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余热发电用煤磨取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4599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泥余热发电用煤磨取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余热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水泥余热发电用煤磨取风
直O
背景技术
水泥线余热发电系统为了更好的发电,往往在熟料冷却机的中部设置一个抽风 口,抽取一定量的废气进入窑头AQC锅炉,为了避免这个抽风口位置与水泥线引入煤磨的 风管抽风口位置重叠,往往会在窑头AQC锅炉进风管上开一个口,引一个风管接入到煤磨 中。然而该技术方案容易引起煤磨和窑头AQC锅炉抢风的问题,为了保证水泥生产线的正 常运行,需要保证煤磨的进风量和烟气温度都在要求范围内,因此,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 窑头AQC锅炉进口处的阀门往往只能开到30% 70%左右,尤其是在南方地区的雨季,因煤 含水份较多,为提高煤磨的进风温度,窑头AQC锅炉进口处的阀门只能开到30%,从而导致 进口烟气量小,蒸发量低,发电效果很不理想。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水泥窑纯中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煤磨取风装置,包括熟料冷 却机1、回转窑2、调节阀3、煤磨4、窑头AQC锅炉5、除尘器6、烟囱7、排风机8。窑头AQC 锅炉5进口的废气来自熟料冷却机1的中部抽风口 11,中部抽风口 11抽出的废气一般在 350°C 390°C,该废气分为两路,一路进入带沉降室51的窑头AQC锅炉5,然后通过布置在 窑头AQC锅炉5内的过热器、蒸发器、省煤器,逐步降温至100°C左右,由窑头AQC锅炉5的 出口经除尘器6、风机8,由烟囱7排出。另一路进入煤磨4,通过烘干煤粉和降温后再依次 经过除尘器6和风机8,最后由烟囱7排出。现有的这种水泥窑纯中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煤磨取风装置存在以下问题进煤磨 4的烟气与进窑头AQC锅炉5的烟气共用一个抽风口,由于熟料冷却机1烟气温度和流量波 动比较大,故抽风口抽取的烟气量波动也比较大。当烟气量少时将会影响煤磨4烘干能力。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为保证水泥线正常运行,运行人员往往会把调节阀3关小,提高进煤磨 4的烟气量。这样进窑头AQC锅炉5的烟气量将会大大减少,影响发电系统的发电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煤磨跟窑头AQC锅炉抢风 的问题的水泥余热发电用煤磨取风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水泥余热发电用煤磨取 风装置,包括熟料冷却机、回转窑、调节阀、煤磨、窑头AQC锅炉、除尘器及烟齓回转窑与熟 料冷却机连接,熟料冷却机的中部开设有中部抽风口,熟料冷却机的尾部开设有尾部抽风 口,中部抽风口与调节阀的入口连接,调节阀的出口与窑头AQC锅炉的入口连接,窑头AQC 锅炉的出口与除尘器的入口连接,尾部抽风口及煤磨的出口均与除尘器的入口连接,除尘 器的出口与烟囱的下端入口连接,所述熟料冷却机的中部开设有新增抽风口,该新增抽风 口与所述煤磨的入口连接。[0007]其中,所述新增抽风口与熟料冷却机的前端的距离小于中部抽风口熟料冷却机的 前端的距离。其中,所述除尘器的出口与烟囱的下端入口之间设置有风机,该风机的入口与除 尘器的出口连接,该风机的出口与烟囱的下端入口连接。其中,所述窑头AQC锅炉的内部设置有沉降室,该沉降室与窑头AQC锅炉的入口连接。其中,所述回转窑与熟料冷却机的前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泥余热发电用煤磨取风装 置,包括熟料冷却机、回转窑、调节阀、煤磨、窑头AQC锅炉、除尘器及烟齓回转窑与熟料冷 却机连接,熟料冷却机的中部开设有中部抽风口,熟料冷却机的尾部开设有尾部抽风口,中 部抽风口与调节阀的入口连接,调节阀的出口与窑头AQC锅炉的入口连接,窑头AQC锅炉的 出口与除尘器的入口连接,尾部抽风口及煤磨的出口均与除尘器的入口连接,除尘器的出 口与烟囱的下端入口连接,所述熟料冷却机的中部开设有新增抽风口,该新增抽风口与所 述煤磨的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在熟料冷却机中部开设有新增抽风口,用于将烟气通往水 泥生产线的煤磨,以便于将进煤磨和进窑头AQC锅炉的烟气管道分开,则煤磨跟窑头AQC锅 炉的取风不会相互影响。窑头AQC锅炉进风管阀门可以开到最大,保证进风量,进而提高窑 头AQC锅炉的蒸发量,提高水泥余热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实用性强。

