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排驱动结构及炉排驱动控制步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9723阅读:1060来源:国知局
炉排驱动结构及炉排驱动控制步骤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垃圾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炉排驱动结构及炉排驱动控制步骤。



背景技术:

垃圾的处理是城市化过程及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现有技术中,垃圾站在垃圾焚烧系统不能够适应国内高水分、低热值的垃圾,且不合理的垃圾焚烧系统对垃圾的焚烧不完全,不利于提高焚烧处理能力和降低灰渣热灼减率,其排放物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控制方便,可有效提高垃圾焚烧效率的炉排驱动结构及炉排驱动控制步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这种炉排驱动结构,炉排的一端为支撑端,通过支座可转动的连接在下方的炉排座上,另一端为驱动端,所述驱动端设有与炉排摆动方向垂直的炉排轴,在所述炉排轴的两端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通过连杆连接驱动所述炉排前后运动的驱动缸。

为使上述技术方案更加详尽和具体,本发明还提供以下更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以获得满意的实用效果:

所述连杆为V型结构杆,在所述V型结构杆中部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连接在支座上,所述V型结构杆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缸,另一端连接所述推杆。

所述推杆上设有连接护罩。

所述炉排包括干燥炉排,燃烧炉排及燃尽炉排,所述各炉排由高到低布置呈阶梯状结构。

所述每个炉排向下倾斜布置,在每个炉排下方均设有支撑摆杆。

在所述炉排的两侧均连接有支撑摆杆,所述支撑摆杆的一端铰接连接在所述炉排座上另一端铰接连接在所述炉排侧边。

一种炉排驱动控制步骤,采用炉排驱动结构驱动,包括如下步骤:

1)在炉排正常使用过程中,启动驱动缸,控制炉排向前运动TM1=8~10秒和向后运动TM2=8~10秒,向前运动和向后运动之间间隔TM3=1秒;

2)炉排停止,停止时间TS,炉排在停止时间内做摇动动作;

在试运行时摇动次数N不少于一次。

摇动动作由摇动前进时间tm1、摇动间隔时间tm3和摇动后退时间tm2组成,通过驱动缸控制摇动时间,摇动间隔时间tm3为1秒。

每次摇动动作之间,炉排间隔停止,摇动停止时间t s,摇动停止时间ts=(TS-(tm1+tm2+tm3)×N)/(N+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炉排驱动结构及炉排驱动控制步骤,结构简单,操作控制方便,可有效提高垃圾焚烧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焚烧炉排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炉排摇动动作时序图。

图中标记为:4、炉排,41、干燥炉排,42、燃烧炉排,43、燃尽炉排,44、炉排驱动结构,441、驱动缸,442、连杆,443、推杆,444、连接护罩,45、支撑摆杆,46,支撑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垃圾焚烧依次通过炉排4上的各个区域,焚烧过程中通过炉排驱动结构,驱动炉排运动,垃圾在炉排上振动并向前移动,可得到充分燃烧。垃圾由一个区进入到另一区时,起到一个大翻身打散的作用,直至燃烬排出炉膛。SUN型炉排由干燥炉排41、燃烧炉排42、燃烬炉排43组成,第1段干燥炉排41主要用于干燥、第2段燃烧炉排42主要用于燃烧、第3段燃烬炉排43用于完全燃烧。各段之间设有充分的落差,利用该落差对垃圾进行打散、搅拌。

本发明中,炉排驱动结构44为液压驱动或气动驱动结构,包括驱动缸441,驱动缸441通过连杆442连接推动炉排前后运动的推杆443。在驱动缸的进口端管路上设有控制液压油的比例流量阀,或是控制气压的气阀,焚烧炉排的驱动速度由比例流量阀或是气阀来调节。

