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145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更具体地,涉及一种4吏用无刷直流电机(BDCM)并且鼓风机风扇安装在该电机外部上的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是用于冷却或加热室内空间的常用的制冷/加热系统。
空调可大体上可分为分体式空调,其具有与室内单元分开安装的室外单元;以及单体式空调,其将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的部件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最近,为了一个家庭安装两个或更多空调,或者为了多办公室建筑的每个办公室安装空调, 一种多室空调已经成为在市场上出现的有效选择方案。这种多室空调在具有多个室内单元的情况下使用单个室外单元,以提供与安装多个分体式空调相同的作用。
图l是示出多室空气调节系统的示例性立体图,该空气调节系统具有连接至两个室内单元的一个室外单元。
参照图l,直立式第一室内单元20安M起居室中,并且壁挂式第二室内单元30安装在主卧室中。 一个用于执行致冷剂压缩、冷凝和膨胀的室外单元10安装在室外阳台上;并且安装在不同的室内空间中的上述第一室内单元20和第二室内单元30分别连接至室外单元10并执行致冷剂的蒸发。于是构造出该空气调节系统。
图2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室外单元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参照图2,根据现有技术的室外单元IO包括压缩机40,用于将致冷剂压缩至高温和高压;室外热交换器42,其连接到压缩机40并将从压缩机40流出的致冷剂通过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进行冷凝;室外鼓风机风扇44,其使室外空气吹向室外热交换器42;以及液气分离器46,用于聚集从第一室内单元20和第二室内单元30流出的致冷剂中的液态致冷剂。
而且,对室外鼓风机风扇44提供旋转力的风扇电机50设置在室外鼓风机风扇44的内部或后部。风扇电机50支撑在电机座52上。
尽管未示出,第一室内单元20和第二室内单元30各具有内置式室 内热交换器,用以通itlt冷剂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来产生冷空气;室内鼓 风机风扇,用于使室内空气吹向室内热交换器;等等。
然而,如上所述,根据现有技术的空调的室外单元仅具有一个室外鼓 风机风扇44、 一个压缩机40以及一个室外热交换器42,使得整个空气调 节系统的性能下降。
而且,用于传统的室外单元IO中的风扇电机50使用交流电作为电源 并且电机具有电刷。从而在长期使用之后,由于电刷的磨损会使动力供应 中断或者会出现短路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其基本上避免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 缺点所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其使用无需电刷的BLDC电机。
本发明的另一 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其通过改进的耦联^LX机风扇和 电机的方法更好地将电力供应至电机的定子。
本发明的又一 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其中通过改进的耦联鼓风机风扇 和电机的方法使鼓风机风扇更加平稳地旋转。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并才艮据本发明的目的,如此处具体化及 宽泛的描述,提供一种空调,包括外壳;热交换器,其设置在外壳内; 鼓风机风扇,其安装在热交换器附近的位置,用于强力地产生气流;以及 电机,其包括与鼓风机风扇耦联的转子、由转子包围并通过供应的电流产 生磁场的定子、以及固定到定子的轴。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一种空调,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包括 定子、左側转子、右侧转子、轴和固定构件,定子具有绕所述定子多次缠绕用于产生电磁场的线圏,左侧转子^:置在定子的一侧并旋转,右侧转子 设置在定子的另一侧并与左侧转子耦联以便一起旋转,轴与定子整体耦联 并提供转子的旋转中心,固定构件用于连接轴和定子;多个鼓风机风扇, 其分别耦联到左侧转子和右侧转子;以及多个热交换器,其分别i殳置成靠 近鼓风机风扇。