米。卧式安放时,若采用两个鞍式支座双支点支承, 则两支座之间的跨度大,导致筒体产生过度变形及较大应力;由于总质量 大,滑动支座位移困难,也会增加筒体的轴向应力;若采用三个以上鞍式 支座多支点支承,由于换热器沿轴向温度差别较大,且第一级与二、三级 换热器的材质不同,各支点上的筒体垂直膨胀量不一样,各支点受力不均 匀而产生的静不定矛盾会比较突出。
由图2A、图2B可见(图中第一级换热器D、第二级换热器E、第三 级换热器F、上固定管板IO、多波膨胀节20、管束30、壳程筒体40、下固 定管板50、多波膨胀节20、单波膨胀节70、裙座80):第一级换热器管程 和壳程由于温差而产生的应力通过设置在壳程筒体上的膨胀节吸收。但由 于换热器温度高(540 600°C)、温差大,膨胀节材料需采用价格昂贵的耐 高温合金;且膨胀节直径较大,以年产6 10万吨苯乙烯装置为例,膨胀节 直径在2.4米以上,结构采用柔性多波,制作难度大、成本高。
换热器总高度较高,底部为裙座支承。由于顶部是高温端,又是悬臂 端,因此由高温进料管道膨胀产生大的侧向推力对整个设备的稳定性产生 较大影响。
由图3A、图3B可见(图中:第一级换热器G、第二级换热器H、第三 级换热器I、上固定管板100、第一多波膨胀节200、管束300、壳程筒体 400、下固定管板500、第一多波膨胀节200、第二多波膨胀节700):在第 一级与第二级换热器之间设置膨胀节,且两者的中心线夹角a为90 135° , 第二级与第三级换热器中心线的夹角为135 180° 。第一级换热器壳程筒体 上设置膨胀节。
这种方案的问题一第一级与第二级换热器之间中心线夹角a为 90 135° ,如果在设备安装时a角恰好为90° ,在设备开始运行后,筒体 温度升高,轴向膨胀,中心线略有偏转,夹角a会略小于90。。为保证夹
角a在9(Tl35。范围,设备安装时第一级换热器或第二级换热器应倾斜放 置,此时膨胀节的受力情况非常复杂,除了轴向力外还有剪力和弯矩;支 座的设计也相当困难。问题二第二级与第三级换热器中心线的夹角为 135 180° ,其结果与问题一相似,工程实施的可能性很小。问题三高温 区段采用多波、大直径膨胀节,不仅制作难度大,而且成本相当高;问题 四在第一级与第二级换热器之间增加了管箱,增加了流体压降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L型三联换热器结构, 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级换热器、第二级换热器、第三级换热器; 所述的第一级换热器是立式结构;第二级换热器和第三级换热器卧式结构; 第一级换热器和第二级换热器用弯管连接;第一级换热器的外侧安置一对 以上的耳式支座;第二级换热器和第三级换热器在下部分别安置一个鞍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管束温度变化时,第 一级换热器上管板固定,下管板因膨胀而上下方向移动,移动方向与重力 方向一致,填料密封不承受管板和管束的重力,不会由于重力产生摩擦而 引起管板倾斜,进而拉坏换热管导致泄漏;壳程筒体不采用膨胀节,降低 了设备制造成本;换热器卧式段的长度縮短,两鞍座受力均匀,解决了工 程应用问题。

图1A是现有技术中卧式三联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1B是图1A中第一级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1C是图1B中浮动管板的密封结构视图; 图2A是现有技术中立式三联换热器结构示意图;图2B是图2A中第一级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3A是现有技术中倾斜式三联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3B是图3A中第一级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B是图4A中第一级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4C是图4B中浮动管板的密封结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4A、图4B、图4C可见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级换热器J、第 二级换热器K、第三级换热器L;所述的第一级换热器J是立式结构;第二
级换热器K和第三级换热器L卧式结构;第一级换热器J和第二级换热器K
用弯管17连接;第一级换热器J的外侧安置一对以上的耳式支座18;第二
级换热器K和第三级换热器L在下部分别安置一个鞍座19;
所述的第一级换热器J是立式换热器,有一个内置管束12;在立式壳 程筒体13的上端固定一个上固定管板11;在立式壳程筒体的下端安置一个 可上、下滑动的浮动管板14;浮动管板14与立式壳程筒体13壳体之间用 填料15密封;在填料15上安置压紧环16。
采用本实用新型,当管束温度变化时,由于第一级换热器的上管板固 定,下管板因膨胀而上下方向移动,移动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填料密封 不承受管板和管束的重力,不会由于重力产生摩擦而引起管板倾斜,进而
拉坏换热管导致泄漏;壳程筒体不采用膨胀节,也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
换热器卧式段的长度縮短,两鞍座受力均匀,解决了工程应用问题。
权利要求1.一种L型三联换热器结构,包括第一级换热器(J)、第二级换热器(K)、第三级换热器(L);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级换热器(J)是立式结构;第二级换热器(K)和第三级换热器(L)卧式结构;第一级换热器(J)和第二级换热器(K)用弯管(17)连接;第一级换热器(J)的外侧安置一对以上的耳式支座(18);第二级换热器(K)和第三级换热器(L)在下部分别安置一个鞍座(19)。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三联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第一级换热器(J)是立式换热器,有一个内置管束(12);在立式壳程筒 体(13)的上端固定一个上固定管板(11);在立式壳程筒体的下端安置一 个可上、下滑动的浮动管板(14);浮动管板(14)与立式壳程筒体(13) 壳体之间用填料(15)密封;在填料(15)上安置压紧环(1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型三联换热器结构,包括第一级换热器、第二级换热器、第三级换热器;第一级换热器是立式结构;第二级换热器和第三级换热器卧式结构;第一级换热器和第二级换热器用弯管连接;第一级换热器的外侧安置一对以上的耳式支座;第二级换热器和第三级换热器在下部分别安置一个鞍座;当管束温度变化时,第一级换热器上管板固定,下管板因膨胀而上下方向移动,移动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填料密封不承受管板和管束的重力,不会由于重力产生摩擦而引起管板倾斜,进而拉坏换热管导致泄漏;壳程筒体不采用膨胀节,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换热器卧式段的长度缩短,两鞍座受力均匀,解决了工程应用问题。
文档编号F28D7/10GK201196539SQ20082005671
公开日2009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8日
发明者李艳明, 王玉枫, 钱小燕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