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全分布式燃气脉冲吹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7469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智能全分布式燃气脉冲吹灰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吹灰器,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全分布式燃气脉冲吹灰器。



背景技术:

燃气脉冲吹灰器,亦称弱爆吹灰器、爆燃波吹灰器、冲击波吹灰器、激波吹灰器等。它是利用燃气和空气混合、点火在脉冲发生器内爆燃,产生强烈的压缩冲击波、激波、声波以及高温高压气体等共同作用进行吹灰的。

其运适宜吹扫各类电站、工业、采暖等燃煤锅炉受热表面上的所有积灰,同时对燃油锅炉也有较好的除灰效果。吹灰的部位主要包括尾部烟道、过热器、省煤器、空预器。

现有的燃气脉冲吹灰器其主要由控制柜、脉冲发生器、配气引发柜、供气柜、气体连接管路和控制电缆等组成,其主要工作原理为使预混可燃气(乙炔、空气)在脉冲发生器内点火爆燃,产生强烈的压缩冲击波,通过喷管导入烟道内,对受热面上的灰垢产生强烈的“先冲压后吸拉”的交变冲击作用而实现吹灰。

但是目前的燃气脉冲吹灰器其在清理过程中,由于清理面积较大,脉冲罐的喷射距离及面积有限,无法实现最大面积的吹灰清理,为此需要对现有的产品进行改进。

其次,目前的燃气脉冲吹灰器其集中控制系统无法实现电控、气控和监测控制等多个系统的分布式统一,为此也需要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智能全分布式燃气脉冲吹灰器,采用全新的智能分布式系统对多个脉冲发生器进行集中控制,实现电控、气控和方位控制的分布式集中统一控制,方便监测管理,其次设计了一旋转集箱,实现对脉冲罐方向和角度的旋转调整控制,实现大面积的均匀吹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智能全分布式燃气脉冲吹灰器,包括脉冲发生器、配气调节控制岛、乙炔稳压净化装置、稳压减压柜和中央控制柜,所述脉冲发生器包括多个燃爆管和多个喷嘴,分别布置在多个吹灰点上,每一燃爆管通过安装盒固定在吹灰点,每一个燃爆管和喷口之间连接有一均流板,所述配气调节控制岛包括多个配气点火装置,乙炔稳压净化装置通过管道与多个配气点火装置进气口连接,稳压减压柜通过管道与多个配气点火装置连接,所述中央控制柜通过电缆与乙炔稳压净化装置、多个配气点火装置以及多个燃爆管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配气点火装置包括混合罐、止回阀、电磁阀和电动球阀,混合罐通过接点火头与燃爆管连接,混合罐通过三个止回阀、两个电磁阀和一个手动球阀与乙炔稳压净化装置管路连接,混合罐通过电动球阀自动排水至罐体外部,三个止回阀之间通过一止回阀和一电磁阀与稳压减压柜管路连接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旋转集箱,所述旋转集箱用于驱动多个燃爆管进行角度旋转,所述旋转集箱通过电缆与中央控制柜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均流板包括上下两层圆形板,两层圆形板之间设有均流腔,上层圆形板上开设有一圆形通孔,下层圆形板中部区域均匀设有多个圆形小孔,下层圆形板周围区域设有环形通孔。周围区域的环形通孔能够将中部聚集的气体均流至下层圆形板的四周,从而达到均流的效果,从而能够保证燃爆过程中的气流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乙炔稳压净化装置包括多个乙炔气罐,多个乙炔气罐通过阀门与回流器连接,回流器通过管道连接过滤器,过滤器分成两路分别连接电磁阀、止逆阀和手动球阀,回流器上连接有压力变送器和压力表。

进一步的,所述燃爆管具有一进气口和一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在燃爆管的上半部侧壁,所述出气口设置在燃爆管的底部。将进气口设置在燃爆管的上半部侧壁,在较高的进气速度之下,气流在罐内能够引导混合气体往上流动,因此气流在罐内停留时间大大增长,气体充满度增大,提高了爆炸波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喷嘴具有一直角喷管和一斜开在喷管一侧的喷口,所述直角喷管上设有高温密封圈,将喷管固定在炉墙外部钢骨架上,同时保证喷管与炉墙的良好密封性,达到完全密封与减震的效果,确保炉墙不受喷管振动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底部设有一高温隔风装置,所述高温隔风装置为一电气驱动开合板,该电气驱动开合板用于在不工作时形成一道风幕,将炉内烟气与罐体相隔绝,避免烟气进入罐体,彻底杜绝了罐内积水积灰的问题。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采用全新的智能分布式系统对多个脉冲发生器进行集中控制,实现电控、气控和方位控制的分布式集中统一控制,方便监测管理,其次设计了一旋转集箱,实现对脉冲罐方向和角度的旋转调整控制,实现大面积的均匀吹灰。

2、本实用新型的乙炔稳压净化装置责对气源进行过滤清洁并稳压,从源头上保证整个系统使用的安全可靠性,同时稳定供气以保证气体精确配比的可操作性。

3、本实用新型的混合配气点火装置采用整体组装集成式结构,由该结构完成阻火、反向逆止、气体混合、点火、除碳等一系列功能。通过系统集成,可以简化现场安装,便于整个系统布置,也便于排查故障及维护。