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提供一种空调,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包括 固定轴、固定构件、定子和转子,固定构件在其中心处耦联到固定轴,定 子固定至固定构件的端部,转子包围定子并旋转;鼓风机风扇,其耦联到 转子的外表面;以及热交换器,用于在通过鼓风机风扇的旋转而^v的空 气和致冷剂之间交换热量,其中固定轴和定子濕_静止的,而转子和itX机 风扇整体地旋转。
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的优点在于使用了 BLDC电机,从而能够防止根据 现有技术的空调中的动力供应的中断。即,能够防止在长时间使用之后由 于电刷的磨损或损坏所引起的短路和各种其它电气故障。因此,改善了产 品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的另一优点在于本发明中使用的BLDC电机不同于 传统的BLDC电机,因为定子和电机轴是固定的,而转子绕定子的外侧旋 转。因此,极大地改善了通过固定定子进行的电力供应。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的又一优点在于鼓风机风扇固定到转子的外部用以 与转子一起旋转,从而鼓风机风扇能够更加平稳地旋转。


图l是示出一种多室空气调节系统的示例性立体图,所述空气调节系 统具有连接到两个室内单元的一个室外单元。
图2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室外单元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的室外单元的外部的立体图。
图4和5是示出图3中的室外单元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图3中的室外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鼓风机的外部的立体图。
图8是图7中的鼓风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M机风扇的外部的立体图。
图10和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鼓风机风扇的右侧风扇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鼓风机中包括的电机的外部的立体图。
图13是包括在根据本发明的鼓风机中的电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包括在图13中的电机中的转子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2中的电机沿着线I-I'所取的横截面图。
图16是图12中的电机沿着线I-I,所取的剖面立体图。
图17是示出包括在根据本发明的鼓风机中的支撑托架和增强构件的 耦联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具体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在 可能的情况下,贯穿附图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的室外单元的立体图,图4和5是示出图3 中的室外单元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以及图6是图3中的室外单元的分解 立体图。
参照图3至图6,底盘110——其形成^ll据本发明的空调的室外单元 100的底板一一设置在室外单元100的底部。而且,多个固定部分112形 成为从底盘110的左侧和右侧朝外突出。当例如螺钉的紧固构件穿过固定 部分112时,它们能将底盘110紧固至建筑物的地面。
一对热交换器120和120'竖直安装一一每个热交换器位于底盘110的 其中一侧。热交换器120和120,在经过其中的致冷剂和室外空气之间交换 热量,并面向彼此安装。即,左侧热交换器120安装在底盘110的左侧边 缘上,并且右侧热交换器120,安装在底盘110的右侧边缘上。
左侧和右侧热交换器120和120'各具有安装于其上的进气格栅130和 130'。进气格栅130和130,引导空气流入室外单元100中并且包括多个格栅形空气通路。更具体地,左侧进气格栅130形成在左侧热交换器120 — 侧,而右侧进气格栅130,形成在右侧热交换器120,一侧。
