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0528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
背景技术
例如,空调包括通风系统和加热/冷却系统。该通风系统与供气管道和排 气管道连接,该供气管道和该排气管道安装于建筑物的顶部。在通风系统中形成有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通过该供气通道将室外空气 送入室内空间,通过该排气通道将室内空气排至室外空间。该供气通道和该 排气通道相互交叉,热交换器设置于该供气通道和该排气通道之间的交叉点 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在热交换器处进行热交换。因此,在将室内空气排 放到室外空间之前,室内空气的部分热量可以得到再生。发明内容在一总的方面,空调包括壳体、排气入口、排气出口、供气入口、供气 出口、供气单元、排气单元、以及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该壳体包 括第一侧,第二侧,与该第一侧相对的第三侧,以及与该第二侧相对的第四 侧面;该壳体还包括顶面和底面;该排气入口安装于该第一侧且设置为离该 第二侧比离该第四侧近;该排气出口安装于该第三侧且设置为离该第四侧比 离第二侧近;该供气入口安装于该第三侧且设置为离该第二侧比离该第四侧 近;该供气出口安装于该第一侧且设置为离该第四侧比离该第二侧近。供气单元安装于该壳体中且构造为使空气从该供气入口流向该供气出 口;排气单元安装于该壳体中且构造为使空气从该排气入口流向该排气出 口。该供气单元、该排气单元和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以这样的方式布置从该 供气入口至该供气出口形成第一供气通道和第二供气通道;从该排气入口至 该排气出口形成第一排气通道和第二排气通道;该第一供气通道与该第一排 气通道在该第一热交换器中交叉;该第二供气通道与该第二排气通道在第二 热交换器中交叉。在另一总的方面,空调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至少两个供气通道和至 少两个排气通道,所述供气通道中的一个与所述排气通道中的一个交叉,所 述供气通道中的另一个与所述排气通道中的另一个交叉;该空调还包括设置 于该壳体中的供气单元,其连接至所述供气通道;以及和该供气单元相对设 置于该壳体中的排气单元,该排气单元连接至所述排气通道;以及设置于壳 体中的至少两个热交换器。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例如,可以在该壳体的第一 侧和该供气单元之间形成第一排气通道;可以在该壳体的第三侧和该排气单 元之间形成第一供气通道;该供气单元和该排气单元可以相互面对;该供气 单元和该排气单元均可以包括涡巻部和/或排气部。各个热交换器均可包括可拆卸的过滤器。在各个热交换器中, 一个供气 通道可以与一个排气通道互相交叉。该空调还可以包括设置于壳体底部的可 打开的维修面板。该排气入口、该排气出口、该供气入口和该供气出口中每 个均可定位为离该顶面比离该底面近。这些和其它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空调,该空调设计为增加热交换器的有 效换热空间、该空调易于安装、该空调即使在为了安装已经被转动的时候也 易于维修。由于所述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之间的交叉点 处,所以能将空气均匀地导引至所述热交换器。因此,能够高效地利用所述 热交换器,且增加了所述热交换器的有效换热空间。此外,所述供气通道和所述排气通道的形状相同,以使得室内空气和室 外空气能以大约相同的流速流入所述热交换器中。因此,热量能够在室内空 气和室外空气之间高效地进行交换。另外,即使当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以与预期不同的方式布置在建筑物的 顶部,也可以通过将该空调水平转动180。而将其安装到该顶部。因此,该空 调受到安装空间条件的限制比较少。
另外,即使当空调在水平面上旋转180°时,也能够将该维修面板的位置 保持在该壳体的底面。因此,该空调能够轻松地安装到理想位置。此外,即 使在该空调为了安装而被转动时,也可轻松地将该空调上的任一组件更换为 新的元件。下面将通过附图和说明具体阐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从该说明、附图及 权利要求书中,其它特征也会更加清晰。


