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式壁冷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3618阅读:1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膜式壁冷渣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膜式壁冷渣机,属于冷渣机领域。



背景技术:

国内循环硫化床锅炉冷渣器主要采用的是双层滚筒式冷渣器,滚筒式冷渣器主要是通过内筒和外筒形成冷却水套,其内固定有螺旋叶片,冷渣器筒体旋转过程中热渣与冷却水逆向运动并进行热交换,筒体旋转将热渣从高温端输送至低温段形成冷渣,由于滚筒式冷渣器冷却渣量相对较大并可无级调速而被普遍选用。

目前的滚筒式冷渣器存在以下缺点:筒体承压能力较差,筒体易变形,甚至爆裂;出渣温度高,由于目前滚筒式冷渣器采用的是内筒叶片推动物料向前运动,物料在两个叶片中间,堆积厚度高,成半个蛋糕状,物料与冷却管壁接触面积很小,导致冷却温度高且旋转筒体与静止渣箱动静结合处易漏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膜式壁冷渣机,以解决筒体承压能力较差,筒体易变形,甚至爆裂,物料与冷却管壁接触面积很小,导致冷却温度高且旋转筒体与静止渣箱动静结合处易漏渣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膜式壁冷渣机,其结构包括进料装置、滚筒、出料装置、冷却水进出装置、炉渣出口、支撑滚轮、驱动装置、底架,所述的滚筒的一端设有进料装置,所述的滚筒的另一端设有出料装置,所述的炉渣出口设于出料装置的底端,所述的滚筒通过支撑滚轮安装在底架上,所述的驱动装置设于底架的中间,所述的滚筒由挡渣板、导料板、水管、膜片组成,所述的水管和膜片交错连接,所述的挡渣板沿着滚筒内部轴线设置,所述的挡渣板和导料板相连接,所述的导料板和水管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冷却水进出装置由冷却水进口、管道、冷却水出口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冷却水进口设于管道的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管道和冷却水出口相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管和膜片组成膜式水冷壁结构,所述的两个以上的膜式水冷壁结构构成冷却筒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装置与滚筒之间设有传动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料装置包括炉渣进口和进口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料板以可变螺旋线形式设置在滚筒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管和膜片交错连接在一起构成环形封闭空间,即筒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膜式水冷壁结构形式组成冷却筒体,以及挡渣板和导料板,从而大大增加设备热交换面积,提高设备换热效率,从而降低出渣温度,膜式水冷壁结构承压能力强,对冷却水压力适应范围大,能适应低、中、高压的冷却水,确保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冷却水经过冷却筒体后被炉渣加热,产生的热水可进入锅炉补充水,达到热量回收的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膜式壁冷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膜式壁冷渣机的滚筒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膜式壁冷渣机的挡渣板导料板布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膜式壁冷渣机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进料装置-1、滚筒-2、出料装置-3、冷却水进出装置-4、炉渣出口-5、支撑滚轮-6、驱动装置-7、底架-8、冷却水进口-401、管道-402、冷却水出口-403、挡渣板-201、导料板-202、水管-203、膜片-20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式壁冷渣机:其结构包括进料装置1、滚筒2、出料装置3、冷却水进出装置4、炉渣出口5、支撑滚轮6、驱动装置7、底架8,所述的滚筒2的一端设有进料装置1,所述的滚筒2的另一端设有出料装置3,所述的炉渣出口5设于出料装置3的底端,所述的滚筒2通过支撑滚轮6安装在底架8上,所述的驱动装置7设于底架8的中间,所述的滚筒2由挡渣板201、导料板202、水管203、膜片204组成,所述的水管203和膜片204交错连接,所述的挡渣板201沿着滚筒2内部轴线设置,所述的挡渣板201和导料板202相连接,所述的导料板202和水管203相连接,所述的冷却水进出装置4由冷却水进口401、管道402、冷却水出口403组成,所述的冷却水进口401设于管道402的上部,所述的管道402和冷却水出口403相通连接,所述的水管203和膜片204组成膜式水冷壁结构,所述的两个以上的膜式水冷壁结构构成冷却筒体,所述的驱动装置7与滚筒2之间设有传动齿轮,所述的进料装置1包括炉渣进口和进口管道,所述的导料板202以可变螺旋线形式设置在滚筒2内壁上,所述的水管203和膜片204交错连接在一起构成环形封闭空间,即筒体。

挡渣板201沿滚筒2轴线方向设置,导料板202为可变螺旋线形式设置,挡渣板201与导料板202形成蜂窝式冷却腔,冷却水经过筒体后被炉渣加热,这样可使炉渣接触时间更久,同时可将炉渣带到筒体顶端后进行抛洒,以便充分对物料进行冷却,提高换热效率,达到最好的冷却效果,采用膜式水冷壁结构形式组成冷却筒体,并在筒体内部轴线方向沿每根水管203布置挡渣板,沿筒体径向按可变螺旋线形式排列导料板202,使筒体换热面形成蜂窝状冷却腔,从而大大增加设备热交换面积,提高设备换热效率,从而降低出渣温度,滚筒2内壁采用膜式壁结构,其承压能力强,对冷却水压力适应范围大,能适应低、中、高压的冷却水,确保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驱动装置7为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进料装置导料板1、滚筒导料板2、出料装置导料板3、冷却水进出装置导料板4、炉渣出口导料板5、支撑滚轮导料板6、驱动装置导料板7、底架导料板8、冷却水进口导料板401、管道导料板402、冷却水出口导料板403、挡渣板导料板201、导料板导料板202、水管导料板203、膜片导料板204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筒体承压能力较差,筒体易变形,甚至爆裂,物料与冷却管壁接触面积很小,导致冷却温度高且旋转筒体与静止渣箱动静结合处易漏渣,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采用膜式水冷壁结构形式组成冷却筒体,以及挡渣板201和导料板202,从而大大增加设备热交换面积,提高设备换热效率,从而降低出渣温度,膜式水冷壁结构承压能力强,对冷却水压力适应范围大,能适应低、中、高压的冷却水,确保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冷却水经过冷却筒体后被炉渣加热,产生的热水可进入锅炉补充水,达到热量回收的效果,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的滚筒2的一端设有进料装置1,所述的滚筒2的另一端设有出料装置3,所述的炉渣出口5设于出料装置3的底端,所述的滚筒2通过支撑滚轮6安装在底架8上,所述的驱动装置7设于底架8的中间,所述的滚筒2由挡渣板201、导料板202、水管203、膜片204组成,所述的水管203和膜片204交错连接,所述的挡渣板201沿着滚筒2内部轴线设置,所述的挡渣板201和导料板202相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