而且,安全网135和135,分别安装于热交换器120和120'与进气4^栅 130和130'之间。即,左侧安全网135设置在左侧热交换器120与左侧进 气格栅130之间,而右侧安全网135,设置在右侧热交换器120'与右侧进气 格栅130'之间。具体地,安全网135和135'具有网状,并从穿过进气格栅 130和130,的空气中过滤外物,同时还阻止例如手指的身体部分插入室外 单元中。
一对前框架140安装于底盘110的前端处。具体地,前框架140分别 安装于底盘110前端的左侧和右侧,并支撑进气^^栅130和130'以及安全 网135和135'。
而且,排气安全格栅142安装在成对的前框架140之间。排气安全格 栅142竖直地安装于底盘110的前缘处。排气安全格栅142形成类似于安 全网135和135'的网状,并防止身体部分插入风扇壳体230 (将在下面描 述)的排气口 232中。
后支撑框架144分别安装于进气格栅130和130,以及安全网135和135, 的后端处。支撑框架144支撑进气4^栅130和130,以及安全网135和135, 的后端,并同时支撑将在下面描述的鼓风机200和200,的前端。
而且,外壳150安装于底盘110的后端。外壳150具有"U"形横截 面,使得外壳150覆盖室外单元100的后表面以及左侧和右侧表面的一部 分。
同时,外壳150的一侧具有贯通的检查孔152。检查孔152用于容易 地获得从室外单元100的后方至室外单元100内部的通道。而且,控制箱 l卯位于检查孔152的前方。
检查孔152由检查板152'密封。具体地,检查板152'具有与检查孔152 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因此,通过例如螺钉的耦联构件将检查板152,从室外 单元100的后方耦联到外壳150用以密封检查孔152。
而且,管道通孔154形成于外壳150的后下端,用于允 管道关于外 壳150从前向后地穿过外壳150。而且,管道托架156安装于管道通孔154 上。即,管道通孔154由尺寸等于管道通孔154的管道托架156来密封。 用于引导致冷剂在室外单元IOO的内部和外部之间流动的管道(未示出) 穿过管道通孔154。隔板支架158分别形成于外壳150的前端处。隔板支架158分别形成 于外壳150的左前端和右前端并且形成为其间具有预定间隙的一对。因此,
隔板160将在下面描述。
具体地,隔板槽158'在竖直方向伸长。而且,外壳150的端部的内表 面以面向彼此的方式形成。优选地,隔板槽158'的宽度等于隔板160的厚 度。更具体地,隔板槽158'的宽度稍大于下面描述的隔板160的厚度。因 此,优选地,隔板160在竖直方向上能够以滑动的方式附连到隔板槽158, 中。
将室外单元100内的空间分为前部空间和后部空间的隔板160安M 热交换器120和120'的最后面部分之间。
具有矩形板形状的隔板160安装在左侧热交换器120的最后面部分与 右侧热交换器120'的最后面部分之间,并且将其中安装有将在下面描述的 压缩机180和180'的空间与其中安装有鼓风机200和200'的空间分开。
更具体地,隔板160固定地插入位于外壳150前端处的槽中,即,隔
板槽158'中,用以将隔板160耦联到外壳150。
而且,上面板170安装于外壳150的上侧。上面板170具有尺寸等于 底盘110的尺寸的方形板形状。因此,上面板170形成室外单元100的上 部外表面。
用于迫使空气流动的鼓风机安装于隔板160的前方。具体地, 一对鼓 风机200和200'竖直地布置在成对的热交换器120和120'之间。
更具体地,鼓风机由下鼓风机200和上鼓风机200,组成,下鼓风机200 安装于底盘110的内部空间中的下部以及上鼓风机200,安装于下鼓风机 200上方的上部,并且下鼓风机200和上鼓风机200'具有相同的构造。
鼓风机200和200'滑动地插入成对的支撑框架144中,用以将鼓风机 200和200,耦联到支撑框架144。因此,鼓风机固定件201分别在鼓风机 的左侧和右侧延伸,使得延伸的鼓风机固定件201可以插入支撑框架144 中的鼓风机固定槽144'中。
此处,鼓风机固定件201的厚度小于鼓风机固定槽144,的宽度。因此, 当鼓风机固定件201插入鼓风机固定槽144'中时能够沿着鼓风机固定槽144"滑动。
而且,壳体支架202设置在下鼓风机200的下端处。壳体支架202安 装在底盘110的上表面上用以支撑鼓风机200和200,。壳体支架202的上 表面具有与下鼓风机200的底部相对应的形状。即,壳体支架202的上表 面以与鼓风机壳体230 (将在下面描述)的下表面相对应的形状弯曲以便 完全地压抵鼓风机壳体230。
