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真空热超导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50393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煤真空热超导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烤漆、喷塑、化工、纺织、食品等行业加热、烘干作业的热超导炉。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采用燃煤做加热源的各类传统型锅炉大都存在着结构繁琐、工艺复杂、制作成本高、操作不方便、适用范围窄、热能利用率低、使用效果和环保效果差以及不便于运输与安装等缺陷,这些缺陷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传统型锅炉产品的应用与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进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热能利用率高、适用范围广且环保及使用效果好的燃煤真空热超导炉。
用于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所提供的燃煤真空热超导炉由炉体和热管散热器两部分组成,炉体外壳呈柱筒状,下部设有燃烧室,在炉体外壳内同轴套设有一个内炉套,外壳与内炉套间的夹层构成超导液储液仓,在内炉套内按上、中、下层位分别设有三个与储液仓通连的中空加热盘,三个加热盘彼此间通过直立连通管连通,在下加热盘的一侧、中加热盘的中部和上加热盘的周侧分别辟有烟火通道,在炉体顶部设有与炉内烟火通道连通的烟筒,在储液仓的顶部设有与散热器热管进口端连通的出热管,在储液仓的下部设有与散热器热管出口端连通的回热管。实际工作时,在储液仓和三个加热盘内充入热超导液,燃烧室工作后,在加热储液仓超导液的同时,火焰烟气顺三个加热盘隔出的S型盘旋烟火通道对各加热盘内以及储液仓上部腔内的热超导液进行预热,当热超导液被加热到160℃后,产生的热气通过出热管进入散热器热管,进而通过散热器对相应的物质进行加热或烘干;热超导液经散热交换后重新由回热管道返入储液仓,再加热再循环,整个加热运行过程均在全封闭真空状态下进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燃煤真空热超导炉具有的优点是1、炉膛部件受热面积大,热效率高。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三层加热盘结构,可用各盘与内炉套间的通隔设置方式强制火焰绕加热盘流动,使传导面积增加,另由于采用先进的热超导技术,热超导液介质在全封闭真空状态下运行,热损耗极小,热能利用率高,升温速度快,因而产品具有极高的热效率,与同功率炉子相比可节能60%以上。
2、炉体和散热器为分体式,对加热物体的适应范围广。
3、环保性能好,热管加热系统封闭式运行,无污染、无噪音。
4、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易于维护、使用寿命长、便于运输及安装。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煤真空热超导炉包括热管散热器10和下设燃烧室15的炉体两部分,其中的炉体部分由外壳13、内炉套14和三个中空加热盘6、5、4组成。外壳13和内炉套14构成的夹层形成储液仓3,用于充放热超导液。三个加热盘6、5、4是炉膛内直接受热部件,它们按上、中、下层位分设于内炉套(炉膛)内,彼此间通过直立连通管连通,同时下加热盘4和中加热盘5直接与储液仓3连通。在下加热盘4的一侧、中加热盘5的中部和上加热盘6的周侧分别辟有烟火通道,使炉膛内的火道呈S型(见图中箭头所示),增大加热盘的受热面积。在炉体顶部设有与炉内烟气通道连通的烟筒11,在储液仓3的顶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与散热器10热管进口端和出口端连通的出热管1和回热管2,由出热管1送出的热气经散热器10完成热交换,散热后由回热管2与炉子夹层下部连通,又重新回到储液仓3,反复循环供热。图中标号7为加热盘连通管;8为预热盘;9为控火开关;12为安全阀及仪表。
权利要求1.一种燃煤真空热超导炉,由炉体和热管散热器(10)两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炉体外壳(13)呈柱筒状,下部设有燃烧室(15),在炉体外壳内同轴套设有一个内炉套(14),外壳(13)与内炉套(14)间的夹层构成超导液储液仓(3),在内炉套(14)内按上、中、下层位分别设有三个与储液仓(3)通连的中空加热盘(6、5、4),三个加热盘(6、5、4)彼此间通过直立连通管连通,在下加热盘(4)的一侧、中加热盘(5)的中部和上加热盘(6)的周侧分别辟有烟火通道,在炉体顶部设有与炉内烟火通道连通的烟筒(11),在储液仓(3)的顶部设有与散热器(10)热管进口端连通的出热管(1),在储液仓(3)的下部设有与散热器(10)热管出口端连通的回热管(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烤漆、喷塑、化工等行业加热、烘干作业的燃煤真空热超导炉,由炉体和热管散热器两部分组成,炉体外壳呈柱筒状,在炉体外壳内同轴套设一个内炉套,外壳与内炉套间形成超导液储液仓,在内炉套内分别设有三个与储液仓通连的中空加热盘,三个加热盘上下分层排列并通过直立连通管相互连通,在下加热盘的一侧、中加热盘的中部和上加热盘的周侧分别辟有烟火通道,在储液仓的顶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与散热器热管进口端和与出口端连通的出热管和回热管,产品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热能利用率高、适用范围广且环保及使用效果好等优点。
文档编号F24H1/22GK2833418SQ200520079050
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2日
发明者齐桂林 申请人:齐桂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