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417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热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医药化工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用于诸如轻工、食品、生物医药之类的行业,起气-液或液-液之间的传热交换。
背景技术
在并非限于上面所列的行业生产相应产品的过程中,通常会涉及气-液或液-液之间的换热工艺,例如将常温液体或低于常温的液体升温乃至汽化,又如将高温液体降至常温乃至低于常温。实现气-液或液-液之间的热交换装置普遍使用板式热交换装置即板式换热器,关于板式换热器的技术信息可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见诸,略以例举的如公告号CN2090959U (板式热交换器)、公开号CN101675314A (板式热交换器)、公布号CN102165279A (板式热交换器)、公告号CN202793137U (带有双重深浅不同波纹的板式热交换器板片),等等。板式热交换装置虽然能够满足换热效率理想的要求,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卫生、生物医药安全、化工产品质量要求的日趋严苛,板式热交换装置有失卫生安全的问题逐渐得到重视。因为板式换热器不论是在工作状态还是在非工作的清洗状态都是处于静态的,即不可运动的,因此清洗时往往难以将沾附的物料有效清除,而残留于换热器上的物料极易滋生细菌,造成污染。上述问题成了业界关注并且迫切期望解决的技术课题,但是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可借鉴的技术启示。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在清洗时能够保障优异的清洗效果而藉以体现食品卫生和制药安全、有利于体现理想的换热效果而藉以提高对食品医药化工产品的制备效率和有益于体现结构简练而藉以方便制造与使用以及维护的热交换装置。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在使用状态下呈水平设置的并且具有换热腔的一换热筒体,在该换热筒体的一端的下部构成有一与换热腔相通的用于将换热腔内的经过换热后的物料引出的物料引出接口,而在换热筒体的另一端的上部构成有一同样与换热腔相通的用于将需要换热的物料引入换热腔内进行换热的物料引入接口,其中:在所述换热筒体的一端固定有一第一筒体端盖,而在换热筒体的另一端固定有一第二筒体端盖;一列管式换热机构,该列管式换热机构设置在换热腔内,并且同时与所述的第一筒体端盖以及第二筒体端盖转动配合;构成有换热介质引入腔的过渡配接座,该过渡配接座与第一筒体端盖固定连接,并且在该过渡配接座上构成有一用于将换热介质引入到所述换热介质引入腔内的换热介质引入接口 ;一用于驱使所述列管式换热机构转动的动力机构,该动力机构与所述的过渡配接座固定,并且还与列管式换热机构传动连接。在本发 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筒体还构成有一夹腔,并且在换热筒体的所述一端的下部构成有一夹层腔换热介质引入接口,而在换热筒体的所述另一端的上部构成有一夹层腔换热介质引出接口,夹层腔换热介质引入接口和夹层腔换热介质引出接口均与所述的夹腔相通。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筒体端盖背对所述换热腔的一侧并且位于该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第一辊轴套配接座,在该第一辊轴套配接座的第一座腔内设置有一第一轴承,所述的第二筒体端盖背对换热腔的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第二辊轴套配接座,在该第二辊轴套配接座的第二座腔内设置有一第二轴承,所述的动力机构连同所述过渡配接座与第一辊轴套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换热腔内的所述列管式换热机构与所述的第一轴承转动配合,并且还与所述的第二轴承转动配合,所述的换热介质引入腔向列管式换热机构提供换热介质。