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空调的导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0954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辆空调的导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空调的导流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的空调一般包括空调箱体,空调箱体内安装有蒸发器、风门、暖风芯体等部件,空调箱体上还安装有鼓风机,鼓风机将空调箱体外部的空气吸入空调箱体内,吸入的空气在空调箱体内按照一定的路径流动,先流过蒸发器,再流过风门、暖风芯体等,然后流出空调箱体。由于车身内部空间的限制,空调箱体的结构较复杂,空气在空调箱体内流动时会形成涡流,所述涡流会增加空调运行时的噪音,特别是在鼓风机和蒸发器之间,所形成的涡流更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的空气在鼓风机和蒸发器之间流动时形成涡流的问题,提供一种车辆空调的导流结构,该导流结构可避免空气在鼓风机和蒸发器之间流动时形成涡流的问题,且该导流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空调的导流结构,包括空调箱体,其中,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安装在空调箱体内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在空调箱体内空气流路中鼓风机和蒸发器之间。进一步地,各导流板相对空气流入方向倾斜,每个导流板的两个表面为凹弧形面和凸弧形面,蒸发器位于各导流板的左侧,各凹弧形面面向蒸发器的斜上方。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为四个,分别为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和第四导流板,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和第四导流板沿空气流入方向顺次布置, 各导流板的宽度和凹弧形面半径沿空气流入方向依次增大。进一步地,第一导流板的凹弧形面半径在13-16毫米之间,第二导流板的凹弧形面半径在18-22毫米之间,第三导流板的凹弧形面半径在2346毫米之间,第四导流板的凹弧形面半径在60-68毫米之间,第一导流板的宽度在10-12. 5毫米之间,第二导流板的宽度在12. 5-14毫米之间,第三导流板的宽度在14-17毫米之间,第四导流板的宽度在20-25毫米之间,各导流板的厚度在1-2. 5毫米之间,各导流板的长度在216-220毫米之间。进一步地,第一导流板的凹弧形面半径为14. 5毫米,第二导流板的凹弧形面半径为20毫米,第三导流板的凹弧形面半径为M毫米,第四导流板的凹弧形面半径为64. 5毫米,第一导流板的宽度为12毫米,第二导流板的宽度为13. 5毫米,第三导流板的宽度为 15. 5毫米,第四导流板的宽度为22. 5毫米。进一步地,各导流板的长度相等。进一步地,所述空调箱体上设有与第一导流板相适配的第一弧形凹坑、与第二导流板相适配的第二弧形凹坑、与第三导流板相适配的第三弧形凹坑和与第四导流板相适配的第四弧形凹坑,空调箱体的与各弧形凹坑相对的侧壁上设有安装过孔,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安装过孔相适配的端盖,所述端盖上设有与第一导流板相适配的第五弧形凹坑、与第二导流板相适配的第六弧形凹坑、与第三导流板相适配的第七弧形凹坑和与第四导流板相适配的第八弧形凹坑,端盖固定安装在空调箱体上并封闭所述安装过孔,第一导流板的两端分别插入到第一弧形凹坑和第五弧形凹坑中,第二导流板的两端分别插入到第二弧形凹坑和第六弧形凹坑中,第三导流板的两端分别插入到第三弧形凹坑和第七弧形凹坑中,第四导流板的两端分别插入到第四弧形凹坑和第八弧形凹坑中。进一步地,各相邻导流板之间的间距沿空气流入方向依次增大,导流板的最高高度低于蒸发器的最高高度,导流板的最低高度高于蒸发器的最低高度。进一步地,各导流板的凸弧形面的横截面圆弧线的中点处的切线方向与空气流入方向的夹角依次增大,且各导流板的所述夹角在25-50度之间。进一步地,第一导流板沿空气流入方向的投影位于第二导流板之内,第二导流板沿空气流入方向的投影位于第三导流板之内,第三导流板沿空气流入方向的投影位于第四导流板之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鼓风机和蒸发器之间的空气流路中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板,可避免在鼓风机和蒸发器之间流动的空气产生涡流的问题,解决由涡流而导致的噪音及其它问题。