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469474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通风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通风装置,用以装设于一隔离件上,该通风装置包含一导风壳体、一分隔件及至少一风扇。该导风壳体设有一第一入风口、一第一出风口、一第二入风口及一第二出风口;该分隔件设置于该导风壳体内部,用以将该导风壳体内部分隔出数个导流空间,该风扇结合该导风壳体,用以导入及导出气流。借此,该隔离件仅须开设单一个透孔,即可以配合该通风装置提供良好的循环通风功能。
【专利说明】通风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通风装置,尤其是一种可以使外部空间及内部空间达到循环通风功能的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请参照图1所示,揭示一种现有通风装置9,该通风扇装置9大致安装于如建筑物的外墙或电子产品的机壳等,以建筑物的外墙91为例,一般而言,该外墙91的外侧为外部空间,该外墙91的内侧为内部空间,其中外墙91必须开设有一入风口 911及一出风口 912,并在该入风口 911及出风口 912各装设有一风扇92 ;借此,当该风扇92运作时,可以自该外部空间经由该入风口 911导入外界气流至该内部空间,再经由该出风口 912将该内部空间的气流导出至外部空间,以达到循环通风的功能。
[0003]然而,该现有通风装置9于实际安装使用时,必须在该外墙91上开设至少两个透孔(即入风口 911及出风口 912),方能够达到良好的循环通风功能;因此,容易降低该外墙91的整体结构强度;再者,当该外墙91上同时开设有两个透孔时,该两个风口将会占据该外墙91内侧及外侧表面过多的面积,故相对容易造成该外墙91的可利用面积大幅降低;再者,该风扇92的一侧表面裸露于该外墙91,容易使该风扇92承受日晒或雨淋后造成损坏,进而降低其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 定义的隔离件是指各种可以用以区隔出外部空间及内部空间的各种构件。举例而言,当隔离件为电子产品的机壳时,该机壳的外侧为外部空间,该机壳的内侧为内部空间;或者,当隔离件为建筑物的外墙时,该外墙的外侧为外部空间,该外墙的内侧为内部空间。
[0005]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在安装使用时,可以无须在隔离件上开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透孔,即可提供良好的循环通风功能。
[0006]本实用新型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装置,基于该通风装置可无须在隔离件上开设数个透孔的前提条件下,以提升隔离件的整体结构强度。
[0007]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装置,基于该通风装置可无须在隔离件上开设数个透孔的前提条件下,兼可确保隔离件的表面具有足够的可利用面积。
[0008]本实用新型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可以仅将一端部分裸露于隔离件的外部空间,当该隔离件为外墙时,可以有效减少通风装置的曝露面积,以降低日晒或雨淋所可能造成的损害。
[0009]为达到前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用以装设于一隔离件上,该隔离件的一侧为外部空间,相对另一侧为内部空间,该通风装置包含:一导风壳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之间设有用以结合该隔离件的一组装部,该第一端部设有一第一入风口及一第一出风口,该第二端部设有一第二入风口及一第二出风口 ;一分隔件,设置于该导风壳体内部,用以将该导风壳体内部分隔出一第一导流空间及一第二导流空间,该第一导流空间连通该第一入风口及第二出风口,该第二导流空间连通该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入风口 ;及用以导入及导出气流的至少一风扇,结合于该导风壳体。
[0010]所述导风壳体的第一端部位于该外部空间,该第一端部设有相接邻或相对应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之间具有一转折部,该第一入风口设置于该第一表面,该第一出风口设置于该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较佳垂直于该第二表面。
[0011]所述导风壳体的第二端部位于该内部空间,该第二端部设有相接邻或相对应的一第三表面及一第四表面,该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之间具有一转折部,该第二入风口设置于该第三表面,该第二出风口设置于该第四表面。其中该第三表面垂直较佳于该第四表面。
[0012]所述至少一风扇设置于该第一导流空间及第二导流空间的其中至少一个空间;或者,该至少一风扇设置于该第一导流空间、第二导流空间及第三导流空间的其中至少一个空间。
