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膛冷却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2697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炉膛温度报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炉膛冷却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炉膛的温度测绘一直是一个被人们所关注的问题,然而炉膛的作用是保证燃料尽可能地燃烧,但是如果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冷却到对流受热面不在安全工作允许的温度,会出现炸膛的危险事故发生,另外炉膛在运行中熄火,未及时中断燃料供给,在高温下突然自燃也会出现炸膛,造成重大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炉膛冷却报警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炉膛冷却报警装置,包括炉膛,炉膛出口两侧顶部设有测温热电偶,所述炉膛外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可升降架与第二可升降架,所述第一可升降架上设有声波发生器,与所述声波发生器相对的第二升降架上设有接收器,所述接收器与信号处理器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器与触发器连接,所述触发器与声波发生器连接,所述声波发生器与空气源连接,所述接收器与仪表气源相通,所述测温热电偶与所述信号处理器分别与数据处理器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器与显示器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器通过声控装置与报警装置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声波发生器与所述接收器外壳均为耐高温材料。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可升降架与所述第二可升降架同步上升或下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测温热电偶包括电偶丝、感温头和保护套管,电偶丝装在保护管中,感温头是热的良导体材料,感温头的后端固定在保护套管的前端将电偶丝封闭在保护套管中,电偶丝前端的测温焊点镶在感温头中成为一体而组成热电偶的测温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感温头是金属、非金属或复合材料。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感温头的后端通过紧配合固定在保护套管的前端。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炉膛冷却报警装置,包括炉膛,其特征在于:炉膛出口两侧顶部设有测温热电偶,所述炉膛外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可升降架与第二可升降架,所述第一可升降架上设有声波发生器,与所述声波发生器相对的第二升降架上设有接收器,所述接收器与信号处理器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器与触发器连接,所述触发器与声波发生器连接,所述声波发生器与空气源连接,所述接收器与仪表气源相通,所述测温热电偶与所述信号处理器分别与数据处理器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器与显示器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器通过声控装置与报警装置连接,该实用新型不但能够能够对炉膛内温度进行监控,明能够延长炉子的使用寿命,降低消耗成本,节约开支,避免了炉体的过烧,延长了炉体的使用寿命。同时,还避免了由于炉体过烧损坏而停产所造成的损失,能够对炉膛整体进行监控,避免出现遗漏现象,及时报警,避免炉膛炸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测温热点偶;2-第一可升降架;3-第二可升降架;4-声波发生器; 5-接收器;6-信号处理器;7-触发器;8-空气源;9-数据处理器;10-显示器; 11-声控装置;12-报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炉膛冷却报警装置,包括炉膛,炉膛出口两侧顶部设有测温热电偶1,所述炉膛外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可升降架2与第二可升降架 3,所述第一可升降架2上设有声波发生器4,与所述声波发生器4相对的第二升降架3上设有接收器5,所述接收器5与信号处理器6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器 6与触发器7连接,所述触发器7与声波发生器4连接,所述声波发生器4与空气源8连接,所述接收器2与仪表气源相通,所述测温热电偶1与所述信号处理器6分别与数据处理器9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器9与显示器10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器9通过声控装置11与报警装置12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声波发生器4与所述接收器5外壳均为耐高温材料。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可升降架2与所述第二可升降架3同步上升或下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测温热电偶1包括电偶丝、感温头和保护套管,电偶丝装在保护管中,感温头是热的良导体材料,感温头的后端固定在保护套管的前端将电偶丝封闭在保护套管中,电偶丝前端的测温焊点镶在感温头中成为一体而组成热电偶的测温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感温头是金属、非金属或复合材料。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感温头的后端通过紧配合固定在保护套管的前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