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393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通风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吸入的室外空气和排出的室内空气更加简单地除去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经过导热交换器时产生凝结水的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在封闭空间里,因生命体呼吸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由此生命体呼吸困难。因此,在像办公室或者车辆等人多的狭小空间,需要随时用新鲜空气替换室内污染空气。这时,一般使用的是通风装置。
以往的通风装置大部分采用由一个送风机只把室内空气向外部强制排出的方式。但是,当用一个送风机只把室内空气强制排出的时候,室内的冷气或者热气也直接排向外部,同时室外空气没有经过热交换从门或者窗户直接流入,所以制冷制热时耗费不必要的很多费用。
另外,由于从流入外部过热热气和过冷冷气,造成室内空气的温度急剧变化而使人们感到不适。尤其,在关闭室内的窗户以及门的状态下,如果只把室内空气向外部排出,外部的新鲜空气不能流入,会发生缺氧现象,而且还不能完全调节室内空气的湿度,所以尽管具备通风装置,还是不能维持舒适的室内环境。
为了解决上述缺点,提供了一种室外空气先跟向室外排出的室内空气热交换后流入室内的导热交换方式的通风装置。
图1简单图示一般导热交换方式通风装置的结构。
如图1所示,在箱子形状的外壳1内部配备进气导管10和排气导管20。进气导管10向室内引导吸入的室外空气,排气导管20在指定位置上与进气导管10交叉并向室外引导排出的室内空气。在进气导管10和排气导管20交叉点配备吸入的室外空气和排出的室内空气热交换的导热交换器5。
这时,进气导管10和排气导管20把外壳1内部上下分隔的分隔壁3来防止它们相互影响。
在进气导管10的一端形成与室外连通的进气吸入口11,且在另一端形成与室内连通的供气排出口13。在排气导管20的一端形成与室内连通的排气吸入口21,且在另一端形成与室内连通的排气排出口23。
在进气导管10的供气排出口13侧配备为强制吸入室外空气的送风扇15,在排气导管20的排气排出口侧配备为强制排出室内空气的排风扇25。
导热交换器5是上下角支撑在外壳1上并左右角支撑在分隔壁3上的四面体形状,其内部配备与进气导管10连通的数个进气通道5a和邻接进气通道5a并与排气导管20连通的数个排气通道5b。虽然没有图示,在进气通道5a和排气通道5b临界的部位配备导电率高的热交换膜。
附图中,用实线图示的部位是进气通道5a,用虚线图示的部位是排气通道5b。
这样构成的导热交换方式通风装置的作用如下。
首先,当室内空气受到某种程度污染的时候,排风扇25里导通电源,室内空气通过排气吸入口21流入排气导管20里,经过导热交换器的排气通道5b从排气排出口23排向室外。
与此同时,送风扇15里导通电源,室外的新鲜空气通过进气吸入口11流入进气导管10里,经过导热交换器的供气排出口13进入室内。
经过导热交换器5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通过热交换膜进行热交换。在导热交换器5进行的热交换包括有吸入的室外空气和排出的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的显热交换,室内空气或者室外空气中的高温空气成为露点温度以下状态而产生凝结水的潜热交换。
因此,导热交换方式通风装置使流入的室外空气跟室内空气1次热交换后进入室内,由此可以防止室内温度急剧下降或者急剧上升。
通风装置配备为排出在导热交换器5产生的凝结水的排水泵(图中省略)和排水软管(图中省略)。虽然没有图示,在外壳1一侧配备通过排水软管向外部强制排出积水的排水泵。
但是,为了排出凝结水而运转排水泵的是一种能量浪费,而且用户还需要通过排水软管向外壳外部一一排出聚集的凝结水,所以使用时繁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蒸发后除去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在导热交换器热交换时产生的凝结水的通风装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在导热交换器热交换而产生的凝结水来降低吸入的室外空气温度的通风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一种通风装置包括有进气导管、排气导管、导热交换器以及接水桶。进气导管是根据送风扇运作向室内引导室外空气;排气导管在指定位置上跟进气导管交叉并根据排风扇运作向室外引导室内空气;导热交换器位于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交叉的位置,并在其内部与进气导管连通的数个进气通道和与排起导管连通的数个排气通道分隔相邻;接水桶配备在导热交换器的下端收集在进气和排气热交换时产生的凝结水,为了由进气和排气来蒸发积水而上部开放。