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和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33397发布日期:2021-12-07 22:52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燃烧器和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燃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烧器和一种燃气灶。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在燃气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局部高温,会生成大量的热力型氮氧化物,造成大气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4.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燃烧器。
5.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燃气灶。
6.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提出了一种燃烧器,燃烧器包括:燃烧本体,燃烧本体包括射流出口、射流入口和第一腔体,射流出口和射流入口均与第一腔体相连通;射流发生组件,射流发生组件包括射流本体,射流本体包括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通过射流入口相连通;射流发生器,射流发生器与射流本体相连接;阀体,阀体设置于射流本体上,阀体与第二腔体相连通;其中,射流发生器用于调节第二腔体内的压力以驱动气流由射流出口和阀体进入第二腔体,或由射流出口射出第一腔体。
7.本技术提出的燃烧器包括燃烧本体和射流发生组件,其中,燃烧本体包括射流出口、射流入口和第一腔体,射流出口和射流入口均与第一腔体相连通,进而形成了一个可以由射流入口及射流出口两部分均可进入气流和排出气流的腔体,也即射流入口及射流出口都可以用于气体的进入,且射流入口及射流出口又均可以用于流出气体。
8.进一步地,射流发生组件包括射流本体、射流发生器和阀体,射流本体包括第二腔体,阀体和射流发生器均与射流本体连接,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通过射流入口相连通,阀体与第二腔体相连通。射流发生器调节第二腔体内的压力以驱动气流由射流出口和阀体进入第二腔体内,或通过射流出口射出第一腔体。具体地,当第二腔体内的压力小于外界大气压,则外部气流通过射流出口进入到第一腔体,再通过第一腔体扩散至第二腔体,以及同时通过阀体直接进入到第二腔体内,进而在射流出口处形成“吸气”冲程。当第二腔体内的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则第二腔体内的气流通过射流入口进入到第一腔体,再通过射流出口喷出,进而在射流出口处形成“吹气”冲程。
9.进一步地,在射流发生器的作用下,上述过程往复循环,在射流出口处不断进行“吹

