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板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479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柔性板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烘干装置,特别是一种柔性板的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柔性板的烘干方式有水平连续式烘干和垂直连续式烘干两种,其中水平连续式烘干是将柔性板经由水平方式传输至烘干机,由于烘干时间需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在一定的烘干时间内,需要一段很长的烘干距离才能达到烘干的效果,由此便造成烘干机的体积占据厂区空间过大,造成厂房空间利用减少并且干燥及机台成本也增加;同时热风干燥的均匀性也较差。另外一种垂直连续式烘干机的烘箱内部大都由多片中空腔体及上下浮筒所构成,其干燥热风由中空腔体的两面气孔出气及浮筒的表面气孔出气。为保持烘干机内部的热风均匀性,中空腔体及出气浮筒需占有一定体积和气孔数,才能维持热风的均匀性,如此便占据了大量的空间。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柔性板烘千装置,将柔性板由外圈巻绕入内圈或由内圈巻绕至外圈的方式螺旋巻绕前进,使得柔性板在基座内形成一圈圈连续的螺旋圆。这种螺旋巻绕设计可增加柔性板的烘干长度,以达到整体烘干装置的体积縮减和柔性板烘干时间增加的效果。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板烘干装置用于对柔性板进行烘干操作,该柔性板烘干装置包含基座和在该基座内部设置的中空腔体;至少三个传动架结构从该中空腔体延伸到外周,每一传动架结构包含两个间隔的传动架组件和多个滚筒,每一滚筒的相对两端连接两个传动架组件,以排列在该两个传动架之间,柔性板穿过滚筒且螺旋地设置在基座内部;以及一气流输出装置,其设置在基座一侧,产生气流并将该气流传送至基座内部,以通过该气流烘干柔性板。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柔性板烘干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柔性板烘干装置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柔性板烘干装置应用示意图。<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具体实施例方式图l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柔性板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柔性板烘干装置IO包括基座12,其具有一封闭空间,在基座12的中央设置一中空腔体14;以该中空腔体14为中心呈放射状设置有六组传动架结构16,每一传动架结构16包含两个平行间隔的传动架组件18,并且在两个传动架组件18之间排列设置有多个滚筒20;以及气流输出装置22,其设置于基座12的一侧,以利用气流输出装置22产生气流并将该气流传送至基座12内部。其中,如图2所示,气流输出装置22包括气流产生装置24、加热装置26以及气流导引装置28。气流产生装置24所产生的气流经由加热装置26加热,从而得到温度稳定并且均匀的干燥气流。气流导引装6置28设置于基座12的后方位置,该气流导引装置28包含气流导引板281以及气流导引管(图中未示出)。气流导引板281上设置有多个贯穿气孔282,并利用气流导引管与基座12内部连接,使加热装置26所产生的干燥气流经过气流导引板281后,经由贯穿气孔282的传送而均匀输入到基座12内部,确保柔性板(图中未示)可受到均匀的干燥气流烘干,以保持柔性板上的印刷及涂布区的完整。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柔性板烘干装置的应用示意图。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将六组传动架结构16划分为三组上传动架结构161和三组下传动架结构162,并且同时将滚筒20划分为上滚筒201和下滚筒202。每三个上滚筒201和三个下滚筒202可供一柔性板30围绕一圈。在该实施例中,将经过印刷、涂布的柔性板30的一端拉引穿绕过三个上传动架结构161的三个最上方(即最外圈)的上滚筒201,再往下拉引穿绕过三个下传动架结构162的三个最下方(即最外圈)的下滚筒202,之后依序往内圈拉引穿绕上、下滚筒201、202,使柔性板30以螺旋巻绕的方式由外圈依序巻绕至内圈,最后再穿出至巻取设备端32进行巻取,其中该巻取设备端32可设置于中空腔体14内。接续上述说明,穿绕于上、下滚筒201、202的柔性板30将受到气流导引板281(示于图2)所输入的均匀气流吹拂,使得柔性板30上的图案文字得到均匀气流的烘干。此外,本发明的柔性板烘干装置IO还包括一换气装置(图中未示),从而将基座12内部因柔性板30的印刷、涂布区烘干所产生的挥发性气体排出,并输入新鲜气体作内部循环以确保操作安全。当柔性板30持续地被印刷、涂布预定的图案及文字后,通过巻取设备端32的持续巻取,使柔性板30持续地进入基座12内,并且具有印刷、涂布图案的印刷、涂布面保持朝外而以背面接触上、下滚筒201、202,以防止柔性板30上的图案文字被污染。另外,中空腔体除了如上所述作为柔性板收巻区之外,还可作为柔性板进料区,即,柔性板在基座内的巻绕方式为由中空腔体穿出并经内圈依序螺旋环绕至外圈后,再穿出至一巻取设备端进行巻取。在本发明中,柔性板的材料可为纸材、聚合物(polymer)材料如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或聚醯亚胺(PI)、环氧树(Epoxy)材料或改良型树酯(Resin)材料。另一方面,可根据柔性板的印刷、涂布形式及材料种类将上述滚筒设计成气浮式滚筒、动力式滚筒及无动力式滚筒。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气浮式滚筒。