且该导流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空调的导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空调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各导流板的横截面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空调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空调的导流结构,包括空调箱体5,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安装在空调箱体5内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在空调箱体5内空气流路中鼓风机和蒸发器7之间。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上下、左右及高度均是相对图5中所示方位而言。各导流板相对空气流入方向倾斜,各导流板的两个表面均为弧形面,分别为凹弧形面和凸弧形面,蒸发器7位于各导流板的左侧,各凹弧形面面向蒸发器7的斜上方。优选地,所述导流板为四个,分别为第一导流板1、第二导流板2、第三导流板3和第四导流板4,第一导流板1、第二导流板2、第三导流板3和第四导流板4沿空气流入方向顺次布置,各导流板的两个表面均为弧形面,各导流板相对空气流入方向倾斜,各导流板的宽度和凹弧形面半径沿空气流入方向依次增大。通过上述设置,既可对空气的流动进行较好的导向,又不会对空气的流动产生较大的阻力。图4中Ia指示的是第一导流板1的凹弧形面,Ib指示的是第一导流板1的凸弧形面,其它导流板的凹弧形面和凸弧形面依此类推。所述的空气流入方向是指空气进入空调箱体5后、经过第一导流板1之前的流动方向,图4和图5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即是所述的空气流入方向。图5中箭头C所示的方向是空气流入蒸发器7前的方向。第一导流板1的凹弧形面半径在13-16毫米之间,第二导流板2的凹弧形面半径在18-22毫米之间,第三导流板3的凹弧形面半径在2346毫米之间,第四导流板4的凹弧形面半径在60-68毫米之间,第一导流板1的宽度在10-12. 5毫米之间,第二导流板2的宽度在12. 5-14毫米之间,第三导流板3的宽度在14-17毫米之间,第四导流板4的宽度在 20-25毫米之间,各导流板的厚度在1-2. 5毫米之间,各导流板的长度相等,各导流板的长度在216-220毫米之间。优选地,第一导流板1的凹弧形面半径为14. 5毫米,第二导流板2 的凹弧形面半径为20毫米,第三导流板3的凹弧形面半径为M毫米,第四导流板4的凹弧形面半径为64. 5毫米,第一导流板1的宽度为12毫米,第二导流板2的宽度为13. 5毫米, 第三导流板3的宽度为15. 5毫米,第四导流板4的宽度为22. 5毫米,各导流板的厚度为 1. 5毫米。通过合理设置各导流板的弧形面半径、宽度和厚度,使各导流板既对空气的流动进行较好的导向,又不会对空气的流动产生较大的阻力。所述空调箱体5上设有与第一导流板1相适配的第一弧形凹坑501、与第二导流板 2相适配的第二弧形凹坑502、与第三导流板3相适配的第三弧形凹坑503和与第四导流板 4相适配的第四弧形凹坑504,空调箱体5的与各弧形凹坑相对的侧壁上设有安装过孔510, 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安装过孔510相适配的端盖6,所述端盖6上设有与第一导流板 1相适配的第五弧形凹坑601、与第二导流板2相适配的第六弧形凹坑602、与第三导流板3 相适配的第七弧形凹坑603和与第四导流板4相适配的第八弧形凹坑604,端盖6固定安装在空调箱体5上并封闭所述安装过孔510,第一导流板1的两端分别插入到第一弧形凹坑 501和第五弧形凹坑601中,第二导流板2的两端分别插入到第二弧形凹坑502和第六弧形凹坑602中,第三导流板3的两端分别插入到第三弧形凹坑503和第七弧形凹坑603中,第四导流板4的两端分别插入到第四弧形凹坑504和第八弧形凹坑604中。优选地,所述空调箱体5上设有第一弧形突起505、第二弧形突起506、第三弧形突起507和第四弧形突起508,第一弧形凹坑501设置在第一弧形突起505中,第二弧形凹坑 502设置在第二弧形突起506中,第三弧形凹坑503设置在第三弧形突起507中,第四弧形凹坑504设置在第四弧形突起508中。优选地,所述端盖6上设有第五弧形突起605、第六弧形突起606、第七弧形突起 607和第八弧形突起608,第五弧形凹坑601设置在第五弧形突起605中,第六弧形凹坑602 设置在第六弧形突起606中,第七弧形凹坑603设置在第七弧形突起607中,第八弧形凹坑 604设置在第八弧形突起608中。各相邻导流板之间的间距沿空气流入方向依次增大,各导流板的最高高度低于蒸发器7的最高高度,各导流板的最低高度高于蒸发器7的最低高度。各导流板的凸弧形面的横截面圆弧线的中点处的切线与空气流入方向的夹角依次增大,且各导流板的所述夹角在25-50度之间。优选地,第一导流板1的所述夹角是四度,第二导流板2的所述夹角是33度,第三导流板3的所述夹角是36度,第四导流板4的所述夹角是47度。图4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是各导流板的凸弧形面的横截面圆弧线的中点处的切线方向。所述横截面是与各导流板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从空气流入方向看,第一导流板1位于第二导流板2之内,第二导流板2位于第三导流板3之内,第三导流板3位于第四导流板4之内,即第一导流板1沿空气流入方向的投影位于第二导流板2之内,第二导流板2沿空气流入方向的投影位于第三导流板3之内,第三导流板3沿空气流入方向的投影位于第四导流板4之内。