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防风防雨助排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6948阅读:911来源:国知局
全天候防风防雨助排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筒防风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天候防风防雨助排烟装置。



背景技术:

生炉取暖,已是很多家庭的防寒取暖措施,但每年冬季因燃烧煤炭取暖和燃气热水器使用不当而致人中毒的事故不断发生。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世界上每年有超过250万人死于煤气中毒,我国每年也发生10万多宗煤气中毒事故。

防风帽,也叫排气帽或通风帽,已是社会上工业场合使用的成熟产品,它主要是安装在各种通气管道终端的出气口上,作用是只允许管道里的气体通过它顺利排出,而不允许室外气流倒灌回管道内,简单的说,就是相当于止回阀,只出不进。

纵观国内外各种防风帽,在使用过程中往往有所限制,这是因为自然界的风向变化无常,想要完全避开是很不容易的。另外,这些防风帽在工业应用方面已经比较普及,但在民用方面推广较为艰难,主要是因为现在市场上的防风帽结构加工要求高、制作工艺复杂、加工难度大、价格高,让人们难以接受。

有些原始的简易的烟道防风帽是用砖砌成,一是阻力较大,二是根本不能实现防风效果。风一旦进入烟道就会给烟道排烟添加阻力,破坏烟道的热压效应,造成往各支道串烟的现象。

所以,有一种方案是在烟道内增加一个抽风机来解决排烟问题。一是能够将倒进风造成排烟有阻力的问题彻底清除,二是能够增加烟道的吸拔力,更有利于排烟。但增加抽风机关系到噪音、震动、维护、成本等问题,适用性较低。

近年来,有企业推出了民用防风帽,其外表层是圆筒形的防风筒,中间是烟筒管,烟筒管出气口在防风筒的中间,烟筒管上面设有一个扁平的碟形遮挡盖。防风筒能够挡住水平方向的风刮向烟筒管内,烟筒管的两头由于风的流动,在其内外出现了压力差,让烟筒管内产生了负压、形成了空吸作用,更有利于烟筒的排烟效果,通过采用“伯努利”原理,避免了不同风向的风倒灌回烟筒内。

这种防风帽虽然能够做到不错的防风效果,但防风筒只是简单的圆筒结构,并不能完全的将各方面的来风都挡住或加以利用,尤其是风速较大的时候,防风效果会变差。因此,这种结构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天候防风防雨助排烟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防风帽不能彻底防风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天候防风防雨助排烟装置,包括:防风筒、遮挡盖以及烟筒管;

所述防风筒套设在所述烟筒管的上端外部,且所述烟筒管的排烟口位于所述防风筒的中心位置,所述遮挡盖悬设在所述烟筒管的上方,所述遮挡盖与所述烟筒管通过支架连接,

所述防风筒的内壁与所述烟筒管通过导流板连接;

所述防风筒为圆筒形,其上下两端面倾斜设置,且所述防风筒的上下两端面边缘为相互平行且形状相同的椭圆形;

所述防风筒的轴线与所述烟筒管的轴线共线,所述防风筒的上下两端面的椭圆形的长轴和短轴均与水平面存在大于0°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遮挡盖包括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设置为上小下大的锥形体,所述第一盖体的外缘通过支架与烟筒管的排烟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遮挡盖还包括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设置为上大下小的锥形体,所述第二盖体的上部与第一盖体下部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烟筒管的排烟口为喇叭口状。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的截面为S形。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自下至上为螺旋状。

进一步地,所述遮挡盖的最高点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低于所述防风筒的上端面最低点的位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烟筒管内;

或者,所述风机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烟筒管外部,且所述风机正对于所述防风筒上部进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烟筒管的外壁上铺设光伏发电薄膜,所述烟筒管上设置一容纳蓄电池的封闭电池盒,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所述光伏发电薄膜和所述风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风筒的外壁上铺设光伏发电薄膜,所述烟筒管上设置一容纳蓄电池的封闭电池盒,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所述光伏发电薄膜和所述风机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采用遮挡方式,将利用防风筒将烟筒管的排烟口隐蔽起来,实现了全方位防风的效果,以保证烟道始终保持畅通;并且,防风筒的上下两端面的椭圆形的长轴和短轴均与水平面存在大于0°的夹角;当外部来风时,气流会由上下两端面边缘的低点到达其对面的高点,进而引导气流沿防风筒的筒壁进行排出,在做到防风的同时,使烟筒管内的压力低于环境大气压力值,形成负压,进而使经过排烟口风速产生抽力,达到抽风排烟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天候防风防雨助排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天候防风防雨助排烟装置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带风机的全天候防风防雨助排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带风机的全天候防风防雨助排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防风筒;2-烟筒管;3-遮挡盖;4-支架;5-导流板;6-风机;7-光发电薄膜;8-电池盒;31-第一盖体;32-第二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和图2;