图1是透视图,其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空调; 图2是平面图,其示出了图l中的空调;图3是透视图,其示出了设置于图1所示空调中的一对涡巻(scroll)罩体;图4是平面图,其示出了当图1所示空调从图2所示位置转动180°时, 该空调中的气流;图5是透视图,其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空调; 图6是平面图,其示出了图5中的空调;图7是透视图,其示出了设置于图5所示空调中的一对涡巻罩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透视图,其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图2是平面图,其示 出了图l中的空调。参考图1和图2,该空调包括壳体10。在壳体10中,设置有供气单元 110、排气单元120、以及诸如第一热交换器151和第二热交换器155的热交 换器。供气单元110设置在壳体10的一侧,排气单元120设置在壳体10的 另一侧。第一热交换器151和第二热交换器155设置在供气单元110和排气 单元120之间。供气单元110、排气单元120、以及第一热交换器151和第二热交换器 155可固定在壳体10的侧面和顶面。供气涡巻罩体112和排气涡巻罩体122 可以包括多个连接孔(未示出),以用于容置连接装置(未示出)。此外, 连接孔可形成于第一热交换器151和第二热交换器155的顶面中。支撑结构
设置在壳体10中,以相对于壳体10的侧面和顶面支撑供气单元110、排气 单元120、以及第一热交换器151和第二热交换器155。多种连接机构可用 于供气单元110、排气单元120、以及第一热交换器151和第二热交换器155。 可打开的维修面板20可连接至壳体10的底面。例如,维修面板20可 利用绞链结构安装在壳体10的底面。可替换地,维修面板20可利用滑动机 构安装在壳体10的底面。在图1中,可以通过将维修面板20滑出而打开壳 体10的底面。供气单元110包括离心式风扇111和供气涡巻罩体112,排气单元120 包括离心式风扇121和排气涡巻罩体122。各离心式风扇111和121均沿其 轴向吸气并沿其径向排气。涡巻风扇或者多翼式风扇(sirocco fan)均可用 作离心式风扇111和121 。离心式风扇111和121分别连接至马达113和123。在壳体10中,多个供气通道与多个排气通道交叉。如将在下面所述, 第一热交换器151和第二热交换器155设置在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的交叉点 处。在壳体10中,所述供气通道连接至供气单元110。例如,所述供气通道 包括穿过壳体IO侧面和排气单元120之间的第一供气通道131。这里,壳体 10的侧面和排气单元120以预定的距离相互隔开。所述供气通道还可以包括 沿着壳体10的对角线形成的第二供气通道135。也就是说,通过排气单元 120将第一供气通道131和第二供气通道135互相隔开。在壳体10中,所述排气通道连接至排气单元120。例如,所述排气通道 包括穿过壳体IO侧面和供气单元110之间的第一排气通道141。这里,壳体 10的侧面和供气单元110以预定的距离相互隔开。所述排气通道还可以包括 沿着壳体10的对角线形成的第二排气通道145。也就是说,通过供气单元 110将第一供气通道141和第二供气通道145互相隔开。供气入口 11形成在壳体10的一侧,并且连接至第一供气通道131和第 二供气通道135,供气出口 12沿供气入口 11的对角线方向形成在壳体10的 另一侧。供气入口 11以及供气出口 12分别连接有供气管道50。排气入口 15形成在壳体10的一侧,并且连接至第一排气通道141和第 二排气通道145,排气出口 16沿排气入口 15的对角线方向形成在壳体10的 另一侧。排气入口 15以及排气出口 16分别连接有供气管道40。 供气出口 12和排气入口 15连接至室内空间,供气入口 ll和排气出口 16连接至室外空间。在图1中,供气入口 11、供气出口 12、排气入口 15和排气出口 16形 成在壳体10的一侧处,且处于壳体10的顶部和底部的中间。可替换地,供 气入口ll、供气出口12、排气入口 15和排气出口 16可形成在壳体10的顶 部的附近。第一排气通道141和第二排气通道145分别与第一供气通道131和第二 供气通道135交叉。例如,第一排气通道141与第一供气通道131交叉,第 二排气通道145与第二供气通道135交叉。气体通道的其它布置也可以。第一热交换器151和第二热交换器155设置在第一供气通道131和第二 供气通道135与第一排气通道141和第二排气通道145之间的交叉点处。