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高效汽-液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9345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壳式高效汽-液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壳式换热器的进一步改进。它涉及石油、化工、纺织、热电工程等多领域使用的各种汽一液型换热器性能的提高。
中国专利90213536.8“一种高效换热器”对传热管做了改造,这种换热器的传热管,在换热介质均为液态的情况下,无论管内还是管外,都能获得比较稳定的湍流,它提高了换热系数,达到高效换热的目的。但是当换热介质一侧为液态,另一侧为汽态时,情况则不同了,液态一侧,仍是膜状冷凝换热,无大变化,而对于汽态一侧,由于没有形成有利于滴状冷凝换热的环境,换热效果显然不很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改进了的换热器,它的传热管能不断地维持稳定的滴状冷凝换热状态,从而提高汽一液型管壳式换热器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即在由壳体、热汽介质进出口、冷液介质进出口、传热管、防冲环板及折流板组成的汽一液型管壳式换热器中,将传热管外壁特种加工形成凹凸不平密集的麻坑表面。为有效地增加换热面积,在热汽介质进口处防冲环板外侧设置环状外导流腔。为便于装拆,将传热管直径做成一头大另一头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凹凸不平密集的麻坑表面有利于汽态介质冷凝,汽态介质在这种表面生成大量的凝结核,从而形成滴状凝结换热面。热汽介质在这里冷凝,释出热量并通过液滴传给金属管壁面,然后再通过壁面传给冷却介质。由于滴状冷凝换热系数比膜状冷凝换热系数大很多倍,因而大大提高了换热器的热效率。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可以提高3~5倍,传热系数K值可以达到3500~5000W/M2C0。本实用新型采用环状外导流腔,消除了噪音,减小了管束的振动与磨损,可以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以下结合附图看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
图1中传热管的局部放大图。

图1中,(10)为换热器壳体,在热汽介质进口(1)和(2)处,在防冲环板(7)的外侧,设置了环状的外导流腔(8)。(9)为折流板,(6)为传热管,(5)为热汽介质的出口,而(3)和(4)分别是冷液介质的进口和出口。在图2中,传热管呈弧形对称设计,其圆弧及转接半径分别为R1和R2,传热管外壁经特种加工呈密集的凹凸不平的麻坑表面(11)。传热管(6)穿过折流板(9)并且管子直径呈一头大另一头小。当然,传热管外壁也可以设计成凹入的环状双弧面并且垂直于母管轴线的等节距沟槽。
权利要求1.一种管壳式汽-液换热器,包括壳体(10)、防冲环板(7)、传热管(6)、热汽介质进口(1)(2)、热汽介质出口(5)、冷液介质进口(3)、冷液介质出口(4)、折流板(9),其特征在于a、传热管(6)外壁呈密集的凹凸不平的麻坑表面(11);b、在热汽介质进口(1)(2)处及防冲环板(7)的外侧设置环状外导流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汽一液换热器,其特征是传热管(6)直径一头大另一头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管壳式汽—液换热器的改进。它的特征是传热管外壁经特种加工呈密集的凹凸不平的麻坑表面,并且在热汽介质进口及防冲环板外侧设置环状的外导流腔。本实用新型的传热管能不断地维持稳定的滴状冷凝换热状态,因而换热效率可提高3—5倍。本实用新型还消除了噪音,减小了振动磨损,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28D7/00GK2196772SQ94229130
公开日1995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1994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15日
发明者荣秀惠, 王德全, 王维启, 贺承钦 申请人:沈阳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工程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