作为实施例示出一式两件的鼓风机200和200',然而可设置成单件、 一式三件或更多件。成对的鼓风机200和200,从其每一侧吸入空气并将空 气在朝前的方向上吹送。鼓风机200和200,的具体描述将在下面给出。
多个压缩机180和180'安装于隔板160的后方。压缩机180和180,固 定地安装于底盘110上,并将致冷剂压缩至高温和高压。
如图所示,压缩机180和180'设置成一式两件。即, 一个是以恒定速 度操作的定速压缩机180,而另一个是能控制其操作速度的变频压缩机 180,。定速压缩机180是在均匀的每分钟转数(RPM)下操作的压缩机, 而变频压缩机180'是根据其正在处理的负荷来调节其RPM的变频涡旋式 压缩机。
因此,当仅使用少数室内单元从而负荷较轻时,变频压缩机180'首先 操作,并且在负荷逐渐增加至变频压缩机180,无法单独处理负荷时,定速 压缩机180操作。
液气分离器182和贮液器184分别安装在压缩机180和180'附近。液 气分离器182过滤液态形式的致冷剂并且仅允许气态致冷剂流入压缩机 180和180,中。贮液器184以可调节量的方式存储剩余的致冷剂。
而且,控制箱1卯安装于隔板160的背后。具体地,控制箱安装托架
192安装于隔板160上部的后面,并且控制箱l卯安装在控制箱安装托架
192上。控制箱l卯包括安装于其中的多个控制部件,控制着室内单元100 的总体操作。
支撑框架具有分别安装于底盘110的左上表面和右上表面上并将多个 鼓风机组件耦联成为一个单元的支撑框架144。而且,支撑框架144的横 向结构形成为"U"形。在安装时,支撑框架144是以竖直延伸的方式形 成并以对称的方式形成以面向彼此。鼓风机固定槽144'形成于支撑框架 144的内表面中,用于插入鼓风机固定件201。鼓风机固定槽144'的宽度 对应于 风机固定件201的厚度。具体地,鼓风机固定槽144,稍宽于鼓风机固定件201的厚度,所以当鼓风机固定件201插入鼓风机固定槽144,中 时能够沿着鼓风机固定槽144'滑动。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鼓风机的外部的立体图,图8是图7中的鼓 风机的分解立体图,以及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鼓风机风扇的外部的立 体图。
参照图7至9,鼓风机200包括鼓风机风扇210,用于通过旋转而产 生气流;电机220,其产生旋转力用以旋转^JRL机风扇210;以及风扇壳体 230,其设置在鼓风机风扇210的外部周围,用于引导由鼓风机风扇210 ^的空气的排出。此处,电机220是BLDC电机,下面将会参照附图更 具体地描述其结构。
^W机风扇210以对称的方式形成用以形成一对耦联的风扇。如图8 所示,鼓风机风扇210包括耦联在一起并形成对称的左侧风扇210'和右侧 风扇210"。
左侧风扇210,和右侧风扇210"利用螺4r或其它紧固构件紧固在一起, 并结合形成单体组件。因此,左侧风扇210,和右侧风扇210,,包围着电机 220的外部。
电机220为不具有用于传送电力的电刷的电机。该电机为无刷直流(通 常称为BLDC )电机《
电机设置于鼓风机风扇210内。即,电机220被包围在左侧风扇210' 与右侧风扇210"之间。
更具体地,左侧风扇210'和右侧风扇210"固定地安装至电机220的外 侧,并与电机220的转子226 (图13中) 一起旋转。
鼓风机壳体230形成为用以包围鼓风机风扇210的外部,并且鼓风机 壳体230的左侧和右侧是敞开的,同时排气口 232形成在鼓风机壳体230 的前部。排气口 232排出由鼓风机风扇210强力地吹送的空气。
鼓风机壳体230的左侧和右侧还具有安装于其上的孔板框架234和 234,。具体地,左侧具有设置于其上的左侧孔板框架234,而右侧具有i殳 置于其上的右侧《U1框架234,。左侧孔柘j医架234具有形成于其中的左侧 孔口 234a,并且右侧孔扭j匡架234,具有形成于其中的右侧孔口 234,a。
另外,皿机壳体230的左侧和右侧具有支撑托架240和240,,用于 支撑分别安装于其上的电机220的两个端部。换言之,鼓风机壳体230的左侧设有左侧支撑托架240用以支撑电机220的左侧端部,并且鼓风机壳 体230的右侧设有右侧支撑托架240'用以支撑电机220的右侧端部。
左侧支撑托架240和右侧支撑托架240,还包括增强构件250和250'。 即,左侧支撑托架240包括左侧增强构件250,并且右侧支撑托架240'包 括右侧增强构件250'。此处,增强构件250和250,与支撑托架240和240' 一起支撑电机220的两个端部。
尽管未示出,减震构件(填充物)还可设置在支撑托架240和240'的 中心部分处。具体地,减震构件吸收来自电机220或鼓风机风扇210的振 动,用以防止鼓风机200和200'的振动传送至外面。减震构件可由橡胶或 其它弹性材料形成。