本实施方式的导流结构,通过在空调箱体5内设置4个导流板,对空调箱体5内流动的空气产生一定的导流作用,避免鼓风机和蒸发器7之间的流动空气产生涡流,避免由涡流而导致的噪音问题。另外,该导流结构只是设置了 4个导流板,并对空调箱体5进行相应的细微修改,因此,结构简单,加工成本较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空调的导流结构,包括空调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安装在空调箱体内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在空调箱体内空气流路中鼓风机和蒸发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导流板相对空气流入方向倾斜,每个导流板的两个表面为凹弧形面和凸弧形面,蒸发器位于各导流板的左侧,各凹弧形面面向蒸发器的斜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为四个,分别为第一导流板、 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和第四导流板,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和第四导流板沿空气流入方向顺次布置,各导流板的宽度和凹弧形面半径沿空气流入方向依次增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导流板的凹弧形面半径在13-16 毫米之间,第二导流板的凹弧形面半径在18-22毫米之间,第三导流板的凹弧形面半径在2346毫米之间,第四导流板的凹弧形面半径在60-68毫米之间,第一导流板的宽度在 10-12. 5毫米之间,第二导流板的宽度在12. 5-14毫米之间,第三导流板的宽度在14-17毫米之间,第四导流板的宽度在20-25毫米之间,各导流板的厚度在1-2. 5毫米之间,各导流板的长度在216-220毫米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导流板的凹弧形面半径为14.5毫米,第二导流板的凹弧形面半径为20毫米,第三导流板的凹弧形面半径为M毫米,第四导流板的凹弧形面半径为64. 5毫米,第一导流板的宽度为12毫米,第二导流板的宽度为13. 5 毫米,第三导流板的宽度为15. 5毫米,第四导流板的宽度为22. 5毫米。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导流板的长度相等。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箱体上设有与第一导流板相适配的第一弧形凹坑、与第二导流板相适配的第二弧形凹坑、与第三导流板相适配的第三弧形凹坑和与第四导流板相适配的第四弧形凹坑,空调箱体的与各弧形凹坑相对的侧壁上设有安装过孔,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安装过孔相适配的端盖,所述端盖上设有与第一导流板相适配的第五弧形凹坑、与第二导流板相适配的第六弧形凹坑、与第三导流板相适配的第七弧形凹坑和与第四导流板相适配的第八弧形凹坑,端盖固定安装在空调箱体上并封闭所述安装过孔,第一导流板的两端分别插入到第一弧形凹坑和第五弧形凹坑中,第二导流板的两端分别插入到第二弧形凹坑和第六弧形凹坑中,第三导流板的两端分别插入到第三弧形凹坑和第七弧形凹坑中,第四导流板的两端分别插入到第四弧形凹坑和第八弧形凹坑中。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各相邻导流板之间的间距沿空气流入方向依次增大,导流板的最高高度低于蒸发器的最高高度,导流板的最低高度高于蒸发器的最低高度。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导流板的凸弧形面的横截面圆弧线的中点处的切线方向与空气流入方向的夹角依次增大,且各导流板的所述夹角在25-50度之间。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导流板沿空气流入方向的投影位于第二导流板之内,第二导流板沿空气流入方向的投影位于第三导流板之内,第三导流板沿空气流入方向的投影位于第四导流板之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空调的导流结构,包括空调箱体和至少一个固定安装在空调箱体内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在空调箱体内空气流路中鼓风机和蒸发器之间。该导流结构可避免空气在鼓风机和蒸发器之间流动时形成涡流的问题,且该导流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文档编号F24F13/08GK202141161SQ20112017925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1日
发明者叶梅娇, 孟祥军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