吸”,交替的“吹

吸”过程叠加,形成合成射流,而合成射流交替“吹

吸”过程能够给附近的气流带来附加的湍流脉动,使得射流出口的气流速度不断变化,给燃烧区域带来了速度和压力脉动,增强了燃烧区域的传热传质,进而降低燃烧区域的温度梯度,消除局部高温,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
10.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燃烧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射流发生组件还包括:阀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口和
第二口,第一口与第二腔体相连通,第二口连通外部;其中,第一口至第二口的方向对应的气流流动阻力大于第二口至第一口的气流流动阻力。
1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阀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阀体依次串联连接。
1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阀体为特斯拉阀;和/或第一口的过流面积大于第二口的过流面积。
1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射流本体还包括:导流部,导流部包括导流通道,导流通道一端与射流入口相连通,导流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腔体相连接。
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燃烧本体还包括:第一出火组件,第一出火组件包括第三腔体和第一出火孔,第一出火孔与第三腔体相连通,第一出火孔设置于射流出口的周侧。
1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出火组件还包括:基座,基座包括射流入口和第一进气口,第一进气口与第三腔体相连通;盖体,盖体设于基座上,盖体与基座之间形成腔室,盖体包括第一出火孔和射流出口;分隔件,设置于基座上,位于腔室内,分隔件将腔室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
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盖体包括:第一火盖,第一火盖与基座和分隔件相连接,第一火盖包括第一出火孔,第一火盖、分隔件和基座之间形成第三腔体。
1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盖体包括:射流盖体、第一火盖、分隔件和基座之间形成第一腔体。
1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火盖围设于射流盖体的外周侧,第一火盖与射流盖体之间形成射流出口。
2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燃烧器还包括:第二出火组件,第二出火组件包括第四腔体和第二出火孔,第二出火孔与第四腔体相连通,射流出口设置于第二出火孔的外周侧。
2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出火组件包括:第二火盖,第二火盖设置于基座上,第二火盖包括第四腔体和第二出火孔;第二进气口,设置于基座上,第四腔体与第二进气口相连通。
22.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提出了一种燃气灶,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燃烧器。
23.本发明提供的燃气灶,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燃烧器,因此具有以上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燃烧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24.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5.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6.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结构的剖视图;
29.图4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爆炸图;
30.图5示出了图2所示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爆炸图;
31.图6示出了图3所示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吸”冲程的原理图;
32.图7示出了图3所示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吹”冲程的原理图;
33.图8示出了再一个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34.其中,图1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35.1燃烧器,10燃烧本体,102射流出口,104射流入口,106第一腔体,12第一出火组件,122基座,124第一进气口,126第一出火孔,128第一火盖,130射流盖体,132分隔件,134第三腔体,14第二出火组件,142第二火盖,144第四腔体,146第二出火孔,148第二进气口,16射流发生组件,162射流本体,1622第二腔体,1624导流部,164振动膜,166阀体,1662第一口,1664第二口。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8.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燃烧器1和燃气灶。
39.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燃烧器1,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燃烧器1包括:燃烧本体10,燃烧本体10包括射流出口102、射流入口104和第一腔体106,射流入口104和射流出口102均与第一腔体106相连通;射流发生组件16,射流发生组件16包括射流本体162,射流本体162包括第二腔体1622,第二腔体1622第二腔体1622与第一腔体106通过射流入口104相连通;射流发生器,射流发生器与射流本体162相连接;阀体166,阀体166设置于射流本体162上,阀体166与第二腔体1622相连通;其中,射流发生器用于调节第二腔体1622内的压力以驱动气流由射流出口102和阀体166进入第二腔体1622,或由射流出口102射出第一腔体106。
40.在该实施例中,本技术提出的燃烧本体10包括射流出口102、射流入口104和第一腔体106,射流出口102和射流入口104均与第一腔体106相连通,进而形成了一个可以由射流入口104及射流出口102两部分进入气流和排出气流的腔体。
41.具体地,气流可以由射流入口104进入第一腔体106内,由射流出口102流出第一腔体106;气体还可以由第二腔体1622通过射流入口104流入第一腔体106内,再由射流出口102流出第一腔体106。
42.进一步地,如图3、图6至图8所示,燃烧器1中设有的射流发生组件16包括射流本体162、第二腔体1622射流发生器和阀体166,射流本体162包括第二腔体1622,阀体166和射流发生器均与第二腔体1622连接,第二腔体1622与第一腔体106通过射流入口104相连通。阀体166与第二腔体1622相连通。射流发生器调节第二腔体1622内的压力以驱动气流由射流
出口102和阀体166进入第二腔体1622内,或通过射流出口102射出第一腔体106。
43.具体地,当第二腔体1622内的压力小于外界大气压,则外部气流通过射流出口102进入到第一腔体106,再通过第一腔体106扩散至第二腔体1622,以及同时通过阀体166直接进入到第二腔体1622内,进而在射流出口102处形成“吸气”冲程。当第二腔体1622内的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则第二腔体1622内的气流通过射流入口104进入到第一腔体106,再通过射流出口102喷出,进而在射流出口102处形成“吹气”冲程。
44.进一步地,在射流发生器的作用下,上述过程往复循环,在射流出口102处不断进行“吹

吸”,交替的“吹

吸”过程叠加,形成合成射流,而合成射流交替“吹

吸”过程能够给附近的气流带来附加的湍流脉动,使得射流出口102的气流速度不断变化,通过射流出口102的气流的速度变化,进而对处于射流出口102周侧的燃烧区域的气流带来了速度和压力脉动,增强了燃烧区域的传热传质,通过气流的不断流动,进而降低燃烧区域的温度梯度,消除局部高温,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
45.具体地,燃烧器1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燃烧本体10和射流发生组件16,使得在射流出口102形成交替的“吹