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案的通风装置包括有进气导管、排气导管、导热交换器、接水桶、水分通过过滤器以及加热器。进气导管是根据送风扇运作向室内引导室外空气;排气导管在指定位置上跟进气导管交叉并根据排风扇运作向室外引导室内空气;导热交换器位于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交叉的位置,并在其内部与进气导管连通的数个进气通道和与排起导管连通的数个排气通道分隔相邻;接水桶配备在导热交换器的下端收集在进气和排气热交换时产生的凝结水,为了由进气和排气来蒸发积水而上部开放;水分通过过滤器从导热交换器的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的临界端开始形成到接水桶的底面为止,相互只交换凝结水;加热器在接水桶下端强制蒸发凝结水。
根据本发明又一方案的通风装置,包括有进气导管、排气导管、导热交换器、接水桶、水分通过过滤器以及吸水部件。进气导管是根据送风扇运作向室内引导室外空气;排气导管在指定位置上跟进气导管交叉并根据排风扇运作向室外引导室内空气;导热交换器位于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交叉的位置,并在其内部与进气导管连通的数个进气通道和与排气导管连通的数个排气通道分隔相邻;接水桶配备在导热交换器的下端收集在进气和排气热交换时产生的凝结水,为了由进气和排气来蒸发积水而上部开放;水分通过过滤器从导热交换器的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的临界端开始形成到接水桶的底面为止,相互只交换凝结水;吸水部件配备在导热交换器的下端吸收供气和排气时进行热交换产生的凝结水,然后根据毛细管侵渗现象向进气通道或排气通道移动凝结水。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第一,根据本发明,在导热交换器上产生的凝结水是自然蒸发或者被加热器强制蒸发或者被吸水部件除去,所以不必配备为除去凝结水的排水泵。由此,能降低能量消耗。
第二,根据本发明,室外空气在通道里蒸发因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热交换而产生的凝结水,所以能降低或升高吸入的室外空气温度。


图1是一般通风装置结构的简单构成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通风装置结构部分斜视图。
图2b是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通风装置作用的构成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通风装置作用的构成图。
图4a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通风装置结构部分斜视图。
图4b是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通风装置作用的构成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通风装置作用的构成图。
图6是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通风装置作用的构成图。
图7是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通风装置作用的构成图。
主要符号说明1外壳 3分隔壁5导热交换器 10进气导管15送风扇 20排气导管25排风扇 30接水桶40水分通过过滤器 50加热器55水位传感器 60吸水部件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图2a是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通风装置结构部分斜视图,图2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通风装置作用的构成图。
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通风装置如图2a和图2b所示包括有进气导管10、排气导管20以及导热交换器5。其中,进气导管10配备在箱子形状外壳1内部向室内引导室外空气;排气导管20在指定位置上跟进气导管10交叉并向室外引导室内空气;导热交换器5位于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交叉的位置使吸入的室外空气和排出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进气导管10和排气导管20由上下分隔外壳内部的分隔壁3来防止相互影响。