图10和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鼓风机风扇的右侧风扇的结构的立体图。
参照图10和11,形成根据本发明的鼓风机风扇210的右侧风扇210" 包括毂212;多个叶片216,所述叶片绕毂的外周以规则的间隔布置;以 及护罩214,。
具体地,毂212的底板形成为圆形板,并附连至转子226 (将在下面 描述)的凸缘部分228。换言之,凸缘部分228的每侧分别附连至左侧风 扇210'和右侧风扇210"的毂底板。而且,绕毂212的底板形成多个风扇螺 钉孔212a。风扇螺钉孔212a是用于插入风扇螺钉(未示出)的孔,用以 将左侧风扇210'耦联到右侧风扇210"。
电机螺钉紧固孔212b也形成于毂212的底板中。电机螺钉紧固孔212b 是露出紧固到凸缘部分228的电机螺钉228b的头部的孔。因此,电机螺 钉紧固孔212b可形成有大于风扇螺钉孔212a直径的直径。如图所示,电 机螺钉紧固孔212b以预定的均衡间隔形成在风扇螺钉孔212a之间。
电机罩218在毂212的中心部分以预定的深度凹入。电机220的一个 端部容纳在电机罩218中。用于让固定构件224穿过的轴通孔218a形成于 电机罩218的中心部分中。轴通孔218a的直径大于固定构件224的外径。 这将在下面更具体地描述。
护罩214连接并支撑叶片216的末端,并且形成为环形蘑菇形状。叶 片216直接产生气流,并且以其间具有规则间隔的方式设置多个叶片216。
左侧风扇210,形成为与右侧风扇210"相同,并且风扇"&置为面向彼此。其具体描述将不再提供。
图12是示出包括在根据本发明的鼓风机中的电机的外部的立体图,图 13是包括在根据本发明的鼓风机中的电机的分解立体图,图14是示出包 括在图13中的电机中的转子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15是图12中的电机 沿着线I-I,所取的横截面图,以及图16是图12中的电机沿着线I-I,所取的 剖面立体图。
参照图12至16,根据本发明的电机220包括定子222,其具有用于 产生电磁场的、多次缠绕的线團(C);固定构件224,用于固定定子222; 以及转子226,形成所述转子226使其包围定子222的外部并且其设有多 个扭体(M )。
具体地,定子222和固定构件224连接,并且固定构件224穿过定子 222的中心用以作为转子226的旋转中心。换言之,转子226绕着位于中 心的固定构件224旋转。因此,轴承(B)设置在转子226和固定构件224 之间。
固定构件224包括用于固定定子222的固定盘224',以及穿过固定 盘224,中心的杆形固定轴224"。
具体地,固定轴224"包括插入并固定至固定盘224'的左侧中心部分 的左侧固定轴224",以及插入并固定至固定盘224,的右侧中心部分的右侧 固定轴224"。
固定盘224,包括连接至定子222的圆板形盘部224,a,以及从盘部 224'a中心处的一侧以预定的直径延伸预定距离的轴支撑部分224'b。定子 222固定至盘部224'a的一侧的边缘。左侧固定轴224"a插入固定盘224' 的中心。右侧固定轴224"b插入轴支撑部分224'b的中心。即,在盘部224'a 的中心处面向彼此设置的左侧固定轴224"a和右侧固定轴224"b形成一个 中心轴。
轴承B分别绕左侧固定轴224"a和右侧固定轴224"b的外表面设置从 而有助于转子226的平稳旋转。即,为了有助于左侧转子226和右侧转子 226,(将在下面描述)的旋转,轴承B分别绕左侧固定轴224"a和右侧固 定轴224"b的外表面安装,并且由转子226包围。
电线通槽224b形成于右侧固定轴224"b中。即,电线通槽224b以预 定的深度凹入右侧固定轴224"b的左侧中。电线通槽224b用于允许将动 力供应至定子222线圏C的电线(未示出)通过。当然,相同的电线通槽224b也可形成于左侧固定轴224"a中,或形成于左侧固定轴224"a和右侧 固定轴224"b两个中。
用于支撑定子222的固定盘224固定在固定轴224"的中心处,并且固 定轴224,,的两个端部固定地安装至支撑托架240和240'(图17中)。具体 地,左侧固定轴224"a的端部由左侧支撑托架240支撑,而右侧固定轴 224"b的端部由右侧支撑托架240'支撑。
固定边缘224a被切入固定轴224"的每一端部。即,固定轴224"每一 端部处的外表面被切掉用以形成固定边缘224a。固定边缘224a接触支撑 托架240和240,的固定部分246,(下面描述),并防止固定轴224',旋转。
定子222还包括绕固定构件224'的外表面按压的线轴导向件222', 以及形成为从线轴导向件222,的外表面沿径向突出的线轴222"。
而且,绕线轴导向件222'以规则的间隔形成多个线轴222",而且线團 C绕每个线轴222"的外表面多次缠绕。因此,当从外面向线圏C供应电流 时,在线轴222"周围形成电磁场。