吸”过程叠加而成的射流,进而实现对于锅具底部气流的流动,进而达到降低锅具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且能够提升空气的供给,进而提升燃烧效率,降低一氧化碳的生成和排放。进一步地,局部高温的消除,降低了热力型氮氧化物的生成和排放,达到保护大气质量的作用。
46.在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图3、图5,图6,图7,图8所示,射流发生器包括:振动膜164,振动膜164与第二腔体1622相连接,振动膜164振动以用于调节第二腔体1622内的压力。
47.在该实施例中,射流发生器包括振动膜164,其中,振动膜164与第二腔体1622相连接,振动膜164的振动能够改变改变第二腔体1622内的压力大小,进而能够在射流出口102形成气流。具体地,当第二腔体1622内的压力增大,则射流出口102向外部吹气,当第二腔体1622内的压力减小,则通过射流出口102向第一腔体106和第二腔体1622内吸气。
48.具体地,如图6所示,燃烧器1“吸”冲程的工作示意图,其中虚线箭头表示气流的流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振动膜164的运动方向。当振动膜164向远离第二腔体1622一侧运动时,第二腔体1622内的压力降低,气流则通过射流出口102进入到第一腔体106内,再通过射流入口104进入到第二腔体1622内,实现了吸气的过程,进而带动射流出口102周围的空气向第一腔体106内流动,将周围的热空气带入到第一腔体106和第二腔体1622内。
49.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燃烧器1“吹”冲程的工作示意图,其中虚线箭头表示气流的流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振动膜164的运动方向。当振动膜164向第二腔体1622内侧运动时,第二腔体1622内的压力增大,第二腔体1622内的气流则通过射流入口104进入到第一腔体106内,再通过射流出口102喷出,实现了吸气的过程,进而带动射流出口102周围的空气向外侧流动,同时经过第一腔体106和第二腔体1622,气流会与燃烧本体10和射流本体162进行换热降温,同时气流的流动进一步地实现降温,再将降温后的空气吹出,加速气流流动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周围空气换热的目的。
50.通过振动膜164往复的运动,进而实现在射流出口102处不断进行“吹