优选的,连杆442具有两个连接端,为具有一定角度的V型结构杆,V型结构杆中部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连接在支座上,V型结构杆的一端连接驱动缸441,另一端连接推杆443。如图2中所示,驱动缸441、连杆442及推杆443呈M型连接位置,驱动过程中,以支座上转轴位为转动中心,驱动缸441活塞杆端伸出通过连杆442的方位变换为推杆443朝向炉排方向的移动,从而推动炉排移动。

本发明中,优选的,在推杆443上上设有连接护罩444,以减轻炉排往复推动过程中的振动。

本发明中,进一步优选的,干燥炉排41,燃烧炉排42及燃尽炉排43排面均向下倾斜布置,通过炉排的排面倾斜的方式,使垃圾在重力作用下,由高处的干燥炉排经燃烧炉排向燃烬炉排运送,有效地实现垃圾在炉排上由前向后、由上至下的输送过程,可实现以较小驱动力的炉排驱动结构,驱动整个炉排的运动,起到降低能耗的作用。并可同时实现垃圾在炉排上的干燥、燃烧和充分燃烬。

在每个炉排下方均设有支撑摆杆45。在炉排4的两侧均连接有支撑摆杆45,支撑摆杆45的一端铰接连接在炉排座上另一端铰接连接在炉排侧边,以得到较好的支撑作用,保证炉排稳定的摇动过程。

每一级炉排下方设有独立的进风室。各进风室连通的管道内均设有控制空气流量的流量风门。炉排下部为数个独立的风室,各风室之间互不窜风,各风室设有独立的流量风门。流量风门均单独配一台控制执行器,可根据各炉排所对区域的燃烧情况单独调整个别风门的开度,以实现最佳的燃烧效果。

进风室连接有灰风机,通过炉排间隙掉进风室的细小颗粒,通过清灰风机引入的高压风由放灰通道吹入出渣通道内。

在炉排设计上,通过控制料层厚度,减少炉排裸露,提高耐久性;各炉排具有独立的进风室,空气分布均匀使燃烧性提高;炉排缝隙掉灰减少,热灼减率得到改善,小于≤3%,一般为1-2%。采用本发明驱动机构,可避免炉排卡阻、脱落,炉排相互间无摩擦,减少磨耗、驱动不良。燃烧稳定,炉排的活动时间由自动燃烧控制系统自动调节。

本发明提供一种炉排驱动控制步骤,采用炉排驱动结构驱动,包括如下步骤:

1)在炉排正常使用过程中,启动驱动缸,控制炉排向前运动TM1=8~10秒和向后运动TM2=8~10秒,向前运动和向后运动之间间隔TM3=1秒;

2)炉排停止,停止时间TS,炉排在停止时间内做摇动动作;这样操作的好处在于:能够使垃圾料层更加均匀;燃尽点更加固定。进而改善垃圾燃烧效果,使蒸汽量趋于稳定。

在试运行时摇动次数N不少于一次。根据炉内的燃烧情况来控制摇动次数N。如果N过小则无意义或无效果,果如N过大即摇动太过频繁的话,那么垃圾就会过于充分燃烧,使得垃圾的燃尽点上移(偏离燃尽段炉排),影响整体燃烧效果。优选的N为3至10次。

摇动动作由摇动前进时间tm1、摇动间隔时间tm3和摇动后退时间tm2组成,通过驱动缸控制摇动时间,摇动间隔时间tm3为1秒。

每次摇动动作之间,炉排间隔停止,摇动停止时间t s,摇动停止时间ts=(TS-(tm1+tm2+tm3)×N)/(N+1)。

图3为摇动动作的时序,其中TM1:前进时间;TM2:后退时间;TM3:间隔时间=1sec;TS:停止时间(可变);tm1:摇动前进时间;tm2:摇动后退时间;tm3:摇动间隔时间=1sec;ts:摇动停止时间=(TS-(tm1+tm2+tm3)×N)/(N+1);N:摇动次数(可变),图3为N=3时的动作。

本发明炉排驱动结构及炉排驱动控制步骤,结构简单,操作控制方便,可有效提高垃圾焚烧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较好的应用前景。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受限于上述方式,只要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