转子226由形成在其左侧外部的左侧转子226,、形成在其右侧外部 的右侧转子226"以及多个永磁体M形成。左侧转子226'和右侧转子226" 使用紧固构件进行耦联。
定子罩227形成于左侧转子226,中。定子罩227形成了用以将定子 222包围在其中的空间,并且以对应于定子222外部尺寸的距离凹入。
更具体地,定子罩227的内径在尺寸上对应于定子222的外径。而 且,在定子罩227中形成多个孔用于允许空气流过。
当然,定子罩227可形成于右侧转子226"中,或形成于左侧转子226' 和右侧转子226"两个中。
多个永磁体M以规则的间隔安装于定子軍227的内表面上。即,多 个永磁体M以规则的间隔附连在转子226的定子罩的内表面上,并且永磁 体M的数量等于线轴222"的数量。
同样,转子226的永磁体M绕线轴222',以其间具有小间隙的方式 布置。即,当转子226绕定子222安装时,线轴222"的端部和永磁体间隔 开小间隙。
因此,当电流流过绕定子222的线轴222"缠绕的线圏C时,由线圏 C产生的电磁场与由永磁体M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转动转子226。即,
15定子222和固定轴224"静止,而转子226旋转。
另外,绕转子226的外周形成凸缘部分228。凸缘部分228形成为从转子226的外周沿径向朝外突出。具体地,左侧凸缘部分228'是通it^左侧转子226'的外圆在径向上弯曲而形成,而右侧凸缘部分228"对应于左侧凸缘部分228'在右侧转子226"上形成。于是,左侧凸缘部分228'和右侧凸缘部分228"利用螺钉耦联。
鼓风机风扇210安装于凸缘部分228上。即,左侧风扇210'和右侧风扇210"紧固至凸缘部分228,并且左侧风扇210,和右侧风扇210"利用相同的紧固构件(风扇螺钉) 一起紧固至凸缘部分228。
多个风扇螺钉通孔228a形成于凸缘部分228中。风扇螺钉通孔228a用于让风扇螺钉(未示出)穿过。即,当左侧风扇210'和右侧风扇210"以接触的方式连接时,电机220的凸缘部分228设置在左侧风扇210,和右侧风扇210"的毂212之间。此处,紧固左侧风扇210'和右侧风扇210,,的风扇螺钉穿过风扇螺钉通孔228a。
三个电机螺钉228b紧固至凸缘部分228。电机螺钉228b耦联转子226的两个部分。即,电机螺钉228b用于将左侧转子226'和右侧转子226"耦联在一起,从而使左侧凸缘部分228,和右侧凸缘部分228',紧固在一起。因此,左侧凸缘部分228,和右侧凸缘部分228"具有贯穿其中形成的三个电机螺钉孔228b,。
图17是示出包括在根据本发明的鼓风机中的支撑托架和增强构件的耦联的立体图。
参照图17,支撑托架240和240'形成有使固定构件224的每一端部穿过其中的中心部分242,以及从中心部分242沿径向延zf申的多个支撑部分244。
中心部分形成为圆板形状,其被固定用以直接地支撑电机轴的每一端部。因此,中心部分242具有穿过其中心部分形成的轴通孔246,用于使固定构件224的每一端部得以插入。
支撑部分244从中心部分242朝外突出,并且在支撑部分244端部处由螺钉或其它紧固件将其固定至鼓风机壳体230。如图所示,可设置三个径向支撑部分244。更具体地,设置为一式三件的支撑部分244可均衡地彼此隔开。即,支撑部分244之间的各个角度可以 120度,以便形成平衡。而且,轴通孔246还可包括固定部分246'。即,轴通孔246形成为 与固定构件224的形状相对应的圆形形状;然而,轴通孔246的部分圆周 形成为直线,于是形成固定部分246,。固定部分246,形成为接触上述固定 构件224的固定表面224。因此,固定构件224由于固定部分246'和固定 表面224,,的相互保持而不旋转。
一对肋紧固孔248形成于中心部分242中。肋紧固孔248是如下所 述的增强构件250和250,的紧固肋254插入其中的部分。
增强构件250和250,紧固至支撑托架240和240'的中心部分242用 以连同支撑托架240和240'—起支撑固定构件224的每一端部,并且还具 有形成于其中心部分的轴通孔252。轴通孔252具有形成于支撑托架240 和240'的中心部分242的轴通孔246的形状和尺寸。因此,形成为与固定 部分246'相同的轴固定部分252形成于轴通孔252中。
增强构件250和25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具有在其上形成的弯曲 的紧固肋254。紧固肋254允许增强构件250和250,紧固至支撑托架240 和240'。因此,紧固肋254分别插入形成于支撑托架240和240,中心部分 242的肋紧固孔248中。
下面,将描述才艮据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室外单元的应用。