吸”,交替的“吹

吸”过程叠加进而形成合成射流。一方面射流对射流出口102附近气体的卷吸能够削弱吸油烟机或外来风的动量输入,另一方面,合成射流交替“吹

吸”过程能够给附近的气流带
来附加的湍流脉动,使得射流出口102的气流速度不断变化,给燃烧区域带来了速度和压力脉动,增强了燃烧区域的传热传质,进而降低燃烧区域的温度梯度,消除局部高温,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
51.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8所示,射流本体162还包括:导流部1624,导流部1624包括导流通道,导流通道一端与射流入口104相连通,导流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腔体1622相连接。
52.在该实施例中,射流本体162还包括设有导流通道的导流部1624,其中,导流通道一端与射流入口104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腔体1622相连接,导流部1624用于连通第二腔体1622和第一腔体106。
53.具体地,导流部1624的形状为管状,导流部1624的导流通道竖直连接射流入口104与第二腔体1622,且可以在导流部1624与射流入口104连接的一端与第二腔体1622连接的一端,增加密封圈,以增强导流部1624连接结构的气密性,避免在流动过程中,由导流部1624间隙逸散出去,从而形成了气流良好的流动与供给。
54.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导流部1624,进而将射流本体162和燃烧本体10设置为相对独立的个体,通过导流部1624进行连通,进而可以在射流本体162上设置第二腔体1622,增大第二腔体1622内容积,进而可以增加通过射流出口102进行吹气和吸气的空气量,达到增加流速、流量和增强换热效果的作用。
55.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8所示,阀体166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口1662和第二口1664,第一口1662与第二腔体1622相连通;其中,第一口1662至第二口1664的方向对应的气流流动阻力大于第二口1664至第一口1662的气流流动阻力。
56.在该实施例中,射流发生组件16还包括阀体166,阀体166能够在脉动压力的作用下由于正、反向流动的阻力差从而产生净流量。本技术中,第二口1664至第一口1662的方向为正方向,第一口1662至第二口1664的方向为反方向,反方向的流动阻力大于正方向的流动阻力。
57.具体地,阀体166设置于射流本体162上,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口1662和第二口1664,第一口1662与第二腔体1622相连通,第二口1664连通外部。其中,第一口1662至第二口1664的方向对应的气流流动阻力大于第二口1664至第一口1662的气流流动阻力。在如图6所示的“吸”冲程中,气流会通过阀体166的第二口1664进入到第二腔体1622内,进而增加了空气的补入量,再进行“吹”冲程时通过射流出口102补入烧烧区域,进而提升空气补入量,缓解了二次风供给不足的问题,降低了一氧化碳的生成量。依赖于阀体166的第一口1662至第二口1664的方向对应的气流流动阻力大于第二口1664至第一口1662的气流流动阻力的特点,使得在“吹”冲程中,通过阀体166溢出的空气量较小,进而不会影响整体空气量,达到了即实现了燃气灶使用过程中,提供充足的空气供给燃烧需要,提高了热效率,降低了污染物一氧化碳的排放,又能够达到消除局部高温区的目的。
58.具体地,阀体166可以选择用特斯拉阀,或者其他任何类特斯拉阀均可以。
59.进一步,阀体166的设置位置可以设置于射流本体的顶部,或者如图1至图8所示,将阀体设置于射流本体的侧壁。具体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燃烧器的具体结构进行设定。
60.进一步地,阀体166的第一口1662的过流面积大于第二口1664的过流面积,也即阀体166的过流通道的截图如图3所示,沿第二口1664至第一口1662方向呈扩张状,进而在气
流通过第二口1664向第一口1662方向进入第二腔体1622内时,可以达到减速且均匀扩散的目的,进而保证射流气流的稳定性,保证射流效果。
61.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阀体166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阀体166依次串联连接。
62.在该实施例中,阀体166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并且限定了具体地安装方式,即至少两个阀体166依次串联连接,通过至少两个阀体166串联连接,使得对气流的导向的距离更长,气流按照阀体166的导向方向单向流动,进一步地提升了通过阀体166产生的净空气量,进而更好地实现对燃烧所需空气的二次补给,更进一步的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空气,提高了热效率,降低了污染物一氧化碳的排放。
63.具体地,如图8所示,阀体16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阀体166的连接方式为,其中第一阀体166的第二口1664连接串联于第二阀体166的第一口1662,进而使得气流整体由第二阀体166至第一阀体166,对于气流的导向距离更长,使得气流传播的方向性更明确,从而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空气,提供了热效率,降低了污染物一氧化碳的排放。
64.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图6、图7、图8所示,燃烧本体10还包括:第一出火组件12,第一出火组件12包括第三腔体134和第一出火孔126,第一出火孔126与第三腔体134相连通,第一出火孔126设置于射流出口102的周侧。
65.在该实施例中,燃烧本体10还包括设有第三腔体134和第一出火孔126的出火组件。其中,第一出火孔126与第三腔体134相连通,当燃烧器1工作时,第一出火组件12的第三腔体134内充满燃气,通过第一出火孔126流出至第一出火组件12的外部空间,进行燃烧,加热。
66.进一步地,第一出火孔126设置于射流出口102的周侧,使得在燃烧器1工作时,在射流出口102处,由于不断的进行“吹