[0013]所述风扇为一个,该风扇可设置于该第一导流空间或第二导流空间;或者,该风扇为二个,该二风扇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导流空间及第二导流空间;或者,该风扇为一个,该风扇设置于该第一导流空间、第二导流空间或第三导流空间;或者,该风扇为二个,该二风扇分别设置于该第二导流空间及第三导流空间。
[0014]所述至少一风扇设置于该第一入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入风口及第二出风口的其中至少一个风口。
[0015]所述导风壳体的第一入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入风口及第二出风口的其中至少一个风口设有一滤网;其中该滤网较佳设置于该第二入风口及第二出风口。
[0016]所述导风壳体的组 装部设置一固定元件,该导风壳体以该固定元件结合该隔离件。
[0017]借助上述通风装置,该隔离件仅须开设单一个透孔,即可以配合该通风装置提供外部空间及内部空间之间良好的循环通风功能;其中,由于该隔离件无须开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透孔,因此,更可以相对提升该隔离件的结构强度,以及增加该隔离件的可利用面积,并可以仅将该通风装置的一端部分裸露于该隔离件的外部空间,有效减少通风装置的曝露面积,且较佳更可将该风扇隐藏于该通风装置内部,当该隔离件为外墙时,可以有效防止该风扇受到日晒或雨淋;整体而言,以达到提升空气循环降温效果、增加使用寿命及使用便利性等诸多功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有通风装置的局部组合剖视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通风装置的组合剖视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通风装置的组合剖视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风壳体另一实施型态的示意图。
[0022]其中:
[0023]I 导风壳体11第一端部Ila第一表面
[0024]Ilb第二表面111第一入风口112第一出风口
[0025]113转折部12第二端部12a第三表面[0026]12b第四表面121第二入风口122第二出风口
[0027]123转折部13组装部131固定元件
[0028]14滤网2 分隔件2a第一隔板
[0029]2b第二隔板21第一导流空间22第二导流空间
[0030]23第三导流空间24连通孔3风扇
[0031]D 隔离件Dl透孔SI外部空间
[0032]S2内部空间
[0033]〔现有技术〕
[0034]9 通风装置91外墙911入风口
[0035]912 出风口92 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0037]请参照图2所示,揭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通风装置的组合剖视图,该通风装置用以装设于一隔离件D上,该隔离件D的一侧为外部空间SI,相对另一侧为内部空间S2 ;其中该通风装置至少包含一导风壳体1、一分隔件2及至少一风扇3,该导风壳体I装设于该隔离件D单独开设的一透孔Dl,该分隔件2及该至少一风扇3设置于该导风壳体I内部。
[0038]该导风壳体I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部11及一第二端部12,该第一端部11及该第二端部12之间设有用以结合该隔离件D的一组装部13,该组装部13可为各种能够使该导风壳体I固定于该隔离件D的透孔Dl的结构设计,例如:卡接结构、螺接结构、焊接结构等,或者,该组装部13也可利用进一步设置各种固定元件(如螺栓或固定片等),将该导风壳体I固定于该隔离件D的透孔Dl ;本较佳实施例中,该导风壳体I的组装部13设置一固定元件131,该固定元件131为锁固于该隔离件D的固定片,用以将该导风壳体I支撑固定于该隔离件D上,以提升结合稳固性。又,该导风壳体I的第一端部11设有一第一入风口 111及一第一出风口 112,该第二端部12设有一第二入风口 121及一第二出风口 122,以供导入及导出气流;另外,该第一入风口 111、第一出风口 112、第二入风口 121及第二出风口 122的其中至少一个风口,较佳可设置一滤网14,用以过滤杂质及防止异物进入该导风壳体I内部,且该滤网14以设置于该第二入风口 121或第二出风口 122为较佳,使该滤网14可以位于该内部空间S2,提供该内部空间S2较佳的过滤效果,且当该隔离件D为外墙时,位于该内部空间S2的滤网14则兼具易于清洗更换的优点。
[0039]该分隔件2设 置于该导风壳体I内部,用以将该导风壳体I内部分隔出两个独立区隔的一第一导流空间21及一第二导流空间22,该第一导流空间21连通该第一入风口111及第二出风口 122,该第二导流空间22连通该第一出风口 112及第二入风口 121 ;其中,该分隔件2可为各种能够将该导风壳体I内部分隔出第一导流空间21及第二导流空间22的结构设计,例如:分隔板等。