在进气导管10的两端形成进气吸入口11和供气排出口13,且在排气导管20的两端形成排气吸入口21和排气排出口23。
在进气导管10的供气排出口侧配备为强制吸入室外空气的送风扇15,且在排气导管20的排气排出口侧配备为强制排出室内空气的排风扇25。
导热交换器5在内部配备与进气导管10连通的数个进气通道5a和邻接进气通道5a并与排气导管20连通的数个排气通道5b,而且在进气通道5a和排气通道5b临界的部位配备导电率高的热交换膜(图中省略)。在这里,用实线图示的部位是进气通道5a,用虚线图示的部位是排气通道5b。
通风装置还包括有为了收集在导热交换器5产生的凝结水而配备在导热交换器5下端的接水桶30。接水桶30为了由吸入的室外空气来自然蒸发内部的凝结水而开放上部31。。
这时,为了防止吸入的室外空气和排出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在接水桶30内部配备从导热交换器5的进气通道5a和排气通道5b的临界面开始到接水桶30底面33为止形成的水分通过过滤器40。水分通过过滤器40必须切断空气通过,但要允许凝结水通过。为了上述功能,水分通过过滤器40要用可以使水分通过的材料制作。比如,水分通过过滤器40用纸制作。
为了使向导热交换器5侧流动的室外空气自然蒸发接水桶30里的凝结水,导热交换器5的进气通道5a在附图中要从右侧下端角开始形成到左侧上端角为止。这时,排气通道5b从导热交换器5右侧上端角开始形成到左侧下端角为止。因此,接水桶30露出在朝向导热交换器5的进气导管10。
这种状态下,为了使在导热交换器5产生的凝结水全部蒸发,接水桶的底面33逐渐向进气导管10侧向下倾斜形成为最好。
这样构成的通风装置的作用如下。
如图2b所示,为了排出室内的污染空气,向排风扇25和送风扇15里导通电源,由此室内空气向室外排出,而且室外空气流入室内。
根据排风扇25运作,室内空气通过排气吸入口21流入进气导管10里,之后继续经过导热交换器的排气通道5b从排气排出口23向室外排出。与此同时,根据送风扇15运作,室外的新鲜空气通过进气吸入口11流入进气导管10里,之后经过导热交换器的进气通道5a从供气排出口13进入室内。
这时,经过导热交换器5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各自经过排气通道5b和进气通道5a的同时通过热交换膜进行热交换。
热交换过程中,在导热交换器5产生的凝结水沿着进气通道5a和排气通道5b收集在接水桶30里。凝结水根据接水桶30的形状收集在进气导管10侧。这样收集的凝结水被吸入的室外空气自然蒸发,降低室外空气的温度。尤其,当吸入的室外空气的温度是高温的时候,蒸发现象更活跃,所以降低室外空气温度的效果更明显。提供优点的通风装置适合室外温度较室内温度高出很多的夏天使用。
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通风装置是利用吸入的室外空气自然蒸发热交换过程中产生的凝结水,所以尽管不配备单独的排水泵也能除去凝结水,同时还可以降低吸入的室外空气温度。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通风装置作用的构成图。
图3的通风装置与图2b中图示的结构只有导热交换器的进气通道5a和排气通道5b形成的方向不同,其他的结构都相同。因此,在这里与图2b中图示的通风装置相同的构成不再敖述。
根据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通风装置如图3所示,为了使导热交换器5产生的凝结水被室内空气蒸发而向外排出,接水桶30露出在经过导热交换器5的排气导管20里。
为了这些,导热交换器5的排气通道5b从附图左侧上端角开始形成到右侧下端角为止,且进气通道5a要从附图右侧上端角开始形成到左侧下端角为止。这种状态下,为了使凝结水聚集在蒸发部位,上述接水桶的底面33是向排气导管20侧逐渐往下倾斜为最好。
这样构成的通风装置的作用如下。
如图3所示,根据排风扇25运作,室内的污染空气依次经过排气吸入口21、排气导管20、导热交换器5、排气导管20以及排气排出口23后向室外排出,相反根据送风扇15运作,室外的新鲜空气依次经过进气吸入口11、进气导管10、导热交换器5、进气导管10以及供气排出口13后进入室内。
这时,因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在导热交换器5热交换而产生凝结水,而且凝结水沿着进气通道5a和排气通道5b聚集在接水桶30里。凝结水根据接水桶30的形状收集在排气导管20侧。
这样收集的凝结水被经过导热交换器5的室内空气自然蒸发,跟室内空气一起向室外排出。提供优点的通风装置适合室内温度较室外温度高出很多的冬天使用。
根据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通风装置是利用排出的室内空气自然蒸发在热交换过程中产生的凝结水,所以即使不使用排水泵也能除去凝结水。
