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筒冷渣机及其旋转滚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812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滚筒冷渣机及其旋转滚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渣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滚筒冷渣机及其旋转滚筒。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低污染、环保型、清洁燃烧锅炉,采用的是炉内燃烧脱硫工艺。通过循环流化床低温燃烧,实现了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有效脱除,从而大大降低了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滚筒冷渣机是适应流化床锅炉向大容量方向发展的要求而设计开发的, 其由百叶式传热滚筒、进渣装置、出渣装置、转动机构、冷却水系统和电控装置等组成,用于流化床及沸腾床锅炉的热渣冷却。冷渣机作为一种锅炉辅机,其功能是将锅炉燃烧后的灰渣进行冷却,以便于余热回收及灰渣的综合利用,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保护环境。随着锅炉容量的不断增加,对冷渣机的处理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炉渣的冷却效果直接关系到后续出渣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而且处理不好,会影响锅炉的运行。现有的旋转滚筒主要存在单位长度换热面积低,换热效果差的缺点,由于其换热面主要包括内筒筒壁,螺旋叶片、扬料叶片,而螺旋叶片与扬料叶片目前的布置方式及密度均比较合理,已不可能有大幅变化,所以要增加其换热面积,只有增加其结构尺寸,即筒体直径或长度,这又受到锅炉房现场布置及本身结构的限制不可能做的直径过大、筒体过长, 尤其对于渣量较大的工况所表现出的问题就尤为明显,已经不能满足大出力的要求。如果勉强使用,势必会造成出渣温度高、甚至出红渣现象,严重影响到锅炉的安全生产。因此,如何提高滚筒冷渣机的承压能力,增加其换热面积,提高其冷却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滚筒冷渣机及其旋转滚筒,以提高滚筒冷渣机的承压能力,增加其换热面积,提高其冷却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转滚筒,包括外筒体和安装在外筒体内部并与所述外筒体固定为一体的内筒体,所述外筒体和所述内筒体为同心圆结构,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均为由首尾连通的鳍片管围绕成的筒状结构,且所述外筒体的外鳍片管与所述内筒体的内鳍片管形成串联回路,所述外鳍片管的内侧设有第一扬渣叶片和螺旋状分布的第一导渣叶片,所述内鳍片管的内侧设有第二扬渣叶片和螺旋状分布的第二导渣叶片,所述外鳍片管和所述内鳍片管均通过加强圈加强成圆形整体。优选的,在上述旋转滚筒中,所述外鳍片管和所述内鳍片管均具有周向分布且轴向延伸的多个鳍片管主体;所述第一扬渣叶片和所述第一导渣叶片设置在所述外鳍片管的鳍片管主体上;所述第二扬渣叶片和所述第二导渣叶片设置在所述内鳍片管的鳍片管主体上。[0012]优选的,在上述旋转滚筒中,所述第一扬渣叶片间隔的设置在所述外鳍片管的鳍片管主体上;所述第二扬渣叶片间隔的设置在所述内鳍片管的鳍片管主体上。优选的,在上述旋转滚筒中,相邻两所述第一扬渣叶片之间的鳍片管主体内侧设有散热鳍片;相邻两所述第二扬渣叶片之间的鳍片管主体内侧和外侧均设有散热鳍片。优选的,在上述旋转滚筒中,所述第二扬渣叶片包括与所述内鳍片管串联,且首尾连通的扬渣鳍片管,其具有周向分布且轴向延伸的多个扬渣鳍片管主体,多个所述扬渣鳍片管主体间隔的设置在所述内鳍片管的鳍片管主体上;设置在所述扬渣鳍片管主体内侧的扬渣片。优选的,在上述旋转滚筒中,所述第一导渣叶片包括推送叶片和相对该推送叶片的径向高度较高的阻挡叶片;所述第二导渣叶片包括推送叶片和相对该推送叶片的径向高度较高的阻挡叶片。一种滚筒冷渣机,包括旋转滚筒、出渣装置、进回水母管、驱动装置、进渣装置和底座,所述旋转滚筒通过支撑圈支撑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旋转滚筒相连,所述进渣装置和所述出渣装置分别设置于该旋转滚筒的进渣端和出渣端,所述旋转滚筒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滚筒,所述进水母管和回水母管分别与所述旋转滚筒的鳍片管的进水口和回水口相连通。优选的,在上述滚筒冷渣机中,所述旋转滚筒的外侧套装有齿圈,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套设有与所述齿圈相啮合的齿轮。优选的,在上述滚筒冷渣机中,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所述旋转滚筒的支撑轮组。