[0040]该至少一风扇3结合于该导风壳体I内部,用以导入及导出气流;其中该风扇3的结合位置本实用新型并不加以限制,以能够自该导风壳体I导入及导出气流为原则。举例而言,本较佳实施例中,该风扇3设置于该第一导流空间21及第二导流空间22的其中至少一个空间,或者,该风扇3也可设置于该第一入风口 111、第一出风口 112、第二入风口 121及第二出风口 122的其中至少一个风口,借此,均可有效缩减该导风壳体I的体积,避免占据过多空间。又,该风扇3可为一个,该风扇3设置于该第一导流空间21或第二导流空间22,可减少风扇的设置数量,以节省设置成本,或者,该风扇3可为二个,该二风扇3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导流空间21及第二导流空间22,以提升风扇的导流效果。其中,本实用新型风扇3为各种可被马达驱动以导引气流的结构设计,例如:轴流式风扇、离心式风扇、鼓风扇或水平式对流风扇等,其详细结构组成及动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容不赘述。
[0041]又,请再参照图2所示,上述导风壳体I的第一入风口 111、第一出风口 112、第二入风口 121及第二出风口 122的设置位置本实用新型并不加以限制。其中,为提供更佳的循环通风效果,本较佳实施例中,该导风壳体I的第一端部11可位于该外部空间SI,该第一端部11设有相接邻的一第一表面Ila及一第二表面Ilb (或如图3所不,该第一表面Ila及该第二表面Ilb也可相对应),该第一表面Ila及第二表面Ilb之间具有一转折部113,第一入风口 111设置于该第一表面Ila,该第一出风口 112设置于该第二表面Ilb,借此,由于该第一表面Ila及第二表面Ilb之间具有该转折部113,使该第一入风口 111及第一出风口 112可配合朝向不同方向,以确保该第一入风口 111所导入气流与该第一出风口 112所导出气流不会相互干扰;较佳地,该第一表面Ila更可进一步垂直于该第二表面11b,以确保该第一入风口 111以垂直方向导入气流,而该第一出风口 112以水平方向导出气流,进而提供更佳的防止扰流效果,以提升整体循环通风效果。
[0042]又,该导风壳体I的第二端部12可位于该内部空间S2,该第二端部12设有相接邻的一第三表面12a及一第四表面12b (该第三表面12a及该第四表面12b也可相对应),该第三表面12a及第四表面12b之间具有一转折部123,第二入风口 121设置于该第三表面12a,该第二出风口 122设置于该第四表面12b,借此,由于该第三表面12a及第四表面12b之间具有该转折部123,使该第二入风口 121及第二出风口 122也可配合朝向不同方向,以确保该第二入风口 121所导入气流与该第二出风口 122所导出气流不会相互干扰;较佳地,该第三表面12a更可进一步垂直于该第四表面12b,以确保该第二入风口 121以垂直方向导入气流,而该第二出风口 122以水平方向导出气流,同样可提供更佳的防止扰流效果,以提升整体循环通风效果。
[0043]请参照图3所示,揭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本较佳实施例相较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差异仅在于:该分隔件2设置于该导风壳体I内部,该分隔件2设有一第一隔板2a及一第二隔板2b,该第二隔板2b结合于该第一隔板2a,用以将该导风壳体I内部分隔出一第一导流空间21、一第二导流空间22及一第三导流空间23,该第一导流空间21及该第三导流空间23之间设有一连通孔24,该第一导流空间21连通该第一入风口 111,该第二导流空间22连通该第一出风口 112及第二入风口 121,该第三导流空间23连通该第二出风口 122 ;其中,该至少一风扇3也可设置于该第一导流空间21、第二导流空间22及第三导流空间23的其中至少一个空间,本较佳实施例中,该风扇3为二个,该二风扇3分别设置于该第二导流空间22及第三导流空间23,以提升风扇的导流效果。
[0044]上述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施例所揭示的通风装置于实际使用时,该隔离件D仅须开设单一个透孔D1,该导风壳体I则借助该组装部13装设固定于该隔离件D的透孔Dl ;借此,当该风扇3运转动作时,可以自该第一入风口 111导入该外界空间SI的气流至该导风壳体I内部,再自该二出风口 122导出气流至该内部空间S2,又,该内部空间S2的气流也可进一步经由该第二入风口 121被导入至该导风壳体I内部,再经由该第一出风口 112被导出至该外界空间SI,以提供良好的循环通风功能。
[0045]因此,上述外界空间SI的气流可以被导入至该导风壳体I内部,而该内部空间S2的气流可以被导入至该导风壳体I内部。更详言之,以如图2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而言,该外界空间SI的气流被导入至该导风壳体I的第一导流空间21,该内部空间S2的气流被导入至该导风壳体I的第二导流空间22 ;又,以如图3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而言,该外界空间SI的气流被导入至该导风壳体I的第一导流空间21,并经由该连通孔24进入该第三导流空间23,该内部空间S2的气流被导入至该导风壳体I的第二导流空间22 ;借此,本实用新型第2及3图所揭示的实施例均可以基于上述结构设计,以提供良好的循环通风功能;再者,本实用新型导风壳体I内部导流空间的数量可以为数个以上,本实用新型并不加以限制,例如:二个、三个、四个等,以此类推,且基于导流空间数量的增加,本实用新型也仅须对应设置适当数量的连通孔24 ;另外,如图4所示,该导风壳体I的外观形状也可配合不同需求做适当改变,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同样不加以限制。