吸”,能够给附近的主流带来附加的湍流脉动,使得气流的速度不断的变化,给燃烧区域带来了速度和压力脉动,增强了燃烧区域的传热传质,降低了燃烧区域的温度梯度,有助于局部高温区的消除,从而实现在保证燃烧效率,降低了污染物一氧化碳的排放的基础上,降低热力型氮氧化物的排放,从而达成一氧化碳和热力型氮氧化物同时减排的作用。
67.具体地,第一出火孔126可以设置于射流出口102的外周侧,当燃气通过第一出火孔126流出至第一出火组件12的外部空间,进行燃烧,使得射流出口102处的空气直接对应第一出火孔126的位置起到导向作用,能够调整第一出火孔126的出火火焰的角度,从而实现保证燃烧效率和加热效果。
68.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一出火组件12还包括:基座122,基座122包括射流入口104和第一进气口124,第一进气口124与第三腔体134相连通;盖体,盖体设于基座122上,盖体与基座122之间形成腔室,盖体包括第一出火孔126和射流出口102;分隔件132,设置于基座122上,位于腔室内,分隔件132将腔室分隔为第一腔体106和第三腔体134。
69.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出火组件12还包括基座122、盖体和分隔件132,其中,基座122包括射流入口104和第一进气口124,第一进气口124与第三腔体134相连通,使得燃气可以通过第一进气口124进入第三腔体134。
70.进一步地,盖体设于基座122上,盖体与基座122之间形成腔室,盖体包括第一出火
孔126和射流出口102,当燃烧器1工作时,第三腔体134中充满燃气,通过第一出火孔126流出至盖体的外部空间,燃烧形成火焰。同时,合成射流的交替“吹

吸”过程能够射流出口102给附近的空气主流带来附近的湍流脉动,有助于局部高温区的消除,降低热力型氮氧化物地排放。
71.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分隔件132设置于基座122上,位于腔室内,分隔件132将腔室分隔为第一腔体106和第三腔体134,第三腔体134中含有可燃烧的燃气与空气混合气体,在流出外部环境进行燃烧时,第一腔体106可以引导空气流入并补充至燃烧区域,降低一氧化碳的排放。以及在射流出口102处不断进行“吹

吸”,交替的“吹

吸”过程叠加进而形成合成射流,由于射流出口102的卷吸作用,在射流出口102附件形成了低压区,低压区对火焰的卷吸作用能够矫正火焰的方向,削弱火焰的偏斜程度,提升了加热的均匀性。进一步地,合成射流交替“吹

吸”过程能够给附近的气流带来附加的湍流脉动,使得射流出口102的气流速度不断变化,给燃烧区域带来了速度和压力脉动,增强了燃烧区域的传热传质,进而降低燃烧区域的温度梯度,消除局部高温,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
72.具体地,基座122上设置有多个具有螺纹孔的通孔,分隔件132上设有对应螺纹孔形状的安装孔,螺钉穿过基座122上的通孔安装至分隔件132上的安装孔内,从而使分隔件132设置在基座122上。
73.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盖体包括:第一火盖128,第一火盖128与基座122和分隔件132相连接,第一火盖128包括第一出火孔126,第一火盖128、分隔件132和基座122之间形成第三腔体134。
74.在该实施例中,盖体包括设置有第一出火孔126的第一火盖128,第一火盖128与基座122和分隔件132相连接,与分隔件132和基座122之间形成第三腔体134,使得燃烧器1工作时候,第三腔体134内充满燃气,通过第一出火孔126流出至第一火盖128的外部空间,燃烧形成火焰。