优选的,在上述滚筒冷渣机中,所述支撑轮组的顶部设有限制所述旋转滚筒轴向蹿动的挡轮。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滚筒的外筒体和内筒体均为由首尾连通的鳍片管围绕成的筒状结构,且外鳍片管与内鳍片管形成串联回路,外鳍片管的内侧设有第一扬渣叶片和螺旋状分布的第一导渣叶片,内鳍片管的内侧设有第二扬渣叶片和螺旋状分布的第二导渣叶片,外鳍片管和所述内鳍片管均通过加强圈加强成圆形整体。在内鳍片管内部以及内鳍片管和外鳍片管之间形成了灰渣的降温通道,第一导渣叶片和第二导渣叶片分别对两个降温通道内的灰渣进行推送,以使得灰渣能够从进料端移动至出料端,在移动过程中,通过旋转滚筒的旋转,第一扬渣叶片和第二扬渣叶片分别对两个降温通道内的灰渣扬起,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落下,从而扩大灰渣的散热面积。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滚筒的外筒体和内筒体均为由首尾连通的鳍片管围绕成的筒状结构,鳍片管与灰渣的接触面积更大,而且鳍片管充有冷水,使得可迅速带走灰渣中的热量,为灰渣进行降温。由于鳍片管表面有效换热面积大,承压能力强,从而实现了冷渣机在结构尺寸不显著增大的情况下,其出力成倍增大的目标,解决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化、高参数的瓶颈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筒冷渣机,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旋转滚筒,因此具有上述旋转滚筒有效换热面积大,承压能力强的特性,从而实现了冷渣机在结构尺寸不显著增大的情况下,其出力成倍增大的目标,解决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化、高参数的瓶颈难题。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滚筒冷渣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滚筒冷渣机的横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滚筒冷渣机及其旋转滚筒,以提高滚筒冷渣机的承压能力,增加其换热面积,提高其冷却效果。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滚筒冷渣机的结构示意图,图 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滚筒冷渣机的横截面剖视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滚筒,包括外筒体和安装在外筒体内部并与外筒体固定为一体的内筒体,外筒体和内筒体为同心圆结构。其中,外筒体和内筒体均为由首尾连通的鳍片管围绕成的筒状结构,且外筒体的外鳍片管13与内筒体的内鳍片管14形成串联回路,即相连通的外鳍片管13和内鳍片管14共有一个进水口和出水口。外鳍片管13的内侧设有第一扬渣叶片12和螺旋状分布的第一导渣叶片11,由于第一导渣叶片11呈螺旋状分布,所以在外鳍片管13转动过程中,多个第一导渣叶片11产生螺旋推进力,可将由旋转滚筒进料端部进入的灰渣推送至旋转滚筒的出料端。第一扬渣叶片12可将旋转滚筒内部的灰渣扬起,被扬起的灰渣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落下,从而能够保证灰渣具有更多的散热面积。内鳍片管14的内侧设有第二扬渣叶片16和螺旋状分布的第二导渣叶片17,由于第二导渣叶片17呈螺旋状分布,所以在内鳍片管14转动过程中,多个第二导渣叶片17产生螺旋推进力,可将由旋转滚筒进料端部进入的灰渣推送至旋转滚筒的出料端。第二扬渣叶片16可将旋转滚筒内部的灰渣扬起,被扬起的灰渣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落下,从而能够保证灰渣具有更多的散热面积。外鳍片管13和内鳍片管14均通过加强圈加强成圆形整体。在内鳍片管14内部以及内鳍片管14和外鳍片管13之间形成了灰渣的降温通道, 第一导渣叶片11和第二导渣叶片17分别对两个降温通道内的灰渣进行推送,以使得灰渣能够从进料端移动至出料端,在移动过程中,通过旋转滚筒的旋转,第一扬渣叶片12和第二扬渣叶片16分别对两个降温通道内的灰渣扬起,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落下,从而扩大灰渣的散热面积。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滚筒的外筒体和内筒体均为由首尾连通的鳍片管围绕成的筒状结构,鳍片管与灰渣的接触面积更大,而且鳍片管充有冷水,使得可迅速带走灰渣中的热量,为灰渣进行降温。由于鳍片管表面有效换热面积大,承压能力强,从而实现了冷渣机在结构尺寸不显著增大的情况下,其出力成倍增大的目标,解决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化、高参数的瓶颈难题。