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放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7465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联动放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燃煤锅炉领域,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提高操作效率、方便控制的联动放灰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和环保政策的逐步推广,对工业燃煤锅炉的减排治理越来越深入了。燃煤锅炉产生的细灰处理是治理的重中之重。目前的燃煤锅炉双层基础细灰排放方式是用由单管集灰至水冲管,每根落灰管安装一个放灰门,通过操作杆人工操作,因数量多达十余个且离地面较高,操作繁琐,费时费力。

国内专利号为201120056696.1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改进的锅炉沉降室放灰门组件结构”,包括在锅炉沉降室放灰门框架上部通过放灰轴固装的放灰板,沉降室放灰门框架为具有水冷水套的框架,在放灰板的底面上固装着放灰轴,在沉降室放灰门框架两侧的顶面上分别横向设置着倾斜面向放灰板一侧的斜坡式挡块。该方案可以防止放灰门框架受热变形,保证放灰门开关灵活,使沉降室内的高温积灰及时地得到排放,保证对流管束烟气通道畅通,使锅炉热效率高,满足生产的需要,同时可以减少设备的维护工作量和维护费用。该方案未对多个落灰管的放灰做出有效改进。

国内申请号为201621003541.0 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锅炉放灰装置”,包括出灰口和位于出灰口下的呈喇叭状的集灰斗;出灰口内壁上端设置有灰门框,放灰门框中设置有放灰门,放灰门框左侧内壁中下部设置有左横条状凸起,放灰门框右侧内壁中上部设置有右横条状凸起,左横条状凸起和右横条状凸起前后端均与放灰门框前后端相接,左横条状凸起上端与水平设置状态下的放灰门左侧下端相接触,右横条状凸起下端与水平设置状态下的放灰门右侧上端相接触;集灰斗侧壁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外接进气管道,集灰斗的另一侧对应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外接出气管道,出气管道斜向下设置,出气管道的终端设置有储灰袋。当放灰门关闭时,两贴靠左横条状凸起和右横条状凸起上,增强了放灰门密封性,另外通过支撑轴承、轴杆、套管和控制扳手的相互配合,使开闭出灰烬门十分方便,省时省力。该方案也未对多个落灰管的放灰做出有效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联动放灰装置,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优化放灰门结构,将一列放灰门控制杆纵向串联,再将两排放灰门的控制杆实施并联,需要除灰操作时,由一人操作即可实现多个放灰门同时排放,落灰门的靠自重复位,封闭落灰门,使放灰操作省时省力,提高司炉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联动放灰装置,包括放灰门和放灰控制杆,所述放灰门位于锅炉沉降室底部,放灰控制杆位于放灰门上,所述放灰门为两列多排的矩阵排列,所述每列放灰门上的放灰控制杆的布置朝向一致。

所述第一列放灰门上的各放灰控制杆的端部通过串联件一相连,所述第二列放灰门上的各放灰控制杆的端部通过串联件二相连。

所述串联件一与串联件二的同侧端通过并联件一相连接,所述串联件一与串联件二的另一侧端通过并联件二相连接。

所述并联件一或并联件二上连接牵引件,牵引件绕过定滑轮悬垂于方便操作处。

进一步的,所述放灰控制杆上设有滑动配重,所述滑动配重设在放灰控制杆的中段至近串联件连接侧之间的任意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配重包括销轴、轴承和配重体,所述销轴一端与放灰控制杆相连,销轴另一端与轴承内圈匹配,所述轴承外圈与配重体上的内孔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体的长度大于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件的自由端连接手动绞盘。

进一步的,所述串联件一与串联件二为带钢、圆钢、绳索或链条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并联件一或并联件二为槽钢、角钢、方管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组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现有放灰门操作部分进行改进,结合矩阵形排列放灰门的独特条件,将操作所需要的力由滑轮、并联件、串联件传递出去,在需要除灰操作时,只由一人操作手动绞盘即可实现多个放灰门的联排,并且利用滑动配重机构,落灰门靠自重回位,实现落灰门的封闭,实施放灰操作省时省力,将大大提高了司炉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联动放灰装置实施例应用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放灰门实施例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放灰门实施例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A-A线剖视图。

图中:1-锅炉沉降室,2-放灰门,3-放灰控制杆,4-串联件一,5-串联件二,6-并联件一,7-并联件二,8-牵引件,9-定滑轮,10-手动绞盘,11-滑动配重,12-销轴,13-轴承,14-配重体,15-放灰管,16-水冲管,211-第一列第一排放灰门,212-第一列第二排放灰门,213-第一列第三排放灰门,214-第一列第四排放灰门,215-第一列第五排放灰门,216-第一列第六排放灰门,217-第一列第七排放灰门,221-第二列第一排放灰门,222-第二列第二排放灰门,223-第二列第三排放灰门,224-第二列第四排放灰门,225-第二列第五排放灰门,226-第二列第六排放灰门,227-第二列第七排放灰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联动放灰装置实施例应用示意图,锅炉沉降室1底部设有两列7排共14个放灰门2,放灰门2上设有放灰控制杆3,每一列放灰门2上的放灰控制杆3的布置朝向均一致,以保证能实现串联件的连接。

第一列放灰门(标号211、212、213、214、215、216、217)上的各放灰控制杆的端部通过串联件一4相连,第二列放灰门(标号221、222、223、224、225、226、227)上的各放灰控制杆的端部通过串联件二5相连。

串联件一4与串联件二5的同侧端通过并联件一6相连接,串联件一4与串联件二5的另一侧端通过并联件二7相连接,串联件一4与串联件二5和并联件一6或并联件二7被连接成一体。并联件一6或并联件二7上连接牵引件8,牵引件8绕过定滑轮9于方便操作处连接手动绞盘10。放灰门2下依次连接放灰管15和水冲管16,实现细灰的定时排放。

见图3、图4、图5,为本实用新型放灰门部分实施例示意图,当放灰门2处于开启状态时,放灰控制杆3处于水平状态,当放灰门2处于关闭状态时,放灰控制杆3处于垂直状态。为了使放灰控制杆3回位及时,在放灰控制杆3上设有滑动配重11,滑动配重设在放灰控制杆的中段至近串联件连接侧之间的任意位置均可。

滑动配重包括销轴12、轴承13和配重体14,销轴12一端与放灰控制杆2相连,销轴另一端与轴承13内圈匹配,轴承13外圈与配重体14上的内孔匹配。配重体14的长度大于宽度,当放灰门开启时,配重体处于与放灰控制杆3垂直的状态,提供一个回位的扭矩,而当放灰门关闭时,配重体处于与放灰控制杆3平行的状态,对保持放灰控制杆3的稳定有利,与那些常规的固定配重相比,既能提供足够的重量,又不会影响放灰门关闭状态的密封效果。

为了克服联动及满灰排放时的较大阻力,放灰操作采用手动绞盘,转动旋紧即可实现轻松操作,松开时靠联动装置连接件的自身重量可使落灰门归位关闭。

实施例中串联件一4与串联件二5为带钢,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也可选用圆钢、绳索或链条等其他材料。并联件一6或并联件二7为槽钢,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也可以选用角钢或方管等其他材料。

以上实施例仅是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而选取的具体实例,但不应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种种修改、等同替换以及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