图4a是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通风装置结构部分斜视图,图4b是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通风装置作用的构成图。
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通风装置包括有进气导管10、排气导管20以及导热交换器5。进气导管10配备在箱子形状外壳1内部,并在两端形成进气吸入口11和供气排出口13向室内引导吸入的室外空气;排气导管20在指定位置上跟进气导管10交叉,并在两端形成排气吸入口21和排气排出口23向室外引导排出的室内空气;导热交换器5位于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交叉的位置使吸入的室外空气和排出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在这里,进气导管10和排气导管20由上下分隔外壳内部的分隔壁3来防止相互影响。
在进气导管10的供气排出口侧配备为强制吸入室外空气的送风扇15,且在排气导管20的排气排出口侧配备为强制排出室内空气的排风扇25。
导热交换器5在内部配备与进气导管10连通的数个进气通道5a和邻接进气通道5a并与排气导管20连通的数个排气通道5b。而且,在进气通道5a和排气通道5b临界的部位配备导电率高的热交换膜(图中省略)。在这里,用实线图示的部位是进气通道5a,用虚线图示的部位是排气通道5b。
通风装置还包括有在导热交换器5下端聚集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热交换时产生的凝结水的接水桶30。接水桶30为了使内部的凝结水由吸入的室外空气来自然蒸发而开放上部31。。
这时,为了防止吸入的室外空气和排出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在接水桶30内部配备从导热交换器5的进气通道5a和排气通道5b的临界面开始到接水桶30底面33为止形成的水分通过过滤器40。水分通过过滤器40必须切断空气通过,但要允许凝结水通过。为了上述功能,水分通过过滤器40要用可以使水分通过的材料制作。比如,水分通过过滤器40用纸制作。
另外,通风装置还包括有在接水桶30的下端强制蒸发凝结水的加热器50。既,当必要使用加热器50的时候,加热器50里导通电源,而蒸发接水桶30内部的凝结水,因此在除去凝结水方面比依赖自然蒸发时更有效。
这时,为了决定加热器50驱动与否,在接水桶30的一侧配备为感知凝结水水位的水位传感器55为最好。水位传感器55可以适用很多种。比如,利用盛有凝结水的延长管55a,根据空气压力变化感知水位后,把这些用电信号传输给控制部(图中省略)。
另外,为了由接水桶30里的凝结水蒸发来降低流向导热交换器5的室外空气温度,导热交换器5的进气通道5a在附图中要从右侧下端角开始形成到左侧上端角为止。这时,排气通道5b从导热交换器5右侧上端角开始形成到左侧下端角为止。因此,接水桶30露出在朝向导热交换器5的进气导管10上。
这种状态下,为了使在导热交换器5产生的凝结水全部蒸发,接水桶的底面33是向进气导管10侧逐渐往下倾斜形成为最好。另外,也是同样的理由,加热器50配备在进气导管10侧的接水桶30下端为最好。
这样构成的通风装置的作用如下如图4b所示,根据排风扇25运作,室内的污染空气依次经过排气吸入口21、排气导管20、导热交换器5、排气导管20以及排气排出口23后向室外排出。与此同时,根据送风扇15运作,室外的新鲜空气依次经过进气吸入口11、进气导管10导热交换器5以及供气排出口13后进入室内。
这时,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在导热交换器5进行热交换而产生凝结水,凝结水沿着排气通道5b和进气通道5a收集在接水桶30里。然后,凝结水根据接水桶30的形状收集在进气导管10侧。
另外,水位传感器55继续检测接水桶30里的凝结水水位后,把这些向控制部以电信号的形式传输。若输入的现在水位超过指定水位,控制部输出加热器50里导通电源的控制信号,由此加热器50发热而蒸发接水桶30里凝结水。
因此,接水桶30里的凝结水被流向导热交换器5的室外空气自然蒸发的同时由加热器50发热来强制蒸发,这时蒸发的凝结水降低吸入的室外空气的温度。提供上述优点的通风装置适合室外温度较室内温度高出很多的夏天使用。
既,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通风装置是吸入的室外空气和加热器50来蒸发在热交换过程中产生的凝结水,所以尽管没有配备排水泵也能除去凝结水。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通风装置作用的构成图。
图5图示的通风装置只是导热交换器的进气通道5a和排气通道5b形成的方向不同,其他的结构与图4b中图示的结构相同。因此,在这里与图4b中图示的通风装置相同的构成不再敖述。