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列管式换热机构包括第一列管固定盘、第二列管固定盘和一组换热管,第一列管固定盘位于所述换热腔朝向所述第一筒体端盖的一端,该第一列管固定盘构成有一列管换热介质引入腔,并且在该第一列管固定盘面对第一筒体端盖一侧的壁体的中央位置延伸有一第一固定盘轴套,该第一固定盘轴套与设置在所述第一轴套配接座的第一座腔内的所述第一轴承转动配合,并且还伸展到所述过渡配接座的所述换热介质引入腔内,在该第一固定盘轴套的轴向中央构成有第一轴套腔,该第一轴套腔同时与所述的换热介质引入腔以及列管换热介质引入腔相通,第二列管固定盘位于换热腔朝向所述第二筒体端盖的一端,该第二列管固定盘构成有一列管换热介质引出腔,并且在该第二列管固定盘面对第二筒体端盖一侧的壁体的中央位置延伸有一第二固定盘轴套,该第二固定盘轴套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座腔内的所述第二轴承转动配合,并且在该第二固定盘轴套的轴向中央构成有一第二轴套腔,该第二轴套腔与列管换热介质引出腔相通,一组换热管的一端与第一列管固定盘固定,并且各换热管的管腔与所述的列管换热介质引入腔相通,一组换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列管固定盘固定,并且各换热管的管腔与所述的列管换热介质引出腔相通,所述的动力机构与所述的第一固定轴套连接。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固定盘轴套的壁体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换热介质引入腔的位置开设有换热介质导入孔,换热介质导入孔与换热介质引入腔相通。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固定盘轴套上并且朝向所述动力机构的一端延伸有一与所述第一轴套腔分隔的轴连接头,该轴连接头与所述过渡配接座背对所述第一辊轴套配接座的一侧的侧面平齐,在所述的第一辊轴套连接座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辊轴套连接螺钉孔,而在过渡配接座上并且在对应于辊轴套连接螺钉孔的位置开设有数量与辊轴套连接螺钉孔相等的过渡配接座螺钉孔,所述的动力机构在对应于过渡配接座螺钉孔的位置与所述轴连接头传动连接。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和减速箱,电机与减速箱传动配接,并且由减速箱连同电机在对应于所述过渡配接座螺钉孔和辊轴套连接螺钉孔的位置协同所述过渡配接座与所述辊轴套配接座固定,该减速箱的减速箱输出轴与所述轴连接头传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减速箱朝向所述过渡配接座的一端构成有一减速箱连接法兰盘,在该减速箱连接法兰盘上并且围减速箱连接法兰盘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螺栓孔,在各螺栓孔上配设有一螺栓,螺栓在途经所述过渡配接座螺钉孔后与所述辊轴套连接螺钉孔固定。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轴连接头的内壁上开设有一键槽,而在所述的减速箱输出轴上构成有平键,该平键与键槽相配合。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固定盘轴套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座腔的腔壁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固定盘轴套的外壁与所述第二座腔的腔壁密封配合。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将列管式换热机构同时与第一筒体端盖以及第二筒体端盖传动配合,并且将动力机构与列管式换热机构传动连接,因此在实施清洗时可由动力机构带动列管式换热机构旋转,从而可获得理想的清洁效果,以保障食品医药化工产品的卫生与安全;由于列管式换热机构能与进入到换热腔内的物料有效换热,因而换热效果理想,能提高对产品的加工效率;由于整体结构简练,因而不仅操作维护方便而且制造成本廉价。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下面的描述虽然是针对食品行业如生产诸如冰淇淋之类的产品而言的,但是不能由此而认为本发明热交换装置仅适用于食品生产,因为依据举一反三之理,完全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生物医药化工·行业。