例 如,第二热交换器155可设置在第一供气通道131和第一排气通道141之间 的交叉点处;第一热交换器151可设置在第二供气通道135和第二排气通道 145之间的交叉点处。这里,第一热交换器151和第二热交换器155互相平 行设置。挡板件170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151和第二热交换器155之间。挡板件 170将第一供气通道131和第二供气通道135与第一排气通道141和第二排 气通道145隔开。第一热交换器151和第二热交换器155中的每个热交换器均包括室内空 气和室外空气单独通过的通道(未示出)。例如,第一热交换器151和第二 热交换器155中的每个热交换器均可通过叠置多个盘状热交换件(未示出) 而形成,其中每个热交换件包括一通道。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室内空气的通 道和用于室外空气的通道可以依次重叠。第一热交换器151和第二热交换器 155也可以具有其它结构。过滤器160分别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151和第二热交换器155 处。过滤器160可仅用于室外空气。具体地,当室外空气的流入通道改变时, 可将过滤器160重新定位在第一热交换器151和第二热交换器155中,以在 通过第一热交换器151和第二热交换器155将室外空气导入室内空间之前, 净化所述室外空气。两个热交换器的采用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当只有一个热交换器设置在
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之间的交叉点处时,室内空气流和室外空气流部分流过 该热交换器的特定部分。换句话说,风扇的抽吸力部分作用在该热交换器的 特定部分。而且,热交换器的空气阻力根据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的形状而改 变。因此,该热交换器的有效换热空间减小,该热交换器的性能由此变差。图3是透视图,其示出了供气涡巻罩体112和排气涡巻罩体122。参考图3,供气涡巻罩体112包括吸入口 (未示出),排气涡巻罩体122 包括吸入口 125。安装时,所述吸入口互相面对。供气涡巻罩体112和排气涡巻罩体122还分别包括排气部116和126。 供气涡巻罩体112的排气部116可连接至供气出口 12,排气涡巻罩体122的 排气部126可连接至排气出口 16。供气涡巻罩体112和排气涡巻罩体122还分别包括涡巻部117和127。 通过涡巻部117和127,沿供气涡巻罩体112和排气涡巻罩体122的径向引 导由离心式风扇111和121抽吸的空气。涡巻部117和127形成在供气涡巻 罩体112和排气涡巻罩体122的上部。可以利用不同模型通过喷射模塑形成供气涡巻罩体112和排气涡巻罩体122。现在将说明在不同的管道布置下如何安装图1所示的空调。图4是平面图,其示出了当图1所示空调从图2所示位置转动180°以适应不同的管道布置时,该空调中的气流。再参考图2,供气出口 12和排气入口 15连接着室内空间,供气入口 11 和排气出口 16连接着室外空间。但是,供气管道50和排气管道40可以不 同的方式安装至建筑物的顶部。例如,供气管道50和排气管道40还可以图 4所示那样布置。参考图4,与图2所示的供气管道50和排气管道40的位置相比,供气 管道50和排气管道40的位置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在将壳体10从图2所 示的位置水平转动180°,转至图4所示的位置后,可将空调与供气管道50 和排气管道40相连接。供气入口 ll和供气出口 12连接至排气管道40,用 作排气入口和排气出口,排气入口 15和排气出口 16连接至供气管道50,用 作供气入口和供气出口。因此,在图4中,第一供气通道131和第二供气通 道135形成在排气入口 15和排气出口 16之间,第一排气通道141和第二排
气通道145形成在供气入口 ll和供气出口 12之间。在图2和图4的安装中,维修面板20保持处于壳体10的底部。因此, 当安装空调时,维修面板20能够自由地打开和关闭。而且,在安装空调后, 通过打开维修面板20,可以轻松地将空调的任一组件更换为新的元件。另外,打开维修面板20之后,可将过滤器160重新设置在第一热交换 器151和第二热交换器155中,以清洁沿着第一排气通道141和第二排气通 道145中吸入的室外空气。在此,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和第二排气通道用作供 气通道。如上所述,图1所示空调的布置使得能够通过水平转动该空调而将其安 装在不同的管道布置中。