首先,当空调^Mt时(制冷模式),致冷剂在室外单元100和室内单 元(未示出)之间流动。此处,将描述致冷剂在室外单元100中的流动。
处于气态的致冷剂从室内单元(未示出)流入液气分离器182中。 离开液气分离器182的气态致冷剂流入压缩机180和180'中。所使用的压 缩机180和180,,如上所述,仅包括根据负荷操作的变频压缩机180',或 包括定速压缩机180和变频压缩机180'。
从压缩机180和180'排出的致冷剂流入热交换器120和120'中。热 交换器120和120,在冷却模式中应用,用以在致冷剂和室外空气之间交换 热量,从而冷却液体致冷剂。
经过压缩机120和120'的致冷剂经过调节致冷剂流量的贮液器184, 然后流入室内单元(未示出)中。尽管未示出,iiX室内单元的致冷剂在 作为蒸发器的室内热交换器中交换热量并且从室内热交换器返回至室外 单元IOO。因此,在这些步骤中完成制冷循环。
下面,将描述鼓风机200和200'的^Mt。
17当从外部电源向定子222施加电力时,由流经绕线轴222a缠绕的线 圏(C)的电流产生电磁场。因此,线轴222a周围的电磁力与由永^t体(M) 产生的磁场互相作用,旋转转子226。此处,安装于转子226凸缘部分228 上的鼓风机风扇210与转子226 —起旋转以产生气流。
当皿机风扇210旋转时,空气通过室外单元100的两侧被^V室 外单元100中。即,来自室外单元100外面的空气通过左侧进气^"栅130 和右侧进气格栅130,ii^室外单元100。
通过左侧进气格栅130和右侧进气格栅130'1室外单元100内部 的空气通过鼓风机壳体230的左侧和右侧一一或者更具体地通过朝着鼓风 机风扇210内部的左侧孔口 234a和右侧孔口 234'——ii^鼓风机壳体230 的内部。
进到鼓风机风扇210内部的空气在径向方向上被强力地吹i^而通 过位于风扇壳体230前部的排气口 232排出。通过排气口 232排出的空气 穿过排气安全4^栅142并从室外单元100的前部排出。
将简要地描述鼓风机200和200'的安装。
首先,设置成两个部分的转子,即左侧转子226'和右侧转子226", 通过左侧凸缘部分228'和右侧凸缘部分228"中的三个电机螺钉228b耦联。 因此,定子222设置在转子226的定子革227内部。此处,7JUt体M绕线 轴222"的外部以其间具有小间隙的方式"&置。
在上述过程中,风扇210耦联到组装电机220的外部。
具体地,在电机i殳置在左侧风扇210'和右侧风扇210"4L间以后,左 侧风扇210'和右侧风扇210',压在一起。因此,左侧和右侧风扇210,和210" 的电机軍218容纳电机200。而且,使用螺钉或其它紧固构件将毂212和 电机220的凸缘部分228紧固。
此处,风扇螺钉(未示出)穿过风扇螺钉通孔228a并且紧固至毂 212中的各个风扇螺钉孔212a。因此,左侧风扇210'和右侧风扇210"以及 电机220的凸缘部分228通过一种紧固构件(风扇螺钉)耦联成为一个整 体。而且,紧固至电机220凸缘部分228的电机螺钉228b的头部设置在 毂212的电机螺钉紧固孔212b内。
接下来,固定轴224的两个端部插入形成于支撑托架240和240'的 中心部分242的轴通孔。此处,轴通孔246的固定部分246'和固定轴224的固定边缘224a互相接触。而且,增强构件250和250'安装于支撑托架 240和240'上。
最后,使用螺钉将支撑托架240和240,的支撑部分244紧固至鼓风 机壳体230的周边。从而完成鼓风机200和200'的组装。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能够对本发明中做出多种改型和变化。 因此,本发明覆盖了该发明的改型和变化,只要其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 等同物的范围之内。
工业实用性
在根据本发明的空调中,使用BLDC电机,从而能够防止由于电刷
电力供应;并且鼓风机风扇固定至转子的外部以便与转子一起旋转,从而 鼓风机风扇能够更加平稳地旋转,以提供具有高度工业实用性的空调。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包括外壳;热交换器,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鼓风机风扇,其安装在所述热交换器附近的位置,用于强力地产生气流;以及电机,其包括与所述鼓风机风扇耦联的转子、由所述转子包围并通过供应的电流产生磁场的定子、和固定至所述定子的轴。