请参见图1和图2,给出了优选使用不锈钢并且为食品级不锈钢(如不锈钢304)制作的圆筒状的换热筒体1,该换热筒体I在使用状态下呈水平设置,并且构成有一换热腔11,在换热筒体I的一端即图示位置状态的左端用一组第一端盖固定螺钉142固定有一第一筒体端盖14,而在换热筒体I的另一端即图示位置状态的右端用一组第二端盖固定螺钉152固定有一第一筒体盖端15,藉由第一、第二筒体端盖14、15分别对换热筒体I的换热腔11的一端以及另一端的腔口蔽护。在换热筒体I的一端(左端)的下部配接有(即前述的构成有)一与换热腔11相通的物料引出接口 12,该物料引出接口 12与换热腔11相通,由其将换热腔11内的经过换热后的物料如冰淇淋料或其它类似的料(如饮料、牛奶、豆浆等等)引出至灌装机构灌装,例如将物料引出接口 12通过管路与灌装机构连接;在换热筒体I的另一端(右端)的上部配接有(即前述的构成有)一物料引入接口 13,该物料引入接口 13同样与换热腔11相通,由该物料引入接口 1213将前道工序加工完成的有待于换热的物料引入换热腔11。作为优选的方案,将前述的换热筒体I构成有一夹腔16 (该夹腔16也可称为夹层腔或夹套腔),也就是说使换热筒体I形成夹套式换热筒体,由于夹腔16的存在,因此在换热筒体I的一端(左端)的下部连接有一夹腔换热介质引入接口 17a,而在换热筒体I的另一端(右端)的上部固接有一夹腔换热介质引出接口 17b,由夹腔换热介质引入接口 17a引入到夹腔16内的换热介质由夹腔换热介质引出接口 17b引出。当所述的换热介质(以下涉及的换热介质同例)为常温的水时,可将进入到换热腔11内的高温物料配合下面将要描述的列管式换热机构2换热成常温的物料,反之,当换热介质为具有致冷效果的液剂时,那么可将进入到换热腔11内的常温物料配合更管式换热机构2换热成低于常温的物料。当换热介质为高温蒸气或高温液体时,那么可将进入到换热腔11内的物料配合列管式换热机构2换热成高于常温的物料。请继续见图1和图2,前述的第一筒体端盖14朝向外的一侧即背对换热腔11的一侧且位于该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也可称延伸有)一第一辊轴套配接座141,在该第一辊轴套配接座141的第一座腔1411 (图2示)内设置有一第一轴承1412,并且在第一筒体端盖14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辊轴套连接螺钉孔1413。前述的 第二筒体端盖15朝向外的一侧即背对换热腔11的一侧且位于该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也可称延伸有)一第二辊轴套配接座151,在该第二辊轴套配接座151的第二座腔1511内设置有一第二轴承1512。上面提及的列管式换热机构2以卧置状态设置在换热器腔11内,并且通过前述的第一轴承1412与前述的第一筒体端盖14转动配合以及通过前述的第二轴承1512与第二筒体端盖15转动配合。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前述列管式换热机构的结构如下:包括第一、第二列管固定盘21、22和一组换热管23,第一列管固定盘21位于换热腔11朝向所述第一筒体端盖14的一端,该第一列管固定盘21构成有一列管换热介质引入腔211,以及在该第一列管固定盘21面对第一筒体端盖14 一侧的壁体并且位于该壁体的中央位置延伸有一第一固定盘轴套212,该第一固定盘轴套212与前述第一轴承1412转动配合,并且该第一固定盘轴套212还朝着下面将要描述的过渡配接座3延伸。由图所示,第一固定盘轴套212的轴向中央构成有一第一轴套腔2121,该第一轴套腔2121与前述的列管换热介质引入腔211相通。第二列管固定盘22位于换热腔11朝向所述第二筒体端盖15的一端,该第二列管固定盘22构成有一列管换热介质引出腔221,并且在该第二列管固定盘22面对前述第二筒体端盖15 —侧的壁体的中央位置延伸有一第二固定盘轴套222,该第二固定盘轴套222与前述第二轴承1512转动配合。由图所示,在第二固定盘轴套222的轴向中央构成有一第二轴套腔2221,该第二轴套腔2221与前述的列管换热介质引出腔221相通。一组换热管23的一端(左端)与第一列管固定盘21固定,并且各换热管23的管腔与列管换热介质引入腔211相通,而一组换热管23的另一端(右端)与第二列管固定盘22固定,并且各换热管23的管腔与所述的列管换热介质引出腔221相通,