因此,维修面板20保持处于壳体10的底部,以便 于维修。如果空调应当倒置安装以适应不同的布置,而维修面板将置于顶部, 这会增加维修难度。而且,空调的入口和出口可以定位于在壳体的顶部附近,以易于连接至 管道。由于入口和出口的竖向位置将发生改变,所以倒置安装这样的空调将 变得困难。但是为了安装而水平转动该空调将不会改变入口和出口的位置。现在将说明图1所示空调如何工作。参考图2,当马达113和123工作时,供气单元110和排气单元120的 离心式风扇111和121转动。然后,通过供气管道50供入室外空气,且通过排气管道40排出室内空气。这里,部分室外空气沿着形成于壳体10和排气单元120之间的第一供 气通道131导引至第二热交换器155。剩余的室外空气沿着形成于壳体10的 对角线方向上的第二供气通道135导引至第一热交换器151。同时,部分室内空气沿着形成于壳体10和供气单元110之间的第一排 气通道141导引至第二热交换器155。剩余的室内空气沿着形成于壳体10的 对角线方向上的第二排气通道145导引至第一热交换器151。第一热交换器151和第二热交换器155互相平行,并且设置于第一供气 通道131和第二供气通道135的交叉点处及第一排气通道141和第二排气通 道145的交叉点处。因此,室外空气可以与室内空气相同的速度通过第一热 交换器151和第二热交换器155,因此第一热交换器151和第二热交换器155
能够具有高效率。另外,由于第一供气通道131与第一排气通道141的形状几乎相同,所 以第一供气通道131中的压力分布与第一排气通道141中的压力分布几乎相 同。基于同样的原因,第二供气通道135中的压力分布与第二排气通道145 中的压力分布几乎相同。换句话说,供气单元U0和排气单元120的抽吸力 均匀地作用在第一热交换器151和第二热交换器155。因此,能够增加第一 热交换器151和第二热交换器155的有效换热空间。所以,能够提高第一热 交换器151和第二热交换器155的效率。在第一热交换器151中与室内空气交换热量之后,通过第二供气通道135 将室外空气导入室内空间。同时,通过第二排气通道145将室内空气从第一 热交换器151中排至室外空间。图5是透视图,其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空调;图6是平面图,其示 出了图5中的空调;图7是透视图,其示出了设置于图5所示空调中的一对 涡巻罩体。参考图5和6,空调包括一个壳体30。壳体30包括供气出口 51和供气 入口 52,该供气入口与多个诸如第一供气通道241和第二供气通道245的供 气通道相连接。该壳体30还包括排气出口 55和排气入口 56,该排气入口与 多个诸如第一排气通道231和第二排气通道235的排气通道相连接。如图5所示,供气出口 51、供气入口 52、排气出口 55和排气入口 56 形成在壳体30的靠近顶部的侧面上。因此,该空调易于安装到建筑物的顶 部。参考图6和7,供气单元220包括供气涡巻罩体222和离心式风扇221 , 排气单元210包括排气涡巻罩体212和离心式风扇211。利用同样的模型通过注射模塑形成供气涡巻罩体222和排气涡巻罩体 212。供气涡巻罩体222的涡巻部227朝下,排气涡巻罩体212的涡巻部217 朝上。如图1所示的空调,当供气管道50和排气管道40的布置与图6的布置 相反时,安装时可将图6所示的空调水平转动180°,以适应这种管道布置。虽然壳体30转动180°,但是入口和出口51、 52、 55和56仍然处于壳 体30的顶部附近。基于这个原因,该空调仍然易于安装到建筑物的顶部。
而且,虽然转动了壳体30,维修面板仍然处于壳体30的底部。由于能 够将维修面板的位置保持在壳体30的底部,所以在空调安装后,通过打开 维修面板60,可以轻松地将空调的任一组件更换为新的元件。当图6中的空调水平转动180°时,供气入口 52和供气出口 51连接至排 气管道40,排气出口 55和排气入口 56连接至供气管道50。在这种情况下, 第一供气通道241和第二供气通道245用作排气通道,以将室内空气排至室 外空间,第一排气通道231和第二排气通道235用作供气通道,以将室外空 气导入室内空间。打开维修面板60后,第一热交换器251和第二热交换器255的过滤器 260可重新定位,以净化导入室内的室外空气。