根据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通风装置如图5所示,为了使在导热交换器5产生的凝结水被室内空气蒸发而排向外部,接水桶30露出在经过导热交换器5的排气导管20上。
为了这些,导热交换器5的排气通道5b从附图左侧上端角开始形成到右侧下端角为止,且进气通道5a要从附图右侧上端角开始形成到左侧下端角为止。
当然,为了在这种状态下使凝结水收集在蒸发部位,接水桶的底面33是向排气导管20侧逐渐往下倾斜为最好。另外,在排气导管20侧的接水桶30下端集中配备加热器50为最好。
这样构成的通风装置的作用如下。
如图5所示,根据排风扇25运作,室内的污染空气依次经过排气吸入口21、排气导管20、导热交换器5、排气导管20以及排气排出口23后向室外排出。与此同时,根据送风扇15运作,室外的新鲜空气依次经过进气吸入口11、进气导管10、导热交换器5以及供气排出口13后进入室内。
这时,因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在导热交换器5热交换而产生凝结水,而且凝结水沿着进气通道5a和排气通道5b收集在接水桶30里。然后,凝结水根据接水桶30的形状收集在排气导管20侧。
另外,水位传感器55继续检测接水桶30里的凝结水水位后,把这些向控制部以电信号的形式传输。若输入的现在水位超过指定水位,控制部输出加热器50里导通电源的控制信号,由此加热器50发热而蒸发接水桶30里凝结水。
因此,接水桶30里的凝结水被流向导热交换器5的室外空气自然蒸发的同时由加热器50的发热来强制蒸发,而且跟室内空气一起向室外排出。提供上述优点的通风装置适合室内温度较室外温度高出很多的夏天使用。
既,根据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通风装置是吸入的室外空气和加热器50来蒸发在热交换过程中产生的凝结水,所以尽管没有配备排水泵也能除去凝结水。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通风装置作用的构成图。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通风装置包括有进气导管10、排气导管20以及导热交换器5。进气导管10配备在箱子形状外壳1内部,并在两端形成进气吸入口11和供气排出口13向室内引导吸入的室外空气;排气导管20在指定位置上跟进气导管10交叉,并在两端形成排气吸入口21和排气排出口23向室外引导排出的室内空气;导热交换器5位于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交叉的位置使吸入的室外空气和排出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在这里,进气导管10和排气导管20由上下分隔外壳内部的分隔壁3来防止相互影响。
在进气导管10的供气排出口侧配备为强制吸入室外空气的送风扇15,在排气导管20的排气排出口侧配备为强制排出室内空气的排风扇25。
导热交换器5在内部配备与进气导管10连通的数个进气通道5a和邻接进气通道5a并与排气导管20连通的数个排气通道5b。而且,在进气通道5a和排气通道5b临界的部位配备导电率高的热交换膜(图中省略)。在这里,用实线图示的部位是进气通道5a,用虚线图示的部位是排气通道5b。
通风装置还包括有在导热交换器5的下端除去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热交换时产生的凝结水的吸水部件60。吸水部件60只要吸收凝结水,根据毛细管侵渗现象把凝结水提升到露出在进气导管10的部位。吸水部件60可以用吸水性高的高分子化合物或者纸等其他纤维材料制作。
为了这些,在导热交换器5下端配备为收集凝结水的接水桶30。为了防止吸入的室外空气和排出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在接水桶30内部配备从导热交换器5的进气通道5a和排气通道5b的临界面开始到接水桶30底面33为止形成的水分通过过滤器40。
水分通过过滤器40必须切断空气通过,但要允许凝结水通过。为了上述功能,水分通过过滤器40要用可以使水分通过的材料制作。比如,水分通过过滤器40用纸制作。
这时,为了由吸入的室外空气来自动除去凝结水,导热交换器5的进气通道5a在附图中要从左侧下端角开始形成到右侧上端角为止,且排气通道5b要从导热交换器5左侧上端角开始形成到右侧下端角为止。因此,接水桶30露出在朝向导热交换器5的进气导管10上。另外,吸水部件60从进气导管侧的接水桶30内部开始延长到朝向电热交换器的进气导管10内部,所以沿着吸水部件上升的凝结水被室外空气除去。
这种状态下,为了使在导热交换器5产生的凝结水全部蒸发,接水桶的底面33是向进气导管10侧逐渐往下倾斜形成为最好。
这样构成的通风装置的作用如下。
如图6所示,根据排风扇25运作,室内的污染空气依次经过排气吸入口21、排气导管20、导热交换器5、排气导管20以及排气排出口23后向室外排出。与此同时,根据送风扇15运作,室外的新鲜空气依次经过进气吸入口11、进气导管10、导热交换器5以及供气排出口13后进入室内。