由图所示,前述的第一固定盘轴套212的外壁与第一辊轴套配接座141的第一座腔1411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圈2124形成密封,而前述的第二固定盘轴套222的外壁与第二辊轴套配接座的第二座腔1511之间通过第二密封圈2222形成密封。在前述第二辊轴套配接座151朝向外的端面上用一组端盘固定螺钉15131固定有一棍轴端盘1513,由该棍轴端盘1513对前述的第二轴承1512限定。并且棍轴端盘1513与第二固定盘轴套222之间由端盘密封圈15132密封。前述的第一轴承1412由下面即将描述的过渡配接座限定。前述的第一、第二列管固定座21、22以及一组换热管23的材料同样使用食品级的不锈钢(如不锈钢304)。上面提及的过渡配接座3与第一辊轴套配接座141固定连接,在该过渡配接座3上构成有(延伸有)一换热介质引入接口 32,该换热介质引入接口 32与过渡配接座3的换热介质引入腔31相通,具体地讲,由换热介质引入接口 32将换热介质引入换热介质引入腔31内。如前述由于前述的第一固定盘轴套212伸展到过渡配接座3,因此在第一固定盘轴套212上且对应于换热介质引入腔31的位置开设有一组换热介质导入孔2122,该一组换热介质导入孔2122围绕第一固定盘轴套212的圆周方向 间隔开设。由此可知,进入到换热介质引入腔31内的换热介质经换热介质导入孔2122进入第一轴套腔2121,进而进入列管换热介质引入腔211,而进入到列管换热介质引入腔211内的换热介质在途经一组换热管23的管腔后引入第二列管固定盘22的列管换热介质引出腔221,直至从第二轴套腔2221引出,如此循环。由图所示,在前述的第一固定盘轴套212上并且朝向下面即将描述的动力机构4的一端延伸有一与前述第一轴套腔2121分隔的轴连接头2123,该轴连接头2123与过渡配接座3背对第一辊轴套配接座141的一侧的侧面平齐,并且在轴连接头2123的内壁上开设有一键槽21231。在前述的过渡配接座3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辊轴套连接螺钉孔1413的位置开设有一组数量与辊轴套连接螺钉孔1413相等的过渡配接座螺钉孔33。优选地,在过渡配接座3与第一固定盘轴套212的外壁之间通过一对第三密封圈34密封配合,藉由该一对第三密封圈34起到对前述的换热介质引入腔31的密封作用,以避免泄漏。请依然见图1和图2,上面提及的包括电机41和减速箱42,电机41与减速箱42按照公知的常识传动配接,并且由减速箱42连同电机41在对应于前述的过渡配接座螺钉孔33的位置在途经过渡配接座3后与第一筒体端盖14的第一辊轴套配接座141固定连接,并且减速箱42的减速箱输出轴421与前述的轴连接头2123传动连接。由图所示,在减速箱42朝向过渡配接座3的一端构成有一减速箱连接法兰盘422,在该减速箱连接法兰盘422上并且围减速箱连接法兰盘422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螺栓孔4221,在各螺栓孔4221上配设有一螺栓4222,藉由螺栓4222在穿过过渡配接座螺钉孔33后旋入于辊轴套连接螺钉孔1413,从而将整个动力机构4连同过渡配接座3与辊轴套配接座141固定。优选地,在前述的减速箱输出轴421上构成有一平键4211,该平键4211与前述轴连接头2123上的键槽21231配合。又,依据公知常识,本发明在使用状态下将减速箱42支承于另行设置的支架上,而支架与图2中示意的机架5固定,前述的第一辊轴套配接座141以及第二辊轴套配接座151支承于机架5上。申请人:描述本发明的使用,以对低温的物料换热至常温的物料为例,将物料从物料引入接口 13引入至换热腔11内,同时连续地向夹腔换热介质引入接口 17a引入换热介质如常温水,换热介质经夹腔16后连续地从夹腔换热介质引出接口 17b引出。与此同时,换热介质如常温水从换热介质引入接口 32引入,并且引入的换热介质依次经换热介质引入腔31、换热介质导入孔2122、第一轴套腔2121、列管换热介质引入腔211、一组换热管23的管腔和列管换热介质引出腔221,直至由第二轴套腔2221引出。在该过程中,由换热管23以及夹腔16同时对换热腔11内的物料换热,形成常温的物料,并且从物料引出接口 12引出至灌装机构灌装。在换热过程中同时开启动力机构4的电机41,带动列管式换热机构2转动,具体是:由电机41带动减速箱42,由减速箱42减速并且经减速箱42的减速箱输出轴421带动轴连接头2123,由于列管式换热机构2的第一列管固定盘21通过其第一固定盘轴套212与第一轴承1412转动配合,并且列管式换热机构2的第二列管固定盘22通过其第二固定盘轴套222与第二轴承1512转动配合,因而减速箱输出轴421通过轴连接头2123使整个列管式换热机构2旋转,从而提高换热效率。当一个工班结束后并且实施清洗时,向物料引入接口 13引入清洗液如清洁的自来水,同时开启动力机构4的电机41,由电机41带动减速箱42,由减速箱42减速并且经减速箱42的减速箱输出轴421带动轴连接头2123,由于列管式换热机构2的第一列管固定座21通过其第一固定盘轴套212与第一轴承1412转动配合,并且列管式换热机构2的第二列管固定座22通过其第二固定盘轴套222与第二轴承1512转动配合,因而减速箱输出轴421通过轴连接头2123使整个列管式换热机构2旋转,从而有助于使换热腔11内积集或称沾附的物料污垢清除,以确保卫生与安全。在上述清洗结束后,清洗液能从物料引出接口 12自流排净,而公知的板式热交换器清洗后,因其结构决定了不 能即无法将清洗液自流排净。
