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回收型汽水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7372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余热回收型汽水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特别是一种余热回收型汽水换热器。
背景技术
图2所示为现有的汽水换热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蒸汽由蒸汽入口 33进入汽水换 热器后与由热水输入口 31进入的热水进行热交换后,蒸汽变成冷凝水由凝水出口 34排出, 吸收了蒸汽热量的热水由热水输出口 32排出。现有的汽水换热器存在的缺点是凝水出口温度必定高于热水入口温度,一部分热 量无法使用造成浪费,蒸汽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对蒸汽凝水的余 热进行回收利用,有效提高蒸汽利用率的余热回收型汽水换热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余热回收型汽水换热器,包括发生器、冷凝 器、溶液热交换器、第一吸收器、第一蒸发器、凝水交换器和连接管路,所述连接管路包括从 第一吸收器引入并从冷凝器引出的热水管路、从发生器引入并经过发生器和凝水交换器的 蒸汽管路、流经所述凝水交换器并输送余热水至第一蒸发器的余热水输入管路、经过第一 蒸发器后输送余热水至凝水交换器的余热水输出管路、流经溶液热交换器的用于连接发生 器与第一吸收器的第一循环管路,其中,还包括第二吸收器和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二吸收器设置于第一吸收器与冷 凝器之间的热水管路上;第二蒸发器设置于所述余热水输入管路上。作为优选,所述余热水输出管路上设置有余热水泵。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吸收器与发生器之间设置有第二循环管路,所述第二循环管 路经过溶液热交换器。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蒸发器与第一蒸发器之间设置有第三循环管路。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循环管路上设置有连接至第二蒸发器的循环支管。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循环管路和/或第三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作为优选,所述冷凝器与所述第二蒸发器之间设置有凝结水引流管。本实用新型利用热泵原理,使蒸汽管路经凝水交换器后在凝水出口的温度低于在 第一吸收器的热水入口的温度,提高了蒸汽的利用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余热回收型汽水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热泵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1……第一吸收器;2……第一蒸发器;3……第二吸收器;4……第二蒸发器;5……发生器;6……冷凝器;7……溶液热交换器;8……热水管路;9……余热水输入管路;[0022]9,……余热水输出管路;10……蒸汽管路;11……第一循环管路;12……第二循环管路;13、17……凝结水引流管;14……第三循环管路;15……循环支管;16……溶液引流管;18……挡叶板;19,20……循环泵;21……凝水交换器;22……余热水泵;31……热水输入口 ;32……热水输出口 ;33……蒸汽入口 ;34......凝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余热回收型汽水换热器,包括发生器5、冷凝器6、溶 液热交换器7、第一吸收器1、第一蒸发器2、凝水交换器21和连接管路,所述连接管路包括 从第一吸收器1引入并从冷凝器6引出的热水管路8、从发生器5引入并经过发生器5和凝 水交换器21的蒸汽管路10、流经所述凝水交换器21并输送余热水至第一蒸发器2的余热 水输入管路9、经过第一蒸发器2后输送余热水至凝水交换器21的余热水输出管路9’、流 经溶液热交换器7的用于连接发生器5与第一吸收器1的第一循环管路11,其中,还包括第二吸收器3和第二蒸发器4,所述第二吸收器3设置于第一吸收器 1与冷凝器6之间的热水管路8上;第二蒸发器4设置于所述余热水输入管路9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收器1与第二吸收器2之间连接有溶液引流管16 ;所 述第一蒸发器2与第二蒸发器4之间设置有凝结水引流管17。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余热水输出管路9’上设置有余热水泵22。所述第二吸收器3吸收来自第二蒸发器4的蒸汽,放出热量,被经过第二吸收器3 的热水管路8中的热水吸收,热水实现二次升温,中间溶液浓度变成稀溶液,作为本实用新 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吸收器3与发生器5之间可以设置一第二循环管路12,所述第二 循环管路12经过溶液热交换器7,用于将稀溶液循环输送至发生器5。