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油薄板油汀电暖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2623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充油薄板油汀电暖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暖设备范围,特别涉及一种充油薄板油汀电暖气。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充油式薄板油汀电暖气表面虽然采用冲压来增大散热面积,但冲压形状大多采用圆柱形、长方体形或其他多边体形,其散热通道为长条形,采用这些形状冲压后虽然增大了板料的散热面积,但十分有限,不能增大到最大,对板料的利用率也不能达到最高, 单位面积板料冲压后可散热的功率也不能做到最高。如能提供一种合理结构的散热板外形,就可以使板料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同时增大单位面积板料冲压后可散热的功率,这样既可以节约用料,又更加绿色环保和低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充油式薄板油汀电暖气板料的散热面积十分有限,散热的功率不能做到最高,对板料的利用率也不能达到最高的不足,提供一种充油薄板油汀电暖气,所述充油薄板油汀电暖气由充油散热板和与之相连的电热管、电器盒构成, 其特征在于充油散热板由3-300个散热单元排列组合成相同形状的前散热板和后散热板焊接而成,所述散热单元为半球型、半椭球型、圆环型或椭圆环型和与球型相接近的多边半球型或多边半椭球型;在前散热板和后散热板表面至少由三个散热单元围成一个热媒通道,多个热媒通道规则排列形成热媒通道阵列,热媒通道阵列周围还设置环形通道,环形通道外是板边;然后前散热板和后散热板上的半球顶部相接触处以点焊焊接固定,它们的板边通过滚焊密封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散热的充油散热板。该热媒通道阵列是基于以单位体积下所占空间最小、外表面面积最小的球型或类球型的单元几何体在一定容积所容纳的几何体以球为最多,则总的有效面积最大,散热面积最大而设计的,前散热板和后散热板之间通过在点焊焊点处的高度差来产生导热油自然对流的流道。所述热媒通道为由相同结构单元围成,或不同结构的单元混合围成。所述热媒通道的散热单元之间有用连通管连接的结构形式。所述整体充油散热板的下部连接下连箱,下连箱一个端面焊接密封接头。所述前散热板和后散热板采用导热性能比较好的不锈钢、铁、铜、铜合金或铝合
^^ ο所述前散热板和后散热板厚度为0. 3-lmm。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充油散热板采用多个具有球型结构散热单元排列组合成相同形状的前散热板和后散热板焊接而成本发明是基于以单位体积下所占空间最小、外表面面积最小的球型或类球型的单元几何体在一定容积所容纳的几何体以球为最多,则总的有效面积最大,散热面积最大而设计的,形成一个由点到面的整体散热的充油散热板。可以增大10-30%的散热面积,该散热板合理的冲压外形,以利于提升充油式薄板油汀电暖气单位面积散热功率,节省了原材料和能耗。


[0010]图1是散热单元为球型时的外观局部图,[0011]图2是图1剖面图。[0012]图3是散热单元为椭球型时的外观局部图。[0013]图4是图3剖面图。[0014]图5是散热单元为圆环型或椭圆环型时的外观局部图。[0015]图6是图5剖面图。[0016]图7是散热单元之间设置连通管的外观局部图,[0017]图8是图7剖面图。[0018]图9是散热板总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油薄板油汀电暖气。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予以进一步说明。在图1-9中,充油薄板油汀电暖气由充油散热板和与之相连的电热管、电器盒及支撑架构成,充油散热板由3-300个散热单元排列组合成相同形状的前散热板1和后散热板3焊接而成,所述散热单元为半球型(如图1-2所示)、半椭球型(如图3-4所示)、圆环型(如图5-6所示)、或与球型相接近的多边半球型多边半椭球型的球型散热单元5和圆环型或椭圆环型的圆环散热单元8之一种。在前散热板1和后散热板3表面至少由三个散热单元围成一个热媒通道7,多个热媒通道7规则排列形成热媒通道阵列,热媒通道阵列周围还设置环形通道6,环形通道外是板边2 ;散热板的下部连接下连箱10,下连箱10 —个端面焊接密封接头11 ;然后前散热板1和后散热板3上的半球顶部4相接触处以点焊焊接固定,它们的板边2通过滚焊密封连接、形成一个由点到面的整体散热的充油散热板(如图9所示)。 前散热板和后散热板采用厚度为0. 3-lmm的导热性能比较好的不锈钢、铁、铜、铜合金或铝合金冲压制成。上述热媒通道阵列是基于以单位体积下所占空间最小、外表面面积最小的球型或类球型的单元几何体在一定容积内所容纳的几何体最多设计的,在各种单元几何体中以球所占空间最小、外表面面积最小,在一定容积内所容纳的几何体以球为最多,则总的有效面积最大,散热面积最大。上述热媒通道7可以由三个或四个半球型、半椭球型或其余的同一种结构的球型散热单元5或圆环散热单元8围成,或用一个半球型、一个多边半球型或一个半椭球型的不同结构的散热单元混合围成。在所述热媒通道的散热单元之间还有用连通管9连接的结构形式(如图7-8所示)。所述前散热板和后散热板之间通过在点焊焊点处的高度差来产生热煤(导热油或防冻液)自然对流的流道,将电热管产生的热能通过散热板辐射到周围空间。克服了传统散热板的单一长条形或管式通道的热交换面积不大的缺陷;形成一个以单个散热单元组成热媒通道阵列的整个面散热的充油薄板油汀电暖气,该充油薄板油汀电暖气的热交换面积相比传统散热板的热交换面积大10-30%。
权利要求1.一种充油薄板油汀电暖气,所述充油薄板油汀电暖气由充油散热板和与之相连的电热管、电器盒构成,其特征在于充油散热板由3-300个散热单元排列组合成相同形状的前散热板和后散热板焊接而成,所述散热单元为半球型、半椭球型、圆环型或椭圆环型和与球型相接近的多边半球型或多边半椭球型;在前散热板和后散热板表面至少由三个散热单元围成一个热媒通道,多个热媒通道规则排列形成热媒通道阵列,热媒通道阵列周围还设置环形通道,环形通道外是板边;然后前散热板和后散热板上的半球顶部相接触处以点焊焊接固定,它们的板边通过滚焊密封连接形成为一个整体充油散热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油薄板油汀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媒通道为由相同结构单元围成,或不同结构的单元混合围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油薄板油汀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媒通道的散热单元之间有用连通管连接的结构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油薄板油汀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充油散热板的下部连接下连箱,下连箱一个端面焊接密封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油薄板油汀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散热板和后散热板采用不锈钢、铁、铜、铜合金或铝合金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油薄板油汀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散热板和后散热板厚度均为0. 3-l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采暖设备范围的一种充油薄板油汀电暖气。所述充油薄板油汀电暖气由充油散热板和与之相连的电热管、电器盒构成,充油散热板由3-300个散热单元排列组合成相同形状的前散热板和后散热板焊接而成,所述前散热板和后散热板表面冲压的散热单元半球型、半椭球型、或与球型相接近的多边半球型、多边半椭球型和圆环型或椭圆环型;以前散热板和后散热板的半球顶部相接触,通过滚焊连接、形成为一个大面积热交换面的整体充油散热板。热交换面增大10-30%,单位面积散热功率大大增加,这样既可以节约用料,同功率下可以实现散热板尺寸最小,又更加绿色环保和低碳。
文档编号F24D13/04GK202216324SQ201120233388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日
发明者张兴亚, 武静轩, 龚建文 申请人:北京桑普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