[0046]借助上述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施例所揭示的通风装置,该隔离件D仅须开设单一个透孔D1,即可以配合本实用新型通风装置提供外部空间SI及内部空间S2之间良好的循环通风功能;其中,由于该隔离件D无须开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透孔,因此,更可以相对提升该隔离件D的结构强度,以及增加该隔离件D的可利用面积,并可以仅将该通风装置的一端部分裸露于该隔离件D的外部空间SI,有效减少通风装置的曝露面积,降低低日晒或雨淋所可能造成的损害,且较佳更可将该风扇3隐藏于该通风装置内部,当该隔离件D为外墙时,可以有效防止该风扇3受到日晒或雨淋;整体而言,本实用新型通风装置可达到提升空气循环降温效果、增加使用寿命及使用便利性等诸多功效。
【权利要求】
1.一种通风装置,用以装设于一个隔离件上,该隔离件的一侧为外部空间,相对另一侧为内部空间,其特征在于,该通风装置包含: 一个导风壳体,具有相对的一个第一端部及一个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之间设有用以结合该隔离件的一个组装部,该第一端部设有一个第一入风口及一个第一出风口,该第二端部设有一个第二入风口及一个第二出风口; 一个分隔件,设置于该导风壳体内部,用以将该导风壳体内部分隔出一个第一导流空间及一个第二导流空间,该第一导流空间连通该第一入风口及第二出风口,该第二导流空间连通该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入风口 ;及 用以导入及导出气流的至少一个风扇,结合于该导风壳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风壳体的第一端部位于该外部空间,该第一端部设有相接邻或相对应的一个第一表面及一个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之间具有一个转折部,该第一入风口设置于该第一表面,该第一出风口设置于该第二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风壳体的第一端部位于该外部空间,该第一端部设有相接邻的一个第一表面及一个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之间具有一个转折部,该第一入风口设置于该第一表面,该第一出风口设置于该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垂直于该第二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风壳体的第二端部位于该内部空间,该第二端部设有相接邻或相对应的一个第三表面及一个第四表面,该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之间具有一个转折部,该第二入风口设置于该第三表面,该第二出风口设置于该第四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风壳体的第二端部位于该内部空间,该第二端部设有相接邻的一个第三表面及一个第四表面,该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之间具有一个转折部,该第二入风口设置于该第三表面,该第二出风口设置于该第四表面,该第三表面垂直于该第四表面。
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个风扇设置于该第一导流空间及第二导流空间的其中至少一个空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扇为一个,该风扇设置于该第一导流空间或第二导流空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扇为二个,该二个风扇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导流空间及第二导流空间。
9.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个风扇设置于该第一入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入风口及第二出风口的其中至少一个风口。
10.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风壳体的第一入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入风口及第二出风口的其中至少一个风口设有一个滤网。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滤网设置于该第二入风口及第二出风口。