这时,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在导热交换器5进行热交换而产生凝结水,而且凝结水沿着排气通道5b和进气通道5a收集在接水桶30里。然后,凝结水根据接水桶30的形状收集在进气导管10侧。
凝结水被吸水部件60吸收后根据毛细管侵渗现象继续上升到露出在进气导管10上的部位,并且被吸入的室外空气蒸发或者跟室外空气一起进入室内。
因此,根据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通风装置是利用吸水部件60吸收热交换过程中产生的凝结水后由吸入的室外空气来除去,所以尽管没有配备排水泵也能除去凝结水,而且这时还能降低室外空气的温度。
图7是出根据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通风装置作用的构成图。
图7图示的通风装置只有导热交换器的进气通道5a和排气通道5b形成的方向不同,其他的结构与图6中图示的结构相同。因此,在这里与图6中图示的通风装置相同的构成不再敖述。
根据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通风装置如图7所示,为了使在导热交换器5产生的凝结水被室内空气蒸发而向外排出,吸水部件60的一端延长到排气导管20内部。
这时,为了由排出的室内空气自动除去凝结水,导热交换器5的排气通道5b要从附图右侧上端角开始形成到左例下端角为止,进气通道5a要从附图左侧上端角开始形成到右侧下端角为止。因此,接水桶30露出在经过导热交换器5的排气导管20上,而且吸水部件60从排气导管20侧的接水桶30内部开始延长到经过导热交换器5的排气导管20内部,所以沿着吸水部件上升的凝结水由室内空气来除去。
这种状态下,为了使在导热交换器5产生的凝结水全部蒸发,接水桶的底面33是向排气导管20侧逐渐往下倾斜为最好。
这样构成的通风装置的作用如下。
如图7所示,根据排风扇25运作,室内的污染空气依次经过排气吸入口21、排气导管20、导热交换器5、排气导管20以及排气排出口23后向室外排出,相反根据送风扇15运作,室外的新鲜空气依次经过进气吸入口11、进气导管10、导热交换器5以及供气排出口13后进入室内。
这时,因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在导热交换器5热交换而产生凝结水,凝结水沿着进气通道5a和排气通道5b聚集在接水桶30里。凝结水根据接水桶30的形状收集在排气导管20侧。
凝结水被吸水部件60吸收后根据毛细管侵渗现象继续上升到露出在排气导管20上的部位,并且被排出的室内空气蒸发或者跟室内空气一起排出到室外。
因此,根据本发明第7实施例的通风装置是利用吸水部件60吸收热交换过程中产生的凝结水后由排出的室内空气来除去,所以不必使用排水泵也能除去凝结水。
以上述较佳的实施例为例子说明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提出不同的变形实施例。在这里,本发明的基本技术范围在权利要求书中已叙述,而且与他相同范围内的变形形态要解释为包括在本发明中。
权利要求
1.一种通风装置,包括有进气导管、排气导管、导热交换器;进气导管根据送风扇运作向室内引导室外空气;排气导管在指定位置上跟进气导管交叉并根据排风扇运作向室外引导室内空气;导热交换器位于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交叉的位置,并在其内部与进气导管连通的数个进气通道和与排起导管连通的数个排气通道分隔相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接水桶和水分通过过滤器,接水桶设置在导热交换器的下端收集进气和排气热交换时产生的凝结水,而且为了用进气和排气来蒸发积水而上部开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水分通过过滤器为了防止进气和排气进行热交换,同时只使凝结水通过,从导热交换器的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的临界面开始形成到接水桶底面为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水分通过过滤器用纸制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由吸入的室外空气来蒸发凝结水,接水桶露出在朝向导热交换器的进气导管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使凝结水集中在蒸发的部位,接水桶的底面是向进气导管侧逐渐往下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使凝结水被室内空气蒸发而向室外排出,接水桶露出在经过导热交换器的排气导管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使凝结水集中在蒸发部位,积水桶的底面是向排气导管侧逐渐往下倾斜。