图1为现有的水泥余热发电用煤磨取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泥余热发电用煤磨取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 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如图2所示,一种水泥余热发电用煤磨取风装置,包括熟料冷却机1、回转窑2、调 节阀3、煤磨4、窑头AQC锅炉5、除尘器6及烟囱7,回转窑2与熟料冷却机1连接,熟料冷 却机1的中部开设有中部抽风口 11,熟料冷却机1的尾部开设有尾部抽风口 12,中部抽风 口 11与调节阀3的入口连接,调节阀3的出口与窑头AQC锅炉5的入口连接,窑头AQC锅 炉5的出口与除尘器6的入口连接,尾部抽风口 12及煤磨4的出口均与除尘器6的入口连 接,除尘器6的出口与烟囱7的下端入口连接,所述熟料冷却机1的中部开设有新增抽风口 13,该新增抽风口 13与所述煤磨4的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在熟料冷却机1中部开设有新 增抽风口 13,用于将烟气通往水泥生产线的煤磨4,以便于将进煤磨4和进窑头AQC锅炉5 的烟气管道分开,则煤磨4跟窑头AQC锅炉5的取风不会相互影响。窑头AQC锅炉5进风 管阀门可以开到最大,保证进风量,进而提高窑头AQC锅炉5的蒸发量,提高水泥余热发电 系统的发电效率,实用性强。本实施例的所述新增抽风口 13与熟料冷却机1的前端的距离小于中部抽风口 11 熟料冷却机1的前端的距离。本实施例的所述除尘器6的出口与烟囱7的下端入口之间设置有风机8,该风机8的入口与除尘器6的出口连接,该风机8的出口与烟囱7的下端入口连接。本实施例的所述窑头AQC锅炉5的内部设置有沉降室51,该沉降室51与窑头AQC 锅炉5的入口连接。本实施例的所述回转窑2与熟料冷却机1的前部连接。本实用新型工艺流程所述熟料冷却机1设计有三个抽风口,分别为尾部抽风口 12、中部抽风口 11和新增抽风口 13,尾部抽风口 12把低于110°C的不可余热利用的废气经 过除尘器6除尘,直接排出;接近头部的新增抽风口 13将烟气通过烟气管道通往水泥生产 线的煤磨4;从中部抽风口 11抽出的温度低于400°C的烟气进入带沉降室51的窑头AQC锅 炉5,经窑头AQC锅炉5余热利用后的废气与尾部抽风口 12抽出的废气混合,再将该混合废 气经除尘器6除尘,最后由烟囱7直接排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熟料冷却机1内的烟气从头部到尾部温度逐步降低,在窑 头AQC锅炉5的中部抽风口 11之前开设新增抽风口 13,以便于抽取烟气进入到煤磨4,这 样可以保证煤磨4得到足够的烟气量和保证温度。进煤磨4和进窑头AQC锅炉5的烟气管 道分开,则它们不会相互影响。窑头AQC锅炉5进风管阀门可以开到最大,保证进风量,从 而提高水泥余热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之一,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 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水泥余热发电用煤磨取风装置,包括熟料冷却机(1)、回转窑(2)、调节阀(3)、煤磨 (4)、窑头AQC锅炉(5)、除尘器(6)及烟囱(7),回转窑(2)与熟料冷却机(1)连接,熟料冷 却机(1)的中部开设有中部抽风口( 11 ),熟料冷却机(1)的尾部开设有尾部抽风口( 12),中 部抽风口(11)与调节阀(3)的入口连接,调节阀(3)的出口与窑头AQC锅炉(5)的入口连 接,窑头AQC锅炉(5)的出口与除尘器(6)的入口连接,尾部抽风口(12)及煤磨(4)的出口 均与除尘器(6)的入口连接,除尘器(6)的出口与烟囱(7)的下端入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 述熟料冷却机(1)的中部开设有新增抽风口( 13),该新增抽风口(13)与所述煤磨(4)的入 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余热发电用煤磨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抽风 口(13)与熟料冷却机(1)的前端的距离小于中部抽风口(11)与熟料冷却机(1)的前端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余热发电用煤磨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器(6) 的出口与烟囱(7)的下端入口之间设置有风机(8),该风机(8)的入口与除尘器(6)的出口 连接,该风机(8)的出口与烟囱(7)的下端入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余热发电用煤磨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窑头AQC 锅炉(5)的内部设置有沉降室(51),该沉降室(51)与窑头AQC锅炉(5)的入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余热发电用煤磨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窑(2) 与熟料冷却机(1)的前部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余热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水泥余热发电用煤磨取风装置,包括熟料冷却机、回转窑、调节阀、煤磨、窑头AQC锅炉、除尘器及烟囱,回转窑与熟料冷却机连接,熟料冷却机的中部开设有中部抽风口,熟料冷却机的尾部开设有尾部抽风口,所述熟料冷却机的中部开设有新增抽风口,该新增抽风口与所述煤磨的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在熟料冷却机中部开设有新增抽风口,用于将烟气通往水泥生产线的煤磨,以便于将进煤磨和进窑头AQC锅炉的烟气管道分开,则煤磨跟窑头AQC锅炉的取风不会相互影响。窑头AQC锅炉进风管阀门可以开到最大,保证进风量,进而提高窑头AQC锅炉的蒸发量,提高水泥余热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
文档编号F27D17/00GK201858903SQ20102055961
公开日2011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3日
发明者周信永, 李平, 王永红, 莫蓝彬 申请人:上海光润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开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