权利要求
1.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使用状态下呈水平设置的并且具有换热腔(11)的一换热筒体(I),在该换热筒体(I)的一端的下部构成有一与换热腔(11)相通的用于将换热腔(11)内的经过换热后的物料引出的物料引出接口(12),而在换热筒体(I)的另一端的上部构成有一同样与换热腔(11)相通的用于将需要换热的物料引入换热腔(11)内进行换热的物料引入接口(13),其中在所述换热筒体(I)的一端固定有一第一筒体端盖(14),而在换热筒体(I)的另一端固定有一第二筒体端盖(15);—列管式换热机构(2),该列管式换热机构⑵设置在换热腔(11)内,并且同时与所述的第一筒体端盖(14)以及第二筒体端盖(15)转动配合;构成有换热介质引入腔(31)的过渡配接座(3),该过渡配接座(3)与第一筒体端盖(14)固定连接,并且在该过渡配接座(3)上构成有一用于将换热介质引入到所述换热介质引入腔(31)内的换热介质引入接口(32);—用于驱使所述列管式换热机构(2)转动的动力机构(4),该动力机构(4)与所述的过渡配接座(3)固定,并且还与列管式换热机构(2)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筒体(I)还构成有一夹腔(16),并且在换热筒体(I)的所述一端的下部构成有一夹层腔换热介质引入接口(17a),而在换热筒体(I)的所述另一端的上部构成有一夹层腔换热介质引出接口(17b),夹层腔换热介质引入接口(17a)和夹层腔换热介质引出接口(17b)均与所述的夹腔(16)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筒体端盖(14)背对所述换热腔(11)的一侧并且位于该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第一辊轴套配接座(141),在该第一辊轴套配接座(141)的第一座腔(1411)内设置有一第一轴承(1412),所述的第二筒体端盖(15)背对换热腔(11)的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第二辊轴套配接座(151),在该第二辊轴套配接座(151)的第二座腔(1511)内设置有一第二轴承(1512),所述的动力机构(4)连同所述过渡配接座(3)与第一辊轴套(141)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换热腔(11)内的所述列管式换热机构(2)与所述的第一轴承(1412)转动配合,并且还与所述的第二轴承(1512)转动配合,所述的换热介质引入腔(31)向列管式换热机构(2)提供换热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列管式换热机构(2)包括第一列管固定盘(21)、第二列管固定盘(22)和一组换热管(23 ),第一列管固定盘(21)位于所述换热腔(11)朝向所述第一筒体端盖(14)的一端,该第一列管固定盘(21)构成有一列管换热介质引入腔(211),并且在该第一列管固定盘(21)面对第一筒体端盖(14) 一侧的壁体的中央位置延伸有一第一固定盘轴套(212),该第一固定盘轴套(212)与设置在所述第一轴套配接座(141)的第一座腔(1411)内的所述第一轴承(1412)转动配合,并且还伸展到所述过渡配接座(3)的所述换热介质引入腔(31)内,在该第一固定盘轴套(212)的轴向中央构成有第一轴套腔(2121),该第一轴套腔(2121)同时与所述的换热介质引入腔(31)以及列管换热介质引入腔(211)相通,第二列管固定盘(22)位于换热腔(11)朝向所述第二筒体端盖(15)的一端,该第二列管固定盘(22)构成有一列管换热介质引出腔(221),并且在该第二列管固定盘(22)面对第二筒体端盖(15) —侧的壁体的中央位置延伸有一第二固定盘轴套(222),该第二固定盘轴套(222)