8.一种通风装置,包括有进气导管、排气导管、导热交换器;进气导管是根据送风扇运作向室内引导室外空气;排气导管在指定位置上跟进气导管交叉并根据排风扇运作向室外引导室内空气;导热交换器位于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交叉的位置,并在其内部与进气导管连通的数个进气通道和与排起导管连通的数个排气通道分隔相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接水桶、水分通过过滤器以及加热器,接水桶配备在导热交换器的下端收集在进气和排气热交换时产生的凝结水,而且为了由进气和排气来蒸发积水而上部面开放;水分通过过滤器从导热交换器的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的临界端开始形成到接水桶的底面为止,并且相互只交换凝结水;加热器在接水桶下端强制蒸发凝结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决定加热器驱动与否,在积水桶的一侧配备为检测凝结水水位的水位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使凝结水由吸入的室外空气来蒸发后流入室内,接水桶露出在朝向导热交换器的进气导管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使凝结水集中在蒸发的部位,接水桶的底面是向进气导管侧逐渐往下倾斜。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进气导管侧的积水桶下端集中配备加热器。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使凝结水由排出的室内空气来蒸发而向室外排出,接水桶露出在经过导热交换器的排气导管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使凝结水集中在蒸发部位,积水桶的底面是向排气导管侧逐渐往下倾斜。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排气导管侧的接水桶下端集中配备加热器。
16.一种通风装置包括有进气导管、排气导管、导热交换器;进气导管是根据送风扇运作向室内引导室外空气;排气导管在指定位置上跟进气导管交叉并根据排风扇运作向室外引导室内空气;导热交换器位于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交叉的位置,并在其内部与进气导管连通的数个进气通道和与排起导管连通的数个排气通道分隔相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接水桶、水分通过过滤器以及吸水部件,接水桶配备在导热交换器的下端收集在进气和排气热交换时产生的凝结水,而且为了由进气和排气来蒸发积水而上部面开放;水分通过过滤器从导热交换器的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的临界端开始形成到接水桶的底面为止,并且相互只交换凝结水;吸水部件配备在导热交换器的下端,吸收进气和排气时进行热交换产生的凝结水,然后根据侵渗现象向进气通道或排气通道移动凝结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水部件的一端从经过导热交换器的进气导管延长,凝结水跟进入的室外空气一起流入室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水部件的一端从经过导热交换器的排气导管延长,凝结水跟排出的室外空气一起向室外排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蒸发排出导热交换器热交换时产生的凝结水的通风装置;它包括进气导管、排气导管、导热交换器、接水桶、水分通过过滤器以及加热器。进气导管根据送风扇运作向室内引导室外空气;排气导管在指定位置上跟进气导管交叉并根据排风扇运作向室外引导室内空气;导热交换器位于进、排气导管交叉的位置,并在其内部与进气导管连通的数个进气通道和与排起导管连通的排气通道分隔相邻;接水桶配备在导热交换器的下端收集在进、排气热交换时产生的凝结水,为了由进、排气来蒸发积水而开放上部面;水分通过过滤器从导热交换器的进、排气通道的临界端开始形成到接水桶的底面为止,相互只交换凝结水;加热器在接水桶下端强制蒸发凝结水。
文档编号F24F7/08GK1752623SQ20041007213
公开日2006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4日
发明者李光元, 李成华, 赵民哲, 辛秀艳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