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转子和所述鼓风机风扇分别 设置成一式两件,两个转子面向彼此并且两个鼓风机风扇分别耦联至每个 转子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空调,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轴连接到所述定子 的固定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轴耦联到所述固定构件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定子和所述轴是固定的,所 述转子旋转。
6. —种空调,包括电机,其包括定子、左侧转子、右侧转子、轴和固定构件,所述定子 具有绕所述定子多次缠绕用于产生电磁场的线圏,所述左侧转子i殳置在所 述定子的一侧并旋转,所述右侧转子i殳置在所述定子的另一侧并与所述左 侧转子耦联以便一起旋转,所述轴与所述定子耦联成为一个整体并提供所 述转子的旋转中心,所述固定构件用于连接所述轴和所述定子;多个鼓风机风扇,其分别耦联到所述左侧转子和所述右侧转子;以及多个热交换器,其分别设置成靠近所述皿机风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鼓风机风扇包括: 耦联到所述左侧转子的外表面的左侧鼓风机风扇;以及 耦联到所述右侧转子的外表面的右侧鼓风机风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转子和所述鼓风机风扇由共 用紧固构件耦联成为一个整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轴的端部的支撑托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耦联的轴和定子由所述支 撑托架固定,并且所述耦联的转子和鼓风机风扇旋转。
11.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左侧转子和所述 右侧转子其中之一的内表面上的磁体。
12.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转子和所述轴之 间的多个轴承。
13.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固定构件通过紧固构件在 所述固定构件的外缘处耦联到所述定子。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轴包括: 插入所述固定构件一侧中心的左侧固定轴;以及 插入所述固定构件另 一侧中心的右侧固定轴。
15.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还包括 风扇壳体,其包围所述鼓风机风扇;以及托架,其固定至所述风扇壳体,并且所述轴的端部固定并耦联至所述托架。
16. —种空调,包括电机,其包括固定轴、固定构件、定子和转子,所述固定构件在其中 心处耦联到所述固定轴,所述定子固定到所述固定构件端部,所述转子包 围所述定子并旋转;鼓风机风扇,其耦联到所述转子的外表面;以及热交换器,其用于在通过所述鼓风机风扇的旋转而^的空气与致冷 剂之间交换热量,其中所述固定轴和所述定子是静止的,而所述转子和所述鼓风机风扇整体 地旋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转子设置成多个,用于分 别包围所述定子的一个表面和另 一个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鼓风机风扇设置成多个, 每个鼓风机风扇分别耦联到每个所述转子。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还包括在所述固定轴和所述转子之 间的轴承,用于使所述转子能够平稳地旋转。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轴承设置成多个,在每个 所述转子中设置所述多个轴承中的一个轴承。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空调。该空调包括外壳、热交换器、鼓风机风扇以及电机。热交换器设置于外壳内。鼓风机风扇安装在热交换器附近的位置,用以强力地产生气流。电机包括与鼓风机风扇耦联的转子、由转子包围并通过供应的电流产生磁场的定子、以及固定到定子的轴。
文档编号F24F1/00GK101675303SQ200780001881
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16日
发明者李乃荣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