12.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风壳体的组装部设置一个固定元件,该导风壳体以该固定元件结合该隔离件。
13.—种通风装置,用以装设于一个隔离件上,该隔离件的一侧为外部空间,相对另一侧为内部空间,其特征在于,该通风装置包含: 一个导风壳体,具有相对的一个第一端部及一个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之间设有用以结合该隔离件的一个组装部,该第一端部设有一个第一入风口及一个第一出风口,该第二端部设有一个第二入风口及一个第二出风口 ; 一个分隔件,设置于该导风壳体内部,该分隔件设有一个第一隔板及一个第二隔板,该第二隔板结合于该第一隔板,用以将该导风壳体内部分隔出一个第一导流空间、一个第二导流空间及一个第三导流空间,该第一导流空间及该第三导流空间之间设有一个连通孔,第一导流空间连通该第一入风口,该第二导流空间连通该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入风口,该第三导流空间连通该第二出风口 ;及 用以导入及导出气流的至少一个风扇,结合于该导风壳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风壳体的第一端部位于该外部空间,该第一端部设有相接邻或相对应的一个第一表面及一个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之间具有一个转折部,该第一入风口设置于该第一表面,该第一出风口设置于该第二表面。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风壳体的第一端部位于该外部空间,该第一端部设有相接邻的一个第一表面及一个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之间具有一个转折部,该第一入风口设置于该第一表面,该第一出风口设置于该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垂直于该第二表面。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风壳体的第二端部位于该内部空间,该第二端部设有相接邻或相对应的一个第三表面及一个第四表面,该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之间具有一个转折部,该第二入风口设置于该第三表面,该第二出风口设置于该第四表面。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风壳体的第二端部位于该内部空间,该第二端部设有相接邻的一个第三表面及一个第四表面,该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之间具有一个转折部,该第二入风口设置于该第三表面,该第二出风口设置于该第四表面,该第三表面垂直于该第四表面。
18.如权利要求13、14、15、16或17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个风扇设置于该第一导流空间、第二导流空间及第三导流空间的其中至少一个空间。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扇为一个,该风扇设置于该第一导流空间、第二导流空间或第三导流空间。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扇为二个,该二风扇分别设置于该第二导流空间及第三导流空间。
21.如权利要求13、14、15、16或17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风扇设置于该第一入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入风口及第二出风口的其中至少一个风口。
22.如权利要求13、14、15、16或17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风壳体的第一入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入风口及第二出风口的其中至少一个风口设有一个滤网。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 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滤网设置于该第二入风口及第二出风口。
24.如权利要求13、14、15、16或17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风壳体的组装部设置一个固定元件,该导风`壳体以该固定元件结合该隔离件。
【文档编号】F04D29/52GK203614461SQ201320621667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6日
【发明者】洪银树 申请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