4、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脉冲吹灰器包括弱爆发生器罐体及喷口等部件,是吹灰系统最后的执行装置,其罐体的容量大小及内部构造直接影响弱爆炸波的威力,其喷口布置直接影响各受热面的吹灰效果。

5、本实用新型的中央控制系统负责全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统一协调动作,完成包括运行控制、参数设置、信号检测记录、故障显示报警及自动安全保护等任务。

6、本实用新型的稳压减压柜对压缩空气分成两路支路,一路为供气路,第二路提供高温隔离风装置,采用减压阀,实现空气、乙炔的流量精确配比,确保乙炔与空气压力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在锅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均流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布式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爆管和配气点火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爆管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施例智能全分布式燃气脉冲吹灰器,包括脉冲发生器1、配气调节控制岛2、乙炔稳压净化装置3、稳压减压柜4、中央控制柜5和旋转集箱8,所述脉冲发生器1包括多个燃爆管11和多个喷嘴12,分别布置在多个吹灰点上,每一燃爆管11通过安装盒6固定在吹灰点,每一个燃爆管11和喷口12之间连接有一均流板7,所述配气调节控制岛2包括多个配气点火装置21,乙炔稳压净化装置3通过管道与多个配气点火装置21进气口连接,稳压减压柜4通过管道与多个配气点火装置21连接,所述中央控制柜5通过电缆与乙炔稳压净化装置3、配气调节控制岛2的多个配气点火装置21以及多个燃爆管11电性连接。所述旋转集箱8用于驱动多个燃爆管11进行角度旋转,所述旋转集箱8通过电缆与中央控制柜5连接。

参考图3所示,所述均流板7包括上下两层圆形板,两层圆形板之间设有均流腔(未示意),上层圆形板(未示意)上开设有一圆形通孔(未示意),下层圆形板中部区域均匀设有多个圆形小孔71,下层圆形板周围区域设有环形通孔72。周围区域的环形通孔能够将中部聚集的气体均流至下层圆形板的四周,从而达到均流的效果,从而能够保证燃爆过程中的气流稳定性。

具体参考图4和图5所示,每一配气点火装置21通过一个三通与两个燃爆管11连接,每两个配气点火装置21通过气管并管,后再通过气管连接至乙炔稳压净化装置3,气管为无缝钢管。所述配气点火装置21包括混合罐211、止回阀212、电磁阀213和电动球阀214,混合罐211通过接点火头215与燃爆管11连接,本实施例的燃爆管11容量为120L。混合罐211通过三个止回阀212、两个电磁阀213和一个手动球阀219与乙炔稳压净化装置3管路连接,混合罐211通过电动球阀214自动排水至罐体外部,三个止回阀212之间通过一止回阀212和一电磁阀213与稳压减压柜4管路连接连接。所述配气点火装置还设有温度检测装置216、振动检测装置217及泄露报警装置218。所述温度检测装置216和振动检测装置217依次设置在混合罐211和止回阀212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温度检测装置216、振动检测装置217及泄露报警装置218分别通过电缆与中央控制岛电性连接。

具体参考图4和图5所示,所述乙炔稳压净化装置3包括多个乙炔气罐31,多个乙炔气罐31通过阀门与回流器32连接,回流器32通过管道连接过滤器33,过滤器33分成两路分别连接电磁阀34、止逆阀38和手动球阀35。回流器32上连接有压力变送器36和压力表37。

具体参考图4和图5所示,所述稳压减压柜4内具有两支路,两支路通过手动球阀外接压缩空气,两支路上还设有减压阀,其中一支路通过管路配气点火装置21供气,另一支路通过管路和电磁阀为燃爆管11的高温隔风装置供气。稳压减压柜4对压缩空气分成两路支路,一路为供气路,第二路提供高温隔离风装置,采用减压阀,实现空气、乙炔的流量精确配比,确保乙炔与空气压力稳定。

参考图4和图5所示,所述燃爆管11具有一进气口和一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在燃爆管11的上半部侧壁,所述出气口设置在燃爆管11的底部。将进气口设置在燃爆管11的上半部侧壁,在较高的进气速度之下,气流在罐内能够引导混合气体往上流动,因此气流在罐内停留时间大大增长,气体充满度增大,提高了爆炸波的强度。

参考图6,所述燃爆管11通过支架112固定在承重墙上,所述喷嘴12具有一直角喷管121和一斜开在喷管121一侧的喷口122,所述直角喷管121上设有高温密封圈123,将喷管固定在炉墙外部钢骨架上,同时保证喷管与炉墙的良好密封性,达到完全密封与减震的效果,确保炉墙不受喷管振动影响。

本实施例中,所述罐体底部设有一高温隔风装置7,所述隔风装置为一电驱动开合板,该电驱动开合板用于在不工作时形成一道风幕,将炉内烟气与罐体相隔绝,避免烟气进入罐体,彻底杜绝了罐内积水积灰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或“包含……”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要素。此外,在本文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尽管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