其它实施例都落入附属的权 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包括壳体,其包括第一侧,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三侧,以及与第二侧相对的第四侧,该壳体还包括顶面和底面;安装在该第一侧的排气入口,该排气入口设置为离该第二侧比离该第四侧近;安装在该第三侧的排气出口,该排气出口设置为离该第四侧比离该第二侧近;安装在该第三侧的供气入口,该供气入口设置为离该第二侧比离该第四侧近;安装在该第一侧的供气出口,该供气出口设置为离该第四侧比离该第二侧近;安装在该壳体中的供气单元,其构造为使空气从该供气入口流向该供气出口;安装在该壳体中的排气单元,其构造为使空气从该排气入口流向该排气出口;和安装在该壳体中的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其中,该供气单元、该排气单元和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以如下方式布置从该供气入口至该供气出口形成第一供气通道和第二供气通道;从该排气入口至该排气出口形成第一排气通道和第二排气通道;该第一供气通道与该第一排气通道在该第一热交换器中交叉;该第二供气通道与该第二排气通道在该第二热交换器中交叉。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该第一排气通道形成于该壳体的 第一侧和该供气单元之间。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该第一供气通道形成于该壳体的 第三侧和该排气单元之间。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各个所述热交换器均包括可拆卸 的过滤器。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还包括处于该壳体底面的可打开的维修 面板。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该供气单元和该排气单元互相面对。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该供气单元和该排气单元均包括 涡巻部。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该供气单元和该排气单元均包括 排气部。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该排气入口、该排气出口、该供 气入口和该供气出口均定位为离该顶面比离该底面近。
10、 一种空调,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至少两个供气通道和至少两个排气通道,所述供气通 道中的一个与所述排气通道中的一个交叉,所述供气通道中的另一个与所述排气通道中的另一个交叉;供气单元,其设置于该壳体中且连接至所述供气通道;排气单元,其和该供气单元相对设置于该壳体中且连接至所述排气通道;以及至少两个热交换器,其设置于该壳体中。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排气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形 成在该壳体的侧面和该供气单元之间。
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供气通道中至少一个形成 在该壳体的侧面和该排气单元之间。
13、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其中,各个所述热交换器均包括可拆 卸的过滤器。
14、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还包括连接到该壳体底面的可打开的 维修面板。
15、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其中,在每个热交换器中, 一个供气 通道与一个排气通道互相交叉。
16、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其中,该供气单元和该排气单元均包 括涡巻部。
17、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其中,该供气单元和该排气单元均包 括排气部。
全文摘要
在空调中,供气通道与排气通道交叉,热交换器设置于该供气通道和该排气通道之间的交叉点处,这增加了热交换器的有效换热空间;此外,该空调构造为即使当转动该空调以与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适当连接时,该空调也易于安装和维修。
文档编号F24F13/02GK101210727SQ200710153489
公开日2008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9日
发明者崔墐荧, 崔浣林, 金景桓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