外鳍片管和内鳍片管均具有周向分布且轴向延伸的多个鳍片管主体,一个鳍片管主体通过其两端部的弯曲部与另一个鳍片管主体相连,从而形成首尾相连的鳍片管,并排布成同心圆分布的两层,即外鳍片管和内鳍片管。第一扬渣叶片12和第一导渣叶片11设置在外鳍片管13的鳍片管主体上,即外鳍片管13两端的弯曲部上由于通常为出渣端和进渣端,因此无需设置第一扬渣叶片12和第一导渣叶片11,仅将该第一扬渣叶片12和第一导渣叶片11设置在外鳍片管13的鳍片管主体即可。同理,第二扬渣叶片16和第二导渣叶片17设置在内鳍片管14的鳍片管主体上。 即内鳍片管14两端的弯曲部上由于通常为出渣端和进渣端,因此无需设置第二扬渣叶片 16和第二导渣叶片17,仅将该第二扬渣叶片16和第二导渣叶片17设置在内鳍片管14的鳍片管主体即可。外鳍片管13的多个鳍片管主体呈圆形分布,无需在外鳍片管13的每个鳍片管主体上均设置第一扬渣叶片12。为了降低能源的浪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扬渣叶片可间隔的设置在外鳍片管13的鳍片管主体上,第二扬渣叶片16间隔的设置在内鳍片管14的鳍片管主体上。为了提高散热效果,以获得更大的有效散热面积,相邻两第一扬渣叶片12之间的鳍片管主体内侧设有散热鳍片,相邻两第二扬渣叶片16之间的鳍片管主体内侧和外侧均设有散热鳍片。如图2所示的直鳍片即为内鳍片管14上的直鳍片15即为散热鳍片的一种。 由于内鳍片管14同时参与两个降温通道的换热,因此内鳍片管14上应设置更多的散热鳍片,以扩大散热面积。如图2所示,第二扬渣叶片包括与内鳍片管14串联,且首尾连通的扬渣鳍片管,其具有周向分布且轴向延伸的多个扬渣鳍片管主体,多个扬渣鳍片管主体间隔的设置在内鳍片管的鳍片管主体上;设置在扬渣鳍片管主体内侧的扬渣片。扬渣片具有扬渣的作用,而扬渣鳍片管主体可以扩大有效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第一导渣叶片11包括推送叶片和相对该推送叶片的径向高度较高的阻挡叶片, 推送叶片的径向高度较小,其能够形成更顺畅的通道,而阻挡叶片则可以降低灰渣推送的速度,以使得过热的灰渣能够参与更长时间的换热,以达到冷却灰渣的目的。一般可将推送叶片和阻挡叶片间隔分布。第二导渣叶片17包括推送叶片和相对该推送叶片的径向高度较高的阻挡叶片, 其推送叶片的径向高度较小,其能够形成更顺畅的通道,而阻挡叶片则可以降低灰渣推送的速度,以使得过热的灰渣能够参与更长时间的换热,以达到冷却灰渣的目的。一般可将推送叶片和阻挡叶片间隔分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筒冷渣机,包括旋转滚筒7、出渣装置2、进水母管、回水母管 3、驱动装置4、进渣装置5和底座6,旋转滚筒7通过支撑圈支撑在底座6上,并可沿支撑圈转动,驱动装置4与旋转滚筒7相连,用于驱动旋转滚筒7转动。进渣装置5和出渣装置2 分别设置于该旋转滚筒7的进渣端和出渣端,其中,旋转滚筒7为如上实施例的旋转滚筒, 进水母管和回水母管3分别与旋转滚筒的鳍片管的进水口和回水口相连通,再和旋转水接头1相连。通过旋转水接头1可将水通过进水母管和回水母管3在鳍片管循环,以吸收灰渣的热量,冷却灰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筒冷渣机,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旋转滚筒7,因此具有上述旋转滚筒7有效换热面积大,承压能力强的特性,从而实现了冷渣机在结构尺寸不显著增大的情况下,其出力成倍增大的目标,解决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化、高参数的瓶颈难题。旋转滚筒7的外侧套装有齿圈8,驱动装置4的输出轴上套设有与齿圈8相啮合的齿轮。通过驱动装置4输出扭矩,驱动齿圈8旋转,齿圈8带动旋转滚筒7旋转。上述驱动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驱动方式,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其他方式驱动旋转滚筒7转动。 底座6上设有支撑旋转滚筒的支撑轮组9,支撑轮组9的顶部设有限制旋转滚筒轴向蹿动的挡轮10。本实用新型的滚筒冷渣机由变频器调速,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旋转,可通过调节电机转速控制排渣量的多少,如果将锅炉床压讯号接入电机调速变频器,可实现冷渣机出力自动跟踪锅炉排渣量。炽热灰渣自锅炉排渣口排出通过进渣装置5流入冷渣机进渣端,当灰渣在进渣管出口外堆积到一定高度时,渣堆便阻止了管内灰渣继续流出;但焊有扬渣叶片和导渣叶片的滚筒旋转使灰渣向滚筒出渣端移动,从而使进渣管出口外渣堆高度降低, 于是管内灰渣继续流出。结果是旋转滚筒7转,锅炉排渣;旋转滚筒7停转,锅炉排渣停止; 旋转滚筒7快转,锅炉快速排渣。也就是说,锅炉排渣量是旋转滚筒7转速的函数,且是线性的。灰渣在径向扬渣叶片的携带作用下运转至旋转滚筒7顶部然后落下,同时在螺旋分布的导渣叶片作用下被缓慢推向出渣口 ;冷却水通过旋转水接头1进入鳍片管与管外的灰渣做逆向流动进行热交换,将灰渣热量带走,从而使热态炉渣冷却。由于鳍片管表面有效换热面积大,承压能力强,从而实现了冷渣机在结构尺寸不显著增大的情况下,其出力成倍增大的目标,解决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化、高参数的瓶颈难题。