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环冷机余热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6588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烧结环冷机余热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烧结环冷机余热利用装置,该装置应用在炼铁工艺生产 的矿石烧结的冷却过程中。
背景技术
我国现有700余台烧结机,绝大部分都没有设置烧结环冷机废气余热利用装 置。环冷机排出各种温度的热废气含尘量都很高(600mg以上),而且直接排放 到大气中,既造成能源的浪费,又严重污染了环境。现在国内少数烧结环冷机设 置热管余热锅炉,利用1#-6#风箱的废气生产出0.8Mpa以下的饱和蒸气,供生 活使用或加热本身铁矿石生料使用。我国有几台从日本进口的烧结环冷机余热锅 炉,也是利用1#-6#风箱的废气余热,生产1.6Mpa, 26(TC的过热蒸气供生产使 用。这些废气温度为350-400°C,但还有280-35(TC的废气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用, 白白排放到大气中。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充分利用
环冷机排出的280。C以上的废气余热的烧结环冷机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烧结环冷机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是在对应环
冷机1#-6#风箱的上方设有两个连通的顶部封闭的烟闺,从该烟囱引出的烟气经 除尘器除尘后引入余热锅炉;在对应环冷机7#-12#风箱的上方设有两个连通的顶 部封闭的烟囱,从该烟囱引出的烟气直接引入余热锅炉;从余热锅炉排出的烟气 经循环风机回到环冷机的风箱。
本实用新型利用环冷机1#-12#风箱送出的28(TC以上的废气经除尘器净化 后,再送入余热锅炉进行热交换,把余热锅炉的软水加热为过热蒸气(压力 1.6Mpa,温度260°C),余热锅炉排出的废气由循环风机的抽引再次送回环冷机 下部风箱,冷却烧结矿。废气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实现环冷机废气的零排放。
由于环冷机1#-6#风箱送出的气体经环冷机上的烧结矿形成的是350-400°C 的废气,而7#-12#风箱送出的气体经环冷机上的烧结矿形成的是280-350°C的废 气,因此,从1#-6#风箱上方引出的高温废气含尘量高,必须进行除尘才能引入 余热锅炉;从7#-12#风箱上方引出的废气温度相对较低,其含尘量低,可以直接引入余热锅炉。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显著优点是1、使利用环冷机排放的废气量扩大 了一倍,其蒸气的产量增加约80%。 2、使排放到大气中的含尘热废气大大减少, 其减少量翻了一翻。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 一般的环冷机l的下方有二十几个风箱(图中仅标出1#-15#,其 余省略),落在环冷机上的烧结矿经过这些风箱后进行逐渐冷却降温。其中1#-6 #风箱送出的冷却气体经烧结矿后形成的废气温度较高, 一般在350-40(TC,然后 逐渐下降,7#-12#风箱送出的冷却气体经烧结矿后形成的废气温度一般在 280-35(TC, 12#后的风箱形成的废气温度较低,己无可利用的价值,经适当除尘 处理后可以排放。针对环冷机的上述特点,本实用新型在对应环冷机1#-6#风箱 的上方设有两个顶部封闭的烟囱2,将该两个烟囱进行连通,并将从该烟囱引出 的高温烟气经除尘器4除尘后引入余热锅炉5;在对应环冷机7#-12#风箱的上方 也设有两个顶部封闭的烟囱3,将该两个烟囱进行连通,并将从该烟囱引出的烟 气直接引入余热锅炉5;从余热锅炉5排出的烟气经循环风机6回到环冷机的风 箱。这样既充分利用了环冷机产生的废气余热,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气直接排 入到大气中的排放量,减少了废气对环境的污染,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烧结环冷机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是在对应环冷机1#-6#风箱的上方设有两个连通的顶部封闭的烟囱,从该烟囱引出的烟气经除尘器除尘后引入余热锅炉;在对应环冷机7#-12#风箱的上方设有两个连通的顶部封闭的烟囱,从该烟囱引出的烟气引入余热锅炉;从余热锅炉排出的烟气经循环风机回到环冷机的风箱。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烧结环冷机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是从环冷机7# -12#风箱上方的烟囱引出的烟气经除尘器除尘后引入余热锅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烧结环冷机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是在对应环冷机1<sup>#</sup>-6<sup>#</sup>风箱的上方设有两个连通的顶部封闭的烟囱,从该烟囱引出的烟气经除尘器后引入余热锅炉;在对应环冷机7<sup>#</sup>-12<sup>#</sup>风箱的上方设有两个连通的顶部封闭的烟囱,从该烟囱引出的烟气直接引入余热锅炉;从余热锅炉排出的烟气经循环风机回到环冷机的风箱。本实用新型的显著优点是使利用环冷机排放的废气量扩大了一倍,其蒸气的产量增加约80%。使排放到大气中的含尘热废气大大减少,其减少量翻了一番。
文档编号F27D17/00GK201159601SQ20082003129
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2日
发明者袁长胜, 谢泽民 申请人:袁长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