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烤炉的匀气式防滞气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1946发布日期:2018-08-31 22:03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各类烧烤炉使用的燃烧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烧烤炉的匀气式防滞气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烧烤炉料理食物的方式独特,不仅可单独进行烧烤,煎炸,烹煮等多种料理方式,更可多种料理方式组合使用,因此在家庭和户外营业场所的使用量迅速增加。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烧烤炉燃烧器使用的是一次空气混合的混合燃气,即燃气从气源直接从燃烧孔流出并燃烧,这种也称之为扩散式燃烧方式。这种燃烧器的气孔燃烧管多为U型结构,可燃气体供至U型结构的气孔燃烧管的底部,因此往往造成U型结构的气孔燃烧管的底部气体量较大,而U型结构的气孔燃烧管的两侧气量较小,使得气孔燃烧管的整体火焰不均匀、不稳定,还容易因局部燃烧不充分而产生毒害物质。另外,常见的燃烧器,其混合气引导管及气孔燃烧管两者相互水平设置,在混合气引导管经常会造成气滞现象,该滞留气体往往造成噪音异响,影响燃烧器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烧烤炉的匀气式防滞气燃烧装置,本实用新型能有效保证燃烧器体能均匀供应到燃烧腔体,实现燃烧火焰均匀,并能避免气体在混合气引导管内滞留,避免噪音异响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烧烤炉的匀气式防滞气燃烧装置,它包括顺次连接的引射器、混合气引导管及气孔燃烧管,所述气孔燃烧管包括有底部弯管及设于底部弯管两侧的侧部直管,底部弯管的内腔分别与两侧的侧部直管的内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气引导管包括有相互连通的引导主气管及引导侧气管,引射器的前端与燃气喷嘴相通,引射器的末端与引导主气管的前端连接,引导主气管的末端与底部弯管连通,侧部直管的末端密封,引导侧气管将引导主气管的内腔与侧部直管的内腔连通,气孔燃烧管的上表面开有具有导流片的燃烧孔。

所述引导主气管的前端至引射器的末端为逐渐向上倾斜结构,引导主气管的前端位于气孔燃烧管的下方。

所述引导主气管的内管腔及引导侧气管的内管腔均设有喉腔段。

所述引导侧气管上设有用于调节燃气流量的流量调节阀。

所述流量调节阀位于引导侧气管的喉腔段后部。

所述气孔燃烧管上表面开有的燃烧孔为矩形燃烧孔。

所述引射器通过燃气减压阀与燃气喷嘴相通。

所述引射器与燃气减压阀相连端设有空气入口。

所述引射器与燃气减压阀相连端设有的空气入口内焊接有防虫网。

所述燃烧孔内装设有导流片。

烧烤炉的匀气式防滞气燃烧装置还设有用于支承引导主气管的支承棒,所述支承棒两端分别连接在侧部直管,支承棒的上设有与引导主气管相配安装的凹槽。

所述引导主气管上还设有能固定在烤炉上的固定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中的烧烤炉燃烧器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使用新型将混合气引导管包括有相互连通的引导主气管及引导侧气管,实现同时向气孔燃烧管的底部弯管及侧部直管同时供气,保证气孔燃烧管的燃烧空间有足够的可燃气体,燃烧充分,火焰均匀。

2、本实用新型还将引导主气管的前端至引射器的末端设定为逐渐向上倾斜结构,引导主气管的前端位于气孔燃烧管的下方,使得进入的混合可燃气体自然上升,顺畅的流入气孔燃烧管,避免在混合气引导管内滞留,避免噪音异响的产生。

3、本实用新型同时还将引导主气管的内管腔及引导侧气管的内管腔均设有喉腔段,使得混合可燃气体在喉腔段的后端形成虹吸效应,对喉腔段的前端气体有快速吸到后续管路,有利于气到畅通。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混合气引导管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混合气引导管与气孔燃烧管的安装结构侧视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气孔燃烧管上表面矩形燃烧孔的放大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引射器的文丘里管局部示意图。