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座腔(1511)内的所述第二轴承(1512)转动配合,并且在该第二固定盘轴套(222)的轴向中央构成有一第二轴套腔(2221),该第二轴套腔(2221)与列管换热介质引出腔(221)相通,一组换热管(23)的一端与第一列管固定盘(21)固定,并且各换热管(23)的管腔与所述的列管换热介质引入腔(211)相通,一组换热管(23)的另一端与第二列管固定盘(22)固定,并且各换热管(23)的管腔与所述的列管换热介质引出腔(221)相通,所述的动力机构(4)与所述的第一固定轴套(21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固定盘轴套(212)的壁体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换热介质引入腔(31)的位置开设有换热介质导入孔(2122),换热介质导入孔(2122)与换热介质引入腔(31)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固定盘轴套(212)上并且朝向所述动力机构(4)的一端延伸有一与所述第一轴套腔(2121)分隔的轴连接头(2123),该轴连接头(2123)与所述过渡配接座(3)背对所述第一辊轴套配接座(141)的一侧的侧面平齐,在所述的第一辊轴套连接座(141)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辊轴套连接螺钉孔(1413),而在过渡配接座(3)上并且在对应于辊轴套连接螺钉孔(1413)的位置开设有数量与辊轴套连接螺钉孔(1413)相等的过渡配接座螺钉孔(33),所述的动力机构(4)在对应于过渡配接座螺钉孔(33)的位置与所述轴连接头(2123)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机构(4)包括电机(41)和减速箱(42),电机(41)与减速箱(42)传动配接,并且由减速箱(42)连同电机(41)在对应于所述过渡配接座螺钉孔(33)和辊轴套连接螺钉孔(1413)的位置协同所述过渡配接座(3)与所述辊轴套配接座(141)固定,该减速箱(42)的减速箱输出轴(421)与所述轴连接头(2123)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速箱(42)朝向所述过渡配接座(3)的一端构成有一减速箱连接法兰盘(422),在该减速箱连接法兰盘(422)上并且围减速箱连接法兰盘(422)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螺栓孔(4221),在各螺栓孔(4221)上配设有一螺栓(4222),螺栓(4222)在途经所述过渡配接座螺钉孔(33)后与所述辊轴套连接螺钉孔(1413)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轴连接头(2123)的内壁上开设有一键槽(21231),而在所述的减速箱输出轴(421)上构成有平键(4211),该平键(4211)与键槽(21231)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盘轴套(212)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座腔(1411)的腔壁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固定盘轴套(222)的外壁与所述第二座腔(1511)的腔壁密封配合。
全文摘要
一种热交换装置,属于食品、医药化工机械技术领域。包括一换热筒体,在换热筒体的一端的下部构成有物料引出接口,在换热筒体的另一端的上部构成有物料引入接口,在换热筒体的一端固定有第一筒体端盖、另一端固定有第二筒体端盖;列管式换热机构,设置在换热腔内,且与第一、第二筒体端盖配合;过渡配接座,与第一筒体端盖固定连接,在过渡配接座上构成有换热介质引入接口;动力机构,与过渡配接座固定,且还与列管式换热机构传动连接。可获得理想的清洁效果,以保障食品医药化工产品的卫生与安全;换热效果理想,能提高对产品的加工效率;整体结构简练,不仅操作维护方便而且制造成本廉价。
文档编号F28D11/04GK103256840SQ20131020606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9日
发明者白云 申请人:常熟威玛乳品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