75.具体地,第一出火孔126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一出火孔126以第一火盖128的圆心为基准,呈圆形排列在第一火盖128上,使得喷出的可燃气体在到达外界的时候更加的均匀,从而在燃烧形成内环火焰的时,火焰的温度均匀,更方便的进行烹饪。
76.进一步地,第一出火孔126包括:多个第一主火孔,任一第一主火孔的中心线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设置,多个第一主火孔位于第一火盖128的周侧;从第一主火孔排出的燃气具备沿第一火盖128的径向和垂直于水平面向上的两个方向的分速度,实现对烹饪器具加热的同时扩大了第一出火孔126的火焰范围。
77.进一步地,第一出火孔126还包括:多个第一稳焰火孔,第一稳焰火孔的过流面积小于第一主火孔的过流面积,多个第一稳焰火孔位于第一火盖128的周侧的周侧。通过设置第一稳焰火孔,使第三腔体134中的燃气燃烧更加充分,提升了加热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一氧化碳的排放,并可防止燃气燃烧速度较低或高负荷燃烧时产生离焰或脱火现象,保持第一出火孔126的火焰稳定燃烧。
78.第一出火孔126包括:圆形孔、矩形孔或椭圆形孔;
79.进一步地,其中,第一主火孔的中心线指的是沿孔的延伸方向上,孔的多个横截面的几何中心的连线。
80.例如,第一主火孔为圆形孔,则孔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一主火孔的中心线为多个圆
心的连线。
81.第一主火孔为方形孔,则孔的横截面为方形,几何中心为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第一主火孔的中心线为多个几何中心的连线。
82.第一主火孔为椭圆形孔,则椭圆形孔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几何中心为椭圆形两个焦点连线的中点,第一主火孔的中心线为多个中点的连线。
83.第二主火孔的中心线也是同理可以得到的,再此不在赘述。
84.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图3、图4和图5、图6至图8所示,盖体包括:射流盖体130,射流盖体130设置于分隔件132和基座122上,射流盖体130、第一火盖128、分隔件132和基座122之间形成第一腔体106。
85.在该实施例中,盖体还包括射流盖体130,射流盖体130设置于分隔件132和基座122上,与第一火盖128、分隔件132和基座122之间形成第一腔体106,通过将射流盖体130设置于基座122上,可通过基座122对射流盖体130起到固定的作用,避免由于射流盖体130的位置不准确而降低第一腔体106的气密性。
86.具体地,射流盖体130位于第一火盖128的上部,第一火盖128位于分隔件132的上部,分隔件132位于基座122的上部,射流盖体130与第一火盖128、分隔件132和基座122之间形成第一腔体106。
87.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一火盖128围设于射流盖体130的外周侧,第一火盖128与射流盖体130之间形成射流出口102。
88.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第一火盖128的安装位置,具体地,第一火盖128设置于射流盖体130的外周侧,第二火盖142与射流盖体130之间的狭缝结构构成了射流出口102,使得在燃烧器1工作时,在射流出口102处,由于不断的进行“吹