构思独特的防漏渣装置以及断水和超压多级安全保护措施,使得该冷渣机运行安全可靠。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滚筒,包括外筒体和安装在所述外筒体的内部并与所述外筒体固定为一体的内筒体,所述外筒体和所述内筒体为同心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均为由首尾连通的鳍片管围绕成的筒状结构,且所述外筒体的外鳍片管与所述内筒体的内鳍片管形成串联回路,所述外鳍片管的内侧设有第一扬渣叶片和螺旋状分布的第一导渣叶片, 所述内鳍片管的内侧设有第二扬渣叶片和螺旋状分布的第二导渣叶片,所述外鳍片管和所述内鳍片管均通过加强圈加强成圆形整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鳍片管和所述内鳍片管均具有周向分布且轴向延伸的多个鳍片管主体;所述第一扬渣叶片和所述第一导渣叶片设置在所述外鳍片管的鳍片管主体上;所述第二扬渣叶片和所述第二导渣叶片设置在所述内鳍片管的鳍片管主体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渣叶片间隔的设置在所述外鳍片管的鳍片管主体上;所述第二扬渣叶片间隔的设置在所述内鳍片管的鳍片管主体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滚筒,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第一扬渣叶片之间的鳍片管主体内侧设有散热鳍片;相邻两所述第二扬渣叶片之间的鳍片管主体内侧和外侧均设有散热鳍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扬渣叶片包括与所述内鳍片管串联,且首尾连通的扬渣鳍片管,其具有周向分布且轴向延伸的多个扬渣鳍片管主体,多个所述扬渣鳍片管主体间隔的设置在所述内鳍片管的鳍片管主体上;设置在所述扬渣鳍片管主体内侧的扬渣片。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渣叶片包括推送叶片和相对该推送叶片的径向高度较高的阻挡叶片;所述第二导渣叶片包括推送叶片和相对该推送叶片的径向高度较高的阻挡叶片。
7.一种滚筒冷渣机,包括旋转滚筒、出渣装置O)、进水母管、回水母管、驱动装置G)、 进渣装置( 和底座(6),所述旋转滚筒通过支撑圈支撑在所述底座(6)上,所述驱动装置 (4)与所述旋转滚筒相连,所述进渣装置( 和所述出渣装置( 分别设置于该旋转滚筒的进渣端和出渣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滚筒为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滚筒,所述进水母管和回水母管分别与所述旋转滚筒的鳍片管的进水口和回水口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滚筒冷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滚筒的外侧套装有齿圈 (8),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套设有与所述齿圈(8)相啮合的齿轮。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滚筒冷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上设有支撑所述旋转滚筒的支撑轮组(9)。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滚筒冷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轮组(9)的顶部设有限制所述旋转滚筒轴向蹿动的挡轮(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滚筒,其外筒体和内筒体均为由首尾连通的鳍片管围绕成的筒状结构,且外筒体的外鳍片管与内筒体的内鳍片管形成串联回路,外鳍片管的内侧设有第一扬渣叶片和螺旋状分布的第一导渣叶片,内鳍片管的内侧设有第二扬渣叶片和螺旋状分布的第二导渣叶片,外鳍片管和内鳍片管均通过加强圈加强成圆形整体。本实用新型的鳍片管与灰渣的接触面积更大,鳍片管充有冷水,使得可迅速带走灰渣中的热量,为灰渣进行降温,从而实现了冷渣机在结构尺寸不显著增大的情况下,其出力成倍增大的目标,解决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化、高参数的瓶颈难题。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旋转滚筒的滚筒冷渣机。
文档编号F23C10/24GK202074515SQ20112014239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6日
发明者康世福, 王忠文 申请人:青岛松灵电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