请再次参阅图1,在滚筒20的表面形成多个气孔34,并且滚筒20连接至气流导引管,使气流导引管输入的气体从气孔输出,而使得设置在滚筒20上的柔性板30(示于图3)受到从气孔34吹出的气体的些微撑起,使柔性板30不致于接触到滚筒20,以避免印刷、涂布面未干燥前因接触滚筒20而造成磨损,进而适用于具有双面印刷、涂布的柔性板30。另一方面,若针对单面印刷、涂布的柔性板,可使用一般无动力式滚筒,即采用惰轮方式,通过柔性板背面接触滚筒以传动前进。而若针对较厚重的柔性板如印刷软板或涂布软板时,则使用动力式滚筒,以提供动力给滚筒,以带动柔性板前进。在本发明中,可根据柔性板的巻取长度或烘干的时间来调整传动架组件的长度与滚筒的数量,以改变柔性板的巻绕圈数,或者可以通过穿越不同位置的滚筒,改变柔性板巻绕的路径,以适用于不同长度的柔性板。综合上述,本发明以将柔性板由外圈巻绕入内圈,或由内圈巻绕至外圈的方式螺旋巻绕前进,使得柔性板在基座内形成一圈圈连续的螺旋圆。与现有的相同尺寸的烘干装置相比较,本发明可以增加柔性板的烘干长度,以达到烘干装置整体体积縮减以及柔性板烘干时间增加的目的。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而不能以其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即,凡是根据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等同变化或改变,仍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柔性板烘干装置,用以对柔性板进行烘干操作,该柔性板烘干装置包含一基座,其内部设置一中空腔体;至少三个传动架结构,呈放射状设置于所述基座内部,每一传动架结构包含两个间隔的传动架组件以及多个滚筒,每一滚筒的相对两端连接所述两个传动架组件,以排列在该两个传动架之间,所述柔性板经由所述滚筒导入并且螺旋卷取在所述基座内部;以及一气流输出装置,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一侧,以产生气流并将该气流传送至所述基座内部,通过该气流烘干所述柔性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板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输出装置包含一气流产生装置,产生所述气流;一加热装置,加热所述气流;以及一气流导引装置,将所述气流导引至所述基座内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板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引装置包含一气流导引板以及一气流导引管,在所述气流导引板上设置多个贯穿气孔,并利用所述气流导引管与所述基座连接,使所述气流经过所述气流导引板并且通过所述贯穿气孔均匀输入到所述基座内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板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的外表形成有多个气孔,并且连接至所述气流导引管,使所述气流导引管的气流由所述气孔吹出,以撑起所述柔性板。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板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是无动力式滚筒或动力式滚筒。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板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板在经过所述传动架结构的其中一个滚筒后,再次经过同一传动架结构的另一滚筒,而在所述基座内部巻绕一圈。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板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巻取设备端,该巻取设备端设置于所述中空腔体,所述柔性板由外圈的那些滚筒螺旋巻绕至内圈的那些滚筒之后,所述柔性板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巻取设备端,以进行所述柔性板的收巻。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板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体是柔性板进料区,使所述柔性板自所述中空腔体穿出,经内圈的那些滚筒并且螺旋巻绕至外圈的那些滚筒后,穿出所述基座。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板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换气装置,该换气装置连接所述基座,以排出烘干所述柔性板所产生的挥发性气体,并输入新鲜气体做内部循环。10.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柔性板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板的材料是纸材、聚合物材料、环氧树脂材料或改良型树酯材料。全文摘要一种柔性板烘干装置,包括基座和在该基座内部设置的中空腔体。至少三个传动架结构从该中空腔体延伸到外周,每一传动架结构排列有多个滚筒。柔性板通过穿过滚筒而螺旋设置在基座中。气流输出装置产生气流并将该气流传送至基座内部,以通过该气流烘干柔性板。此柔性板烘干装置可增加柔性板的烘干长度,以达到缩减烘干装置整体体积并且增加柔性板烘干时间的效果。文档编号F26B13/00GK101660864SQ20081021406公开日2010年3月3日申请日期2008年8月26日优先权日2008年8月26日发明者徐德文,曾锦香申请人:晶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