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管式取暖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7642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螺旋管式取暖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取暖散热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螺旋管式取暖散热器。
背景技术
公告号CN 201662339U的实用新型《一种螺旋管取暖散热器》公开了一种两联箱管之间由并列的螺旋管构成散热主体的散热器。上述管式散热器在相同散热效果条件下与现有管式取暖散热器相比具有体积小的特点,但存在螺旋管两端与联箱管相对面连通不便焊接的不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以螺旋管构成散热主体的散热器存在螺旋管两端与联箱管不便焊接的技术问题,而提出一种螺旋管式取暖散热器。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本螺旋管式取暖散热器包括螺旋管、上下联箱管及其螺纹水口,特征是,各螺旋管的两端分别与上下联箱管的后侧连通并焊接固定,联箱管的后侧具有与螺旋管径向切口相应的斜面。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所述上下联箱管的后侧分别设有突出部,突出部以外的联箱管后侧与螺旋管端部连通并焊接固定。所述突出部为板状。所述突出部设有与联箱管连通的空腔。所述各螺旋管的正面设有罩板,罩板内侧两端设有使之卡装与相应联箱管设置的连接柱的弹性卡夹。 所述罩板局部表面设有由凹凸连接构成的装饰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和优点在于本螺旋管式取暖散热器的螺旋管端部与联箱管的后侧连通并焊接固定,与连通并焊接固定于两联箱管的相对面比较具有便于焊接操作的特点,并且使散热主体全部由螺旋管构成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折弯后才能焊接所出现的直管段。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新颖、装饰性强和焊接加工方便的突出优点。

附图1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罩板内侧弹性卡夹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图4A部放大示意图。图中标记1螺旋管,2上联箱管,2-1突出部,2-2斜面,3螺纹水口,4下联箱管, 4-1突出部,4-2斜面,5罩板,5-1装饰层,6连接柱,7弹性卡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实施例1,本螺旋管式取暖散热器包括螺旋管1、上联箱管2、下联箱管 4和螺纹水口 3。各螺旋管1的两端分别与上联箱管2和下联箱管4的后侧连通并焊接固定,上联箱管的后侧具有与螺旋管径向切口相应的斜面2-2,下联箱管4的后侧具有与螺旋管1径向切口相应的斜面42。实施例1的上联箱管2的后侧设有板状的突出部2-1,下联箱管4的后侧也设有板状的突出部4-1,各联箱管突出部以外的联箱管后侧与螺旋管端部连通并焊接固定。如图2所示实施例2,本螺旋管式取暖散热器包括螺旋管1、上联箱管2、下联箱管 4和螺纹水口 3。各螺旋管1的两端分别与上联箱管2和下联箱管4的后侧连通并焊接固定,上联箱管的后侧具有与螺旋管径向切口相应的斜面2-2,下联箱管4的后侧具有与螺旋管1径向切口相应的斜面4-2。实施例2的上联箱管2的后侧设有突出部2-1,下联箱管4的后侧也设有突出部 4-1,各联箱管突出部设有与联箱管连通的空腔,突出部以外的联箱管后侧与螺旋管端部连通并焊接固定。如图3、4、5所示实施例3,本实施例3是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各螺旋管1的正面设有罩板5,罩板5内侧两端设有使之卡装与相应联箱管设置的连接柱6的弹性卡夹7。实施例3的罩板5局部表面设有由凹凸连接构成的装饰层5-1。
权利要求1.一种螺旋管式取暖散热器,包括螺旋管、上下联箱管及其螺纹水口,其特征在于各螺旋管的两端分别与上下联箱管的后侧连通并焊接固定,联箱管的后侧具有与螺旋管径向切口相应的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联箱管的后侧分别设有突出部,突出部以外的联箱管后侧与螺旋管端部连通并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为板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设有与联箱管连通的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螺旋管的正面设有罩板,罩板内侧两端设有使之卡装与相应联箱管设置的连接柱的弹性卡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板局部表面设有由凹凸连接构成的装饰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螺旋管式取暖散热器,包括螺旋管、上下联箱管及其螺纹水口,各螺旋管的两端分别与上下联箱管的后侧连通并焊接固定,联箱管的后侧具有与螺旋管径向切口相应的斜面。本螺旋管式取暖散热器的螺旋管端部与联箱管的后侧连通并焊接固定,与连通并焊接固定于两联箱管的相对面比较具有便于焊接操作的特点,并且使散热主体全部由螺旋管构成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折弯后才能焊接所出现的直管段。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新颖、装饰性强和焊接加工方便的突出优点。
文档编号F28F9/02GK202018217SQ201120097260
公开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6日
发明者毕金利, 赵卫平 申请人:毕金利, 赵卫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