吸”,能够给附近的主流带来附加的湍流脉动,给燃烧区域带来了速度和压力脉动,增强了燃烧区域的传热传质,进而降低燃烧区域的温度梯度,消除局部高温,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
89.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燃烧器1还包括:第二出火组件14,第二出火组件14包括第四腔体144和第二出火孔146,第二出火孔146与第四腔体144相连通,射流出口102设置于第二出火孔146的外周侧。
90.在该实施例中,燃烧器1还包括第二出火组件14,其中,第二出火组件14包括第四腔体144和第二出火孔146,第二出火孔146与第四腔体144相连通,当燃烧器1工作时,第二出火组件14的第四腔体144内充满燃气,燃气通过第二出火孔146流出至第二出火组件14的外部空间,进行燃烧形成火焰,第二出火孔146处的火焰起到加热作用。
91.进一步地,射流出口102设置于第二出火孔146的外周侧,使得在燃烧器1工作时,在射流出口102处,由于不断的进行“吹

吸”,能够给附近的主流带来附加的湍流脉动,使得气流的速度不断的变化,给第二出火孔146附近的燃烧区域带来了速度和压力脉动,增强了燃烧区域的传热传质,降低了燃烧区域的温度梯度,有助于局部高温区的消除,从而实现在保证燃烧效率,降低了污染物一氧化碳的排放的基础上,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
92.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图6至图8所示,第二出火组件14包括:第二火盖142,第二火盖142设置于基座122上,第二火盖142包括第四腔体144和第二出火孔146;第二进气口148,设置于基座122上,第四腔体144与第二进气口148相连通。
93.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出火组件14包括:第二火盖142,设置于基座122上,第二火盖142包括第四腔体144和第二出火孔146,第二进气口148,设置于基座122上,第四腔体144与第二进气口148相连通,在燃烧器1工作过程中,第二进气口148与第四腔体144相连通,使得燃气可以通过第二进气口148进入第四腔体144,燃气通过第四腔体144和的第二出火孔146流出至第二火盖142的外部空间燃烧形成内环火焰,并且第二火盖142与第二进气口148设置于基座122上,形成了稳固结构,起到了稳定作用。
94.进一步地,第二出火孔146包括:多个第二主火孔,任一第二主火孔的中心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设置;从第二主火孔排出的燃气具备沿第二火盖142的径向和垂直于水平面向上的两个方向的分速度,实现对烹饪器具加热的同时扩大了第二出火孔146的火焰范围。
95.第二出火孔146还包括:多个第二稳焰火孔,第二稳焰火孔的过流面积小于第二主火孔的过流面积。进而使第四腔体144中的燃气燃烧更加充分,提升了加热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一氧化碳的排放,并可防止燃气燃烧速度较低或高负荷燃烧时产生离焰或脱火现象,保持第二出火孔146的火焰稳定燃烧。
96.第二出火部包括:圆形孔、矩形孔或椭圆形孔。
97.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射流发生器包括:压电陶瓷式发生器、电磁式发生器、或活塞式发生器。
98.在该实施例中,射流发生器可以为压电陶瓷式发生器、电磁发生器或活塞发生器。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选择不同种类的射流发生器,增大了燃烧器1的适用范围。
99.具体地,射流发生器包括压电陶瓷式发生器,具体地,振动膜164的下方粘贴压电振子,通过对压电振子施加电信号,使其伸缩,带动振动膜164实现上下振动的效果,进而达到改变第二腔体1622内压力的目的。
100.电磁式发生器包括:振动膜164、线圈和磁铁,振动膜164的下方连接线圈,线圈的下方设置有磁体,通过给线圈通电,使得线圈产生的电磁力与磁铁相互作用,进而线圈带动振动膜164实现往复的振动,进而能够实现对第二腔体1622内的容积的改变,以改变第二腔体1622内的压力,以实现射流出口102的吸气和吐气。
101.具体地,活塞式发生器包括振动膜164和活塞杆,振动膜164与活塞杆相连接,活塞能够推动振动膜164沿第二腔体1622的腔壁往复移动,进而能够实现对第二腔体1622的容积的改变,以实现射流出口102的吸气和吐气。
102.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燃气灶,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燃烧器1。
103.本技术提出的燃气灶,包括燃烧本体10和射流发生组件16,其中,燃烧本体10包括射流出口102、射流入口104和第一腔体106,射流出口102和射流入口104均与第一腔体106相连通,进而形成了一个可以由射流入口104及射流出口102两部分均可进入气流和排出气流的腔体,也即射流入口104及射流出口102都可以用于气体的进入,且射流入口104及射流出口102又均可以用于流出气体。
104.进一步地,射流发生组件16包括第二腔体1622和射流发生器,射流发生器与第二腔体1622连接,第二腔体1622与第一腔体106通过射流入口104相连通。射流发生器调节第二腔体1622内的压力以驱动气流由射流出口102进入或射出第一腔体106,具体地,当第二腔体1622内的压力小于外界大气压则,外部气流通过射流出口102进入到第一腔体106,再
通过第一腔体106扩散至第二腔体1622,进而在射流出口102处形成“吸气”冲程。当第二腔体1622内的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则第二腔体1622内的气流通过射流入口104进入到第一腔体106,再通过射流出口102喷出,进而在射流出口102处形成“吹气”冲程。
105.进一步地,在射流发生器的作用下,上述过程往复循环,在射流出口102处不断进行“吹

吸”,交替的“吹

吸”过程叠加,形成合成射流,而合成射流交替“吹

吸”过程能够给附近的气流带来附加的湍流脉动,使得射流出口102的气流速度不断变化,给燃烧区域带来了速度和压力脉动,增强了燃烧区域的传热传质,进而降低燃烧区域的温度梯度,消除局部高温,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
106.进一步地,通过在射流本体上设置阀体,进而使得射流发生组件与阀体相结合,进行空气的二次补给的同时,在振动膜的作用下形成脉动射流,并应用于燃气灶上,达到了同时降低一氧化碳和热力型氮氧化物排放的作用,保护了大气环境,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107.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10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0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