本实施例提供的全天候防风防雨助排烟装置,包括:防风筒1、遮挡盖3以及烟筒管2。

防风筒1套设在烟筒管2的上端外部,且所述烟筒管2的排烟口位于所述防风筒1的中心位置,烟筒管的排烟口为喇叭口状,所述遮挡盖3悬设在所述烟筒管2的上方,所述遮挡盖3与所述烟筒管2通过支架4连接;

所述防风筒1的内壁与所述烟筒管2通过导流板5连接;

支架4为沿所述烟筒管2圆周方向分布的多个;具体的,支架4可以采用直板或者采用弯曲的弯板形式;

防风筒1为圆筒形,其上下两端面均为倾斜设置,使防风筒1的上下两端面边缘形成相互平行且形状相同的椭圆形;防风筒1的轴线与烟筒管2的轴线共线布置。

并且,防风筒1的上下两端面的椭圆形的长轴和短轴均与水平面存在大于0°的夹角;

具体的,防风筒1的上下两端面的椭圆形的长轴和短轴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均在30度以内。由图1可以看出,该防风筒1的上下两端面边缘的各个基点均不在同一平面上。即,该椭圆形面的长轴对应的两端圆弧一高一低设置(图示为前段低后段高),该椭圆形面的短轴对应的两端圆弧同样呈一高一低设置(图示为左段低右段高)。

本方案通过对防风筒的结构和形状做进一步的设计,采用了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原理,能够将各个方向的来风均转化为对烟筒管的吸力,例如,当外部来风时,气流会由上下两端面边缘的低点到达其对面的高点,进而引导气流沿防风筒的筒壁进行排出,在做到防风的同时,使烟筒管内的压力低于环境大气压力值,形成负压,进而使经过排烟口风速产生抽力,达到抽风排烟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防风筒1的横截面积为烟筒管2的横截面积的2~4倍。一般情况下,防风筒1的横截面积为烟筒管2的横截面积的2倍即可。

对于绝大多数民用烟筒来说,烟筒管2的直径为5~10cm,根据这一尺寸,防风筒1在竖直方向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高度差不超过2cm。对于某些烟筒较大的应用场合,需要相应的增加烟筒管2的直径,同时也根据比例关系,相应的增加防风筒1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高度差。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遮挡盖3包括第一盖体31,所述第一盖体31设置为上小下大的锥形体,所述第一盖体31的外缘通过支架与烟筒管2的排烟口连接。应用时,第一盖体31一方面起到遮挡外部杂物以及雨水等作用,防止杂物及雨水进入烟筒管2而影响排烟效果,另一方面,第一盖体31的形状采用上小下大的锥形体设计,在外部由上至下进风时,其锥形面能够有效将风力引流至烟筒管的排风口外,进而避免对排风产生影响,另外,该锥形体设计的第一盖体31在导流过程中,还能够使烟筒管2排烟口附近产生负压作用,进而对烟筒管内的烟气产生抽吸力,增加排烟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遮挡盖3还包括第二盖体32,所述第二盖体32设置为上大下小的锥形体,即第二盖体32的形状与第一盖体31的形状相同,且成对称状态进行对接,使第二盖体32的上部与第一盖体31下部连接固定。应用时,第二盖体32可以对烟筒管排出的烟气产生引流作用,避免仅仅设计第一盖体时,第一盖体的底部对排出的烟气的阻挡。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流板设置有多个,多个导流板均匀分布在烟筒管外壁与防风筒的内壁之间,起到对两者的连接作用。

优选地,导流板的截面为S形,

优选地,导流板自下至上为螺旋状。

上述的导流板一方面起到对烟筒管与防风筒的连接作用,另一方面,截面为S形、自下至上为螺旋状的结构设计,能够起到对烟筒管与防风筒之间区域进风起到引流作用,进一步减小外部风力对烟筒管2的排烟效果的影响。

在无风天气时,防风筒1和进风口5都难以为烟气提供额外的动力,这对烟气的顺利排出是不利的。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还可以在所述烟筒管2内设置有风机6,以在无风天气为烟气的排放提供额外的动力。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带风机的全天候防风防雨助排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烟筒管2内设置有风机6,以便在无风天气或者微风天气开启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在烟筒管2的外壁上铺设一圈光伏发电薄膜7,在烟筒管2上设置一容纳蓄电池的封闭电池盒8,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所述光伏发电薄膜7和所述风机6连接,为风机6全天候供电。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带风机的全天候防风防雨助排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防风筒1上部设置有风机6,以便在无风天气或者阴雨低压天气开启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在防风筒1的外壁上铺设一圈光伏发电薄膜7,在烟筒管2上设置一容纳蓄电池的封闭电池盒8,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所述光伏发电薄膜7和所述风机6连接,为风机6全天候供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