图中:空气入口1、引射器2、支承棒3、混合气引导管4、固定片5、气孔燃烧管6、燃烧孔7、导流片8、喉腔段9、凹槽31、引导主气管41、引导侧气管42、底部弯管61、侧部直管62、流量调节阀9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烧烤炉的匀气式防滞气燃烧装置,包括有顺次连接的引射器2、混合气引导管4及气孔燃烧管6,所述气孔燃烧管6包括有底部弯管61及设于底部弯管61两侧的侧部直管62,底部弯管61的内腔分别与两侧的侧部直管62的内腔连通。本实施例中,引射器2、混合气引导管4及气孔燃烧管6制作为一体化结构,其中引射器2是具有文丘里管结构,同时,混合气引导管4由相互连通的引导主气管41及引导侧气管42组成,实现由引导主气管41及引导侧气管42同时向气孔燃烧管的底部弯管61及侧部直管62同时供气,保证气孔燃烧管的燃烧空间有足够的可燃气体,燃烧充分,火焰均匀。期间,引导侧气管42为多条并均布在引导主气管41的两侧,多条的引导侧气管42为可以是相对引导主气管41左右对称布置,也可以是左右错开布置,左右错开布置的引导侧气管42还可避免左右抢气的现象,避免因抢气造成的局部负压现象。引射器2 的前端与燃气喷嘴相通,燃气喷嘴向引射器2提供气源,引射器2 的末端与引导主气管41的前端连接,引导主气管41 的末端与底部弯管61连同,即是混合气引导管4 的中空腔体与气孔燃烧管6 的中空腔体相通,侧部直管62的末端密封,气孔燃烧管6 的上表面开有具有导流片的燃烧孔7。本实施例中,混合气引导管4 与气孔燃烧管6 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

期间,本实施例引导主气管41的前端至引射器2的末端为逐渐向上倾斜结构,引导主气管41的前端位于气孔燃烧管6的下方,使得进入的混合可燃气体自然上升,顺畅的流入气孔燃烧管6,避免在混合气引导管内滞留,避免噪音异响的产生。

所述引导主气管41的内管腔及引导侧气管42的内管腔均设有喉腔段9,该喉腔段9可通过对主气管41及引导侧气管42的外周加压(例如是压力挤或者是冲压等)使其内部变形而得,通过在引导主气管41的内管腔及引导侧气管42的内管腔均设有喉腔段9,使得混合可燃气体在喉腔段9的后端形成虹吸效应,对喉腔段9的前端气体有快速吸到后续管路,有利于气到畅通。

再者,引导侧气管42上设有用于调节燃气流量的流量调节阀91,流量调节阀91位于引导侧气管42的喉腔段9后部,使用者可通过调整流量调节阀9的开合程度而调整引导侧气管42的进气量。

本实施例中,上述气孔燃烧管6 上表面开有的燃烧孔7 为矩形燃烧孔。上述燃烧孔7 用冲压工艺冲压而成。燃烧孔7 的尺寸为3mm×2mm 。上述燃烧孔7 内装设有与混合燃气流向之间的角度A为40-60 度的导流片8。

本实施例中,上述引射器2 通过燃气减压阀与燃气喷嘴相通。上述引射器2 与燃气减压阀相连端设有空气入口1。上述引射器2 与燃气减压阀相连端设有的空气入口1 内焊接有防虫网,上述引射器2 通过冲压工艺加工出文丘里管结构。

另外地,上述设有用于支承引导主气管41的支承棒3,所述支承棒3两端分别连接在侧部直管62,支承棒3的上设有与引导主气管41相配安装的凹槽31,使得倾斜设置的引导主气管41能稳固的安装该凹槽31内。此外上述引导主气管41上还设有能固定在烤炉上的固定片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高压燃气通过喷嘴通入引射器2, 在空气入口1 处将空气吸入管中,通过引射器1 的文丘里管效应, 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 引导主气管41及引导侧气管42同时向气孔燃烧管的底部弯管61及侧部直管62同时供气,混合燃气进入气孔燃烧管6的底部弯管61及侧部直管62, 经过气孔燃烧管6 上表面矩形燃烧孔7 所具有的导流片8 流出燃烧孔, 经点火装置点火稳定燃烧。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混合气引导管的引射器与燃气减压阀相连, 高压燃气通过喷嘴通入引射器, 在空气入口处将空气吸入管中的结构,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 混合燃气通过混合气引导管进入气孔燃烧管, 经过气孔燃烧管上表面燃烧孔输出, 经点火装置点火稳定燃烧。本实用新型能高效地完成了燃气与空气的一次混合,足够长度的混合气引导管可将由引射器引射出的混合气混合均匀,气孔燃烧管减小了燃烧器的线性尺度,比传统的烧烤炉燃烧器节约了近一倍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矩形形燃烧孔的导流片结构,深度、间距增强了混合气与空气的二次混合,保证了燃烧的高效性和稳定性,比传统工艺具有更好的加工性。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设计巧妙,性能优良,方便实用的烧烤炉的匀气式防滞气燃烧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