同样道理,所述第二 蒸发器4与第一蒸发器2之间可以设置一第三循环管路14,用于将第二蒸发器4的凝结水 循环输送至第一蒸发器2。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循环管路12和第三循环管路 14上可以设置有循环泵19,20。另外,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凝器6与所述第二蒸发器之间4设置 有凝结水引流管13 ;所述第三循环管路14上设置有连接至第二蒸发器4的循环支管15。流程原理第二蒸发器4的稀溶液由循环泵19增压通过溶液热交换器7到达发生器吸收蒸 汽管路10中的热量,产生蒸汽,稀溶液变成浓溶液;所述第一蒸发器2和第二蒸发器4出蒸 汽口均设置有仅允许蒸汽通过的挡叶板,图1中的挡叶板18,发生器5的浓溶液通过第一吸 收器1吸收来自第一蒸发器2 (低压)的蒸汽,同时放出热量,被热水吸收,热水实现一次升 温,浓溶液变成中间浓度溶液,第一吸收器1的中间浓度溶液通过溶液引流管16来到第二 吸收器3,吸收来自第二蒸发器4 (高压)的蒸汽,放出热量,被热水吸收,热水实现二次升 温,中间溶液浓度变成稀溶液,稀溶液通过第二循环管路12被循环泵19去往发生器5,往复 循环。发生器5产生的蒸汽来到冷凝器6冷凝,蒸汽变成液态水,放出热量,被热水吸收,热 水实现最后一次升温,来自冷凝器6的液态水在第二蒸发器4和第一蒸发器2中吸收余热4水的热量,变成蒸汽,被第二吸收器3和第一吸收器1中的溶液吸收,余热水在第二蒸发器 4和第一蒸发器2中分别实现一次和二次降温放热。
权利要求1.一种余热回收型汽水换热器,包括发生器、冷凝器、溶液热交换器、第一吸收器、第一 蒸发器、凝水交换器和连接管路,所述连接管路包括从第一吸收器引入并从冷凝器引出的 热水管路、从发生器引入并经过发生器和凝水交换器的蒸汽管路、流经所述凝水交换器并 输送余热水至第一蒸发器的余热水输入管路、经过第一蒸发器后输送余热水至凝水交换器 的余热水输出管路、流经溶液热交换器的用于连接发生器与第一吸收器的第一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吸收器和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二吸收器设置于第一吸收器与 冷凝器之间的热水管路上;第二蒸发器设置于所述余热水输入管路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型汽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水输出管路上 设置有余热水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型汽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收器与发生 器之间设置有第二循环管路,所述第二循环管路经过溶液热交换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型汽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蒸发器与第一 蒸发器之间设置有第三循环管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余热回收型汽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循环管路上设 置有连接至第二蒸发器的循环支管。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回收型汽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上设 置有循环泵。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余热回收型汽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型汽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与所述第二 蒸发器之间设置有凝结水引流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型汽水换热器,包括发生器、冷凝器、溶液热交换器、第一吸收器、第一蒸发器、凝水交换器和连接管路,所述连接管路包括从第一吸收器引入的热水管路、从发生器引入的蒸汽管路、流经所述凝水交换器的余热水输入管路、经过第一蒸发器的余热水输出管路、流经溶液热交换器的用于连接发生器与第一吸收器的第一循环管路,还包括第二吸收器和第二蒸发器,第二吸收器设置于第一吸收器与冷凝器之间的热水管路上;第二蒸发器设置于所述余热水输入管路上。本实用新型把蒸发器和吸收器分成高低压两个部分,对比传统热泵有效的提高了蒸发器的蒸发压力,降低了发生器入口的溶液浓度,降低了溶液的发生温度。
文档编号F25B30/04GK201828086SQ201020115130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10日
发明者刘兴原, 孙桂祥, 康益军, 魏曼曼, 黄进 申请人:同方川崎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